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陣鞭炮聲,宋徽宗從龍輦上,在禦前太監的攙扶下,走了出來。他整了整衣襟、挺直了腰板,麵帶笑容地朝迎接的人群揮手致意。
此時,一個剃著劉海的書童跑上前來,敬獻的花籃,宋徽宗一手接過花籃,一手摸了摸這個可愛的小娃的腦袋,顯的無比慈愛。
“歡迎皇上禦駕親臨!”知府大人帶頭跪著喊道。
皇上轉手把花籃遞給身旁的太監,他坦然說道:“各位愛卿,免禮平身!”
知府大人第一個爬起身來,他上前一步,恭禮對徽宗說道:“皇上,一路辛苦了!”
“這位就是趙知縣吧?”宋徽宗點點頭,指著知府說道。
“正是在下,皇上您還記得我?”知府高興壞了。
“記得,上次去皇陵,就有你吧?”
“對,是我護送皇上去祭祖的。”
“趙知縣啊,剛才我從南湖經過,我看到——”徽宗皇帝略一停頓,想著措辭。
“皇上,您——”趙知府以為皇上看出破綻,心中有些慌亂。
“我看到,那裏樹木茂密,遊人如織,其繁華程度不亞於皇城啊!”
“是的,皇上。現在的大宋朝,別說是陪都應天府,各地也均是如此啊,老百姓都幸福地說:大宋朝就是人間天堂!”
“嗷,是嗎?”宋徽宗聽聞,心中美不自禁,他謙和地說道,“老百姓能安居樂業就是我最開心的事啊。”
“皇上,這位是應校長。”周邦彥上前介紹道。
“嗯,應校長,”宋徽宗衝應校長點了點頭,“你們書院上次殿試的成績不錯,我應該表揚你啦。”
“謝皇上,明年春闈,我相信,現在的學生還會更出色的。”
“好呀,我那就預祝他們成功!”
“皇上,這裏嘈雜,你還是請進門吧!”周邦彥勸道。
“好,”徽宗答應了,但沒有往前行,而是駐足、抬頭觀瞧《應天書院》的匾額。
(宋真宗書法)
“我每次來,都要看一眼真宗皇帝題寫的匾額,真是越看越喜歡。”
“確實有帝王氣概。”趙知府誇讚道。
“皇上,您進了院門,在院中的大槐樹下,我們還立了一塊真宗皇帝題寫的校訓石碑呢。”
“是嗎?今年新立的?”
“是的,我們特意從蜀地礦山精挑細選的石材,是,上等的漢白玉!”
“好,我這就去看。”徽宗皇帝說著,高興地踏進了《應天書院》的大門,來到了大槐樹下。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宋徽宗指著碑文念道,“應校長,這塊石材確實選得不錯。”
“是吧,整塊石頭沒有一絲一點的雜質。”應校長介紹說。
“真宗皇帝是實在人說實話。”宋徽宗如此評價真宗皇帝,“作為校訓,我認為,還是範仲淹那句名言更為妥當。”
“有真宗的語錄,又有範文正的名言,我們當然選皇上的作校訓嘍。”應校長解釋著。
“嗯,”宋徽宗點頭,“這樣理解也對!”
“有切實可行的目標,學習起來才有動力嘛。”應校長附和著說。
“應校長呀,既然大家都認可這句校訓,我提一個小小的建議:碑文上的字是不是純金打造為妙些?那樣才能暗合這兩句話的寓意。”
“皇上,碑文用金粉塗寫可以嗎?”
“可以,隻要能闡述清碑文的內容就行!”
“皇上,您到休息室喝茶,還是——?”趙知府問道。
“今天天氣好,我們還是在校園中走走,邊走邊聊吧。”徽宗說著,開始往前走,“邦彥啊,你看前麵這個崇聖殿,它的屋頂飛簷樣式就很好看。”
“是啊,皇上,這屬於南派建築,它簷角上挑,顯得建築更靈動。”
“皇上,在崇聖殿內,我們還塑有孔聖人的雕像,您要不要進去看看。”應校長問道。
“中華文化,儒釋道,我最推崇的是道家!”宋徽宗說。
“那我們再立一座太上老君的雕像。”趙知府搭話。
“那倒不必。道家講究的是無為而治,放在學校並不合適。”
“既然如此,我們往前走,前麵就是大成殿。”趙知府指引者方向。
“集百家之優可謂大成,這個殿堂名字起得好。趙知府,這個建築選用的什麽木材?”
