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嬴政沒有獲得曆史書之前,自己就已經做好了征戰北方匈奴的計劃,已經開始陸陸續續的派遣糧草軍隊北上,等到明年春季便對匈奴人發動致命一擊,隻不過領兵的將士並沒有安排下來而已。


    獲得了曆史書看到了後續的走向,也就沒有與群臣商議直接派遣蒙恬,公子扶蘇一同過去。


    將命令下達之後,蒙恬公子扶蘇帶著一隊人馬火速趕往北方,隻是在趕往北方的路上聽到鹹陽城傳來的情報,扶蘇一行人直接停頓了下來。


    “父皇竟然做出了這樣的事情,自己作為兒子有必要進行勸阻!!!”


    見到公子扶蘇準備領著一隊人馬返迴鹹陽城,一旁的蒙恬拉住了扶蘇的胳膊。


    “扶蘇公子,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呀,我們已經奉了陛下的旨意前往北方大營,統帥兵馬征戰北方匈奴,沒有陛下的指令萬萬不能迴去鹹陽。


    而且鹹陽城發生的消息這才不到半日就傳到了公子的耳朵裏,足以說明這鹹陽城有公子的耳目。


    如果公子貿然迴鹹陽城勸阻陛下一定會讓陛下不悅,甚至會責罰公子,扶蘇公子何必要冒這個風險?


    況且陛下乃是聖賢之君,所斬殺的這些皆是禍亂我大秦的亂臣賊子。


    這群亂臣賊子的性命不足為公子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再說陛下並沒有立下任何人為太子,而陛下的子嗣很多,不單單隻有公子扶蘇一人。


    太子的這個位置試問誰看著這個位置不眼饞?


    雖然說朝堂中的唿聲很高,都希望陛下立扶蘇為太子,但是蒙恬知道扶蘇公子的有些理念跟陛下的有些理念不相符,甚至處於相撞。


    陛下重視法家,兵家,喜歡對外征戰,而公子扶蘇卻信奉的是儒家。


    公子扶蘇雖說與自己的關係私交比較好,但是他信奉的是儒家認為應該用仁義來統治而不是殘暴不仁的殺虐。


    因為這些觀念不同,更是在朝堂上與陛下發生過數次激烈衝鋒,這種情況下若是扶蘇公子趕迴鹹陽城無異於火上澆油。


    再說了,此次陛下斬殺的一部分人跟自己關係並不好,比如他趙高,李斯,明麵上雙方還算可以,但是私下裏水火不容。


    自己當時就想著將寶全部押在了公子扶蘇身上,等到扶蘇公子繼位之後,一定找個借口將他們二人給處死。


    這也就印證了為何始皇駕崩之後詔書上要立扶蘇為下一任帝王之後,趙高和李斯二人為何要篡改聖旨賜死扶蘇蒙恬的原因。


    因為他們二人明白扶蘇與蒙恬的關係非常好,而蒙恬又與他們二人水火不容,若是扶蘇繼位之後他們兩個人肯定性命不保,所以才做出了忤逆陛下的命令,篡改詔書一事。


    隻是可惜在這個位麵事情已經發生了轉變,趙高李斯已經被處死了,隻要公子扶蘇跟著自己去北方大營,不與陛下發生衝突,在明年征戰匈奴的時候立下赫赫功勞,憑借著扶蘇公子的聲望,成為下一任的帝王也是板上釘釘的事。


    就算是你重用儒家,如今你自己的身份就是個公子,等到將來有一日成為皇帝你想怎麽重用就怎麽重用,現在何必要著急?


    這?


    “扶蘇公子生在帝王家自己的命運就不單單是一個人的事兒,除了您扶蘇公子之外,還有我們這麽多效忠您的,若是您出現了問題我們又該如何?


    朝堂之中有很多人都希望您能夠成為下一任的帝王,而且此次陛下雖說斬殺了無數術士大臣,可是並沒有對儒家那些人動一絲汗毛,足以說明陛下對儒家這些人並不是特別討厭。


    本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件事情就可以過去,如今若是扶蘇公子你去了鹹陽城恐怕這事無益於火上澆油,本來陛下心情得到了平複,屆時再下達命令將整個鹹陽城乃至天下儒家之人趕盡殺絕又當如何?


    現在的這種情況並不是你我能夠插手的,我們隻要聽從陛下的指令做好陛下安排的事情即可。”


    “是啊扶蘇公子,將軍所言言之有理。”


    陛下如今已經漸漸老去,終究會有一日駕崩,所有的文臣武將都正在壓牌,大多數人家的都是扶蘇,這若是扶蘇公子在這中間搞出了一些事情,最後讓陛下思想進行轉變,這大多數人不就得跟著遭殃?


    經過眾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給扶蘇公子審核利弊,扶蘇聞言無奈的歎了口氣。


    上了船之後想下船真的沒那麽容易了,轉頭看了鹹陽城一眼隨後調轉方向一路北上。


    ......


    鹹陽。


    當聽到公子扶蘇隊伍裏傳來的消息,嬴政微微一笑。


    關於他扶蘇所做的一切這當父親的豈能不知道,包括他在鹹陽城立下的各種眼線,自己的黑冰台早就已經死死的拿捏住,以為自己能夠做的天衣無縫,其實跟光著身子在自己麵前行走沒有任何的差別。


    自己此次並不是沒有動他儒家之人,而是將這些人斬殺了幹淨之後把消息傳過去,看看扶蘇會是什麽樣的狀態,也算是這當父皇的給自己的兒子考驗。


    如果說他忤逆自己的命令直接迴到鹹陽城與自己進行發生爭執,自己會毫不留情將整個天下儒家之人斬殺幹淨。


    史書記載看到自己的詔令之後自己的兒子扶蘇,毫不猶豫服毒自盡,就讓自己十分的欣慰。


    雖然說跟這個兒子與自己有些理念不符,但至少聽自己話,看來自己的兒子倒是會審時奪度,期間也有蒙恬等人的勸阻。


    能夠聽進去忠心的臣子建議,說明這是一個合格的帝王,若是做事不顧一切隻知道自己的利益,連身邊人的勸阻都不聽,這樣的帝王自己還得先考慮考慮是否要選擇立他為主。


    如今這天下已經為大秦統一,自己作為皇帝豈能不知道法家兵家有些地方已經不適合統一的天下?


    更得需要的是柔性,讓整個天下百姓緊緊的粘貼在一起,律法稍微鬆散一些,讓所有人有一個迴旋的餘地,這樣一來才能夠真正做到天下歸心。


    扶蘇我兒,等到這一次你們迴來,為父也會把多多的擔子放在你的身上,未來的大秦終究是你們年輕人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代帝王聚集,互相征戰各個世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迴憶的獨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迴憶的獨奏並收藏曆代帝王聚集,互相征戰各個世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