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霍亂我大明王朝?統統得死
曆代帝王聚集,互相征戰各個世界 作者:迴憶的獨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實對於這種情況他朱元璋也非常的清楚,你不要去奢求百姓懂這些大道理。
這些大道理百姓是聽不進去的,百姓隻認死理,隻看到能夠親自見到眼前的一切。
道理根本就沒有幾個百姓能聽得進去。
就比如說在行軍打仗的時候,之前的這支隊伍是敵人,但是如今麵對更強的敵人的時候,兩方麵明明是敵人就得當成朋友一同渡過難關。
麵對這樣的情況百姓根本就聽不進去,他們隻會認為這就是敵人,明明是敵人為什麽要成為朋友還要幫助他們?
他們的眼界非常的低,隻會在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所發生的情況。
所以說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你不能跟他們講道理,隻能通過命令用震懾的手段強迫眾人做某些事情。
那個時候治理的隻是一畝三分地,自己管轄的也隻是一個縣城的人口將士。
即便如此自己就已經見到了各式各樣的百姓,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何況現在統一整個天下了更是如此。
就像大明剛剛統一天下之後,所開設的第1次科舉考試。
第1次科舉考試,對於整個大明王朝來說意義重大,所以朱元璋便安排大量的博學多識的文臣大賢之人一同研究這科舉。
包括從選題,再到考試所有的過程都由自己親自監督,而且自己還下達了命令若是有人敢舞弊一律殺無赦。
即便如此,到了最後科舉考試結束,將所有的卷子進行打分的時候,那些被錄取上的學子前10名全是南方的,北方的學子一個沒有。
前100名零零散散有那麽幾個是北方的學子,但上榜的絕大多數學子也都是以南方為主。
放榜當日北方學子暴怒,說是朝堂舞弊。
因為他朱元璋就是在南方起兵一路北上打過去的,當時自己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立刻派人進行徹查。
重新徹查了一遍之後,根本就沒有任何人舞弊,也沒有官員在其中搞事情。
其實簡單的想一想這個道理也非常的明白,隻是因為北方一直處於戰亂南方相對於穩定。
所以相對於北方來說,南方的文化傳承更深,能夠讓更多的學子讀書學習。
以至於在同樣的情況下參加科舉考試,北方的學子根本就考不過南方學子的原因。
這種情況自己清楚文武百官清楚,唯獨百姓不清楚。
百姓就認為朝堂這邊故意的,根本就沒有把他們北方當人一樣對待。
就如同那元朝統治時期,將天下百姓分成369等一樣。
所以當時的自己為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本來沒有的事情也隻能選擇殺一批人,說他們這群人舞弊,同時又重新給北方學子一個科考的機會。
這一次考試沒有讓南方的學子加入,在中間選擇一批人才讓南方和北方科舉考試的人口比例達到一個平衡,甚至北方的學子在占的比例中,比南方還要多出幾個人。
通過這樣的方式北方的學子歡唿雀躍,北方的百姓也都認為大明皇帝非常公平。
自己通過縫縫補補,讓南北雙方幾百年的分裂又重新愈合,自此整個大明王朝才進入新的統一。
想到這些事情朱元璋這氣就不打一處來,老子在前方為了這天下統一開始縫縫補補,有時候連覺都睡不好就是擔心百姓暴亂,他們倒好在背後給老子拆台,看來不斬殺一批人,這老百姓還真的以為這群王爺都是自己安排過去的,就是為了坑害這群百姓的。
“朕說的這些事情你們可認?”
“父皇饒命父皇饒命啊父皇。”
“你們想讓朕饒了你們的命,但是你們卻不斷的挖我大明王朝的牆角,是想著讓天下人要了朕的命啊。
既然你們都想著要了朕的命,看來你們的命就留不得了。
來人傳朕的旨意,將他們所有人都拖出去砍了。”
同時立刻派人前去各個封王的封地進行實地探查,但凡有封王,官員違法亂紀一律革職查辦。
同時告訴天下百姓,如果自己有了委屈當地的官府卻不給辦事兒,反而選擇貪汙腐敗,百姓可持我大明律令前來國都告禦狀,這是當地的官府膽敢阻攔,全部殺無赦。
“是陛下。”
“父皇饒命父皇饒命啊。”
“快快快,快去看殺頭了。”
“殺頭?前幾日陛下不都已經殺了無數官員了嗎,那群狗官就應該被殺頭,陛下萬歲。
這怎麽才過去了幾日的時間陛下又開始殺頭了,這次就是不知道又是哪群狗官?”
“哎,這次你們說錯了,這一次不是那群狗官而是陛下的兒子。”
“什麽陛下的兒子這怎麽可能?”
“正所謂虎毒不食子,那可是陛下的親生兒子,陛下怎麽可能把自己的親生兒子給殺了呀?”
“你們是不知道那群王爺在各自的封地做了什麽事情。
他們貪汙受賄魚肉百姓,更是跟當地的官府勾結在一起,做了很多天怒人怨之事。
對於這些事情陛下根本就不清楚,這一次陛下開始徹查此事,將官員斬殺了一大半兒。
這群官員都是一群貪官汙吏坑害我大明王朝的。
除了這群貪官汙吏之外,陛下這一次下了狠心,將那群王爺也全部都殺了。”
“陛下萬歲陛下萬歲。”
所有的百姓見到這一幕紛紛行走告知。
每一個被壓到刑場的封王,刷先剝奪它們封王的位置,去掉他們的衣服,貶為平民百姓最後再說說他們的罪,直接殺無赦。
父皇饒命,父皇饒命呀父皇。
也有一些妃子親自來到朱元璋這邊過來求情,希望陛下看在他們都是親生骨肉的份上饒了他們的性命,被朱元璋一聲嗬斥,將他們全部趕了迴去。
自己這一次是真的要殺瘋了,霍亂我大明王朝統統得處死。
這些大道理百姓是聽不進去的,百姓隻認死理,隻看到能夠親自見到眼前的一切。
道理根本就沒有幾個百姓能聽得進去。
就比如說在行軍打仗的時候,之前的這支隊伍是敵人,但是如今麵對更強的敵人的時候,兩方麵明明是敵人就得當成朋友一同渡過難關。
麵對這樣的情況百姓根本就聽不進去,他們隻會認為這就是敵人,明明是敵人為什麽要成為朋友還要幫助他們?
