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烏常在二
穿越之睜開眼睛就見鬼 作者:花朝白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定是皇後身體不好了。怕是皇後已經撐不到我出小月了。祖父讓我現在趕緊去行大禮就是怕等皇後崩逝後,我沒辦法再去給皇後行大禮。”
“我與富察氏三人一起獲封,若是富察氏三個都去拜見過皇後行過大禮,就我沒去,那不顯得我名不正言不順。”
“皇後活著,這就是小事。若等皇後死了,那這可就是大事了。到時皇上若是知道我獲封之後未曾去拜見過皇後,沒給皇後行過大禮,皇上定會覺得我不敬皇後。若是皇上因此遷怒,那我想複寵就難了。”
“一定是這樣。祖父最了解皇上,我也了解皇上。一定是這樣。”
烏常在非常篤定的說。
烏常在沒說的是,她祖父額森一定是知道了皇後脈案。額森出任禦膳房總領多年,烏雅氏一族在內務府,在宮裏的人脈極廣,勢力極大。
額森既有送烏雅氏女進宮博為妃的想法,他怎麽可能不在太醫院培養人呢。
烏雅氏在太醫院也是有人的,而且身份不低;所以才能看到皇後的脈案。烏常在是猜到了,不過她心思深嘴極嚴,便是蓮笙她也沒透露。
畢竟她已經幾年沒見蓮笙了,她現在對蓮笙也不是百分之百相信。她還會繼續試探蓮笙
烏常在說完想著額森的事。額森是康熙心腹,而且是看著康熙長大的。額森極擅長揣測聖心,對康熙很了解。
烏常在對康熙的了解就是來自於額森和安桃以及烏雅氏在宮中的勢力,當然這和烏常在自己擅長察言觀色,心思細膩也離不開。
蓮笙聽烏常在的話,她附和道:“小主您說的對。還是小主您聰明,奴才都沒想到這些。在家裏時老太爺總說小主您最像老太爺,果然還是小主您了解老太爺......”蓮笙笑著拍烏常在的馬屁。
至於她有沒有想到,蓮笙也不會說。
都說有其主必有其奴,烏常在那麽聰明的人,她怎麽可能受得了蠢笨的奴才。她的奴才又怎麽可能蠢笨呢。
烏常在抬眸看蓮笙,她眼眸一轉問道:“蓮笙,堂叔父既然安排你來鹹福宮,那一定跟你說過鹹福宮還有端妃的事。你跟我說說。”
蓮笙:“堂老爺的確是跟奴才說了,還交代讓奴才告訴小主您。”
“鹹福宮包括小主您內一共有六位嬪妃。其他五位嬪妃分別是鹹福宮主位娘娘端嬪娘娘,前東配殿的王常在,前西配殿的張庶妃,後西配殿的烏蘇庶妃和李庶妃。”
“端嬪娘娘是二年九月進宮的,端嬪娘娘是早服侍皇上的嬪妃之一,年歲比康熙還大幾歲。端嬪娘娘雖進宮早,但也是直到八年之後才開始侍寢的。端嬪妃娘娘侍寢之後就成為了庶妃。”
“端妃娘娘曾在十年三月初九生下二公主。不過公主福薄,不過三歲就夭折了。”
“十六年的時候 ,端嬪娘娘封了嬪主子入主鹹福宮。二公主夭折之後端嬪娘娘就再無妊娠,如今端嬪娘娘年紀大了,再加上多年不再生育已經無寵了。現在端嬪娘娘常年為夭折的二公主祈福。”
“小主,端嬪不足為懼。”
烏常在邊聽邊在心裏思量,又催促蓮笙:“你繼續說。”
蓮笙繼續說道:“張庶妃也是最早侍奉皇上的嬪妃之一,張庶妃還是大公主和四公主的生母。不過張庶妃以四公主邀寵惹怒了皇上失寵,以至於十六年時她未得晉封。前不久四公主也因病夭折,張庶妃現在病重臥床,撐不了多久了。”
“烏蘇庶妃和李庶妃都十三年進宮的,烏蘇庶妃曾懷過龍胎,但在仁孝皇後在時,烏蘇庶妃坤寧宮外摔倒小產了,還使仁孝皇後受驚,此後便失寵了。十六年大封後宮,她也未得晉位。”
“李庶妃膽小懦弱,一直不得寵。”
