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慶殿中,葉晨與胡砥開懷對飲。平朔的兵馬,一日前已按計劃悄悄出發,從東邊山路繞道,作戰目的是迂迴繞過季國防線,避實就虛地攻擊季國前線後方的城池。根據山水閣最後一次得到的消息推算,季軍兵臨綏同,也就是這一兩天的事。
葉晨故意等胡砥求救,才向平朔發那出征令,就是為了麻痹季國。從合薩到平朔,快馬也需數日,數日後將令到達,再整編調度幾日,待得大軍出發,已是十天半月後的事情。再說葉晨有意泄露的計劃,大軍從正麵攻擊“班邑”,此城與平朔南北相對,單程不足二百裏,從北鐵被彖國攻占後,此地就是季國的前線,錢糧軍器人馬,哪樣準備不充分。縱守軍不足萬人,彖軍三萬兵馬強攻,就算打得下來,又得過個十天半月,甄國早就被容季兩國收入囊中。為了一座城池,彖國就會背上攻擊盟友的惡名,季國先占了大義,但有契機,就能向彖國發難。
以上是葉晨的甲字計劃,季國當然不是傻子,葉晨做這麽點小動作就乖乖上當。葉晨接著又說了乙字計劃,是針對季國防禦重心後移的對策。三萬彖軍隻打好打的城,占領後能守則守,不能守就向下一個目的轉移,沿途難打的城池一律繞過。季國大大小小的城池要地,葉晨是很久前就做過功課的,在萬言齋又額外占了景衝的便宜,不敢說對季國了若指掌,但隻要展開地圖,對季國防禦力量的估算可謂八九不離十。對於乙字計劃,葉晨一直糾結的隻有一點,“抄掠”之策。此策於彖軍攻擊大利,卻於今後彖國施政有害。說白了,就是打到哪裏,搶到哪裏,以喪失民心為代價,換取彖軍作戰所需的一切補給。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忌杆一石,當吾二十石。”
這兩句話,是葉晨從《孫子兵法》中撈出的幹貨,從未於實踐中驗證過,但彖國並不缺乏驗證過這兩句話的將領,其中自然包括虞森淼和馬元齋。
另外葉晨對“絕其糧道”也有自己深刻的見解。單從字麵來說,這四個字可以理解為斷絕敵人運輸糧食的通道。受了魏翔的一些啟發後,這四個字真正的含義演變為“斷絕敵人一切的糧食來源。”打仗可是正宗的體力活,吃不飽還怎麽殺敵。對於進攻的一方來說,填飽肚子就更加重要。葉晨同意運用抄掠之策的主要原因,一是因為作戰方式的特殊性,完全依靠補給線進行補給是不可能的。二來這些糧食,彖國不取用,反而留給季國,是典型的婦人之仁。葉晨光鮮的履曆之中,從不乏樹上開花的靈機一動。葉氏抄掠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葉晨敢於打白條,說成征用也行,說成搶劫也好,糧是一定要拿的。這些打出去的白條,在未來情況允許的時候,彖國當然不會賴賬,還會適當的補貼一點“利息”。這些白條在彖國治下的區域,官方承認價值,但如果這城池最後又不屬於彖國了,那麽,自認倒黴,當成被搶,心中可能還會好過一些。說白了,每一張白條,都不為人知的建立起彖國與被抄掠對象的利益捆綁。被抄掠的對象們要想彌補曾經的損失,那就支持彖國政權吧,彖國的政略對民生可是空前的體恤,無論近陽還是北鐵的藍本,列國無出其右。
彖軍在季國腹地隻要能站穩腳跟,葉晨便能把小五商隊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說到小五商隊,其最大的作用,是葉晨的丙字計劃。經濟戰的效果如何,正等著葉晨去驗證。
同樣等著葉晨驗證的,還有合薩嘔心瀝血弄出來的黑科技,葉晨命名為丁字計劃。嚴格意義來說,丁字計劃應屬於戰術武器運用的範疇。為了能將這些武器的作用發揮到極致,葉晨會在適當的時候,向季國發起一次大規模的正麵會戰。兵法有雲:“機不可設,設則不中。”所以,現在葉晨並不急於完成丁字計劃的細節設定。
以合薩現在得到的消息,魏翔無中生有之計,已經取得了前半段的成果,班邑以西、合薩正北的“秋豐”,其地左近數城,正在籌集著季國南麵能調動征召的的一切力量。季國也不是等閑,稍微往前退幾年,人家的綜合國力,彖國是完全無法望其項背的。
