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不叫,公子怎麽不讓浣煙叫。”
浣煙羞紅著臉,聲音細若蚊吟:“老公......”
言奚心花怒放:“這就對了嘛,來親一個。碧霞你看人家多麽聽話,就你嘴硬。”
接著惡狠狠的威脅道:“再叫錯就把你從二十層樓上麵扔下去,怕不怕?”
碧霞環顧四周,似乎沒瞧見言奚口中的二十層樓:“公子,天雲城有那麽高的樓嗎?”
言奚對著小丫頭無語了,都關注哪裏去了嘛,這是重點嗎?
但他還是指著旁邊一塊空地,信誓旦旦的說著:“現在沒有,不久後就會有了。”
“我要建一座這個世界最高的樓,樓頂直上雲端,站在上麵能夠俯瞰整座天雲城。”
碧霞眨著眼睛,若有所思:“像風清樓那樣嗎?”
言奚腦子轉了幾個彎才想起風清樓是個什麽鳥地方。
原來是廣陵城旁邊的那座高閣。
元宵節那天沒有登至頂樓,俯瞰廣陵城的夜景是挺遺憾的。
這小丫頭還念念不忘呢。
“是啊,比風清樓還要高的一座宏偉建築。”
“建好之後咱們都可以居住在上麵,透過玻璃看到極其遙遠的地方。”
“還有那種可以垂直升降的箱子,坐進去很快就能上到頂層,連樓梯都不用走了。”
言奚這幾天仔細思考過了,建一座高層建築難度真的不大。
玻璃的工藝已經很成熟了,隻是沒有發明鋼化玻璃。
但鋼化玻璃的製作也很簡單,就和兵器淬火是一樣的原理。
言奚是理科生,對於建築的設計也略懂一些。
建築主體肯定是用框架結構,至於地基要挖多深,又要用什麽強度的混凝土,配筋又是多大的。
他都能夠準確計算出來。
而且電機也早被他在姑蘇城搗鼓出來了,隻是還不穩定,需要更多的實驗慢慢改良。
有了電機那電梯不也就有了麽。
若是在這天雲城內建成一座現代化的建築,怕是會把人眼球都驚掉吧。
妥妥的打卡地啊。
想到這裏,言奚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研究武器他一個人做不來,但高層建築的圖紙他可以先試著畫呀。
碧霞滿眼憧憬:“公子,你不會是騙我們的吧。”
“傻丫頭,我什麽時候騙過你們呢,你就說想不想體驗一下住在雲端的感覺吧。”
碧霞欣喜不已,在言奚耳邊偷偷喚道:“老公。”
言奚大笑:“到時建成了,讓你和浣煙第一個挑選房間。”
幽雪在一旁看著兩個丫頭雀躍的模樣也是會心一笑。
她們本就不大,正是活潑的年紀。
隻有在言奚身旁,才會釋放出天性,露出天真的笑容。
至於是在廣陵城還是天雲城,就算是在異國他鄉,隻要能陪伴在言奚左右,又有什麽區別呢。
......
夜晚,天雲醫館。
言奚犯難了,該怎麽安排呢?
一共才三間臥房的小醫館,加上他自己一共要住八個人。
左思右想後,他找到了完美的解決方案。
蘇嫵帶來的兩個醫女,玉陌和玉笙住一個房間。
碧霞和浣煙和顧清寒住一間房。
剩下的幽雪和蘇嫵兩女,很無恥的被他拉著住最後一間房了。
與幽雪一起侍奉言奚,蘇嫵還是有些扭捏的,但也半推半就的從了。
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這樣了,再說她一個人實在是有些受不住了。
這幾天下來,腿都是軟的,言奚在這方麵的戰鬥力簡直爆表。
有人來分擔壓力,她哪裏還會拒絕呢。
幽雪就更沒壓力了,在廣陵城四五個人一起都試過了。
反正都是言奚的女人,遲早會有這一天嘛。
於是咿咿呀呀的聲音幾乎持續了一整晚......
直到第二天言某人起來,發現其他幾個女人都用很怪異的眼神打量著自己。
他倒是臉皮夠厚,嘿嘿一笑當做沒事。
蘇嫵和幽雪兩女幹脆在房間躲了一整天,羞得沒臉見人。
當然言奚也有老臉一紅的時候,這醫館內要全都是自己的女人也就算了。
偏偏還有兩個不是。
這就很尷尬了。
......