“哪個王常在呢?她應該很得寵吧?不然皇上怎麽會封她當常在?”幾個庶妃烏常在不放眼裏,但這個王常在,烏常在重點關注。
在宮裏但凡有得皇上冊封位份的,不管是位份高低;這都表示要麽這個嬪妃得皇上寵愛,要麽就是其家族有人得用。
正因為如此烏常在才重點關注這個王常在。
蓮笙:“重點就在這王常在。王常在是十六年進宮的,是漢旗軍鑲黃旗人。王常在生得美貌,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十分得皇上寵愛。一進宮就越過眾庶妃封了常在。若不是她是漢軍旗的,隻怕皇上就要封她當貴人了。”
“鹹福宮其他人都不得寵,唯有這王常在得寵。不過堂老爺說了,這王常在是漢軍旗的,在宮裏沒有什麽勢力不足懼。”
“堂老爺說了,小主您如今住在鹹福宮,您還要坐小月暫時不能承寵。若是長久不見皇上,皇上難免會將小主您給忘了。鹹福宮有王常在得寵,不怕皇上不來。等小主您出了小月,等皇上來看王常在的時候,小主您可以借機複寵。”
“等您複寵之後,這個王常在何去何從,堂老爺說讓小主您自己看著辦。”
蓮笙的意思是這王常在就是烏常在複寵的工具人。等烏常在複寵之後,王常在是死是活,烏常在說的算。
烏常在聽了之後心情極好:“有勞堂叔父打我算,我知道了。”
烏常在已經和家族的人聯係上,長春宮那萬常在卻不敢動。
因為萬常在是安親王府送進宮的,連她封常在也是因為她是安親王府出來的人。知道康熙忌憚安親王,萬常在哪裏敢半點動作。萬常在迴去之後老老實實待著。
馬常在迴到鍾粹宮之後,就是去找榮嬪。不過榮嬪沒見她,她迴自己屋裏幹生氣。
同在東六宮,慢慢走迴去的穀瑤已經迴到永和宮了。
等迴了永和宮,穀瑤以累了為由打發緋玉等人出去,她自己靠在榻上休息。玉瑤飄坐在她身邊。
“你怎麽啦?你看起來好像心情不太好的樣子?莫不是在坤寧宮出了什麽事?”
玉瑤見穀瑤情緒不高的樣子,關心問道。
“我與富察氏三人一起獲封,若是富察氏三個都去拜見過皇後行過大禮,就我沒去,那不顯得我名不正言不順。”
“皇後活著,這就是小事。若等皇後死了,那這可就是大事了。到時皇上若是知道我獲封之後未曾去拜見過皇後,沒給皇後行過大禮,皇上定會覺得我不敬皇後。若是皇上因此遷怒,那我想複寵就難了。”
“一定是這樣。祖父最了解皇上,我也了解皇上。一定是這樣。”
烏常在非常篤定的說。
烏常在沒說的是,她祖父額森一定是知道了皇後脈案。額森出任禦膳房總領多年,烏雅氏一族在內務府,在宮裏的人脈極廣,勢力極大。
額森既有送烏雅氏女進宮博為妃的想法,他怎麽可能不在太醫院培養人呢。
烏雅氏在太醫院也是有人的,而且身份不低;所以才能看到皇後的脈案。烏常在是猜到了,不過她心思深嘴極嚴,便是蓮笙她也沒透露。
畢竟她已經幾年沒見蓮笙了,她現在對蓮笙也不是百分之百相信。她還會繼續試探蓮笙
烏常在說完想著額森的事。額森是康熙心腹,而且是看著康熙長大的。額森極擅長揣測聖心,對康熙很了解。
烏常在對康熙的了解就是來自於額森和安桃以及烏雅氏在宮中的勢力,當然這和烏常在自己擅長察言觀色,心思細膩也離不開。
蓮笙聽烏常在的話,她附和道:“小主您說的對。還是小主您聰明,奴才都沒想到這些。在家裏時老太爺總說小主您最像老太爺,果然還是小主您了解老太爺......”蓮笙笑著拍烏常在的馬屁。
至於她有沒有想到,蓮笙也不會說。
都說有其主必有其奴,烏常在那麽聰明的人,她怎麽可能受得了蠢笨的奴才。她的奴才又怎麽可能蠢笨呢。