說了太多重要的事,胡砥與葉晨也不敢貪杯。葉晨的事可不少,弟子規四營人馬隻有山嶽營在葉晨身邊,剩下幾隊還沒完全從簡國返迴,葉晨白日裏五道將令,有三道就是發給水影、風痕、雷光三營的。根據目前的情況,這三營人馬不必返迴合薩,直接從簡國取道入季,各有任務。
三日後,合薩收到了一份來自季國境內的傳書,這份傳書是虞森淼和馬元齋率領的彖軍發來的,一份彖軍的捷報。虞喆與葉晨相視而笑,季國果然中計了,魏翔的無中生有之計。對於空虛的合薩,季國的力量都集中在了班邑和秋豐,大後方空虛,三萬彖軍所向披靡。
為了不讓季國迅速脫計,葉晨點起合薩兵馬,直奔秋豐。不紮營,不列陣,就在季國眼皮子底下晃蕩,時東時西,時整時零。吸引眼球的同時,順便掩護山嶽營向北滲透。小五商隊那點戰力,是無法保證經濟戰豐厚的勝利果實的。
丙字計劃的實施沒有硝煙,也沒有流血,卻會在季國一處莫名的傷口上,撒滿了鹽。小五商隊用的辦法,就是做空與做多,加上有目的炒作。一開始,商隊經營的無非異地土特產,一些雜糧,或者木石,基本上是賠本賺吆喝。一來二去,商隊有了些名聲,再與各地官府中某些渾人勾勾搭搭,便做起鹽鐵馬匹的買賣。最主要的,是利用這個時期構建“炒貨”的框架。人類經濟發生的形式可以革新,可以進化,人類欲望的本性卻是無法改變的。在各地官府半睜半閉的迷離眼神中,商隊通過虛假信息的轟炸,打壓某一樣流通性較高的商品價格,然後囤積,等到商品緊俏的時候,又對第二件商品進行虛假轟炸,接著把第一件商品哄抬物價,進而大肆斂財。做空一件,做多另一件,循環利用,商品每每進出都可獲得巨利入賬,可謂屢試不爽。這些入賬隻要官府有份,事情總能不了了之,黎民怨聲載道又有何用。
從葉晨發出“變本加厲”的命令,時間過去一月有餘,列國可謂兵災四起。商隊的這一波操作,直接對著糧食就去了。首先是以平價的姿態做點兒糧食買賣,主要是為了麻痹當地官府,因為有龍氏的海量資金在手,收購起來自然順風順水。市場因為商品的稀缺,注定會本能的漲價,商隊不但繼續收購,還要邊收邊賣,甚至換身馬甲自己賣給自己。這時,第一波的差價又會轉換為第二波炒作的資本。接下來發生的,就是更大幅度的漲價。至此,一次簡單的做多已經完成,無論糧價漲到什麽地步,商隊手中已握有巨大資本的同時,還囤積了大量的稀缺商品,糧食。
在商品的諸多門類當中,糧食不管有多少種屬性,都屬於消耗品,當地糧食的總量其實是在不斷的減少。糧食的價格如果一路飛漲,就一路繼續炒作。要是漲速放緩,那就扔出個爆炸性的消息,比如“本地糧食價格好,簡國和冉國的糧商都把糧食運到這裏來賣了,聽說光某某商隊就運來一萬多石。”這個時候,不論是否真的有糧食運進當地,市場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拋售情況。更兇殘的是,拋售情況如果不那麽熱烈,商隊就會加入進去,把糧食瘋狂的賣給自己,一日三跌也不在話下。一旦恐慌性的拋售出現,商隊就如願收購。等得幾日過去,沒米的人總會找米下鍋,總量並沒有增加的糧食,價格又會迎來報複性反彈。幾波多空操作過去之後,老實經營和小本買賣的商家已經被洗得清潔溜溜。商隊不但有更多的進賬和商品的囤積,手中還獲得了另一把神兵,“壟斷”。
市場永遠在資本的控製下,而商隊就很好的扮演了這個寡頭,利好就繼續炒作,利空就囤積。糧食的問題消停不下來,商隊又會在桑麻鹽鐵等方麵開設新局轉移視線。雀喙及其周邊各地本就脆弱的商業結構,猶如被台風侵襲一般,顯得滿目瘡痍。人民每天最重要的事情,不再是勞作,而是到商鋪前把各種生活物資的價格掃蕩一遍,看看家裏買什麽實惠,賣什麽劃算。
原始的商業環境,加上認錢不認人民的官府,商隊把虛幻的肉餅想做多大,就做多大,泡沫堆了一層又一層,隻等某日彖軍天降,糧食和銀子,土地和女人,統統收走。
商隊在季國的如虎操作,破壞的還不僅僅是商業環境,當人民發現找不到下一鍋米在哪裏的時候,手工業和農業又該如何維係,更遑論拉人頭打仗。經濟環境崩潰的過程中,一個國家的方方麵麵都會受到影響,到了最後,就是滅頂之災。這個結果,連葉晨都沒敢想。
