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凡聖同歸篇
“凡夫假作真,美衣為體飾,徒務他人觀。美食日複日,人人皆如此。碌碌一身事,不暇計生死。總被名利牽,一朝神氣散。油盡而燈滅,身屍埋壙野。驚魂一夢攝,萬苦與千辛,幻境無休歇。聖人獨認真,布衣而蔬食,不貪以持己,豈為身口累。參透天與地,與我本一體。體雖有巨細;靈活原無異。天地有日月,人身兩目具。日月有晦明,星與燈相繼。縱或星燈滅,見性終不沒。縱成瞽目人,伸手摸著鼻。通身俱是眼,觸著知物倚。此是心之靈,包羅天與地,能見不以目,能聽不以耳。心若能清淨,不為嗜欲逼。自知原來處,歸向原來去。凡夫與聖人,眼橫鼻長直。同來不同歸,因彼多外馳。若能收放心,提念生與死。趁此健身驅,精進用心力。洗髓還本原,凡聖同歸一。”
(介紹)此段文字勸告大家要修煉,不要為聲色名利所迷。而要修煉的就是一心,眼、耳俱是心靈的通道,隻有心靈才能夠感知一切。凡人與聖人之別,隻在一心。趁此健身驅,精進用心力。洗髓還本原,凡聖同歸一。趁此大好年華,快習練《洗髓經》吧,就能夠聖人歸一。
此段文字的本質是寫外五行反觀內照,通過閉外五行來了解自身與外界之間的能量轉換,將外界信息達於心,以求內外合一。此句話與拳論中的周身處處是丹田、周身處處有手眼相對應。
心之靈為周身本體,耳目鼻口隻不過是心之靈的外在表現罷了。
明心見性,即隻有啟動心力才能達到身體的本性,自然本真之狀態。
(原文)物我一致篇
“萬物非萬物,與我同一體。幻出諸形相,輔助成生意。有人須有物,用作衣與食。藥餌及器皿,缺一即不備。飛潛與動植,萬類為人使。造化思何鴻,妄殺即暴戾。蜉蝣與蚊蠅,朝生暮死類。龜鶴糜與鹿,食少而服氣,竟得多曆年,人何不如物,隻貪衣與食,忘卻生與死。苟能絕嗜欲。物我皆一致。”
(介紹)我與萬物皆為元氣之一體。元氣變換出萬物諸形,組成生機勃勃的世界。人如果隻貪衣食,則不如萬物。人應該忘卻生死,拋棄欲望,與萬物歸一。
“龜鶴糜與鹿,食少而服氣,竟得多曆年”,人要學龜鶴,食少而養元氣,所以才能長壽。
(原文)行住坐臥篇
“行如盲無杖,內觀照性分,舉足低且饅,踏實方更進。步步皆如此,時時戒急行。世路忙中錯,緩步保平安。住如臨崖馬,亦如到岸舟。迴光急返照,認取頓足處。不離於當念,存心勿外務。得止宜知止,留神守空穀。立定勿傾斜,形端身自固。耳目隨心靜,止水與明鏡。事物任紛紛,現在皆究竟。坐如邱山重,端直肅容儀。閉口深藏舌,出入息與鼻。息息歸元海,氣足神自裕。浹骨並洽髓,出神先入定。臥如箕形曲,左右隨其宜。兩膝常參差,兩足如鉤钜。兩手常在腹,捫臍摸下體。**時掙搓,如龍戲珠勢。倦則側身睡,睡中自不迷。醒來方伸腳,仰麵亦不拘。夢覺渾不異,九載征實際。超出生死關,究竟如來意。行住坐臥篇,隻此是真諦。”
(介紹)行如盲無杖,內觀照性分。行動時要像一個沒有拐杖的盲人,用心意、眼、耳、口、鼻等內外五行反觀內照自身體內,了解自身。