烏常在抬眸看蓮笙,她眼眸一轉問道:“蓮笙,堂叔父既然安排你來鹹福宮,那一定跟你說過鹹福宮還有端妃的事。你跟我說說。”
蓮笙:“堂老爺的確是跟奴才說了,還交代讓奴才告訴小主您。”
“鹹福宮包括小主您內一共有六位嬪妃。其他五位嬪妃分別是鹹福宮主位娘娘端嬪娘娘,前東配殿的王常在,前西配殿的張庶妃,後西配殿的烏蘇庶妃和李庶妃。”
“端嬪娘娘是二年九月進宮的,端嬪娘娘是早服侍皇上的嬪妃之一,年歲比康熙還大幾歲。端嬪娘娘雖進宮早,但也是直到八年之後才開始侍寢的。端嬪妃娘娘侍寢之後就成為了庶妃。”
“端妃娘娘曾在十年三月初九生下二公主。不過公主福薄,不過三歲就夭折了。”
“十六年的時候 ,端嬪娘娘封了嬪主子入主鹹福宮。二公主夭折之後端嬪娘娘就再無妊娠,如今端嬪娘娘年紀大了,再加上多年不再生育已經無寵了。現在端嬪娘娘常年為夭折的二公主祈福。”
“小主,端嬪不足為懼。”
烏常在邊聽邊在心裏思量,又催促蓮笙:“你繼續說。”
蓮笙繼續說道:“張庶妃也是最早侍奉皇上的嬪妃之一,張庶妃還是大公主和四公主的生母。不過張庶妃以四公主邀寵惹怒了皇上失寵,以至於十六年時她未得晉封。前不久四公主也因病夭折,張庶妃現在病重臥床,撐不了多久了。”
“烏蘇庶妃和李庶妃都十三年進宮的,烏蘇庶妃曾懷過龍胎,但在仁孝皇後在時,烏蘇庶妃坤寧宮外摔倒小產了,還使仁孝皇後受驚,此後便失寵了。十六年大封後宮,她也未得晉位。”
“李庶妃膽小懦弱,一直不得寵。”
“哪個王常在呢?她應該很得寵吧?不然皇上怎麽會封她當常在?”幾個庶妃烏常在不放眼裏,但這個王常在,烏常在重點關注。
在宮裏但凡有得皇上冊封位份的,不管是位份高低;這都表示要麽這個嬪妃得皇上寵愛,要麽就是其家族有人得用。
正因為如此烏常在才重點關注這個王常在。
蓮笙:“重點就在這王常在。王常在是十六年進宮的,是漢旗軍鑲黃旗人。王常在生得美貌,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十分得皇上寵愛。一進宮就越過眾庶妃封了常在。若不是她是漢軍旗的,隻怕皇上就要封她當貴人了。”
“鹹福宮其他人都不得寵,唯有這王常在得寵。不過堂老爺說了,這王常在是漢軍旗的,在宮裏沒有什麽勢力不足懼。”
“堂老爺說了,小主您如今住在鹹福宮,您還要坐小月暫時不能承寵。若是長久不見皇上,皇上難免會將小主您給忘了。鹹福宮有王常在得寵,不怕皇上不來。等小主您出了小月,等皇上來看王常在的時候,小主您可以借機複寵。”
“等您複寵之後,這個王常在何去何從,堂老爺說讓小主您自己看著辦。”
蓮笙的意思是這王常在就是烏常在複寵的工具人。等烏常在複寵之後,王常在是死是活,烏常在說的算。
烏常在聽了之後心情極好:“有勞堂叔父打我算,我知道了。”
烏常在已經和家族的人聯係上,長春宮那萬常在卻不敢動。
因為萬常在是安親王府送進宮的,連她封常在也是因為她是安親王府出來的人。知道康熙忌憚安親王,萬常在哪裏敢半點動作。萬常在迴去之後老老實實待著。
馬常在迴到鍾粹宮之後,就是去找榮嬪。不過榮嬪沒見她,她迴自己屋裏幹生氣。
同在東六宮,慢慢走迴去的穀瑤已經迴到永和宮了。
等迴了永和宮,穀瑤以累了為由打發緋玉等人出去,她自己靠在榻上休息。玉瑤飄坐在她身邊。
“你怎麽啦?你看起來好像心情不太好的樣子?莫不是在坤寧宮出了什麽事?”
玉瑤見穀瑤情緒不高的樣子,關心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