“稟皇上,是的鬆木,外麵罩的桐油大漆。”
“為何不選更好的木材,節約成本?”
“不是,皇上,現在好木材都讓供奉局征調建皇城去了,我們這裏有錢也買不到。”
“皇上,海南的黃花梨產量極少,王黼把那個地方的木材都專供京城使用了。”周邦彥解釋著。
“哦,原來如此。”
“皇上,過了這座狀元橋,前麵就是禦書樓。”趙知府指著前麵說。
“哎,”宋徽宗看著前麵的建築有些詫異,“這座禦書樓和皇城的一樣啊。”
“那敢和皇都比,建築比例縮小了。”趙知府解釋著。
“嗯,是小了些。”
“建這座禦書樓還是請的皇城的一家施工隊伍呢。”
“是嗎,哪家?”
“好像是……是西門建築公司。”知府迴憶著。
“西門建築公司?邦彥,工部有這家企業?”宋徽宗貴人多忘事,他早就把西門慶忘了。
“皇上,現在這家建築隊伍已經注銷了。”周邦彥迴答。
“應校長,旁邊那塊空地為何沒有建築?”
“皇上,原來那塊空地為學院的農場,種植一些糧食和蔬菜,主要是供書院裏使用。可是後來呢,臨近的大姑娘、小媳婦經常鑽到莊稼地裏不出來,搞得一些學生經常在那裏迷路,所以後來幹脆把農場外遷,這塊空地就改為了蹴鞠球場了。學生不但要學習好,身體還要好,對不對?”
“好主意!沒有一個好身體,幹什麽也不成。近幾年,我選定的狀元,有好幾個就死在了上任的路上。太可惜了,十年寒窗啊!”徽宗歎息道。
“皇上,我們這有幾個秀才,他們不但學習好、身體好、踢球也棒,應天書院蹴鞠隊還申請到京城參加聯賽呢。”
“要不是因為梁山那幾個匪徒,蹴鞠聯賽今年就應開始了。”宋徽宗說話時,心中有些鬱悶。
“皇上,這次有高太尉親往,肯定大獲全勝的。”趙知府寬慰道,“我們還是進禦書樓看看,那裏我們又新增添了許多圖書。”
“禦書樓和京城一樣我就不看了。另外,現在學生正等著聽朕的講演,別耽誤了他們寶貴的學習時間。”
“皇上說得對,我們去會議廳吧!”知府順著宋徽宗說。
眾人轉身和徽宗皇上向會議廳走去……
隨著會議廳那扇朱紅色的大門徐徐拉開,宋徽宗闊步邁了進去。廳內學子立刻起立獻上了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周邦彥看著宋徽宗坐到了主席台正中央的龍椅上,安定後,他才開始在旁邊的一個小案前主持會議。
“同學們,今天是個高興的日子、是個大喜的日子,是我們莘莘學子終身難忘的日子,——皇上看我們來啦!”
台下頓時又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接下來,有請皇上向我們訓話。”
宋徽宗端起桌前的茶杯,抿了一口水,然後放下茶杯,雙手相握,沉了沉、清了清嗓子,開始說道:
“同學們,我來到應天府,來到了南京城,我不去遊南湖、不去仙女峰、不去文廟,也不去清涼寺,我第一個想來的地方就是這,——咱們的《應天書院》。同學們,我想你們,我來看你們來啦!”
台下的學子齊聲吼道:“謝皇上!我們也想您啊!”有一些同學喊著,甚至還流出了激動的淚水。
“同學們,我每次臨朝,發表重要演說時,都有大臣們為我擬稿,今天也不例外。周邦彥大學士的文采想必大家都清楚,他早就把講稿給我擬好了,可是,今天,我的同學們,我要脫稿和你們講,我要和我的學子們講,像嘮家常一樣,和你們說說我的肺腑之言。”
“同學們,你們來這裏讀書,有的可能讀了一年,有的可能讀了兩年,有的甚至更多年。你們看到沒有,我們的學校變得更好了,校舍更寬大了,校園內的道路更整齊了,樹木更茂盛了?”
“是,是!”學生點頭應允。
“你們知道嗎,朝廷每年為此都要撥出大筆的銀兩,象《應天書院》這樣的學府,我朝共有四座。隨著經濟的發展,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我朝還要建立更多的,象你們所在的《應天書院》這樣高等的學府。為了什麽?就是為了讓我朝的有誌青年們,都有更好的環境,去書讀、去學習!”
