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掃地僧沒有過人之天分,但有一樣,就是身體感知能力遠超常人。練武,不在思維或意念等無形之物,而在身體本身對能量蓄發的感知,他雖然習練會了五行之力,也與勵誌交流了外三合等武學,但是其天資有限,隻能一步一步地隨著身體對五行之力與外三合的感覺而將二者逐步練到合一,故習練速度不如董大濤快。
勵誌雖然熟於外三合,但得從頭開始習練心腎交合水火相濟的五行之力,加之幫務繁忙,又急於追捕董大濤,自然練功效果亦慢。
每年勵誌總要去少林寺幾趟與掃地僧交流切磋,共同探討武學。
這掃地僧在少林寺內平時掃地,農忙時鋤地,如此掃把和鋤頭就成為其練功兵器,如果不用兵器,赤手空拳時亦將手臂當做掃把把、鋤頭把做兵器,使用壓縮旋轉縮身而蓄力,發力時勢如舉鼎向前劈出,本質上與五行拳的劈拳相似,均為一氣之起落的自然發力的外形。基於此,掃地僧將此功夫命名為心意把。掃地僧深知此功夫實為一種全新的能量和勁力的蓄發方式,根基在於內裏的五行能量,而外形動作卻可隨意,所以掃地僧雖然學了勵誌的五行拳,但是自己已經按照心意把的方式習練成形,也不改了,隻是借鑒五行拳之要義。
(注:後心意把功夫逐漸定型,再配合少林寺傳統功夫特點,後人製定了一個金剛搗錐的固定動作為心意把的習練動作,此動作即為大家在電影“少林寺”中看到的武僧們習練的金剛搗錐。金剛搗錐的動作就相當於打五行拳的明勁階段,即金剛搗錐的動作要用外三合的周身整體壓縮旋轉打出,用於引帶出內三合)
而勵誌則完全傳承了《武穆遺書》中的功夫,將其命名為心意六合拳。
因此種功夫以內裏的五行內力為根基,二人將此種功夫命名為內家拳。
勵誌與掃地僧二人通力協作,總結出內家拳拳理如下(因少林寺的心意把傳播範圍不廣,所以僅以心意六合拳為例,心意把與心意六合拳同理,隻是外形動作不同):
心意六合拳名為拳,實為一種發力方式,習練會這種發力方式後,打人時是無形無式的,隨意蓄發勁力。習練五行拳的目的是為了從外三合過渡到內三合,以完成內外六合之術。
這五行拳分劈崩鑽炮橫五拳,均以周身整體壓縮旋轉打拳,而不用肌肉緊張發力打拳。這劈拳為萬拳之母,是一氣之起落的最直接最自然的外形表現。
何為一氣之起落?
“一氣之起落”為內家拳的基本能量蓄發方式,所有內家拳均是建立在一氣之起落的基礎之上的。
何為“氣”?
氣有表裏二種意義。從外表的方麵來說,氣為唿吸之氣,而唿吸乃內五行之肺部的生理功能。五髒之動,似發動機,心即為火花塞,肺即為氣缸,腎即為曲軸連杆。心為身之主,身體(不包括大腦意思)為心所控製。心與大腦相似,大腦以神經貫通身體,心以血管貫通身體,故大腦發出的指令要由心去控製身體來完成。
(注:大腦意識和意念等,虛無縹緲,不能生成能量蓄發,隻有心才能控製身體進行能量蓄發。故內家功夫,與大腦意識、意念等無關,所以各位看官,千萬不要把心意氣、精氣神等內家功夫的詞語囫圇吞棗地當做“意念”等虛無縹緲的東西。內家功夫的失傳,最主要原因即在於此,不去習練能量蓄發而往虛無縹緲的意念中鑽去,其結果也是虛無縹緲的)
心腎交合水火相濟的內力由唿吸啟動,由唿吸引帶出心力,進而將習練習練強大,由心力控製周身整體的能量蓄發。
打五行拳明勁時,外三合要求周身整體以壓縮旋轉的方式生成下行腳蹬地的能量,而在內裏,唿吸首先要調整為腹式唿吸,即吸氣時,周身整體開始向下進行壓縮旋轉,但吸氣時肺部不是像普通唿吸那樣擴張胸部,而是相反,即胸部向下壓縮(即收縮),通過降低胸膈膜的方式讓唿吸向下擴張而吸氣,而胸膈膜的向下擴張,則拉動五髒向下,進而拉動上半身均向下壓縮旋轉。此為肺經啟動,肺經啟動則五髒動,五髒動則上半身生成壓縮旋轉。
諸位看官,你道這肺動了,上半身就生成壓縮旋轉的下行能量了,那麽還需要心力嗎?
