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四在都亭驛辦完事,就急著往迴趕。當他走進高俅寬大的書房時,發現高俅正聚精會神地看著一本書,此書正是的盧留下的《蹴鞠聯賽規程》。高俅邊看邊拿筆在文字上圈閱,在書頁的飛白上寫滿了他的心得體會。當高俅察覺到閆四迴來時,他放下筆,抬起頭問道:
“遼足的客人在酒店嗎?”
“在了,他們說後天要走。”
“這麽快就走,為何不多玩些日子。”
“遼朝國內亂,他們沒心情久留了。”
“說我要請他們吃飯呢。”
“說了,定在明天可以嗎?”
“多少年的交情啦,他們走我肯定要設宴送行,明天就明天吧。我和衙內一同去和他們喝酒,你通知我兒了嗎?”
“我告訴他了。衙內正在校內參加蹴鞠比賽,在賽場上,他真是驍勇,竟然以一敵四,連過對方後衛,射門那才叫精準刁鑽。”
“國子監沒有球場,他如何比賽?”
“嗯……他把同學們都帶到了城外的演兵場。”
“我兒真有我當年的風采!”高俅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當然,虎父無犬子麽!衙內踢完球,下午還有課,他說明天迴來看您。”
閆四沒說高衙內正在“天上人間”銷魂,而是信口開河,編造出一段激動人心的蹴鞠比賽場麵。
“他明天迴來也不晚。我剛才研究了的盧國的《蹴鞠規程》,在後麵的內容中,我又發現了幾個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原則性問題。”
“怎麽,您不想搞聯賽了?”
“不是!蹴鞠聯賽是一定要搞地,關鍵是怎樣一個搞法!”
“仿效的盧國的《聯賽規程》不行嗎?”
“不行,你們做事從來不動腦子。”高俅晃著頭,表情失望。“剛才,我細細地研究了他們的聯賽規程,一些比賽規則我們是可以利用的,但是,他們的聯賽管理辦法,我們絕對是不能采納的。”
“老爺,這是為什麽呢?”閆四一臉地迷惑。
“你看過這本小冊子嗎?”高俅舉起《聯賽章程》,搖動著。
“看過。”
“你看了也白看,不能發現問題。他們那種俱樂部的管理體製,怎能適應我堂堂的大宋朝?”
“為什麽不能?”
“足球俱樂部屬於民辦社團,可我大宋朝的‘齊雲社’,那可是官辦的。”
“民辦和官辦有區別嗎?”
“有!我本不該和你詳細說,但念你在我身邊多年,我想借運作蹴鞠聯賽的機會,也為你某個一官半職。”說到此,高俅停頓了下來,用眼睛注視著閆四。
“老爺,閆四願給老爺一輩子的奴才,不願離開老爺。”
“閆四呀,坐在這裏。”高俅讓閆四對桌而坐。“你追隨我多年,可算我的心腹,此事我用你放心!我和你說,官辦足球就是意味著權力管理足球,而不是製度管理足球。權力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利益!失去了權力,就是失去了利益;沒有了權力,沒有利益,我們搞蹴鞠聯賽做什麽?”
“老爺明鑒。”
“說到利益,老爺已上了年紀,我實際上,是在為你們爭取利益。高衙內是我的獨子,我總不能閉上眼睛,就讓他坐吃山空吧!而你呢,我也不能讓你服侍我多年,貧窮一輩子吧!
“謝謝老爺,老爺就是我的再生父母。”閆四激動得流出了淚來。
“閆四呀,人是一個感情的動物,尤其到老了更是這樣。給你們提前做個安排,也算是了卻我一樁心事。”
“那好,我聽大人安排。”
“我發現的盧國蹴鞠玩法確實和漢朝玩法比較相似,你了解漢朝足球嗎?”
“知道一些,不太具體,我隻是聽人傳說。”
“傳說不等於史實,文字來不得半點馬虎。我這裏剛好有一本,漢代研究這項運動的專著《蹴鞠二十五篇》。”高俅說著從書架上抽出了一本發黃的書籍遞給閆四。
“這書是孤本,挺珍貴吧?”閆四接過書翻看著。
“我是興趣使然才把它保留了下來,要是一般人,早把它當茅廁紙了。”
“大人真是有心人。”
“看明白了嗎?”高俅對翻書的閆四問道。
“好像漢代球隊的人數多,球門在兩邊。”
“對呀,我們宋朝是‘風流眼’把兩隊隔開,這樣隻剩下炫技,而缺少了對抗。依我看,宋朝聯賽還不如恢複漢朝的玩法,那樣更好看些。”
“實際上,公子也喜歡這種玩法。”
“再不采用這種玩法就無法和鄰國打比賽了。”
“聽說西夏也改用了這種玩法。”
“所以說,蹴鞠改革,不但是製度的革新,還牽扯到技術的迴歸。”
“老爺,蹴鞠運動是在漢朝才有的嗎?”