“坐在第一排,穿蘭衣服的那個同學,你家裏是做什麽的?”宋徽宗開始提問。
“我爹是農民工。”學生舉手說道。
“好,後排那個同學,對,穿青衣的那位同學,你家是做什麽的?”
“稟皇上,我家是賣菜的。”
“好了,你們到《應天書院》讀書是不是免費的?”
“是的,皇上,我們一文錢也不用交。”這兩個學生同時迴答。
“孔子辦學還向學生收學費——鹹肉幹呢,可,我大宋朝,不但分文不取,還向你們提供食宿,你們說,我們大宋朝好不好,我這個皇帝好不好!”
“好——!”同學齊聲迴答
“你們生活在大宋朝幸福嗎?”徽宗繼續問。
“幸福——!”同學再次迴答。uu看書 ww.uknshu.co
“應校長,”宋徽宗巡視了一下台下。
“微臣在。”
“我這次來,要向你提一個建議,你要在校園正中央,立一座範文正的雕像,那是為了時刻提醒我的同學們,你們可敬的範老師,當初,他也和你們一樣在這裏讀書,也象你們一樣,出生於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但是,他誌向遠大,發奮讀書,最終成為了朝廷的棟梁!你們,我的可愛的同學們,你們能像你們的師長、學長那樣,立誌成為我朝的有用人才嗎?”
“我們能,我們一定行!”
“對,你們能行,你們一定能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何等的情懷?範文正在守喪期間曾在這裏教學、當老師,他利用閑暇的時間,書寫了近萬字的《上執政書》。他身在學院,心係朝廷。有這樣的學子,有這樣的老師、有這樣的大臣,我大宋朝能不強盛嗎?老百姓能沒好日子過嗎?……同學們,你們一定要好好讀書,明年的春天,我希望,在金鑾殿上,能看到你們一張張可愛的笑臉,我希望看到你們,是轉運使、是按察使、是安撫使、是縣令、是知府、是禮部尚書、是兵部尚書,我希望你們到朝廷的各個重要崗位任職,我希望你們以報效朝廷為己任,你們有這樣的決心、雄心嗎?——你們有沒有?”
“有!”同學齊聲迴答。
宋徽宗的演講就是在這樣熱烈的氣氛中進行的、結束的……
此時,一個剃著劉海的書童跑上前來,敬獻的花籃,宋徽宗一手接過花籃,一手摸了摸這個可愛的小娃的腦袋,顯的無比慈愛。
“歡迎皇上禦駕親臨!”知府大人帶頭跪著喊道。
皇上轉手把花籃遞給身旁的太監,他坦然說道:“各位愛卿,免禮平身!”
知府大人第一個爬起身來,他上前一步,恭禮對徽宗說道:“皇上,一路辛苦了!”
“這位就是趙知縣吧?”宋徽宗點點頭,指著知府說道。
“正是在下,皇上您還記得我?”知府高興壞了。
“記得,上次去皇陵,就有你吧?”
“對,是我護送皇上去祭祖的。”
“趙知縣啊,剛才我從南湖經過,我看到——”徽宗皇帝略一停頓,想著措辭。
“皇上,您——”趙知府以為皇上看出破綻,心中有些慌亂。
“我看到,那裏樹木茂密,遊人如織,其繁華程度不亞於皇城啊!”
“是的,皇上。現在的大宋朝,別說是陪都應天府,各地也均是如此啊,老百姓都幸福地說:大宋朝就是人間天堂!”
“嗷,是嗎?”宋徽宗聽聞,心中美不自禁,他謙和地說道,“老百姓能安居樂業就是我最開心的事啊。”
“皇上,這位是應校長。”周邦彥上前介紹道。
“嗯,應校長,”宋徽宗衝應校長點了點頭,“你們書院上次殿試的成績不錯,我應該表揚你啦。”
“謝皇上,明年春闈,我相信,現在的學生還會更出色的。”
“好呀,我那就預祝他們成功!”
“皇上,這裏嘈雜,你還是請進門吧!”周邦彥勸道。
“好,”徽宗答應了,但沒有往前行,而是駐足、抬頭觀瞧《應天書院》的匾額。
(宋真宗書法)
“我每次來,都要看一眼真宗皇帝題寫的匾額,真是越看越喜歡。”
“確實有帝王氣概。”趙知府誇讚道。
“皇上,您進了院門,在院中的大槐樹下,我們還立了一塊真宗皇帝題寫的校訓石碑呢。”
“是嗎?今年新立的?”