“迴光急返照,認取頓足處。不離於當念,存心勿外務。得止宜知止,留神守空穀。立定勿傾斜,形端身自固。耳目隨心靜,止水與明鏡。事物任紛紛,現在皆究竟。坐如邱山重,端直肅容儀。”,此段文字以日常生活之行為悟武學之道。要根據周圍環境決定自己的頓足之處,心要正,不被外界幹擾,行氣於丹田,身體要中正,不偏不倚,外五行皆要歸於心。以上這些描述,大家會在以後的拳論中看到。
“閉口深藏舌,出入息與鼻。息息歸元海,氣足神自裕。浹骨並洽髓,出神先入定。臥如箕形曲,左右隨其宜。兩膝常參差,兩足如鉤钜。兩手常在腹,捫臍摸下體。”唿吸要通透,唿吸之氣要歸入丹田氣海。歸於氣海的氣足了,精神自然充沛。出神入定,即在習練時要以心行氣,周身整體都要聚集在心意神之上。兩膝要轉換,兩足之梢要挺齊。
大家注意,人體除了肺部是無法存入唿吸之氣的,所以“息息歸元海,氣足神自裕”是唿吸與以心行氣的合拍而產生的感覺,以心行氣生成的河車運行對於身體和唿吸的感覺就是將唿吸之氣吸入丹田、周身。
此段文字主要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和修煉。時時氣沉丹田,反觀內照。
眼、耳、口、鼻、人中,為與內五行的五髒對應的外五行。內家功夫講究閉五行,就是讓眼、耳、口、鼻、人中不向外界接觸感受,而是向內反觀自己的身體,感覺、體會體內的能量傳簇。在習練內家拳的高層次階段,反觀內照是一個很重要的習練方法,反觀內照可以充分了解自身的能量傳簇,由內感外,就能夠通過外五行去感知對手的功夫高低和勁力的大小、走向等。外五行反觀內照是內家功夫習練到細微之處的表現。
身體封閉外五行,才能夠感知和體會到體內的能量蓄發和運行,所以從此方麵來理解,閉五行其實就是身體之“意”。
(原文)洗髓還原篇
易筋功已畢,便成金剛體。外感不能侵,飲食不為積。猶恐七情傷,元神不自持。雖具金剛相,猶是血肉驅。須照《洗髓經》,食少多進氣。搓摩幹沫浴,按眼複按鼻。摸麵又旋耳,不必以數拘。閉眼常觀鼻,合口任鼻息。度數暗調和,身定神即定。每日五更起,吐濁納清熙。開眼即抽解,切勿貪酣睡。厚褥趺跏坐,寬解腰中係。右膝包左膝,調息舌抵齶。脅腹運尾閭,搖肩手推肚。分合按且舉,握固按雙膝。鼻中出入綿,綿綿入海底。有津續咽之,以意送入腹。叩牙鳴天鼓,兩手俱掩臍。伸足扳其趾,出入六六息。兩手按摩竟,良久方盤膝。直身頓兩足,洗髓功已畢,徐徐方站起,行穩步方移。忙中恐有錯,緩步為定例。三年並九載,息心並滌慮。浹骨更洽髓,脫殼飛身去。漸幾渾化天,末後究竟地。即說偈曰:口中言少,心頭事少,腹裏食少,自然睡少,有此四少,長生可了。
(介紹)易筋後,能夠用周身整體壓縮旋轉蓄發出巨大的能量了,即成為金剛體,但依然是血肉之軀。這時就需要按照洗髓經的要求多練氣了。即易筋經習練的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的功夫,習練出精氣神的能量。而洗髓經,則習練的是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功夫,將精氣神的能量充斥周身,內斂入骨,外漲至皮毛之下、骨肉之間,即漲筋騰膜。