“不是,戰國就有。據《史記-蘇秦列傳》記載,齊國都城臨淄,那裏的市民就非常喜歡蹴鞠遊戲,而這個遊戲,一直延續到漢代才轉化成一項體育運動。說起來,這裏邊還有一個故事呢。”
“老爺,您給我講講。”
“有個醫生寫了本書,叫《西京雜記》。在裏邊記述了一個與蹴鞠有關的故事:劉邦當了皇帝之後,他把老父接到了京城。本以為,老父親錦衣玉食,終日享福,應該高興才對。可事實恰恰相反,劉邦父親並不快樂。他來到了漢都長安,遠離了家鄉的固有生活:沽酒、鬥雞和蹴鞠。沒有這些事情,對於劉邦父親生活就變得枯燥乏味。uu看書.uukansu.c 於是,劉邦就仿照家鄉豐邑的樣子,建立了新豐城,遷來鄉親和球友,這樣他父親才開心起來。在漢朝,蹴鞠運動是因為皇帝他爹喜歡,才興盛起來的。”
“大人蹴鞠知識真淵博。”
“實際上,在我們的民族,各行各業,各種人都喜歡足球。就拿唐朝大詩人杜甫來說,他的《清明》詩中就有‘十年蹴鞠將雛遠,萬裏秋千習俗同’這樣的句子。可見,蹴鞠運動在唐朝也是非常盛行的。”
“老爺,您在蹴鞠屆享負盛名,應該留下一本蹴鞠專著。”
“實際上,徽宗皇帝是很注意這方麵史料記載、編撰、整理工作的。他一直催促著我把《蹴鞠譜》寫完。”
“我看老爺一下了朝就奮筆疾書,也該寫完了吧?”
“有時侯知識多了是個負擔,你知道了,不能不寫;一寫,就停不下來。我寫《蹴鞠譜》越寫越多,文思泉湧,根本就停不了筆來。”
“這可是個艱苦的工作。”
“再艱苦也要幹完。半途而廢,不是我的風格。”
“那好吧,您堅持寫,我每天都幫您整理。”
“我老眼昏花了,你要認真校對。一不小心,弄出個錯別字來,那會貽笑大方的。”
“是的,我一定會認真的!”
“閆四呀,的盧此人通過我的觀察,他並非善類。你最近和他接觸得挺多,你了解他過去踢球的往事嗎?”高俅突然轉變了談話的方向。
“的盧倒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他的事說來話長。”
“閆四呀,那你和我說說。”
“遼足的客人在酒店嗎?”
“在了,他們說後天要走。”
“這麽快就走,為何不多玩些日子。”
“遼朝國內亂,他們沒心情久留了。”
“說我要請他們吃飯呢。”
“說了,定在明天可以嗎?”
“多少年的交情啦,他們走我肯定要設宴送行,明天就明天吧。我和衙內一同去和他們喝酒,你通知我兒了嗎?”
“我告訴他了。衙內正在校內參加蹴鞠比賽,在賽場上,他真是驍勇,竟然以一敵四,連過對方後衛,射門那才叫精準刁鑽。”
“國子監沒有球場,他如何比賽?”
“嗯……他把同學們都帶到了城外的演兵場。”
“我兒真有我當年的風采!”高俅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當然,虎父無犬子麽!衙內踢完球,下午還有課,他說明天迴來看您。”
閆四沒說高衙內正在“天上人間”銷魂,而是信口開河,編造出一段激動人心的蹴鞠比賽場麵。
“他明天迴來也不晚。我剛才研究了的盧國的《蹴鞠規程》,在後麵的內容中,我又發現了幾個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原則性問題。”
“怎麽,您不想搞聯賽了?”
“不是!蹴鞠聯賽是一定要搞地,關鍵是怎樣一個搞法!”
“仿效的盧國的《聯賽規程》不行嗎?”
“不行,你們做事從來不動腦子。”高俅晃著頭,表情失望。“剛才,我細細地研究了他們的聯賽規程,一些比賽規則我們是可以利用的,但是,他們的聯賽管理辦法,我們絕對是不能采納的。”
“老爺,這是為什麽呢?”閆四一臉地迷惑。
“你看過這本小冊子嗎?”高俅舉起《聯賽章程》,搖動著。
“看過。”
“你看了也白看,不能發現問題。他們那種俱樂部的管理體製,怎能適應我堂堂的大宋朝?”
“為什麽不能?”
“足球俱樂部屬於民辦社團,可我大宋朝的‘齊雲社’,那可是官辦的。”
“民辦和官辦有區別嗎?”
