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身在九州的朱傑也聽到了這個令他震驚的消息。在他得知背叛明軍的這個人論輩分還是自己的表弟,朱邦賢,竟然成為了敵軍的臥底。這個消息讓朱傑感到非常憤怒和失望。他對這種背叛行為極其反感,無法理解為什麽朱邦賢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盡管如此,朱傑心中仍然有一絲親情的牽掛。朱邦賢的父親朱經扶是朱傑的皇叔,也是他的家人。他知道,無論朱邦賢犯下了什麽錯誤,他作為主帥,作為朱姓的一員,都不能對朱經扶置之不理。於是,朱傑決定給朱經扶寫一封安慰信。


    朱傑坐在書桌前,拿起筆,開始寫信。他用溫和的語氣表達了自己的關切和理解。他告訴朱經扶,雖然他對朱邦賢的行為感到失望,但他仍然將朱經扶視為自己的親人,他不會因為這個事件而對朱經扶產生任何的偏見。


    朱傑在信中寫到:“皇叔靖江王朱經扶親啟:


    吾聞您家事之不幸,邦賢之變,實令人痛心疾首。我雖對此行徑甚為反感,然念及您與我之輩分,更兼邦賢曾是吾之統帥之部下,心中難免有所牽掛。特此書信,以表吾心之慰藉,亦望能稍解您之憂愁。


    邦賢之背叛,實在令人痛惜。想當初,他與我共事,展現出了不俗的才幹與智謀。如今卻因一念之差,造成了無法挽迴的遺憾。我深知此事對您及家人之打擊甚大,然而,生老病死,興衰榮辱,乃世間常態,我們應學會接受並麵對。


    自古以來,忠誠與背叛,皆是相對而言。邦賢之行為,無疑背離了忠誠之道,然而此事之教訓,亦教我們明白人之複雜性。凡事不可一概而論,應以寬容之心,看待他人之過失。


    信中所述,皆為肺腑之言。望您能早日走出此困境,靖江王府之未來仍需您之操持。望您能以家國為重,培養子孫,讓他們承襲先祖之忠孝仁義。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家族榮辱,人人有份。望您能振作精神,繼續前行。


    明朝大家庭之觀念甚深,吾願與您共同麵對此困境。願邦賢之事成為吾輩之教訓,時刻警醒吾等之言行。望吾輩以後能更加團結一心,共同為大明之繁榮昌盛而努力。”


    皇侄朱傑敬上


    朱邦賢的事情告一段落時,立花道雪卻在深山中等的不可奈何,他一直在等朱邦賢傳遞消息,最後,立花道雪實在等不下了之後,派出幾路人馬去德島打探消息。


    沒用多長時間,立花道雪的部下就來稟報結果,說是明軍前幾日發現了軍中有倭軍的內奸,並且還揪出了誰是內奸,並把這個內奸與昨日砍頭了,立花道雪忙問被殺掉的內奸叫什麽名字。


    部下迴答說是叫朱邦賢,聽到這個名字,立花道雪頓時迴過味來,急忙讓下屬轉移所有東西,撤離這個營寨。


    譚綸將軍正在他的軍帳中閱讀情報。一份最新的密報讓他皺起了眉頭,這份情報正是朱邦賢臨死之前書寫的倭軍藏匿圖,信上說,一支倭軍部隊在德島城外的一座山中藏匿。譚綸知道,這是一次重大而緊迫的威脅,他必須立即行動。


    德島城是一座繁華的海港城市,地理位置重要,倭軍如果收複了這裏,將可以以此為基地,對周邊地區進行肆無忌憚的掠奪。而現在,他們竟然選擇在距離德島城如此近的地方藏匿,無疑是對明朝軍隊的公然挑釁。


    譚綸將軍立即召集了他的副將,商討對策。他的目光在地圖上久久停留,最終,他指著一處山地說:“倭軍就在這裏。”他的話語堅定而有力,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在進行了周密的部署和準備之後,譚綸率領大軍向那座山發起了進攻。他們頂著烈日,跋山涉水,不畏艱辛。而當他們到達山腳下的時候,卻發現那裏已經空無一人。


    “怎麽可能?”譚綸驚愕地看著空蕩蕩的山穀,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安。


    副將們開始互相議論,不廈門也開始翻看情報,試圖找出可能的線索。而譚綸卻隻是默默地站在那裏,望著遠方,仿佛在思考著什麽。


    “將軍,”一個士卒走上前來,“看這個。”他手裏拿著一封信,是倭軍的一份密報。信中寫著:“明日午時,德島城外山穀見。”


    譚綸接過信,深深地吸了口氣。他知道,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陷阱。倭軍在明知他們會被發現的情況下,仍然選擇了在這裏藏匿,為的就是引出明朝的軍隊。而現在,他們已經達到了目的。


    “我們被愚弄了。”譚綸低聲說。他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知道,他必須做出迴應。


    於是,譚綸決定轉變戰術。他不再盲目地搜索和追擊倭軍,而是選擇了在德島城外的一個高地紮營,開始布置防禦。他知道,倭軍雖然狡猾,但他的軍隊有著堅定的意誌和強大的戰鬥力。他相信,隻要他們堅守陣地,一定能夠抵擋住倭軍的進攻。


    隨著時間的推移,夜晚降臨了。譚綸站在高地上,俯瞰著下方的德島城。他知道,這是一場艱苦的戰鬥他堅定了信心,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然而,就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士兵跑來報告說:“將軍,你看!”他指著遠方的一處山穀說,“那裏有火光。”


    譚綸凝視著那個方向,看到了那熊熊燃燒的大火。他知道,那是倭軍的身影。他轉身看著身後的士兵們說:“準備戰鬥。”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他知道,他已經等待了太久,現在,是時候讓他的士兵們展現他們的勇氣和戰鬥力了。


    德島城,這座戰略要地,成為了譚綸與立花道雪對決的戰場。兩位將領,一位代表著明朝的榮耀,一位代表著倭國的尊嚴,他們的交鋒,就如同冷硬的鋼鐵在烈火中碰撞,激發出火花,也激發出兩國之間的深深仇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平倭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煮熟的鴨子也能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煮熟的鴨子也能飛並收藏明末平倭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