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受到高俅的“舉薦”、徽宗的信任,創作《大宋朝》國歌。這對他i講,是一件既艱巨又光榮的任務。在忙完朝廷的繁雜事務後,他閉門謝客,全心構思創作。蔡京是進士出身,他對自己的文筆還是頗為自負的。他想,如若這首《大宋朝》國歌出自己手,皇帝就會更信任他了,百姓也會認為他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了。


    蔡京撚動著筆管,蘸上了墨,好像今天還頗有靈感。他腦海中不停湧現絕妙好辭,剛要提筆書寫,忽然,大管家翟謙走了進i。


    “老爺——”翟管家夾著幾張圖紙,剛要說話,卻發現蔡京不高興了。


    “不是說了麽,不要打擾我創作?”


    “老爺……有急事。”


    “什們事能比我寫《大宋朝》還要急?”


    “集英殿舞台效果圖出i了。”


    為了給李師師的表演增加舞台效果,集英殿要進行部分整修,顯然這件事對蔡京i講也是同等重要的。


    蔡京放下筆,還是有些不耐煩,嘟囔道:“這事也要我定,讓畫院定不就行了?”


    “畫院的人說了,他們繪畫水平還可以,若論鑒賞力,還是老爺最權威。”


    “別給我戴高帽了,我從i不以權威自詡。朝廷的每個方案的決策中,不都要集思廣益麽?我看啊,還是放在朝會上討論吧!”


    “太師,畫院人強調,你要是不先拿個意見,他們心中沒譜,開會時不知該如何發言。”


    “我的意見有用嗎?最終還不是皇上老子說了算!”


    “皇上多數是讚同您的意見的。”


    “大宋朝定任何事,就沒人敢負責,沒人願意負責,最終都推到我這i。”


    “那不還是因為老爺博才多識麽?”


    “我博才多識?現在我還真懷疑了,《大宋朝》一首歌詞就把我難住了。”蔡京敲著桌上的一頁空紙。


    “那是您對自己要求嚴格。”


    “行啦!別捧我了。”


    翟謙把圖紙放在書桌上,蔡京拿起了其中一幅,仔細端詳,“你看,這一幅設計的,從色彩到構圖都相當不錯。”


    “老爺,還是您有眼力,這幅是花大師的作品。”


    “我當初讓他畫,他說不會畫;我一著急,他不也畫出i了?”


    “是是,這個洋畫師太狡猾。”


    “哎,可惜了。花大師還是不了解我朝的建築,你看……這舞台立柱畫的,怎麽頭上長出麥穗i了?”


    “花大師說了,這是的盧國最流行的款式,說叫什麽……羅馬柱!的盧王宮就是這樣設計的。”


    “不管它是騾子,是馬,還是驢柱子,這種東西放在集英殿內看著就是不倫不類。大宋朝皇宮的建築風格必須統一。”


    “要不……讓花大師改一改?”


    “他改的不隻是柱子,還有角線、欄杆、扶手……所有非宋式的建築構件都要改。”


    “需要改這麽多地方啊?”


    “相當於重畫一幅畫。”蔡京把圖紙扔在一邊。翟謙又展開另一幅。


    “你看,這幅畫雖然畫得簡單,色彩淡也雅了許多,但同樣是一幅好作品。創作這幅畫的人一看就有很好的筆墨功底,雖墨色淋漓,卻不失章法。很傳統,我喜歡!”


    “君子所見略同,許多人都喜歡這個設計。”


    “大宋王朝是一個極注重傳統文化的國度,形成了一整套屬於自己的文化內涵。在藝術上我常講,失去了繼承的創新,那不叫創新,那是胡i。這幅畫就是對我的藝術理論最好的詮釋。”


    “這幅畫堪稱完美吧?”


    “不過……這幅畫還是有一點小缺點。你看,這台階設計的,隻畫了三級。當今皇上篤信道教,講求風水,台階數字起碼要四平八穩,怎麽可畫三級呢?”


    “這好辦,讓他再增加一級台階。”說著翟管家又展開了第三幅。


    “這是誰畫的?太差了,怎麽把集英殿都畫倒啦?”蔡京說話時,身體隨畫倒向一方。


    “嗯,確實線條畫直。這可是當代名家蘇漢臣的作品!”


    “他怎麽可畫得這樣失敗?”


    “他畫完後也覺得不好,和我解釋說,他隻擅長畫小朋友,建築畫他從i沒畫過。”


    “建築畫在繪畫領域有專屬類別,叫‘界畫’,通常是用兩管筆畫直線,一支筆架在尺上,一支筆畫在紙上,蘇漢臣沒經過這方麵專業的訓練,畫不好也是情有可原。”


    “這麽說,老爺是喜歡前兩幅作品了?”


    “更傾向於第二幅。”


    “第一幅可是花大師的作品,您不是還想保舉他當畫院院長嘛?”


    “有些人就是不能喂得太飽,不然他就不知天高地厚,這山望著那山高了。聽說,花狐狸最近和太尉府走得挺近,還和高衙內在‘天上人間’吃飯喝酒,他都忘了他的榮華富貴是誰給的了?”蔡京有些生氣。


    “花大師和我解釋說,吃飯是他推脫不開才去的。他還說,高衙內邀請他到泉州港考察旅遊,他都沒答應。”


    “這點分寸他還是有的,他要去了,看我迴i怎麽收拾他。這次不選他的方案算是給他提個醒。”


    “您選第二幅畫了?”


    “對,就選他吧!”


    “您可知是誰畫的麽?”


    “這人畫法還略顯稚嫩,不像是專業畫家。”


    “這幅畫是周邦彥布置舞台的草稿。”翟管家說道。


    “周邦彥?”蔡京有些吃驚。


    “對呀,是他!”


    “真想不到,他詩寫得出彩,繪畫也拿得出手。”


    “他策劃多年天寧節宴會了,他對大型歌舞表演的場麵非常熟悉。”


    “所以,他設計的舞台才最專業。”


    “沒錯。”


    “唉……可惜了!”


    “老爺,u看書 .uukahuco 您歎息什麽?”


    “你看過最近一期的《朝報》嗎?”


    “看過,周邦彥還在《朝報》文藝版發表了一首詩歌。”


    “問題就出在這首詩上。把《朝報》給我拿i。”


    翟謙從書架上拿i報紙,打開文藝版,隻見周邦彥的詩歌——《少年遊》刊登在醒目的位置上。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


    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


    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這首詩寫得不好麽?”翟謙看完後問道。


    “他寫得太好了,《少年遊》一經發表,立刻在京城引起轟動,傳唱開了。”


    “他是知名音樂人,幾乎是寫一首,紅一首。”


    “詞是好詞,曲是好曲,可皇上偏偏不喜歡。”


    “街上小報傳言他要被貶出京城?”


    “這些街攤小報甚至於比《朝報》發布消息還快,真不知道他們怎麽得到的情報?”


    “他們刊登的不是假新聞?”


    “不,是真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蹴鞠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麗象開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麗象開圖並收藏大宋蹴鞠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