“有!我本不該和你詳細說,但念你在我身邊多年,我想借運作蹴鞠聯賽的機會,也為你某個一官半職。”說到此,高俅停頓了下來,用眼睛注視著閆四。
“老爺,閆四願給老爺一輩子的奴才,不願離開老爺。”
“閆四呀,坐在這裏。”高俅讓閆四對桌而坐。“你追隨我多年,可算我的心腹,此事我用你放心!我和你說,官辦足球就是意味著權力管理足球,而不是製度管理足球。權力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利益!失去了權力,就是失去了利益;沒有了權力,沒有利益,我們搞蹴鞠聯賽做什麽?”
“老爺明鑒。”
“說到利益,老爺已上了年紀,我實際上,是在為你們爭取利益。高衙內是我的獨子,我總不能閉上眼睛,就讓他坐吃山空吧!而你呢,我也不能讓你服侍我多年,貧窮一輩子吧!
“謝謝老爺,老爺就是我的再生父母。”閆四激動得流出了淚來。
“閆四呀,人是一個感情的動物,尤其到老了更是這樣。給你們提前做個安排,也算是了卻我一樁心事。”
“那好,我聽大人安排。”
“我發現的盧國蹴鞠玩法確實和漢朝玩法比較相似,你了解漢朝足球嗎?”
“知道一些,不太具體,我隻是聽人傳說。”
“傳說不等於史實,文字來不得半點馬虎。我這裏剛好有一本,漢代研究這項運動的專著《蹴鞠二十五篇》。”高俅說著從書架上抽出了一本發黃的書籍遞給閆四。
“這書是孤本,挺珍貴吧?”閆四接過書翻看著。
“我是興趣使然才把它保留了下來,要是一般人,早把它當茅廁紙了。”
“大人真是有心人。”
“看明白了嗎?”高俅對翻書的閆四問道。
“好像漢代球隊的人數多,球門在兩邊。”
“對呀,我們宋朝是‘風流眼’把兩隊隔開,這樣隻剩下炫技,而缺少了對抗。依我看,宋朝聯賽還不如恢複漢朝的玩法,那樣更好看些。”
“實際上,公子也喜歡這種玩法。”
“再不采用這種玩法就無法和鄰國打比賽了。”
“聽說西夏也改用了這種玩法。”
“所以說,蹴鞠改革,不但是製度的革新,還牽扯到技術的迴歸。”
“老爺,蹴鞠運動是在漢朝才有的嗎?”
“不是,戰國就有。據《史記-蘇秦列傳》記載,齊國都城臨淄,那裏的市民就非常喜歡蹴鞠遊戲,而這個遊戲,一直延續到漢代才轉化成一項體育運動。說起來,這裏邊還有一個故事呢。”
“老爺,您給我講講。”
“有個醫生寫了本書,叫《西京雜記》。在裏邊記述了一個與蹴鞠有關的故事:劉邦當了皇帝之後,他把老父接到了京城。本以為,老父親錦衣玉食,終日享福,應該高興才對。可事實恰恰相反,劉邦父親並不快樂。他來到了漢都長安,遠離了家鄉的固有生活:沽酒、鬥雞和蹴鞠。沒有這些事情,對於劉邦父親生活就變得枯燥乏味。uu看書.uukansu.c 於是,劉邦就仿照家鄉豐邑的樣子,建立了新豐城,遷來鄉親和球友,這樣他父親才開心起來。在漢朝,蹴鞠運動是因為皇帝他爹喜歡,才興盛起來的。”
“大人蹴鞠知識真淵博。”
“實際上,在我們的民族,各行各業,各種人都喜歡足球。就拿唐朝大詩人杜甫來說,他的《清明》詩中就有‘十年蹴鞠將雛遠,萬裏秋千習俗同’這樣的句子。可見,蹴鞠運動在唐朝也是非常盛行的。”
“老爺,您在蹴鞠屆享負盛名,應該留下一本蹴鞠專著。”
“實際上,徽宗皇帝是很注意這方麵史料記載、編撰、整理工作的。他一直催促著我把《蹴鞠譜》寫完。”
“我看老爺一下了朝就奮筆疾書,也該寫完了吧?”
“有時侯知識多了是個負擔,你知道了,不能不寫;一寫,就停不下來。我寫《蹴鞠譜》越寫越多,文思泉湧,根本就停不了筆來。”
“這可是個艱苦的工作。”
“再艱苦也要幹完。半途而廢,不是我的風格。”
“那好吧,您堅持寫,我每天都幫您整理。”
“我老眼昏花了,你要認真校對。一不小心,弄出個錯別字來,那會貽笑大方的。”
“是的,我一定會認真的!”
“閆四呀,的盧此人通過我的觀察,他並非善類。你最近和他接觸得挺多,你了解他過去踢球的往事嗎?”高俅突然轉變了談話的方向。
“的盧倒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他的事說來話長。”
“閆四呀,那你和我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