這就要從內裏的方麵來說明“氣”是什麽了!
肺經啟動可令五髒俱動,但是此動僅僅限於五髒向下壓縮旋轉之動,即肺經之動隻能生成上半身壓縮旋轉的下行能量,而技擊實戰是不能隻依靠下行能量的,技擊實戰依靠的是由下行能量獲取的地麵反作用力的上行能量,而肺經之動顯然不能達到此目的。
要達到技擊實戰的目的,就要讓下行能量獲得上行能量,讓上下行能量在體內周身運行,要達到此目的,就要依靠心力。
心屬火,火有炎上之能,故心力要下行到會陰以炎上。心力要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以及腹式唿吸的胸膈膜下降一起下降到會陰部位(會**以內一寸部位),心力在此處炎腎水。腎屬水,有潤下之功,受心力之火炎烤,久則萌動,腎水化氣上行至頭頂百會,由百會潤下,此為《洗髓經》中言“閉口深藏舌,出入息與鼻。息息歸元海,氣足神自裕。元氣久氤氳,化作水火土,水發昆侖巔,四達坑阱注。靜坐生暖氣,水中有火具,濕熱乃蒸騰,為雨又為露。”是也。
諸位看官,你道這心力如何感知出來?
用意也!別無他法。
意,身體之意也,絕非大腦意識,絕非意念。
心力為天生固有,藏先天一氣。因人體後天發血氣之拙力蠻力故將心力掩蓋,而練拳之目的,就是要去後天血氣之拙力(即肌肉緊張發力),把先天之力,即心力,感知並且習練出來。
而心力這種先天之氣,要用身體自己感知並且習練出來,大腦意識和意念是無法感知並且控製心力的。用身體的唿吸與壓縮旋轉的能量蓄發去感知心力,就是意,就是身體自己的意,是身體自己的一種能力與功能,與大腦意識和意念無關。練拳,就是在習練身體的這種“意”。
用意感知心力,感知到心力後,用意使心力隨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即胸膈膜的下移而下降到會陰,心力在會陰炎腎水,腎水(即腎的能量)上升,這樣,心力下行與腎水上行的心腎能量的顛倒運行,就完成了五行能量在小周天的循環運行。
(注:各位看官多看到打通任督二脈之句,其意為何?打通任督二脈之真意就是讓心腎交合水火相濟的五行能量在任督二脈之小周天內運行。切記!僅僅使用意念在小周天“想象”地走一圈,那不是打通任督二脈,而是什麽也不是,這樣習練出來的就是花架子!)
所以,僅僅肺經啟動,隻能讓五髒生成下行能量而不能讓五行能量在周天運行,隻有啟動心力才能夠讓五行能量在周天運行。如此說來,表麵的唿吸之氣在心力啟動之後,即以能量運行的方式在周天運行,所以,從內裏來說,“氣”,就是能量!
一氣之起落,就是能量在體內的上下運行。一氣之起落,就是心力與唿吸與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共同生成下行腳蹬地的能量,使身體獲得巨大的上行技擊能量的一個完整的能量蓄發過程。一氣之起落,改變了肌肉緊張發力中每塊肌肉各自為戰的“散”力,將渾身肌肉以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統一方式生成了在體內上下運行的能量蓄發方式!
一氣之起落,是所有內家拳的根基,所有內家拳的能量蓄發無不是建立在一氣之起落的基礎之上的!
心意六合拳與心意把,本質上就是一氣之起落的能量蓄發,隻不過外形動作各有不同而已。
五行能量在小周天運行,也並非武功之全部。《武穆遺書》中所言“夫所謂一者,從上至足底,內而有髒腑筋骨,外而有肌肉皮膚五官百骸相聯而為一貫者也。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上欲動而下自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節攻之,中節動而上下和之,內外相連,前後相需,所謂一貫者,其斯之謂歟。”。此話即是說:周身整體上至頭頂下至足底,內至五髒六腑,外至筋骨皮毛,均需合一,才為周身一體。所以五行能量僅僅在小周天運行是不夠的,要運用心力貫通周身才是內家功夫之道。
通過心力與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合一運行,心力能夠通過“意”在周身各個部位運行,此為心與意合,心與意合生成氣(能量),此為意與氣合,將氣的能量從體內發出為勁力,此為氣與力合。此內三合,即為一個一氣之起落的完整能量蓄發過程。
如何達到這個內三合以讓氣周身運行?
