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奇在天道輪迴中關注了李宇軒數字人的生活,有了一些感悟,李宇軒終於和自己相愛的人相守在一起,過上了夫妻生活,那個時期思想百家爭鳴,奔放如今,科技卻受製於整體的發展。相比於百家爭鳴的時期和當前,人和人思想上沒有太大變化,變化的隻是科技的不同,在科技相對低級,人類還沒有掌握脫離地球的科技時、還沒有出現信息技術的年代,人類之間的戰爭停留在冷兵器狀態,任何一個借助科技手段進行的武器創新,都能夠為攻受雙方帶來戰爭局勢的巨大變化,而如今的科技水平發展到人已經毫無能力將血肉之軀出現在戰場上的程度。硝煙隻能用於鋼鐵之軀,而數字人意識上的戰爭無論以何種形式展開,都是沒有內容上的意義的,隻有消亡和存在是意義體現的兩種形式。
科技進步對於人類的意義,到底是正向和還是反向的,在科技麵前,人類是那個值得被留戀的主角麽?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隻夠愛一個人,正是翟墨和吳尹薈在天道輪迴中的場景,這個畫麵激發了宮奇對自己一生的反思。
他自幼跟著智空山人,對於愛情一直處於不拒絕不沉迷的狀態,一生從未想過走入婚姻,始終在科技進步的車輪中馬不停蹄的完成一個又一個的人物,他今年已經八十多,但是加上二十年的穿越年齡,他實際已經在現實世界裏經曆了一百年的人生。這對於人生的壽命已經長且難得了,但是相比他加速進行的在天道輪迴和各個xmetaworld遊戲裏所經曆的歲月和故事來說,這一百年的光陰和經曆都顯得微不足道了。他需要在上下幾千年的經曆中不斷提取有助於當下的經驗並在當下世界進行實現和實踐。宮奇的記憶裏兼具自己的生平和父親李宇軒的生平,還多出了自己帶著身體穿越時空的二十年記憶,又多出了自己在天道輪迴和xmetaworld裏各個版本的經曆,從他破解xmetaworld進入了圖爾賓娜的賬戶到自己開啟了天道x門和時空門在各個遊戲中穿梭,他的整體人生經曆已經相當於其他人的好幾世,在這幾世的經曆中他目睹了科技的飛速發展,現在卻感覺科學的盡頭,意義越來越暗淡,科學的盡頭越來越像是玄學。
量子物理得到了充分的研究,暗物質也已經被檢測到,科技的發展進入了人類再觸碰就有可見的自取滅亡的征兆的程度,整個人類在即將打開的科技之門麵前,顯得太微不足道了。在量子力學裏,當幾個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後,由於各個粒子所擁有的特性已綜合成為整體性質,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的性質,隻能描述整體係統的性質,則稱這現象為量子纏結。1935年,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愛因斯坦、博士後羅森、研究員波多爾斯基合作完成論文《物理實在的量子力學描述能否被認為是完備的?》,並且將這篇論文發表於5月份的《物理評論》。這是最早探討量子力學理論對於強關聯係統所做的反直覺預測的一篇論文。100年後的2035年,量子計算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人們開始利用量子技術在星際和蟲洞間傳輸信號。
量子糾纏不隻是量子力學的某個很有意思的性質,而是量子力學的特征性質;量子糾纏在量子力學與經典思路之間做了一個完全切割。量子糾纏似乎違反在相對論中對於信息傳遞所設定的速度極限。愛因斯坦曾經稱量子糾纏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糾纏的兩個量子不在乎距離,當其中一個狀態發生變化時,另外一個也一定會發生變化,如果將糾纏的兩個量子的距離分開到1000公裏,這個糾纏還會存在,即是分開到1000光年,這個糾纏依然會存在。
