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濬代宰臣們站了出來,問道。


    “楊公所說的強藩,從何而來?”


    “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


    楊複恭才懶得繞圈子,直接道出他心裏的計劃。


    “要平息西川的亂局,自然得派三川內的軍隊,除此外,都是空談。劍南北有蜀道天險、東有峽路險阻,若無內應,外麵的軍隊根本就別想進去。此其一。”


    “三川之內,王建已在西川坐大,東川顧彥朗勢力弱小,空有節帥之名,實則僅轄有梓、遂、普等數州之地,根本就不是王建的對手,派他征剿王建,於事無補。唯有山南楊守亮,勢力雄厚,兵強馬壯,可與王建一決高下。此其二。”


    “其三。朝廷此番派兵,必須得擇忠信可靠之藩帥,否則,便是驅逐了王建,西川也落入了外人之手,於朝廷何益?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乃先弟複光之子,自平叛黃巢草賊以來,身先垂範,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其肝膽赤誠、忠勇之姿,昭昭於世,也唯有此人,方不負朝廷的信賴。”


    “再者,三川內另有洋州楊守忠、綿州楊守厚,龍、劍楊守貞,此三人素與楊守亮親善,朝廷若舉楊守亮為帥,也可以調集起此三人的力量,務求一舉收複西川。”


    楊複恭逐條說完,殿內一時悄然。


    除孔緯冷言一句“楊公可真是舉人不避嫌啊!”,其餘宰臣都一時無話。


    實在是楊複恭提出的四點理由,幾乎封堵住了他們的反擊。


    第一、二兩點便已經擺明了,朝廷若想抽調有實力的藩鎮介入西川戰局,便隻能是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其餘人均無可能。


    第四點自不用多說,不管他們有多厭惡楊複恭,但也不得不承認,楊複恭在收攏人心這方麵頗見成效。他的這些義子義侄們,雖已遠赴各地出鎮地方,卻依舊視楊複恭為父,彼此間相互支援,抱成一團。


    至於第三點,楊守亮未見得多忠心,但目前也沒有任何叛逆之舉,一直尊奉朝廷詔令,每年定時貢賦(雖然貢賦的數目不足)。


    而且楊複恭還舉出了他已故的弟弟楊複光。宰臣們雖不認可楊複恭,但對楊複光卻都是一致推崇的,後者曾身任天下兵馬都監,是當時關中圍剿黃巢的實際統帥,於大唐實有再造之大功,且剛把黃巢從關中攆出去,還未享有應得的勳榮,楊複光便因操勞過度、抱病而逝,讓人無限歎息。


    宰臣們未嚐未設想,若楊複光還健在,如今坐在朝堂上的當是沉勇有謀的楊複光,而非囂張跋扈的楊複恭,整個帝國的麵貌或許也另是一番好光景。上天待我大唐何薄……


    楊守亮是楊複光身前最器重的義子,單憑這一點,就無人能說他不忠心。


    “聖上,臣請加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為西川招討使、節度使,兼劍南三川宣慰製置使,節製東川、龍劍、綿、洋各路之兵,齊發成都府。”


    楊複恭抓住時機,當即向李曄請命。


    “楊節帥願意出兵西川,為國討賊,固然是好事,隻是……”


    李曄沉吟未決。


    楊複恭聞此反倒心裏一鬆。


    前日他雖嘴上斥責了李巨川,心裏卻多了個疙瘩,莫非聖上真用的是調虎離山之計?


    如今他主動提出發兵西川,聖上反倒遲疑了,正說明了聖上本無此意,全是那李巨川的過度猜測……


    楊複恭再請道:“西川十五州,隻餘下成都、彭州兩地未被吞沒,形勢危急,臣請聖上當機立斷,切勿遲疑,以成不可逆轉之局麵。臣亦會親自領兵前往,督促楊守亮、守貞、守厚、守忠等子,務奮力向前,以報效聖上,匡扶社稷,死不旋踵。”


    “楊國老真乃國之砥柱啊……”


    李曄似乎觸動了。


    “臣有異議。”


    眼見大事將定,卻不料張濬忽地冒了出來。


    “聖上,先前韋國公征討西川,楊守亮亦名列其中,可他卻一兵一卒未派往西川,反南下侵奪峽江諸州,何來忠心?如今他又要出兵西川,當可視作戴罪立功,朝廷自當勉勵;可他卻貪得無厭,欲奪去韋國公的西川節度使之職,斷然不可。”


    “就是你們這些酸士……誤國!”


    大事將成,反被張濬出來搗亂,楊複恭怒不可遏。


    “西川都要被那賊王八給占完了,你們還在這裏逞口舌之能,氣死老夫了!你們的韋國公要真有能耐,這兩年都幹嘛去了,早就該進入成都,坐擁西川十五州,把他頭上的節度使帽子給坐實了,還用得著我們在這爭論?”


    楊複恭罵完,仍不解氣,又道:“我替亮兒要西川節度使之職,那是貪得無厭嗎?你們不是整天在說,名不正,則言不順,如今要仰仗他去討伐西川,你們知道那要派多少人馬,死多少忠勇健兒嗎,你們卻連個名聲都不給他,處處掣肘,要他如何統領三軍,如何獎勵士卒,又如何能報效聖上……”


    楊複恭本就嗓門奇大,發起怒來時,更是聲震殿宇,聲勢駭人。


    可張濬並不懼,立時反擊道:


    “楊公張口閉口書生誤國,我倒想請教楊公,朝廷淪落至今,到底是誰的責任?


    “是那些專典內外禁軍的宦官,目無天子的驕兵悍卒,還是我們這些隻會空談的文臣?


    “楊守亮若真是忠心,為何當初不隨韋國公一同征剿西川,而要坐看西川亂鬥、朝廷軍隊失勢,才站出來攫取節帥之位?”


    楊複恭氣得迴不了話。


    事實證明,縱然他已做了充足的準備,卻依然不如張濬的嘴上功夫。


    他隻恨不能現在就將禁外軍隊召進來,將這些宰臣全都抓起來,有一個算一個,全扔到大牢裏去,看他們還怎麽逞能!


    末了,楊複恭氣得坐迴了自己的位置上,索性往胡床上一躺。


    “行行行,你張相公能幹!就當我什麽也沒說,西川的事我不管了,我這就給亮兒寫信,叫他老老實實待在興元。至於西川的爛攤子,你們自己想辦法去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李曄,大唐末代天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快跑啊小泥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快跑啊小泥鰍並收藏我,李曄,大唐末代天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