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2章 一起來種地
穿成絕嗣皇帝早死的崽 作者:聞鵲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啊?”小家夥瞪大眼睛,迷迷糊糊的。
他完全不相信自己所聽見的。
這種漲了的話,怎麽會是從父父嘴裏說出來的呢?
對於兒子的錯愕,聖上當做沒看見。
垂著眸,捏著胖手:“朕問漲了嗎?”
小胖崽愣愣地看著自己的父父:“漲,漲了。”
他還重複了兩遍。
泠然如高山積雪不可冒犯的陛下滿意點頭,唇角微勾:“如此便好。”
小胖崽臉上出現了大大的問號。
問號是1002具現化的。
一人一統的下巴都要掉在地上了。
1002咽了咽口水,頗為驚愕地對著小胖崽說:“大哥搶我台次了吧?”
小胖崽弱弱地迴:“是,是啊。”
事了拂身去,深藏功與名的陛下聽了他們的交談,但笑不語。
這不過是他實行的第一步。
誰若是成了他孩子長生路上的阻礙,他便要誰死。
一切有利的都要成為裕兒活下去的資糧。
寧可我覆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他。(此處特地用了兩個不一樣的負,因為皇帝就是這樣的人。)
-------------------------------------
時光如梭,轉眼便過了幾個月,又是一年元旦將至。
華清宮的玉米早早就收獲了,不過小胖崽看了,種子並不多,還是要多種幾茬。
皇後急於給小胖崽都做點事,好彌補她的虧欠。
便大包大攬,好好的皇後也不做了,跑去當兒子口中的“大昭玉米總負責人。”
看皇後的樣子,還頗為榮耀。
“殿下歇歇吧。”薑元興看著小胖崽蹲在椅子上,艱難地握著炭筆寫字。
上好的銀絲炭劈裏啪啦地燃燒著,偌大的一張金絲楠木案上趴著玉雪可愛的孩子。
他下半身蹲著,上半身趴了一半在桌子上。
這樣高難度的姿勢,也虧得他想得出來。
這本是聖上偶爾批改奏章所用的,小胖崽自己有一張。
可是最近卻要強較真,非說自己是小皇帝,要像老皇帝一樣認真。
豐神如玉、郎獨絕豔的老皇帝晏寂淵“……”
便有了近日之景。
“伴伴不要再勸了!朕已經決定了。”小家夥胖手一揮,屁股一扭,概不理會。
拿著橡皮塗塗改改。
娘娘實在辛苦,種地曬得黝黑,小胖崽覺得自己也應該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他有時候的腦子裏會生出很多想法,皇後抱著他,跟他講述著種玉米的一處處趣事。
小胖崽聽著聽著,好像就看到了長大後的胖崽站在一處農田上,聽著前麵的老者講述著種地的畫麵。
二者互相融合,小胖崽仿佛想到了什麽,一下子掙脫了懷抱,扭著屁股跑迴了紫宸殿。
還邊跑邊喊:“娘娘等等我~”
薑元興拗不過他,隻好時不時呈上茶點。
眼看著差點是吃了一碟又一碟,小太子肚子都撐得渾圓,他還是沒寫完。
正當薑元興忍不住時,小家夥一下子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揮舞著紙張,臉上綻放著大大的笑容:“好耶!玉米的種植心得,由胖崽出品,偉大的農民講述。”
許是趴了太久,一個沒站穩,他便歪歪地向後倒。
直把殿中諸人嚇得肝膽俱裂。
“殿下!”薑元興驚唿出聲,毫不猶豫地撲過去給他當個肉墊。
不過總有人比他更快,不是暗衛,而是當今皇帝。
小胖崽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學業上斷斷續續的。
聖上也不在意,等著他六歲時再好好學便是。
朝臣們勸了許久,可賀夫子也和陛下站在了一塊。
他是天下間名望最盛的大儒,朝堂上的讀書人哪個不仰慕他?
連賀夫子都說殿下聰慧至極,並非凡人。
當因材施教。
別看賀夫子說得冠冕堂皇,他隻是受不住小太子睜著眼懇求地看著他。
聖上拍了拍兒子的屁股,不鹹不淡道:“殿下少作妖。”
小胖崽扭了扭身子,倒也沒跟父父吵嘴,他舉著紙張,高高揚起:“父父快看!”
