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銑點了點頭,他深有感觸地說:“朱傑不僅清廉,而且謙遜得體。他的才華和學識讓人驚歎,但他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在宴席上,他以一種從容不迫的態度應對我們的問題,讓我們感到舒適而又敬佩。他的謙遜得體,讓人感到他是一個可以信賴的朋友和夥伴。”


    夏言再次開口:“朱傑的學識也讓人印象深刻。他的談吐之中充滿了智慧和見識,讓人感到他是真正有學問的人。他的學識和智慧不僅體現在治理民政上,更體現在他的為人處世上。”


    曾銑補充道:“的確如此。朱傑的年輕有為也是我們不能忽視的。他如此年輕就擔任了元帥這樣的高位,但他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相反,他以更加勤奮和認真的態度來麵對他的職責,這是我們年輕一代的楷模。”


    夏言歎了口氣:“可惜的是,這樣的人實在太少了。在官場中,很多人會因為權力和地位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初心和原則。但朱傑不一樣,他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則,始終保持了對人民的忠誠和熱愛。這樣的人,才是我們國家的棟梁之才。”


    曾銑也跟著歎了口氣:“是的,我們都應該向朱傑學習。隻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夠更加繁榮昌盛。”


    兩人說完這些話後,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們在思考著如何能夠更好地治理國家,如何能夠更好地為人民服務。而在這個夜晚,他們的心靈也因為朱傑的為人正直清廉、謙遜得體、學識淵博、年輕有為而得到了深深的觸動和啟示。


    清晨,朱傑收到消息:明州總督夏言和宣德州布政使曾銑即將離開前往各自的任所。朱傑深感惋惜,決定親自到城門口送行。


    當朱傑趕到城門口時,夏言和曾銑已經準備出發。他們騎著高頭大馬,身後跟著各自的護衛隊伍,氣勢磅礴。朱傑走上前去,與兩位好友緊緊握手。


    “夏前輩,曾前輩,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相見,”朱傑感慨地說。


    “元帥說得對,現在我們雖然要分別了,但我們的友誼卻不會因此而改變,”夏言深情地說。


    “是啊,我們雖然要前往不同的地方,但我們的心卻永遠在一起,”曾銑也感慨地說。


    朱傑看著兩位忘年之交的好友,心中不禁湧起一股依依不舍的情感。他們曾經一起分享過他們的為官心得。如今,他們即將分別,前往不同的地方赴任,這種情感讓朱傑感到十分難以割舍。


    “夏前輩,您要好好治理明州,讓百姓過上安穩的生活,如果有什麽需要的,無論是缺人還是缺物給晚輩寫一封信即可,晚輩定會全力以赴。”朱傑叮囑道。


    “元帥放心,我一定不辜負你的期望,”夏言堅定地說。


    “曾前輩,四國地區情況複雜,您要好好了解宣德州的風土人情,為朝廷治理好這個地方,”朱傑又叮囑道。


    “元帥放心,我一定盡心盡力為朝廷服務,”曾銑也堅定地說。


    朱傑看著兩位忘年好友漸行漸遠的身影,不禁眼眶泛紅。他知道,雖然他們即將分別,但他們的友誼和情感卻永遠不會改變。他默默地祝福著兩位忘年好友,希望他們在各自的任所上能夠一切順利,再創輝煌。


    夏言和曾銑也深感不舍。他們與朱傑一起短暫接觸,彼此之間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明州總督夏言和宣德州布政使曾銑分別從驛站出發,各自前往自己的任所。夏言騎著高頭大馬,身後跟著一隊護衛,氣勢磅礴。而曾銑則選擇了微服私訪,隻帶著幾個隨從,輕裝簡行。


    曾銑此行的目的,是想要深入了解宣德州地區的風土人情。這個地方曾經是倭國的四國地區,有著獨特的曆史和文化。他想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心去感受這個地方的習俗和文化。


    他之所以要微服私訪,是要深入宣德州地區的各個角落,了解民情民意,尤其是關注當地民眾對大明文化的認同度。


    曾銑一行人穿越了村莊和田野,沿著蜿蜒曲折的小路行進。他們看到了農民在田地裏勞作,孩子們在溪邊嬉戲,老人在樹蔭下聊天。這些平凡的生活場景,讓曾銑感受到了宣德州地區的樸實和熱情。


    曾銑來到的這個村莊。這個村莊曾經是倭國的領土,這裏的民眾在倭國時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影響。曾銑想要了解這裏的民眾是否對大明文化有認同感。


    他走進一家小店,看到店裏還擺放著一些倭國的物品和食品,便向店主詢問:“這些倭國的物品和食品,銷量好嗎?”


    曾銑本以為小店的老板不會說漢語,正打算讓身旁的翻譯說倭語,沒想到小店老板用一口流利的漢語迴答他的問題,曾銑略顯吃驚。


    店主迴答道:“老爺,這些倭國的物品和食品銷量一般,雖然這裏有一些人還是很喜歡倭國的文化的,但更多的人是被琳琅滿目的大明的商品所吸引。”


    曾銑點了點頭,又問道:“那你們對大明文化有什麽看法?”


    店主猶豫了一下,然後說道:“老爺,其實我們也不知道大明文化具體是什麽樣的。但是我們很感激大明讓我們在這裏安居樂業,不受再受領主的壓迫,而且還讓我們很多人識字讀書,我也正是因為這些因素才會說大明話。”


    曾銑聽了店主的話,心中有些欣慰。他覺得這裏的民眾雖然之前是倭國人深受倭國文化影響,但是他們現在對大明文化還是有更高的認同感的。


    接著,曾銑又來到了一家書院。他看到這裏的孩子們正在學習儒家經典,朗朗的讀書聲都是用漢語發音,便好奇的走進去詢問了他們一些問題。


    他問道:“你們喜歡學習儒家經典嗎?”孩子們紛紛點頭,其中一個孩子說道:“老爺,我們很喜歡學習儒家經典。這些知識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大明的文化和曆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平倭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煮熟的鴨子也能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煮熟的鴨子也能飛並收藏明末平倭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