所以這洗髓經與易筋經是需要同時習練才能夠達到漲筋騰膜的境界的。換句話說,易筋經於洗髓經習練的同一種功夫,易筋經寫的是功夫結果,洗髓經寫的是具體習練方法。
“閉眼常觀鼻,合口任鼻息。度數暗調和,身定神即定”,即五行反觀內照,u看書wwuanshu 定身定息定心定神定意之五定也。
“厚褥趺跏坐,寬解腰中係。右膝包左膝,調息舌抵齶。脅腹運尾閭,搖肩手推肚。分合按且舉,握固按雙膝。鼻中出入綿,綿綿入海底。有津續咽之,以意送入腹。叩牙鳴天鼓,兩手俱掩臍。”,此段寫河車運行,內家功夫的根基,無形的元氣轉換為有形的精的能量的開始。
此段隻寫打坐時的以心行氣,習練內家功夫時要結合《易筋經》習練周身整體的以心行氣。打坐的以心行氣、河車運行隻能強身壯體,是不能習練出內家功夫的。對於習練內家功夫來說,打坐隻能是在習練功夫之餘的休息時加固功夫的習練方法。元氣是無法達到技擊需要的能量的,修煉丹道隻是修煉元氣,固氣靜心;而功夫則是利用元氣抽合出周身整體的壓縮旋轉的巨大能量。此為養氣動心。
舌頭抵上齶是為了完成頭部的鵲橋運行。舌頭抵上齶能夠壓縮玄鷹,使玄鷹生成旋轉,以溝通任督二脈的能量傳簇。
脅腹運尾閭,搖肩手推肚兩句,就是以心行氣使元氣後貼脊柱命門以讓尾閭生成壓縮,催動會陰旋轉,將能量翻轉托入丹田,就是河車運行。河車運行是與其他的經絡運行理論相反的,即經絡的逆向能量傳簇,這是內家功夫與普通經絡運行的不同之處。
河車運行的經絡逆行的目的是為了以能量下吸湧泉上拉脊柱三關,形成周身一體。
唿吸要配合河車運行,氣要從脊柱三關經命門、尾閭到會陰。並且在頭部的鵲橋運行中口內生津也要隨能量傳簇入腹。
“凡夫假作真,美衣為體飾,徒務他人觀。美食日複日,人人皆如此。碌碌一身事,不暇計生死。總被名利牽,一朝神氣散。油盡而燈滅,身屍埋壙野。驚魂一夢攝,萬苦與千辛,幻境無休歇。聖人獨認真,布衣而蔬食,不貪以持己,豈為身口累。參透天與地,與我本一體。體雖有巨細;靈活原無異。天地有日月,人身兩目具。日月有晦明,星與燈相繼。縱或星燈滅,見性終不沒。縱成瞽目人,伸手摸著鼻。通身俱是眼,觸著知物倚。此是心之靈,包羅天與地,能見不以目,能聽不以耳。心若能清淨,不為嗜欲逼。自知原來處,歸向原來去。凡夫與聖人,眼橫鼻長直。同來不同歸,因彼多外馳。若能收放心,提念生與死。趁此健身驅,精進用心力。洗髓還本原,凡聖同歸一。”
(介紹)此段文字勸告大家要修煉,不要為聲色名利所迷。而要修煉的就是一心,眼、耳俱是心靈的通道,隻有心靈才能夠感知一切。凡人與聖人之別,隻在一心。趁此健身驅,精進用心力。洗髓還本原,凡聖同歸一。趁此大好年華,快習練《洗髓經》吧,就能夠聖人歸一。
此段文字的本質是寫外五行反觀內照,通過閉外五行來了解自身與外界之間的能量轉換,將外界信息達於心,以求內外合一。此句話與拳論中的周身處處是丹田、周身處處有手眼相對應。
心之靈為周身本體,耳目鼻口隻不過是心之靈的外在表現罷了。
明心見性,即隻有啟動心力才能達到身體的本性,自然本真之狀態。
(原文)物我一致篇
“萬物非萬物,與我同一體。幻出諸形相,輔助成生意。有人須有物,用作衣與食。藥餌及器皿,缺一即不備。飛潛與動植,萬類為人使。造化思何鴻,妄殺即暴戾。蜉蝣與蚊蠅,朝生暮死類。龜鶴糜與鹿,食少而服氣,竟得多曆年,人何不如物,隻貪衣與食,忘卻生與死。苟能絕嗜欲。物我皆一致。”