刻苦用意打拳,別無他法。
五行能量一旦周身運行,即在內裏生成壓縮旋轉。首先心力下行至會陰的過程中,心力之能量會壓縮命門,命門壓縮尾閭,尾閭壓縮會導致會陰部位旋轉---------這個尾閭壓縮會陰旋轉會生成新的能量,這個能量就叫“精”。精的能量是由心腎交合水火相濟的能量陰陽轉換而生成的。
精的能量在會陰向丹田翻轉,抽動身體生成腰腹折疊的表象,即腰腹折疊是精的能量的外在表象。
而五行能量在會陰向丹田翻轉的過程,既是河車運行。河車運行讓五行能量在會陰、丹田之處兜了個圈子,這個能量翻轉上拉頭頂的百會,下吸足底的湧泉,將周身連成一體。
(注:不明此道之人,僅僅知道“收穀道”“提肛”這個表象,而不知內裏的河車運行!不會河車運行,僅僅提肛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心腎交合水火相濟的五行能量一部分進行河車運行向丹田翻轉,將周身連成一體,一部分繼續下行到足底湧泉,會形成腳跟壓縮、腳踝腳麵旋轉,形成“氣”的能量。腳跟壓縮腳踝腳麵旋轉,會讓身體感覺到似踩在氣墊子上,身體能夠感覺像彈簧一樣,這就是內家拳所說的彈簧勁。
氣的能量作用於地麵,使得身體獲得地麵給予的上行反作用力,此上行能量亦由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反向運行至頭部,形成玉枕壓縮百會旋轉,生成“神”的能量。將來習練到高層次,下行能量由玉枕壓縮百會旋轉啟動,而上行能量亦到百會為止,所以,百會部位的“神”的能量是周身能量蓄發的主宰,此為內家拳所說的神領力,力由神起。
精氣神之能量,為身體三節所發,故心意六合拳體式為三體式。三體式貫通上下之五行能量,為上下貫通之力。不明三節,周身則不能為一體也!
以上即為內家拳精氣神的能量的生成過程。
(注:不懂精氣神者,囫圇吞棗地亦將精氣神理解為大腦意識、意念等物,實為大謬!精氣神乃五行能量所生成、陰陽轉換出來的周身整體之能量。切記,精氣神為實實在在的能量,從體內發出即為巨大的力量!)
從以上過程中,可以看出,“氣”這個字含有多種意義。無論從唿吸之氣,或從腳跟壓縮腳踝腳麵旋轉生成之能量來看,氣,本質上所指均為能量。另,身體對於五行能量在體內運行的感覺就好像氣在鼓蕩一樣,故古人直接將體內五行能量的運行感知為唿吸之氣。總而言之,氣,即五行能量也!
五行能量之主宰在於心,習練到高層次後,能量蓄發均由心控製,故內家拳有拳由心發之說。uu看書wwuukanshu.o 力由神起,拳由心發!
從以上一氣之起落的能量蓄發過程可以看出,唿吸、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心腎交合水火相濟均要同時配合進行,以達到內外六合。這樣才能夠生成內家拳摧枯拉朽、至剛至猛、無堅不摧的周身整勁!
(注:我之所以要花大量文字反複強調“意”為身體之功能,就是因為錯誤地理解“意”而將“意”理解成為大腦意識或意念,是把內家拳習練成為花架子的最主要原因。正是由於身體的“意”,才能夠完成身體對肌肉的“自我改造”功能,才能夠讓肌肉以不緊張的鬆沉狀態下做功----------易筋,就是換力,改肌肉緊張發力為五行之力形成的一根能量筋驅動身體壓縮旋轉進行能量蓄發。
身體之意,除了在拳,在普通生活中均有表現。女人能夠眼睛看孩子而手織毛衣,身體之意也,即身體不受大腦控製而自行其是;程序員眼不看鍵盤而能用手指熟練準確地按鍵盤,亦為身體之意也。身體之意,均為身體在幹熟練一個動作後,自發而成,此等例子,數不勝數。練拳之意,即在習練讓身體自己感知於控製能量蓄發。
內家拳為何要習練出意?
