第048章 不破不立
我,李曄,大唐末代天子 作者:快跑啊小泥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外麵的風雲突變,禁內卻越發平和。
甚至,天子李曄看起來比往日更悠閑,更不務正業。
他早有預見的停了延英對,外事一概不聞,專待在後宮內,和何氏等人專研種植技術。
宣微殿與後山的清思殿之間,原是宮內禦花園,如今花草廊蕪全毀,是大片的棄地。
其實再種些花花草草也不難,禦花園內的建築雖被毀了,但原來的引水渠和水池仍在,灌溉便利……隻是這些落在後宮當家人何氏的眼裏,反倒成了種植蔬果的好條件。
李曄據此猜測,何氏小時候應出身農家……
除了種些韭菜、蔥、生薑、大蒜等調味的佐味菜外,園子裏大片的種著豆子。
黃落豆,禦豆,高麗豆,燕豆,胡豆……
正七月的時候,禦豆已經過季了,高麗豆卻正可采摘,黃落豆需要打樁牽架,燕豆卻剛剛下苗……
妃子們穿著花花綠綠的裙裳,在這片黃綠相間的豆園裏忙碌。
李曄看得眼熱,便也把褲腳一挽,提了把花鋤,一塊鑽了進去。
除種豆子、摘豆子外,聽她們聊豆子也是一種樂趣。
尤其是原籍蜀地的何氏,語速稍一加快,便加上了方音。
“哈(黑)的是高麗豆(de,去聲),陸(綠)的才是禦豆子,你莫夾(摘的意思)錯了,夾迴去懶得打擇(收拾的意思),淘神(麻煩的意思)……”
到了她們磨豆子的時候,李曄更得過去湊熱鬧。
昭儀李漸榮(李是賜姓,唐代同姓不可通婚)自恃力大,專職轉磨盤,何氏加豆子,成美人扶著桶接豆水……李曄便主動搶過往磨眼裏兌水的活計。好歹可以賴在她們旁邊,要不然會被趕走……
但聽她們聊天,左一個磨豆子,右一個磨豆子。
李曄被磨得心癢癢,幹脆往何氏耳邊一湊:“讓她們在外麵先磨著,咱倆進屋裏去磨會豆子……”
“屋裏又沒有石磨,如何磨得了豆子?”何氏怪道。
旁邊的李漸榮卻是已咯咯笑了起來,她素來膽子大,也不怕羞,提醒何氏道:“好妹妹(李漸榮25歲,何氏21歲),官家在說渾話哩。”
“你……丟死人了……”
何氏又羞又急,捂著臉便往一旁的柴房裏鑽。
雖然她仍沒明白磨豆子這樣高雅的事,如何就成渾話了?但李曄在龍床上的德行,她又不是不知道,一邊動手還要一邊動嘴,準是渾話……
可等她剛踏入房門,忽然又反應過來,若自己進了柴房,不真成了聽李曄的話,跟李曄進屋裏磨豆子了麽?
而且還是主動進來的……
忙又退了出來。
手裏多了根順手拾起來的細棍……
……
白日裏的悠閑生活,自然是李曄裝出來的。
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做法,自然算不得高明,甚至有刻意做作的嫌疑。
但卻是他眼下唯一能做的。
京城動蕩,左右軍當街互毆,兩邊摩拳擦掌,內亂一觸即發,禁內也是暗潮湧動……
李曄如何不知?