一月時間匆匆而過。
南梁和崇國在宣州戰場打的火熱,雙方各有勝負,總體局勢仍然處於僵持狀態。
顧軒昭自上次給言奚封了個侯爵後,便再也沒有動作。
沒有從宣州調兵攻打天雲城,也沒有鼓動全國百姓征討雲州,仿佛默認了言奚是雲州之主。
隻有少部分人知道,他正想方設法的籌集銀子組建平叛軍,等到時機成熟,便會大舉進攻。
南梁也沒有在瀝江一帶組建新的防線。
不知是沒有多餘的兵力,還是料定言奚不會主動侵犯他們。
以前種種跡象表明,天雲城在短時間內是不會發生戰爭。
最後一部分言家族人也於昨天趕到了雲州。
至此,言家遍布在外的所有人員以及資金全部匯集到了天雲城。
不僅帶來了足夠的人手,還有數量誇張的錢財。
有了足夠的財力支持後,言奚大手一揮,下達了一道政令。
修路。
遇山劈山,逢水架橋。
不惜財力,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雲州各郡縣的道路拓寬。
就連通往百姓家裏的小路,也要達到能過馬車的標準。
各地官員也是紛紛響應言奚的這道政令,如火如荼的幹了起來。
這個時代沒有先進的工程機械,修路費時費力,還有許多難題需要齊心協力才能攻克。
但好在勞動力足夠廉價。
一個壯工一天的報酬不到二十文,用言奚的話說這就是白菜價。
偏偏這些壯工還甘之如飴,一個個都搶著做這份工。
窮怕了這是。
修路不僅能拿工錢,還能使自家老小出行方便。
要知道好多人一輩子都窩在深山老林,不是不想出去看看,而是路太難走了。
往往要拄著拐杖翻好幾座山,沿著山崖彎彎曲曲的小路走上一兩天才能到大一點的城鎮。
村民生病了隻能找鄉間的赤腳醫生胡亂診治,遇到大病就是在家等死。
也沒有學堂教孩童讀書識字,等孩童長大了,隻能繼承父業,揮舞著鋤頭耕種這片貧瘠的土地。
一代複一代,代代如此。
這其中的辛酸隻有他們自己知道。
浣煙羞紅著臉,聲音細若蚊吟:“老公......”
言奚心花怒放:“這就對了嘛,來親一個。碧霞你看人家多麽聽話,就你嘴硬。”
接著惡狠狠的威脅道:“再叫錯就把你從二十層樓上麵扔下去,怕不怕?”
碧霞環顧四周,似乎沒瞧見言奚口中的二十層樓:“公子,天雲城有那麽高的樓嗎?”
言奚對著小丫頭無語了,都關注哪裏去了嘛,這是重點嗎?
但他還是指著旁邊一塊空地,信誓旦旦的說著:“現在沒有,不久後就會有了。”
“我要建一座這個世界最高的樓,樓頂直上雲端,站在上麵能夠俯瞰整座天雲城。”
碧霞眨著眼睛,若有所思:“像風清樓那樣嗎?”
言奚腦子轉了幾個彎才想起風清樓是個什麽鳥地方。
原來是廣陵城旁邊的那座高閣。
元宵節那天沒有登至頂樓,俯瞰廣陵城的夜景是挺遺憾的。
這小丫頭還念念不忘呢。
“是啊,比風清樓還要高的一座宏偉建築。”
“建好之後咱們都可以居住在上麵,透過玻璃看到極其遙遠的地方。”
“還有那種可以垂直升降的箱子,坐進去很快就能上到頂層,連樓梯都不用走了。”
言奚這幾天仔細思考過了,建一座高層建築難度真的不大。
玻璃的工藝已經很成熟了,隻是沒有發明鋼化玻璃。
但鋼化玻璃的製作也很簡單,就和兵器淬火是一樣的原理。
言奚是理科生,對於建築的設計也略懂一些。
建築主體肯定是用框架結構,至於地基要挖多深,又要用什麽強度的混凝土,配筋又是多大的。
他都能夠準確計算出來。
而且電機也早被他在姑蘇城搗鼓出來了,隻是還不穩定,需要更多的實驗慢慢改良。
有了電機那電梯不也就有了麽。
若是在這天雲城內建成一座現代化的建築,怕是會把人眼球都驚掉吧。
妥妥的打卡地啊。
想到這裏,言奚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研究武器他一個人做不來,但高層建築的圖紙他可以先試著畫呀。
碧霞滿眼憧憬:“公子,你不會是騙我們的吧。”
“傻丫頭,我什麽時候騙過你們呢,你就說想不想體驗一下住在雲端的感覺吧。”
碧霞欣喜不已,在言奚耳邊偷偷喚道:“老公。”
言奚大笑:“到時建成了,讓你和浣煙第一個挑選房間。”
幽雪在一旁看著兩個丫頭雀躍的模樣也是會心一笑。
她們本就不大,正是活潑的年紀。
隻有在言奚身旁,才會釋放出天性,露出天真的笑容。
至於是在廣陵城還是天雲城,就算是在異國他鄉,隻要能陪伴在言奚左右,又有什麽區別呢。
......