其實,肌肉緊張發力也是有意的,隻是我們習以為常而感覺不到罷了。內家拳之五行能量的發力,如果習練不到意的程度,就是在有意而為之,有意而為之是不能應用於技擊實戰的,必須要習練到像肌肉緊張發力那樣的“無意而為”的程度才能應用到實戰,所以,內家拳的發力方式必須要練出意才能實戰)
勵誌雖然熟於外三合,但得從頭開始習練心腎交合水火相濟的五行之力,加之幫務繁忙,又急於追捕董大濤,自然練功效果亦慢。
每年勵誌總要去少林寺幾趟與掃地僧交流切磋,共同探討武學。
這掃地僧在少林寺內平時掃地,農忙時鋤地,如此掃把和鋤頭就成為其練功兵器,如果不用兵器,赤手空拳時亦將手臂當做掃把把、鋤頭把做兵器,使用壓縮旋轉縮身而蓄力,發力時勢如舉鼎向前劈出,本質上與五行拳的劈拳相似,均為一氣之起落的自然發力的外形。基於此,掃地僧將此功夫命名為心意把。掃地僧深知此功夫實為一種全新的能量和勁力的蓄發方式,根基在於內裏的五行能量,而外形動作卻可隨意,所以掃地僧雖然學了勵誌的五行拳,但是自己已經按照心意把的方式習練成形,也不改了,隻是借鑒五行拳之要義。
(注:後心意把功夫逐漸定型,再配合少林寺傳統功夫特點,後人製定了一個金剛搗錐的固定動作為心意把的習練動作,此動作即為大家在電影“少林寺”中看到的武僧們習練的金剛搗錐。金剛搗錐的動作就相當於打五行拳的明勁階段,即金剛搗錐的動作要用外三合的周身整體壓縮旋轉打出,用於引帶出內三合)
而勵誌則完全傳承了《武穆遺書》中的功夫,將其命名為心意六合拳。
因此種功夫以內裏的五行內力為根基,二人將此種功夫命名為內家拳。
勵誌與掃地僧二人通力協作,總結出內家拳拳理如下(因少林寺的心意把傳播範圍不廣,所以僅以心意六合拳為例,心意把與心意六合拳同理,隻是外形動作不同):
心意六合拳名為拳,實為一種發力方式,習練會這種發力方式後,打人時是無形無式的,隨意蓄發勁力。習練五行拳的目的是為了從外三合過渡到內三合,以完成內外六合之術。
這五行拳分劈崩鑽炮橫五拳,均以周身整體壓縮旋轉打拳,而不用肌肉緊張發力打拳。這劈拳為萬拳之母,是一氣之起落的最直接最自然的外形表現。
何為一氣之起落?
“一氣之起落”為內家拳的基本能量蓄發方式,所有內家拳均是建立在一氣之起落的基礎之上的。
何為“氣”?
氣有表裏二種意義。從外表的方麵來說,氣為唿吸之氣,而唿吸乃內五行之肺部的生理功能。五髒之動,似發動機,心即為火花塞,肺即為氣缸,腎即為曲軸連杆。心為身之主,身體(不包括大腦意思)為心所控製。心與大腦相似,大腦以神經貫通身體,心以血管貫通身體,故大腦發出的指令要由心去控製身體來完成。
(注:大腦意識和意念等,虛無縹緲,不能生成能量蓄發,隻有心才能控製身體進行能量蓄發。故內家功夫,與大腦意識、意念等無關,所以各位看官,千萬不要把心意氣、精氣神等內家功夫的詞語囫圇吞棗地當做“意念”等虛無縹緲的東西。內家功夫的失傳,最主要原因即在於此,不去習練能量蓄發而往虛無縹緲的意念中鑽去,其結果也是虛無縹緲的)
心腎交合水火相濟的內力由唿吸啟動,由唿吸引帶出心力,進而將習練習練強大,由心力控製周身整體的能量蓄發。
打五行拳明勁時,外三合要求周身整體以壓縮旋轉的方式生成下行腳蹬地的能量,而在內裏,唿吸首先要調整為腹式唿吸,即吸氣時,周身整體開始向下進行壓縮旋轉,但吸氣時肺部不是像普通唿吸那樣擴張胸部,而是相反,即胸部向下壓縮(即收縮),通過降低胸膈膜的方式讓唿吸向下擴張而吸氣,而胸膈膜的向下擴張,則拉動五髒向下,進而拉動上半身均向下壓縮旋轉。此為肺經啟動,肺經啟動則五髒動,五髒動則上半身生成壓縮旋轉。
諸位看官,你道這肺動了,上半身就生成壓縮旋轉的下行能量了,那麽還需要心力嗎?