季國那些跟著小五商隊,暢遊在“金融”幻境中熱火朝天炒作資本的各階層人士,哪裏會知道,那一記翻天印,很快就會砸下。
葉晨故意等胡砥求救,才向平朔發那出征令,就是為了麻痹季國。從合薩到平朔,快馬也需數日,數日後將令到達,再整編調度幾日,待得大軍出發,已是十天半月後的事情。再說葉晨有意泄露的計劃,大軍從正麵攻擊“班邑”,此城與平朔南北相對,單程不足二百裏,從北鐵被彖國攻占後,此地就是季國的前線,錢糧軍器人馬,哪樣準備不充分。縱守軍不足萬人,彖軍三萬兵馬強攻,就算打得下來,又得過個十天半月,甄國早就被容季兩國收入囊中。為了一座城池,彖國就會背上攻擊盟友的惡名,季國先占了大義,但有契機,就能向彖國發難。
以上是葉晨的甲字計劃,季國當然不是傻子,葉晨做這麽點小動作就乖乖上當。葉晨接著又說了乙字計劃,是針對季國防禦重心後移的對策。三萬彖軍隻打好打的城,占領後能守則守,不能守就向下一個目的轉移,沿途難打的城池一律繞過。季國大大小小的城池要地,葉晨是很久前就做過功課的,在萬言齋又額外占了景衝的便宜,不敢說對季國了若指掌,但隻要展開地圖,對季國防禦力量的估算可謂八九不離十。對於乙字計劃,葉晨一直糾結的隻有一點,“抄掠”之策。此策於彖軍攻擊大利,卻於今後彖國施政有害。說白了,就是打到哪裏,搶到哪裏,以喪失民心為代價,換取彖軍作戰所需的一切補給。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忌杆一石,當吾二十石。”
這兩句話,是葉晨從《孫子兵法》中撈出的幹貨,從未於實踐中驗證過,但彖國並不缺乏驗證過這兩句話的將領,其中自然包括虞森淼和馬元齋。
另外葉晨對“絕其糧道”也有自己深刻的見解。單從字麵來說,這四個字可以理解為斷絕敵人運輸糧食的通道。受了魏翔的一些啟發後,這四個字真正的含義演變為“斷絕敵人一切的糧食來源。”打仗可是正宗的體力活,吃不飽還怎麽殺敵。對於進攻的一方來說,填飽肚子就更加重要。葉晨同意運用抄掠之策的主要原因,一是因為作戰方式的特殊性,完全依靠補給線進行補給是不可能的。二來這些糧食,彖國不取用,反而留給季國,是典型的婦人之仁。葉晨光鮮的履曆之中,從不乏樹上開花的靈機一動。葉氏抄掠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葉晨敢於打白條,說成征用也行,說成搶劫也好,糧是一定要拿的。這些打出去的白條,在未來情況允許的時候,彖國當然不會賴賬,還會適當的補貼一點“利息”。這些白條在彖國治下的區域,官方承認價值,但如果這城池最後又不屬於彖國了,那麽,自認倒黴,當成被搶,心中可能還會好過一些。說白了,每一張白條,都不為人知的建立起彖國與被抄掠對象的利益捆綁。被抄掠的對象們要想彌補曾經的損失,那就支持彖國政權吧,彖國的政略對民生可是空前的體恤,無論近陽還是北鐵的藍本,列國無出其右。
彖軍在季國腹地隻要能站穩腳跟,葉晨便能把小五商隊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說到小五商隊,其最大的作用,是葉晨的丙字計劃。經濟戰的效果如何,正等著葉晨去驗證。
同樣等著葉晨驗證的,還有合薩嘔心瀝血弄出來的黑科技,葉晨命名為丁字計劃。嚴格意義來說,丁字計劃應屬於戰術武器運用的範疇。為了能將這些武器的作用發揮到極致,葉晨會在適當的時候,向季國發起一次大規模的正麵會戰。兵法有雲:“機不可設,設則不中。”所以,現在葉晨並不急於完成丁字計劃的細節設定。
以合薩現在得到的消息,魏翔無中生有之計,已經取得了前半段的成果,班邑以西、合薩正北的“秋豐”,其地左近數城,正在籌集著季國南麵能調動征召的的一切力量。季國也不是等閑,稍微往前退幾年,人家的綜合國力,彖國是完全無法望其項背的。
說了太多重要的事,胡砥與葉晨也不敢貪杯。葉晨的事可不少,弟子規四營人馬隻有山嶽營在葉晨身邊,剩下幾隊還沒完全從簡國返迴,葉晨白日裏五道將令,有三道就是發給水影、風痕、雷光三營的。根據目前的情況,這三營人馬不必返迴合薩,直接從簡國取道入季,各有任務。