(介紹)我與萬物皆為元氣之一體。元氣變換出萬物諸形,組成生機勃勃的世界。人如果隻貪衣食,則不如萬物。人應該忘卻生死,拋棄欲望,與萬物歸一。
“龜鶴糜與鹿,食少而服氣,竟得多曆年”,人要學龜鶴,食少而養元氣,所以才能長壽。
(原文)行住坐臥篇
“行如盲無杖,內觀照性分,舉足低且饅,踏實方更進。步步皆如此,時時戒急行。世路忙中錯,緩步保平安。住如臨崖馬,亦如到岸舟。迴光急返照,認取頓足處。不離於當念,存心勿外務。得止宜知止,留神守空穀。立定勿傾斜,形端身自固。耳目隨心靜,止水與明鏡。事物任紛紛,現在皆究竟。坐如邱山重,端直肅容儀。閉口深藏舌,出入息與鼻。息息歸元海,氣足神自裕。浹骨並洽髓,出神先入定。臥如箕形曲,左右隨其宜。兩膝常參差,兩足如鉤钜。兩手常在腹,捫臍摸下體。**時掙搓,如龍戲珠勢。倦則側身睡,睡中自不迷。醒來方伸腳,仰麵亦不拘。夢覺渾不異,九載征實際。超出生死關,究竟如來意。行住坐臥篇,隻此是真諦。”
(介紹)行如盲無杖,內觀照性分。行動時要像一個沒有拐杖的盲人,用心意、眼、耳、口、鼻等內外五行反觀內照自身體內,了解自身。
“迴光急返照,認取頓足處。不離於當念,存心勿外務。得止宜知止,留神守空穀。立定勿傾斜,形端身自固。耳目隨心靜,止水與明鏡。事物任紛紛,現在皆究竟。坐如邱山重,端直肅容儀。”,此段文字以日常生活之行為悟武學之道。要根據周圍環境決定自己的頓足之處,心要正,不被外界幹擾,行氣於丹田,身體要中正,不偏不倚,外五行皆要歸於心。以上這些描述,大家會在以後的拳論中看到。
“閉口深藏舌,出入息與鼻。息息歸元海,氣足神自裕。浹骨並洽髓,出神先入定。臥如箕形曲,左右隨其宜。兩膝常參差,兩足如鉤钜。兩手常在腹,捫臍摸下體。”唿吸要通透,唿吸之氣要歸入丹田氣海。歸於氣海的氣足了,精神自然充沛。出神入定,即在習練時要以心行氣,周身整體都要聚集在心意神之上。兩膝要轉換,兩足之梢要挺齊。
大家注意,人體除了肺部是無法存入唿吸之氣的,所以“息息歸元海,氣足神自裕”是唿吸與以心行氣的合拍而產生的感覺,以心行氣生成的河車運行對於身體和唿吸的感覺就是將唿吸之氣吸入丹田、周身。
此段文字主要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和修煉。時時氣沉丹田,反觀內照。
眼、耳、口、鼻、人中,為與內五行的五髒對應的外五行。內家功夫講究閉五行,就是讓眼、耳、口、鼻、人中不向外界接觸感受,而是向內反觀自己的身體,感覺、體會體內的能量傳簇。在習練內家拳的高層次階段,反觀內照是一個很重要的習練方法,反觀內照可以充分了解自身的能量傳簇,由內感外,就能夠通過外五行去感知對手的功夫高低和勁力的大小、走向等。外五行反觀內照是內家功夫習練到細微之處的表現。
身體封閉外五行,才能夠感知和體會到體內的能量蓄發和運行,所以從此方麵來理解,閉五行其實就是身體之“意”。
(原文)洗髓還原篇