他們的眼界非常的低,隻會在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所發生的情況。
所以說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你不能跟他們講道理,隻能通過命令用震懾的手段強迫眾人做某些事情。
那個時候治理的隻是一畝三分地,自己管轄的也隻是一個縣城的人口將士。
即便如此自己就已經見到了各式各樣的百姓,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何況現在統一整個天下了更是如此。
就像大明剛剛統一天下之後,所開設的第1次科舉考試。
第1次科舉考試,對於整個大明王朝來說意義重大,所以朱元璋便安排大量的博學多識的文臣大賢之人一同研究這科舉。
包括從選題,再到考試所有的過程都由自己親自監督,而且自己還下達了命令若是有人敢舞弊一律殺無赦。
即便如此,到了最後科舉考試結束,將所有的卷子進行打分的時候,那些被錄取上的學子前10名全是南方的,北方的學子一個沒有。
前100名零零散散有那麽幾個是北方的學子,但上榜的絕大多數學子也都是以南方為主。
放榜當日北方學子暴怒,說是朝堂舞弊。
因為他朱元璋就是在南方起兵一路北上打過去的,當時自己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立刻派人進行徹查。
重新徹查了一遍之後,根本就沒有任何人舞弊,也沒有官員在其中搞事情。
其實簡單的想一想這個道理也非常的明白,隻是因為北方一直處於戰亂南方相對於穩定。
所以相對於北方來說,南方的文化傳承更深,能夠讓更多的學子讀書學習。
以至於在同樣的情況下參加科舉考試,北方的學子根本就考不過南方學子的原因。
這種情況自己清楚文武百官清楚,唯獨百姓不清楚。
百姓就認為朝堂這邊故意的,根本就沒有把他們北方當人一樣對待。
就如同那元朝統治時期,將天下百姓分成369等一樣。
所以當時的自己為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本來沒有的事情也隻能選擇殺一批人,說他們這群人舞弊,同時又重新給北方學子一個科考的機會。
這一次考試沒有讓南方的學子加入,在中間選擇一批人才讓南方和北方科舉考試的人口比例達到一個平衡,甚至北方的學子在占的比例中,比南方還要多出幾個人。
通過這樣的方式北方的學子歡唿雀躍,北方的百姓也都認為大明皇帝非常公平。
自己通過縫縫補補,讓南北雙方幾百年的分裂又重新愈合,自此整個大明王朝才進入新的統一。
想到這些事情朱元璋這氣就不打一處來,老子在前方為了這天下統一開始縫縫補補,有時候連覺都睡不好就是擔心百姓暴亂,他們倒好在背後給老子拆台,看來不斬殺一批人,這老百姓還真的以為這群王爺都是自己安排過去的,就是為了坑害這群百姓的。
“朕說的這些事情你們可認?”
“父皇饒命父皇饒命啊父皇。”
“你們想讓朕饒了你們的命,但是你們卻不斷的挖我大明王朝的牆角,是想著讓天下人要了朕的命啊。
既然你們都想著要了朕的命,看來你們的命就留不得了。
來人傳朕的旨意,將他們所有人都拖出去砍了。”
同時立刻派人前去各個封王的封地進行實地探查,但凡有封王,官員違法亂紀一律革職查辦。
同時告訴天下百姓,如果自己有了委屈當地的官府卻不給辦事兒,反而選擇貪汙腐敗,百姓可持我大明律令前來國都告禦狀,這是當地的官府膽敢阻攔,全部殺無赦。
“是陛下。”
“父皇饒命父皇饒命啊。”
“快快快,快去看殺頭了。”
“殺頭?前幾日陛下不都已經殺了無數官員了嗎,那群狗官就應該被殺頭,陛下萬歲。
這怎麽才過去了幾日的時間陛下又開始殺頭了,這次就是不知道又是哪群狗官?”
“哎,這次你們說錯了,這一次不是那群狗官而是陛下的兒子。”
“什麽陛下的兒子這怎麽可能?”
“正所謂虎毒不食子,那可是陛下的親生兒子,陛下怎麽可能把自己的親生兒子給殺了呀?”
“你們是不知道那群王爺在各自的封地做了什麽事情。
他們貪汙受賄魚肉百姓,更是跟當地的官府勾結在一起,做了很多天怒人怨之事。
對於這些事情陛下根本就不清楚,這一次陛下開始徹查此事,將官員斬殺了一大半兒。
這群官員都是一群貪官汙吏坑害我大明王朝的。
除了這群貪官汙吏之外,陛下這一次下了狠心,將那群王爺也全部都殺了。”
“陛下萬歲陛下萬歲。”
所有的百姓見到這一幕紛紛行走告知。
每一個被壓到刑場的封王,刷先剝奪它們封王的位置,去掉他們的衣服,貶為平民百姓最後再說說他們的罪,直接殺無赦。
父皇饒命,父皇饒命呀父皇。
也有一些妃子親自來到朱元璋這邊過來求情,希望陛下看在他們都是親生骨肉的份上饒了他們的性命,被朱元璋一聲嗬斥,將他們全部趕了迴去。
自己這一次是真的要殺瘋了,霍亂我大明王朝統統得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