三日後,合薩收到了一份來自季國境內的傳書,這份傳書是虞森淼和馬元齋率領的彖軍發來的,一份彖軍的捷報。虞喆與葉晨相視而笑,季國果然中計了,魏翔的無中生有之計。對於空虛的合薩,季國的力量都集中在了班邑和秋豐,大後方空虛,三萬彖軍所向披靡。
為了不讓季國迅速脫計,葉晨點起合薩兵馬,直奔秋豐。不紮營,不列陣,就在季國眼皮子底下晃蕩,時東時西,時整時零。吸引眼球的同時,順便掩護山嶽營向北滲透。小五商隊那點戰力,是無法保證經濟戰豐厚的勝利果實的。
丙字計劃的實施沒有硝煙,也沒有流血,卻會在季國一處莫名的傷口上,撒滿了鹽。小五商隊用的辦法,就是做空與做多,加上有目的炒作。一開始,商隊經營的無非異地土特產,一些雜糧,或者木石,基本上是賠本賺吆喝。一來二去,商隊有了些名聲,再與各地官府中某些渾人勾勾搭搭,便做起鹽鐵馬匹的買賣。最主要的,是利用這個時期構建“炒貨”的框架。人類經濟發生的形式可以革新,可以進化,人類欲望的本性卻是無法改變的。在各地官府半睜半閉的迷離眼神中,商隊通過虛假信息的轟炸,打壓某一樣流通性較高的商品價格,然後囤積,等到商品緊俏的時候,又對第二件商品進行虛假轟炸,接著把第一件商品哄抬物價,進而大肆斂財。做空一件,做多另一件,循環利用,商品每每進出都可獲得巨利入賬,可謂屢試不爽。這些入賬隻要官府有份,事情總能不了了之,黎民怨聲載道又有何用。
從葉晨發出“變本加厲”的命令,時間過去一月有餘,列國可謂兵災四起。商隊的這一波操作,直接對著糧食就去了。首先是以平價的姿態做點兒糧食買賣,主要是為了麻痹當地官府,因為有龍氏的海量資金在手,收購起來自然順風順水。市場因為商品的稀缺,注定會本能的漲價,商隊不但繼續收購,還要邊收邊賣,甚至換身馬甲自己賣給自己。這時,第一波的差價又會轉換為第二波炒作的資本。接下來發生的,就是更大幅度的漲價。至此,一次簡單的做多已經完成,無論糧價漲到什麽地步,商隊手中已握有巨大資本的同時,還囤積了大量的稀缺商品,糧食。
在商品的諸多門類當中,糧食不管有多少種屬性,都屬於消耗品,當地糧食的總量其實是在不斷的減少。糧食的價格如果一路飛漲,就一路繼續炒作。要是漲速放緩,那就扔出個爆炸性的消息,比如“本地糧食價格好,簡國和冉國的糧商都把糧食運到這裏來賣了,聽說光某某商隊就運來一萬多石。”這個時候,不論是否真的有糧食運進當地,市場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拋售情況。更兇殘的是,拋售情況如果不那麽熱烈,商隊就會加入進去,把糧食瘋狂的賣給自己,一日三跌也不在話下。一旦恐慌性的拋售出現,商隊就如願收購。等得幾日過去,沒米的人總會找米下鍋,總量並沒有增加的糧食,價格又會迎來報複性反彈。幾波多空操作過去之後,老實經營和小本買賣的商家已經被洗得清潔溜溜。商隊不但有更多的進賬和商品的囤積,手中還獲得了另一把神兵,“壟斷”。
市場永遠在資本的控製下,而商隊就很好的扮演了這個寡頭,利好就繼續炒作,利空就囤積。糧食的問題消停不下來,商隊又會在桑麻鹽鐵等方麵開設新局轉移視線。雀喙及其周邊各地本就脆弱的商業結構,猶如被台風侵襲一般,顯得滿目瘡痍。人民每天最重要的事情,不再是勞作,而是到商鋪前把各種生活物資的價格掃蕩一遍,看看家裏買什麽實惠,賣什麽劃算。
原始的商業環境,加上認錢不認人民的官府,商隊把虛幻的肉餅想做多大,就做多大,泡沫堆了一層又一層,隻等某日彖軍天降,糧食和銀子,土地和女人,統統收走。
商隊在季國的如虎操作,破壞的還不僅僅是商業環境,當人民發現找不到下一鍋米在哪裏的時候,手工業和農業又該如何維係,更遑論拉人頭打仗。經濟環境崩潰的過程中,一個國家的方方麵麵都會受到影響,到了最後,就是滅頂之災。這個結果,連葉晨都沒敢想。
季國那些跟著小五商隊,暢遊在“金融”幻境中熱火朝天炒作資本的各階層人士,哪裏會知道,那一記翻天印,很快就會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