“是的,我們特意從蜀地礦山精挑細選的石材,是,上等的漢白玉!”
“好,我這就去看。”徽宗皇帝說著,高興地踏進了《應天書院》的大門,來到了大槐樹下。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宋徽宗指著碑文念道,“應校長,這塊石材確實選得不錯。”
“是吧,整塊石頭沒有一絲一點的雜質。”應校長介紹說。
“真宗皇帝是實在人說實話。”宋徽宗如此評價真宗皇帝,“作為校訓,我認為,還是範仲淹那句名言更為妥當。”
“有真宗的語錄,又有範文正的名言,我們當然選皇上的作校訓嘍。”應校長解釋著。
“嗯,”宋徽宗點頭,“這樣理解也對!”
“有切實可行的目標,學習起來才有動力嘛。”應校長附和著說。
“應校長呀,既然大家都認可這句校訓,我提一個小小的建議:碑文上的字是不是純金打造為妙些?那樣才能暗合這兩句話的寓意。”
“皇上,碑文用金粉塗寫可以嗎?”
“可以,隻要能闡述清碑文的內容就行!”
“皇上,您到休息室喝茶,還是——?”趙知府問道。
“今天天氣好,我們還是在校園中走走,邊走邊聊吧。”徽宗說著,開始往前走,“邦彥啊,你看前麵這個崇聖殿,它的屋頂飛簷樣式就很好看。”
“是啊,皇上,這屬於南派建築,它簷角上挑,顯得建築更靈動。”
“皇上,在崇聖殿內,我們還塑有孔聖人的雕像,您要不要進去看看。”應校長問道。
“中華文化,儒釋道,我最推崇的是道家!”宋徽宗說。
“那我們再立一座太上老君的雕像。”趙知府搭話。
“那倒不必。道家講究的是無為而治,放在學校並不合適。”
“既然如此,我們往前走,前麵就是大成殿。”趙知府指引者方向。
“集百家之優可謂大成,這個殿堂名字起得好。趙知府,這個建築選用的什麽木材?”
“稟皇上,是的鬆木,外麵罩的桐油大漆。”
“為何不選更好的木材,節約成本?”
“不是,皇上,現在好木材都讓供奉局征調建皇城去了,我們這裏有錢也買不到。”
“皇上,海南的黃花梨產量極少,王黼把那個地方的木材都專供京城使用了。”周邦彥解釋著。
“哦,原來如此。”
“皇上,過了這座狀元橋,前麵就是禦書樓。”趙知府指著前麵說。
“哎,”宋徽宗看著前麵的建築有些詫異,“這座禦書樓和皇城的一樣啊。”
“那敢和皇都比,建築比例縮小了。”趙知府解釋著。
“嗯,是小了些。”
“建這座禦書樓還是請的皇城的一家施工隊伍呢。”
“是嗎,哪家?”
“好像是……是西門建築公司。”知府迴憶著。
“西門建築公司?邦彥,工部有這家企業?”宋徽宗貴人多忘事,他早就把西門慶忘了。
“皇上,現在這家建築隊伍已經注銷了。”周邦彥迴答。
“應校長,旁邊那塊空地為何沒有建築?”
“皇上,原來那塊空地為學院的農場,種植一些糧食和蔬菜,主要是供書院裏使用。可是後來呢,臨近的大姑娘、小媳婦經常鑽到莊稼地裏不出來,搞得一些學生經常在那裏迷路,所以後來幹脆把農場外遷,這塊空地就改為了蹴鞠球場了。學生不但要學習好,身體還要好,對不對?”
“好主意!沒有一個好身體,幹什麽也不成。近幾年,我選定的狀元,有好幾個就死在了上任的路上。太可惜了,十年寒窗啊!”徽宗歎息道。
“皇上,我們這有幾個秀才,他們不但學習好、身體好、踢球也棒,應天書院蹴鞠隊還申請到京城參加聯賽呢。”
“要不是因為梁山那幾個匪徒,蹴鞠聯賽今年就應開始了。”宋徽宗說話時,心中有些鬱悶。
“皇上,這次有高太尉親往,肯定大獲全勝的。”趙知府寬慰道,“我們還是進禦書樓看看,那裏我們又新增添了許多圖書。”
“禦書樓和京城一樣我就不看了。另外,現在學生正等著聽朕的講演,別耽誤了他們寶貴的學習時間。”
“皇上說得對,我們去會議廳吧!”知府順著宋徽宗說。
眾人轉身和徽宗皇上向會議廳走去……
隨著會議廳那扇朱紅色的大門徐徐拉開,宋徽宗闊步邁了進去。廳內學子立刻起立獻上了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周邦彥看著宋徽宗坐到了主席台正中央的龍椅上,安定後,他才開始在旁邊的一個小案前主持會議。
“同學們,今天是個高興的日子、是個大喜的日子,是我們莘莘學子終身難忘的日子,——皇上看我們來啦!”