這就要從內裏的方麵來說明“氣”是什麽了!
肺經啟動可令五髒俱動,但是此動僅僅限於五髒向下壓縮旋轉之動,即肺經之動隻能生成上半身壓縮旋轉的下行能量,而技擊實戰是不能隻依靠下行能量的,技擊實戰依靠的是由下行能量獲取的地麵反作用力的上行能量,而肺經之動顯然不能達到此目的。
要達到技擊實戰的目的,就要讓下行能量獲得上行能量,讓上下行能量在體內周身運行,要達到此目的,就要依靠心力。
心屬火,火有炎上之能,故心力要下行到會陰以炎上。心力要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以及腹式唿吸的胸膈膜下降一起下降到會陰部位(會**以內一寸部位),心力在此處炎腎水。腎屬水,有潤下之功,受心力之火炎烤,久則萌動,腎水化氣上行至頭頂百會,由百會潤下,此為《洗髓經》中言“閉口深藏舌,出入息與鼻。息息歸元海,氣足神自裕。元氣久氤氳,化作水火土,水發昆侖巔,四達坑阱注。靜坐生暖氣,水中有火具,濕熱乃蒸騰,為雨又為露。”是也。
諸位看官,你道這心力如何感知出來?
用意也!別無他法。
意,身體之意也,絕非大腦意識,絕非意念。
心力為天生固有,藏先天一氣。因人體後天發血氣之拙力蠻力故將心力掩蓋,而練拳之目的,就是要去後天血氣之拙力(即肌肉緊張發力),把先天之力,即心力,感知並且習練出來。
而心力這種先天之氣,要用身體自己感知並且習練出來,大腦意識和意念是無法感知並且控製心力的。用身體的唿吸與壓縮旋轉的能量蓄發去感知心力,就是意,就是身體自己的意,是身體自己的一種能力與功能,與大腦意識和意念無關。練拳,就是在習練身體的這種“意”。
用意感知心力,感知到心力後,用意使心力隨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即胸膈膜的下移而下降到會陰,心力在會陰炎腎水,腎水(即腎的能量)上升,這樣,心力下行與腎水上行的心腎能量的顛倒運行,就完成了五行能量在小周天的循環運行。
(注:各位看官多看到打通任督二脈之句,其意為何?打通任督二脈之真意就是讓心腎交合水火相濟的五行能量在任督二脈之小周天內運行。切記!僅僅使用意念在小周天“想象”地走一圈,那不是打通任督二脈,而是什麽也不是,這樣習練出來的就是花架子!)
所以,僅僅肺經啟動,隻能讓五髒生成下行能量而不能讓五行能量在周天運行,隻有啟動心力才能夠讓五行能量在周天運行。如此說來,表麵的唿吸之氣在心力啟動之後,即以能量運行的方式在周天運行,所以,從內裏來說,“氣”,就是能量!
一氣之起落,就是能量在體內的上下運行。一氣之起落,就是心力與唿吸與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共同生成下行腳蹬地的能量,使身體獲得巨大的上行技擊能量的一個完整的能量蓄發過程。一氣之起落,改變了肌肉緊張發力中每塊肌肉各自為戰的“散”力,將渾身肌肉以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統一方式生成了在體內上下運行的能量蓄發方式!
一氣之起落,是所有內家拳的根基,所有內家拳的能量蓄發無不是建立在一氣之起落的基礎之上的!
心意六合拳與心意把,本質上就是一氣之起落的能量蓄發,隻不過外形動作各有不同而已。
五行能量在小周天運行,也並非武功之全部。《武穆遺書》中所言“夫所謂一者,從上至足底,內而有髒腑筋骨,外而有肌肉皮膚五官百骸相聯而為一貫者也。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上欲動而下自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節攻之,中節動而上下和之,內外相連,前後相需,所謂一貫者,其斯之謂歟。”。此話即是說:周身整體上至頭頂下至足底,內至五髒六腑,外至筋骨皮毛,均需合一,才為周身一體。所以五行能量僅僅在小周天運行是不夠的,要運用心力貫通周身才是內家功夫之道。
通過心力與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合一運行,心力能夠通過“意”在周身各個部位運行,此為心與意合,心與意合生成氣(能量),此為意與氣合,將氣的能量從體內發出為勁力,此為氣與力合。此內三合,即為一個一氣之起落的完整能量蓄發過程。
如何達到這個內三合以讓氣周身運行?