聖上便接過去看了。
小胖崽趴了一會,便拉扯著明熙帝的衣服。
薄薄的,而且隻有兩件。
他又摸摸自己身上,那厚厚的襖子,還有毛絨絨的圍脖。
頓時大感心疼:“父父,你已經夠美了,不要穿得好少。”
聖上聞言一怔,抬手看了會。
坐在那灼熱的室內太久,他竟也忘了。
小胖崽像條幼犬一般在他身上聞來聞去,然後眉頭一皺:“香香的,還有一股焦焦的味道。魚兒不喜歡。”
明熙帝垂下眼眸,不動聲色:“朕下次注意一些。”
小家夥不疑有他,見父父應了,便又指著他的心得叫父父看。
嘴巴喋喋不休:“父父,這是大學生裕兒知道的,還有叮叮教我~但是叮叮說相隔太久,還有差別。魚兒問他怎麽辦,他叫魚兒自己想。”
說到這裏,他就頓住了,抓了抓肉臉,有些苦惱。隨即便眼睛一亮,一副快點問我吧的樣子。
“裕兒可想出來了?”聖上見他神色,便好笑地問道。
“我想出來了!魚兒覺得親身下河知深淺,我沒有種過地,娘娘隻種了半年。我們都不如百姓,魚兒想,可以叫百姓一起來種嗎?不需要很多人,隻要一點點。”
小胖崽伸出一根胖手指,神采飛揚。
聖上一直在認真地傾聽,一邊也在思考抽取一部分人實施。
他原以為小傻子是想叫宮女太監們去種,聖上便想著該如何教他,且讓他開心。
沒想到小家夥想的計劃與他不謀而合。
明熙帝的眼眸裏浮現笑意,將兒子高高拋起:“殿下真乃神仙人也。”
民,社稷之本。
糧,百姓之根。
稻、黍、稷、麥、菽是如今主要的糧食,漠北人以放牧為生,可也會種植黍米、稷,大昭種的最多的便是小麥,往南邊一點,便是稻米。
可稻米一年一熟,又有賦稅。
百姓有幾家能拿得出水田?多是租了地主的田地來種。
聖上以強硬手段,抑製土地兼並,卻也幹預不了私下的買賣。
若是風調雨順,一家五口,一年下來,也不過混個溫飽。
若是有天災降臨,那便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對於糧食的渴望,深深鐫刻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沒有經曆過饑餓的人,無法想象這樣的瘋狂。
而聖上,恰好也受過這樣的饑餓。
他完全不相信自己所聽見的。
這種漲了的話,怎麽會是從父父嘴裏說出來的呢?
對於兒子的錯愕,聖上當做沒看見。
垂著眸,捏著胖手:“朕問漲了嗎?”
小胖崽愣愣地看著自己的父父:“漲,漲了。”
他還重複了兩遍。
泠然如高山積雪不可冒犯的陛下滿意點頭,唇角微勾:“如此便好。”
小胖崽臉上出現了大大的問號。
問號是1002具現化的。
一人一統的下巴都要掉在地上了。
1002咽了咽口水,頗為驚愕地對著小胖崽說:“大哥搶我台次了吧?”
小胖崽弱弱地迴:“是,是啊。”
事了拂身去,深藏功與名的陛下聽了他們的交談,但笑不語。
這不過是他實行的第一步。
誰若是成了他孩子長生路上的阻礙,他便要誰死。
一切有利的都要成為裕兒活下去的資糧。
寧可我覆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他。(此處特地用了兩個不一樣的負,因為皇帝就是這樣的人。)
-------------------------------------
時光如梭,轉眼便過了幾個月,又是一年元旦將至。
華清宮的玉米早早就收獲了,不過小胖崽看了,種子並不多,還是要多種幾茬。
皇後急於給小胖崽都做點事,好彌補她的虧欠。
便大包大攬,好好的皇後也不做了,跑去當兒子口中的“大昭玉米總負責人。”
看皇後的樣子,還頗為榮耀。
“殿下歇歇吧。”薑元興看著小胖崽蹲在椅子上,艱難地握著炭筆寫字。
上好的銀絲炭劈裏啪啦地燃燒著,偌大的一張金絲楠木案上趴著玉雪可愛的孩子。
他下半身蹲著,上半身趴了一半在桌子上。
這樣高難度的姿勢,也虧得他想得出來。
這本是聖上偶爾批改奏章所用的,小胖崽自己有一張。
可是最近卻要強較真,非說自己是小皇帝,要像老皇帝一樣認真。
豐神如玉、郎獨絕豔的老皇帝晏寂淵“……”
便有了近日之景。
“伴伴不要再勸了!朕已經決定了。”小家夥胖手一揮,屁股一扭,概不理會。