台下頓時又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接下來,有請皇上向我們訓話。”
宋徽宗端起桌前的茶杯,抿了一口水,然後放下茶杯,雙手相握,沉了沉、清了清嗓子,開始說道:
“同學們,我來到應天府,來到了南京城,我不去遊南湖、不去仙女峰、不去文廟,也不去清涼寺,我第一個想來的地方就是這,——咱們的《應天書院》。同學們,我想你們,我來看你們來啦!”
台下的學子齊聲吼道:“謝皇上!我們也想您啊!”有一些同學喊著,甚至還流出了激動的淚水。
“同學們,我每次臨朝,發表重要演說時,都有大臣們為我擬稿,今天也不例外。周邦彥大學士的文采想必大家都清楚,他早就把講稿給我擬好了,可是,今天,我的同學們,我要脫稿和你們講,我要和我的學子們講,像嘮家常一樣,和你們說說我的肺腑之言。”
“同學們,你們來這裏讀書,有的可能讀了一年,有的可能讀了兩年,有的甚至更多年。你們看到沒有,我們的學校變得更好了,校舍更寬大了,校園內的道路更整齊了,樹木更茂盛了?”
“是,是!”學生點頭應允。
“你們知道嗎,朝廷每年為此都要撥出大筆的銀兩,象《應天書院》這樣的學府,我朝共有四座。隨著經濟的發展,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我朝還要建立更多的,象你們所在的《應天書院》這樣高等的學府。為了什麽?就是為了讓我朝的有誌青年們,都有更好的環境,去書讀、去學習!”
“坐在第一排,穿蘭衣服的那個同學,你家裏是做什麽的?”宋徽宗開始提問。
“我爹是農民工。”學生舉手說道。
“好,後排那個同學,對,穿青衣的那位同學,你家是做什麽的?”
“稟皇上,我家是賣菜的。”
“好了,你們到《應天書院》讀書是不是免費的?”
“是的,皇上,我們一文錢也不用交。”這兩個學生同時迴答。
“孔子辦學還向學生收學費——鹹肉幹呢,可,我大宋朝,不但分文不取,還向你們提供食宿,你們說,我們大宋朝好不好,我這個皇帝好不好!”
“好——!”同學齊聲迴答
“你們生活在大宋朝幸福嗎?”徽宗繼續問。
“幸福——!”同學再次迴答。uu看書 ww.uknshu.co
“應校長,”宋徽宗巡視了一下台下。
“微臣在。”
“我這次來,要向你提一個建議,你要在校園正中央,立一座範文正的雕像,那是為了時刻提醒我的同學們,你們可敬的範老師,當初,他也和你們一樣在這裏讀書,也象你們一樣,出生於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但是,他誌向遠大,發奮讀書,最終成為了朝廷的棟梁!你們,我的可愛的同學們,你們能像你們的師長、學長那樣,立誌成為我朝的有用人才嗎?”
“我們能,我們一定行!”
“對,你們能行,你們一定能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何等的情懷?範文正在守喪期間曾在這裏教學、當老師,他利用閑暇的時間,書寫了近萬字的《上執政書》。他身在學院,心係朝廷。有這樣的學子,有這樣的老師、有這樣的大臣,我大宋朝能不強盛嗎?老百姓能沒好日子過嗎?……同學們,你們一定要好好讀書,明年的春天,我希望,在金鑾殿上,能看到你們一張張可愛的笑臉,我希望看到你們,是轉運使、是按察使、是安撫使、是縣令、是知府、是禮部尚書、是兵部尚書,我希望你們到朝廷的各個重要崗位任職,我希望你們以報效朝廷為己任,你們有這樣的決心、雄心嗎?——你們有沒有?”
“有!”同學齊聲迴答。
宋徽宗的演講就是在這樣熱烈的氣氛中進行的、結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