夜晚,天雲醫館。
言奚犯難了,該怎麽安排呢?
一共才三間臥房的小醫館,加上他自己一共要住八個人。
左思右想後,他找到了完美的解決方案。
蘇嫵帶來的兩個醫女,玉陌和玉笙住一個房間。
碧霞和浣煙和顧清寒住一間房。
剩下的幽雪和蘇嫵兩女,很無恥的被他拉著住最後一間房了。
與幽雪一起侍奉言奚,蘇嫵還是有些扭捏的,但也半推半就的從了。
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這樣了,再說她一個人實在是有些受不住了。
這幾天下來,腿都是軟的,言奚在這方麵的戰鬥力簡直爆表。
有人來分擔壓力,她哪裏還會拒絕呢。
幽雪就更沒壓力了,在廣陵城四五個人一起都試過了。
反正都是言奚的女人,遲早會有這一天嘛。
於是咿咿呀呀的聲音幾乎持續了一整晚......
直到第二天言某人起來,發現其他幾個女人都用很怪異的眼神打量著自己。
他倒是臉皮夠厚,嘿嘿一笑當做沒事。
蘇嫵和幽雪兩女幹脆在房間躲了一整天,羞得沒臉見人。
當然言奚也有老臉一紅的時候,這醫館內要全都是自己的女人也就算了。
偏偏還有兩個不是。
這就很尷尬了。
......
一月時間匆匆而過。
南梁和崇國在宣州戰場打的火熱,雙方各有勝負,總體局勢仍然處於僵持狀態。
顧軒昭自上次給言奚封了個侯爵後,便再也沒有動作。
沒有從宣州調兵攻打天雲城,也沒有鼓動全國百姓征討雲州,仿佛默認了言奚是雲州之主。
隻有少部分人知道,他正想方設法的籌集銀子組建平叛軍,等到時機成熟,便會大舉進攻。
南梁也沒有在瀝江一帶組建新的防線。
不知是沒有多餘的兵力,還是料定言奚不會主動侵犯他們。
以前種種跡象表明,天雲城在短時間內是不會發生戰爭。
最後一部分言家族人也於昨天趕到了雲州。
至此,言家遍布在外的所有人員以及資金全部匯集到了天雲城。
不僅帶來了足夠的人手,還有數量誇張的錢財。
有了足夠的財力支持後,言奚大手一揮,下達了一道政令。
修路。
遇山劈山,逢水架橋。
不惜財力,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雲州各郡縣的道路拓寬。
就連通往百姓家裏的小路,也要達到能過馬車的標準。
各地官員也是紛紛響應言奚的這道政令,如火如荼的幹了起來。
這個時代沒有先進的工程機械,修路費時費力,還有許多難題需要齊心協力才能攻克。
但好在勞動力足夠廉價。
一個壯工一天的報酬不到二十文,用言奚的話說這就是白菜價。
偏偏這些壯工還甘之如飴,一個個都搶著做這份工。
窮怕了這是。
修路不僅能拿工錢,還能使自家老小出行方便。
要知道好多人一輩子都窩在深山老林,不是不想出去看看,而是路太難走了。
往往要拄著拐杖翻好幾座山,沿著山崖彎彎曲曲的小路走上一兩天才能到大一點的城鎮。
村民生病了隻能找鄉間的赤腳醫生胡亂診治,遇到大病就是在家等死。
也沒有學堂教孩童讀書識字,等孩童長大了,隻能繼承父業,揮舞著鋤頭耕種這片貧瘠的土地。
一代複一代,代代如此。
這其中的辛酸隻有他們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