他也知道城內百姓必然是翹首以盼他們的聖明天子出來製止內亂。
宰臣們幾乎住在延英門外,每日都在奏請開延英殿。
滿朝官員紛紛上牓子,樞密院那三間屋子眼看就要堆滿了,甚至有朝官開始長跪延英門外,跪請麵聖……
李曄全不理會。
他還召迴了常住延英殿旁的黃萬年,將自己和外界隔離起來。
因為眼下的局勢,本就是他一手策劃的。
他非但不會調解,反倒希望左、右軍雙方能鬧得越大越好,能真的兩敗俱傷。而他藏在深宮裏,一概不予過問,讓整個京城成了無主之地,自然便能助長這種動亂的趨勢。
不破不立。
鳳凰能於大火中涅盤重生,一個政體更是如此,若它已經爛了,便讓它爛得再徹底些,而後方有重建的可能……
至於孫惟晟和孫揆那邊的動向,是否按照了他的旨意照辦……此刻箭已離弦,也已不再他的掌控之中了……
當然,李曄也並非什麽也沒做。
他召迴了常住延英殿、替自己接洽外事的黃萬年,讓其迴到寢宮內,和黃海一道組織宮內太監宮女,加強戒備。
少郎團內最終挑出來的左車兒等三十人也組織了起來,李曄將他們從少郎團抽調出來,安置在浴堂殿後,緊鄰著寢宮。
李曄能做出這樣的安排,也虧了楊守成不似王仲先,除了偶爾巡視四處禁衛,督促他們恪守職位外,楊守成從不幹涉寢宮內天子的行徑。
當初,李曄打破禁內輪值宿衛,選中楊守成為天子寢宮的常值守將,除了楊複恭比劉季述好蒙騙這個主要因素外,也跟楊守成個人有關。
李曄並不了解楊守成。後者雖是左監門衛將軍,卻不似王仲先那般強勢,極少涉足禁內,因而李曄對他所知甚少。
但李曄知道一點。
楊守成不是宦官出身,而是武將出身。
武將與宦官,對李曄而言,這其中的差別可就太大了。
宦官常侍禁內,經常與天子見麵。在外人眼裏,天子可能是神聖的、不可忤視的,可宦官卻看得清清楚楚,天子與普通人並無兩樣,生病了得吃藥,有急事了也得出恭,一刀砍下去照樣是個死……
而武將就不同了,對他們而言,天子是個陌生的物種,他們輕易間不敢妄動。等他們看清天子的真實麵目,或讓他們敬畏,或讓他們輕視,期間有一個相當長的“看”的時間……
這就好比你眼中的女神,渾身上下閃閃發光,聖潔無比,眼裏蕩漾著秋波,隨便撩個頭發都是風情萬種。可等你舔得欲仙欲死,真的和她住進同一間屋裏後,你會發現她居然也要上廁所,而且從裏麵散出來的臭味可能比你自己的還臭……真的很臭……
更何況李曄還是個沒有實權的傀儡天子。
更何況晚唐宦官曆來就有管教天子、廢立天子的傳統,這種傳統代代相傳,深入每個大唐宦官的骨子裏……
事實證明,李曄的判斷是正確的。
甚至,天子李曄看起來比往日更悠閑,更不務正業。
他早有預見的停了延英對,外事一概不聞,專待在後宮內,和何氏等人專研種植技術。
宣微殿與後山的清思殿之間,原是宮內禦花園,如今花草廊蕪全毀,是大片的棄地。
其實再種些花花草草也不難,禦花園內的建築雖被毀了,但原來的引水渠和水池仍在,灌溉便利……隻是這些落在後宮當家人何氏的眼裏,反倒成了種植蔬果的好條件。
李曄據此猜測,何氏小時候應出身農家……
除了種些韭菜、蔥、生薑、大蒜等調味的佐味菜外,園子裏大片的種著豆子。
黃落豆,禦豆,高麗豆,燕豆,胡豆……
正七月的時候,禦豆已經過季了,高麗豆卻正可采摘,黃落豆需要打樁牽架,燕豆卻剛剛下苗……
妃子們穿著花花綠綠的裙裳,在這片黃綠相間的豆園裏忙碌。
李曄看得眼熱,便也把褲腳一挽,提了把花鋤,一塊鑽了進去。
除種豆子、摘豆子外,聽她們聊豆子也是一種樂趣。
尤其是原籍蜀地的何氏,語速稍一加快,便加上了方音。
“哈(黑)的是高麗豆(de,去聲),陸(綠)的才是禦豆子,你莫夾(摘的意思)錯了,夾迴去懶得打擇(收拾的意思),淘神(麻煩的意思)……”
到了她們磨豆子的時候,李曄更得過去湊熱鬧。
昭儀李漸榮(李是賜姓,唐代同姓不可通婚)自恃力大,專職轉磨盤,何氏加豆子,成美人扶著桶接豆水……李曄便主動搶過往磨眼裏兌水的活計。好歹可以賴在她們旁邊,要不然會被趕走……
但聽她們聊天,左一個磨豆子,右一個磨豆子。
李曄被磨得心癢癢,幹脆往何氏耳邊一湊:“讓她們在外麵先磨著,咱倆進屋裏去磨會豆子……”
“屋裏又沒有石磨,如何磨得了豆子?”何氏怪道。
旁邊的李漸榮卻是已咯咯笑了起來,她素來膽子大,也不怕羞,提醒何氏道:“好妹妹(李漸榮25歲,何氏21歲),官家在說渾話哩。”
“你……丟死人了……”
何氏又羞又急,捂著臉便往一旁的柴房裏鑽。
雖然她仍沒明白磨豆子這樣高雅的事,如何就成渾話了?但李曄在龍床上的德行,她又不是不知道,一邊動手還要一邊動嘴,準是渾話……
可等她剛踏入房門,忽然又反應過來,若自己進了柴房,不真成了聽李曄的話,跟李曄進屋裏磨豆子了麽?