易筋功已畢,便成金剛體。外感不能侵,飲食不為積。猶恐七情傷,元神不自持。雖具金剛相,猶是血肉驅。須照《洗髓經》,食少多進氣。搓摩幹沫浴,按眼複按鼻。摸麵又旋耳,不必以數拘。閉眼常觀鼻,合口任鼻息。度數暗調和,身定神即定。每日五更起,吐濁納清熙。開眼即抽解,切勿貪酣睡。厚褥趺跏坐,寬解腰中係。右膝包左膝,調息舌抵齶。脅腹運尾閭,搖肩手推肚。分合按且舉,握固按雙膝。鼻中出入綿,綿綿入海底。有津續咽之,以意送入腹。叩牙鳴天鼓,兩手俱掩臍。伸足扳其趾,出入六六息。兩手按摩竟,良久方盤膝。直身頓兩足,洗髓功已畢,徐徐方站起,行穩步方移。忙中恐有錯,緩步為定例。三年並九載,息心並滌慮。浹骨更洽髓,脫殼飛身去。漸幾渾化天,末後究竟地。即說偈曰:口中言少,心頭事少,腹裏食少,自然睡少,有此四少,長生可了。
(介紹)易筋後,能夠用周身整體壓縮旋轉蓄發出巨大的能量了,即成為金剛體,但依然是血肉之軀。這時就需要按照洗髓經的要求多練氣了。即易筋經習練的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的功夫,習練出精氣神的能量。而洗髓經,則習練的是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功夫,將精氣神的能量充斥周身,內斂入骨,外漲至皮毛之下、骨肉之間,即漲筋騰膜。
所以這洗髓經與易筋經是需要同時習練才能夠達到漲筋騰膜的境界的。換句話說,易筋經於洗髓經習練的同一種功夫,易筋經寫的是功夫結果,洗髓經寫的是具體習練方法。
“閉眼常觀鼻,合口任鼻息。度數暗調和,身定神即定”,即五行反觀內照,u看書wwuanshu 定身定息定心定神定意之五定也。
“厚褥趺跏坐,寬解腰中係。右膝包左膝,調息舌抵齶。脅腹運尾閭,搖肩手推肚。分合按且舉,握固按雙膝。鼻中出入綿,綿綿入海底。有津續咽之,以意送入腹。叩牙鳴天鼓,兩手俱掩臍。”,此段寫河車運行,內家功夫的根基,無形的元氣轉換為有形的精的能量的開始。
此段隻寫打坐時的以心行氣,習練內家功夫時要結合《易筋經》習練周身整體的以心行氣。打坐的以心行氣、河車運行隻能強身壯體,是不能習練出內家功夫的。對於習練內家功夫來說,打坐隻能是在習練功夫之餘的休息時加固功夫的習練方法。元氣是無法達到技擊需要的能量的,修煉丹道隻是修煉元氣,固氣靜心;而功夫則是利用元氣抽合出周身整體的壓縮旋轉的巨大能量。此為養氣動心。
舌頭抵上齶是為了完成頭部的鵲橋運行。舌頭抵上齶能夠壓縮玄鷹,使玄鷹生成旋轉,以溝通任督二脈的能量傳簇。
脅腹運尾閭,搖肩手推肚兩句,就是以心行氣使元氣後貼脊柱命門以讓尾閭生成壓縮,催動會陰旋轉,將能量翻轉托入丹田,就是河車運行。河車運行是與其他的經絡運行理論相反的,即經絡的逆向能量傳簇,這是內家功夫與普通經絡運行的不同之處。
河車運行的經絡逆行的目的是為了以能量下吸湧泉上拉脊柱三關,形成周身一體。
唿吸要配合河車運行,氣要從脊柱三關經命門、尾閭到會陰。並且在頭部的鵲橋運行中口內生津也要隨能量傳簇入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