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陵城為何如此窮苦?”


    項庭沒有繞圈子,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


    “啟稟王上,東陵城的情況,十分複雜。”


    “這地方最初,是一群山匪在群山中修建的城池。”


    “這裏的百姓,和綠林匪寇或多或少都有些聯係。”


    “在以往,這地方的人都不從事耕織勞作,都是幹一些綠林的勾當。”


    “臣到任之後,將東陵城周圍的山寨全部焚燒了。”


    “那些抓到的綠林匪寇,也全部都依律處置。”


    “不過即便如此,依然有大量的綠林匪寇,在周圍的山林中流竄。”


    “城中不少百姓,和這些綠林匪寇也有勾連。”


    宋知命沒有隱瞞,將他知曉的情況,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聽他說完,項庭也明白是怎麽迴事了。


    這地方的人,或者說一部分人,思想觀念還沒有轉變過來。


    他們還無法做到努力耕織,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勤勞致富。


    他們更喜歡的做法,還是幹祖祖輩輩的老本行,做無本萬利的大買賣。


    “此事你是如何解決的?”


    項庭喝了一口茶,隨後繼續看向宋知命問道。


    “下官一方麵在鼓勵耕種,官府甚至有人,專門教這裏的百姓種田織布養蠶。”


    “各類農具,官府最初也會給他們提供。”


    “不過收效甚微,許多人心中都抱著僥幸心理,都更願意去做那零本萬利的大買賣。”


    “下官就隻能鐵腕鎮壓那些在山林中流竄的盜匪。”


    “這樣做的效果雖然好,但無奈周圍都是山林,非常適合這些流寇躲藏。”


    “不僅是這個地方的流寇,其他一些區域的流寇,也會藏身在周圍的山林中。”


    “下官這次外出抓迴來的流寇,基本上都是其他地方流竄到此處的。”


    宋知命說到這裏,有些無奈。


    原以為清剿了這些山匪的山寨,他們就應該消停一些了。


    結果沒有山寨之後,這些山匪變得更加讓人頭疼。


    “陳望如何看?”


    項庭隨口問道,他暫時沒有想到,要如何解決這個地方的問題。


    聽到越王詢問,陳望笑著說道。


    “這裏有大量的流寇聚集,或許不是偶然,而是有人刻意推波助瀾。”


    “讓眾多流寇覺得,這地方是他們的安身立命之所,所以就有越來越多的流寇不斷過來。”


    “事實上,因為一些曆史原因,這裏也確實適合流寇生存。”


    “在屬下看來,想解決這件事,並不麻煩。”


    “隻需大肆的鼓勵耕種就可,若是耕種獲得的好處,比當流寇獲得的好處更多。”


    “這些流寇,當然不會一門心思的想要當流寇。”


    “這是其一,其二則是對一些罪責不大的人,隻要他們誠心悔改,就可以既往不咎。”


    “這一類人若是願意參與到勞作中,就可以作為典型。”


    “其三則是要繼續鎮壓一門心思當流寇的那一部分人。”


    “對這些流寇,城守府衙要鎮壓,還要讓東陵城的百姓,檢舉這些人。”


    “不僅如此,甚至可以從王都調遣一支兵馬過來,一同剿滅這些人。”


    “隻要殺掉這些一門心思想當流寇的人,其他人就不會那麽想當流寇了。”


    “畢竟流寇這行業,不僅風險高,還沒什麽生存空間。”


    “這三板斧下去,東陵城的情況,會有不少改觀。”


    陳望這番話說完,宋知命和城守府衙不少人都是眼前一亮。


    他們以往有不少想法,也嚐試過不少做法,但都收效甚微。


    宋知命最後能做的,就是雷打不動的每天進山剿匪。


    此刻當真就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在陳望說完之後,宋知命覺得,按照陳望說的來做,事情差不多就能成了!


    “宋知命,陳望的謀劃,你覺得如何?”


    項庭對東陵城的情況,不是十分了解,他也沒有直接拍板此事。


    “啟稟王上,下官覺得陳望大人的辦法很有效。”


    “雖然要耗費官府不少錢糧,但特事特辦。”


    “東陵城的情況,本就有些特殊。”


    “在東陵城逐漸轉變成正常城池,並且蒸蒸日上的時候。”


    “東陵城也會和越國其他城池一樣,為越國天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宋知命不認識陳望,也沒有聽說過陳望的大名。


    陳望的民策,兵策,國策三策,雖然十分精辟,也分析的十分到位。


    但目前知曉三策的,隻有項庭眾人。


    簡而言之就是,越國各方,還不知道陳望這位大才。


    “既然如此,能否按照陳望的規劃,來治理東陵城?”


    項庭繼續問道。


    “下官覺得完全可行。”


    宋知命點了點頭,他已經準備,接下來就按照陳望說的做。


    “好,那就按照陳望的規劃,來處理此事。”


    “東陵城在其他方麵,還需要朝廷援助嗎?”


    項庭準備一步到位,他不能隔三差五就來東陵城。


    這次正好他在這裏,宋知命也是一個頗為稱職的城守。


    那東陵城有什麽請求,幹脆一次性就解決。


    “王上,下官希望王上能夠調兵來剿匪。”


    “這次剿匪,無比畢其功於一役。”


    “將周圍山林中的綠林匪寇,徹底解決。”


    “這樣一來,往後東陵城隻需一門心思的認真耕種生產就行。”


    宋知命也沒有和項庭客氣,城守府衙並沒有多少士卒。


    他們每次進山剿匪,也不敢太過深入。


    他們也不確定,在山林深處,是不是囤積了大量的匪寇。


    若是越王能夠調兵過來剿匪,這件事就容易多了。


    “可以。”


    “之後我就派遣項字營的甲士過來,和城守府衙的士卒,一同清剿流寇。”


    項庭同意了宋知命的請求,東陵城就在王都不遠處,幾乎可以算是“天子腳下”的地方。


    這裏的流寇,當然要全部幹掉。


    不僅是這個地方的流寇,越國各地的流寇,他都準備清剿一遍。


    綠林流寇這東西,百害無一利。


    若非越國四境開戰,實在騰不出手來收拾他們。


    這些盤踞各地,或者在越國各處流竄的流寇,早就被收拾了。


    項庭並沒有返迴王都去調兵遣將,東陵城和王都之間,也是可以飛鴿傳書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晟第一莽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鯤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鯤鯤並收藏大晟第一莽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