拿著橡皮塗塗改改。
娘娘實在辛苦,種地曬得黝黑,小胖崽覺得自己也應該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他有時候的腦子裏會生出很多想法,皇後抱著他,跟他講述著種玉米的一處處趣事。
小胖崽聽著聽著,好像就看到了長大後的胖崽站在一處農田上,聽著前麵的老者講述著種地的畫麵。
二者互相融合,小胖崽仿佛想到了什麽,一下子掙脫了懷抱,扭著屁股跑迴了紫宸殿。
還邊跑邊喊:“娘娘等等我~”
薑元興拗不過他,隻好時不時呈上茶點。
眼看著差點是吃了一碟又一碟,小太子肚子都撐得渾圓,他還是沒寫完。
正當薑元興忍不住時,小家夥一下子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揮舞著紙張,臉上綻放著大大的笑容:“好耶!玉米的種植心得,由胖崽出品,偉大的農民講述。”
許是趴了太久,一個沒站穩,他便歪歪地向後倒。
直把殿中諸人嚇得肝膽俱裂。
“殿下!”薑元興驚唿出聲,毫不猶豫地撲過去給他當個肉墊。
不過總有人比他更快,不是暗衛,而是當今皇帝。
小胖崽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學業上斷斷續續的。
聖上也不在意,等著他六歲時再好好學便是。
朝臣們勸了許久,可賀夫子也和陛下站在了一塊。
他是天下間名望最盛的大儒,朝堂上的讀書人哪個不仰慕他?
連賀夫子都說殿下聰慧至極,並非凡人。
當因材施教。
別看賀夫子說得冠冕堂皇,他隻是受不住小太子睜著眼懇求地看著他。
聖上拍了拍兒子的屁股,不鹹不淡道:“殿下少作妖。”
小胖崽扭了扭身子,倒也沒跟父父吵嘴,他舉著紙張,高高揚起:“父父快看!”
聖上便接過去看了。
小胖崽趴了一會,便拉扯著明熙帝的衣服。
薄薄的,而且隻有兩件。
他又摸摸自己身上,那厚厚的襖子,還有毛絨絨的圍脖。
頓時大感心疼:“父父,你已經夠美了,不要穿得好少。”
聖上聞言一怔,抬手看了會。
坐在那灼熱的室內太久,他竟也忘了。
小胖崽像條幼犬一般在他身上聞來聞去,然後眉頭一皺:“香香的,還有一股焦焦的味道。魚兒不喜歡。”
明熙帝垂下眼眸,不動聲色:“朕下次注意一些。”
小家夥不疑有他,見父父應了,便又指著他的心得叫父父看。
嘴巴喋喋不休:“父父,這是大學生裕兒知道的,還有叮叮教我~但是叮叮說相隔太久,還有差別。魚兒問他怎麽辦,他叫魚兒自己想。”
說到這裏,他就頓住了,抓了抓肉臉,有些苦惱。隨即便眼睛一亮,一副快點問我吧的樣子。
“裕兒可想出來了?”聖上見他神色,便好笑地問道。
“我想出來了!魚兒覺得親身下河知深淺,我沒有種過地,娘娘隻種了半年。我們都不如百姓,魚兒想,可以叫百姓一起來種嗎?不需要很多人,隻要一點點。”
小胖崽伸出一根胖手指,神采飛揚。
聖上一直在認真地傾聽,一邊也在思考抽取一部分人實施。
他原以為小傻子是想叫宮女太監們去種,聖上便想著該如何教他,且讓他開心。
沒想到小家夥想的計劃與他不謀而合。
明熙帝的眼眸裏浮現笑意,將兒子高高拋起:“殿下真乃神仙人也。”
民,社稷之本。
糧,百姓之根。
稻、黍、稷、麥、菽是如今主要的糧食,漠北人以放牧為生,可也會種植黍米、稷,大昭種的最多的便是小麥,往南邊一點,便是稻米。
可稻米一年一熟,又有賦稅。
百姓有幾家能拿得出水田?多是租了地主的田地來種。
聖上以強硬手段,抑製土地兼並,卻也幹預不了私下的買賣。
若是風調雨順,一家五口,一年下來,也不過混個溫飽。
若是有天災降臨,那便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對於糧食的渴望,深深鐫刻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沒有經曆過饑餓的人,無法想象這樣的瘋狂。
而聖上,恰好也受過這樣的饑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