刻苦用意打拳,別無他法。
五行能量一旦周身運行,即在內裏生成壓縮旋轉。首先心力下行至會陰的過程中,心力之能量會壓縮命門,命門壓縮尾閭,尾閭壓縮會導致會陰部位旋轉---------這個尾閭壓縮會陰旋轉會生成新的能量,這個能量就叫“精”。精的能量是由心腎交合水火相濟的能量陰陽轉換而生成的。
精的能量在會陰向丹田翻轉,抽動身體生成腰腹折疊的表象,即腰腹折疊是精的能量的外在表象。
而五行能量在會陰向丹田翻轉的過程,既是河車運行。河車運行讓五行能量在會陰、丹田之處兜了個圈子,這個能量翻轉上拉頭頂的百會,下吸足底的湧泉,將周身連成一體。
(注:不明此道之人,僅僅知道“收穀道”“提肛”這個表象,而不知內裏的河車運行!不會河車運行,僅僅提肛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心腎交合水火相濟的五行能量一部分進行河車運行向丹田翻轉,將周身連成一體,一部分繼續下行到足底湧泉,會形成腳跟壓縮、腳踝腳麵旋轉,形成“氣”的能量。腳跟壓縮腳踝腳麵旋轉,會讓身體感覺到似踩在氣墊子上,身體能夠感覺像彈簧一樣,這就是內家拳所說的彈簧勁。
氣的能量作用於地麵,使得身體獲得地麵給予的上行反作用力,此上行能量亦由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反向運行至頭部,形成玉枕壓縮百會旋轉,生成“神”的能量。將來習練到高層次,下行能量由玉枕壓縮百會旋轉啟動,而上行能量亦到百會為止,所以,百會部位的“神”的能量是周身能量蓄發的主宰,此為內家拳所說的神領力,力由神起。
精氣神之能量,為身體三節所發,故心意六合拳體式為三體式。三體式貫通上下之五行能量,為上下貫通之力。不明三節,周身則不能為一體也!
以上即為內家拳精氣神的能量的生成過程。
(注:不懂精氣神者,囫圇吞棗地亦將精氣神理解為大腦意識、意念等物,實為大謬!精氣神乃五行能量所生成、陰陽轉換出來的周身整體之能量。切記,精氣神為實實在在的能量,從體內發出即為巨大的力量!)
從以上過程中,可以看出,“氣”這個字含有多種意義。無論從唿吸之氣,或從腳跟壓縮腳踝腳麵旋轉生成之能量來看,氣,本質上所指均為能量。另,身體對於五行能量在體內運行的感覺就好像氣在鼓蕩一樣,故古人直接將體內五行能量的運行感知為唿吸之氣。總而言之,氣,即五行能量也!
五行能量之主宰在於心,習練到高層次後,能量蓄發均由心控製,故內家拳有拳由心發之說。uu看書wwuukanshu.o 力由神起,拳由心發!
從以上一氣之起落的能量蓄發過程可以看出,唿吸、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心腎交合水火相濟均要同時配合進行,以達到內外六合。這樣才能夠生成內家拳摧枯拉朽、至剛至猛、無堅不摧的周身整勁!
(注:我之所以要花大量文字反複強調“意”為身體之功能,就是因為錯誤地理解“意”而將“意”理解成為大腦意識或意念,是把內家拳習練成為花架子的最主要原因。正是由於身體的“意”,才能夠完成身體對肌肉的“自我改造”功能,才能夠讓肌肉以不緊張的鬆沉狀態下做功----------易筋,就是換力,改肌肉緊張發力為五行之力形成的一根能量筋驅動身體壓縮旋轉進行能量蓄發。
身體之意,除了在拳,在普通生活中均有表現。女人能夠眼睛看孩子而手織毛衣,身體之意也,即身體不受大腦控製而自行其是;程序員眼不看鍵盤而能用手指熟練準確地按鍵盤,亦為身體之意也。身體之意,均為身體在幹熟練一個動作後,自發而成,此等例子,數不勝數。練拳之意,即在習練讓身體自己感知於控製能量蓄發。
內家拳為何要習練出意?
其實,肌肉緊張發力也是有意的,隻是我們習以為常而感覺不到罷了。內家拳之五行能量的發力,如果習練不到意的程度,就是在有意而為之,有意而為之是不能應用於技擊實戰的,必須要習練到像肌肉緊張發力那樣的“無意而為”的程度才能應用到實戰,所以,內家拳的發力方式必須要練出意才能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