而且還是主動進來的……
忙又退了出來。
手裏多了根順手拾起來的細棍……
……
白日裏的悠閑生活,自然是李曄裝出來的。
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做法,自然算不得高明,甚至有刻意做作的嫌疑。
但卻是他眼下唯一能做的。
京城動蕩,左右軍當街互毆,兩邊摩拳擦掌,內亂一觸即發,禁內也是暗潮湧動……
李曄如何不知?
他也知道城內百姓必然是翹首以盼他們的聖明天子出來製止內亂。
宰臣們幾乎住在延英門外,每日都在奏請開延英殿。
滿朝官員紛紛上牓子,樞密院那三間屋子眼看就要堆滿了,甚至有朝官開始長跪延英門外,跪請麵聖……
李曄全不理會。
他還召迴了常住延英殿旁的黃萬年,將自己和外界隔離起來。
因為眼下的局勢,本就是他一手策劃的。
他非但不會調解,反倒希望左、右軍雙方能鬧得越大越好,能真的兩敗俱傷。而他藏在深宮裏,一概不予過問,讓整個京城成了無主之地,自然便能助長這種動亂的趨勢。
不破不立。
鳳凰能於大火中涅盤重生,一個政體更是如此,若它已經爛了,便讓它爛得再徹底些,而後方有重建的可能……
至於孫惟晟和孫揆那邊的動向,是否按照了他的旨意照辦……此刻箭已離弦,也已不再他的掌控之中了……
當然,李曄也並非什麽也沒做。
他召迴了常住延英殿、替自己接洽外事的黃萬年,讓其迴到寢宮內,和黃海一道組織宮內太監宮女,加強戒備。
少郎團內最終挑出來的左車兒等三十人也組織了起來,李曄將他們從少郎團抽調出來,安置在浴堂殿後,緊鄰著寢宮。
李曄能做出這樣的安排,也虧了楊守成不似王仲先,除了偶爾巡視四處禁衛,督促他們恪守職位外,楊守成從不幹涉寢宮內天子的行徑。
當初,李曄打破禁內輪值宿衛,選中楊守成為天子寢宮的常值守將,除了楊複恭比劉季述好蒙騙這個主要因素外,也跟楊守成個人有關。
李曄並不了解楊守成。後者雖是左監門衛將軍,卻不似王仲先那般強勢,極少涉足禁內,因而李曄對他所知甚少。
但李曄知道一點。
楊守成不是宦官出身,而是武將出身。
武將與宦官,對李曄而言,這其中的差別可就太大了。
宦官常侍禁內,經常與天子見麵。在外人眼裏,天子可能是神聖的、不可忤視的,可宦官卻看得清清楚楚,天子與普通人並無兩樣,生病了得吃藥,有急事了也得出恭,一刀砍下去照樣是個死……
而武將就不同了,對他們而言,天子是個陌生的物種,他們輕易間不敢妄動。等他們看清天子的真實麵目,或讓他們敬畏,或讓他們輕視,期間有一個相當長的“看”的時間……
這就好比你眼中的女神,渾身上下閃閃發光,聖潔無比,眼裏蕩漾著秋波,隨便撩個頭發都是風情萬種。可等你舔得欲仙欲死,真的和她住進同一間屋裏後,你會發現她居然也要上廁所,而且從裏麵散出來的臭味可能比你自己的還臭……真的很臭……
更何況李曄還是個沒有實權的傀儡天子。
更何況晚唐宦官曆來就有管教天子、廢立天子的傳統,這種傳統代代相傳,深入每個大唐宦官的骨子裏……
事實證明,李曄的判斷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