2017年6月16日,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首先成功實現,兩個量子糾纏光子被分發到相距超過1200公裏的距離後,仍可繼續保持其量子糾纏的狀態。2018年4月25日,芬蘭阿爾托大學教授麥卡領導的實驗團隊成功地量子糾纏了兩個獨自震動的鼓膜。每個鼓膜的寬度隻有15微米,約為頭發的寬度,是由10個金屬鋁原子製成。通過超導微波電路,在接近絕對零度下,兩個鼓膜持續進行了約30分鍾的互動。這實驗演示出宏觀的量子糾纏。
那麽產生量子糾纏的兩個粒子是如何產生的呢?我們假設一個零自旋的粒子,衰變為兩個粒子,這兩個粒子以相反方向移動分離。如果我們測量其中一個粒子,發現自旋方向為上旋,那麽另一個粒子的自旋方向必定是下旋。反之亦然。還有一點,還會出現看似矛盾的現象:當我們測量其中一個粒子時,另一個粒子好像早就知道了我們要測量,並且知道測量結果,瞬間做出相應的改變來唿應測量的粒子。科學家並沒有發現任何信息傳遞的機製,而且不管兩個粒子相距多遠,哪怕數光年之外,也能瞬間感應到對方。希克斯粒子又稱希格斯玻色子,是標準模型裏的一種基本粒子,是一種玻色子,自旋為零,宇稱為正值,不帶電荷、色荷,極不穩定,生成後會立刻衰變。希格斯粒子的衰變能動會生成兩個耦合實粒子。粒子一旦產生就會發生自旋,粒子的自旋是一種內稟的屬性,類似於物體的旋轉。與物體的旋轉不同的是,自旋是量子力學中獨有的概念,它描述了粒子在自身軸向上的旋轉。粒子的自旋分為上旋或下旋,當兩個粒子兩種狀況疊加在一起,假若不做測量,則無法知道這兩個粒子中任何一個粒子的自旋,對於兩個粒子的自旋分別做測量,假若電子的自旋為上旋,則正電子的自旋為下旋,反之亦然;假若電子的自旋下旋,則正電子自旋為上旋,反之亦然。這現象就如同有一副手套,一個套左手,一個套右手。有一天,這副手套一隻被寄去了北京,一隻被寄去了上海,如果您在上海發現在上海的手套是左手的,那麽北京的肯定就是右手的了!又如同一張卡片被扣了一個洞或者沒有扣洞,洞扣出來的紙片被放入信封送到了火星,如果火星上的信封裏有紙片,說明卡片上有洞,如果沒有紙片,說明卡片上沒有洞。當量子技術用於計算機領域,使得傳輸速度不再受距離的限製,運算速度是原來的上億倍。
量子糾纏是一種物理資源,如同時間、能量、動量等等,能夠萃取與轉換。應用量子糾纏的機製於量子信息學,很多平常不可行的事務都可以達成。量子密鑰分發能夠使通信雙方共同擁有一個隨機、安全的密鑰,來加密和解密信息,從而保證通信安全。在量子密鑰分發機製裏,給定兩個處於量子糾纏的粒子,假設通信雙方各自接受到其中一個粒子,由於測量其中任意一個粒子會摧毀這對粒子的量子糾纏,任何竊聽動作都會被通信雙方偵測發覺。密集編碼應用量子糾纏機製來傳送信息,每兩個經典位元的信息,隻需要用到一個量子位元,這科技可以使傳送效率加倍。量子隱形傳態應用先前發送點與接收點分享的兩個量子糾纏子係統與一些經典通訊技術來傳送量子態或量子信息,其編碼為量子態從發送點至相隔遙遠距離的接收點。量子算法的速度時常會勝過對應的經典算法很多。但是,在量子算法裏,量子糾纏所扮演的角色,物理學者尚未達成共識。有些物理學者認為,量子糾纏對於量子算法的快速運算貢獻很大,但是,隻倚賴量子糾纏並無法達成快速運算。在量子計算機體係結構裏,量子糾纏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例如,在單路量子計算機的方法裏,必須先製備出一個多體糾纏態,通常是圖形態或簇態,然後借著一係列的測量來計算出結果。
一個人、一個物體可能屬於哪個星球,但是這個宇宙中的每個量子,都屬於這個宇宙,組成我們人體的每一個粒子,不確定在和哪一個粒子發生著糾纏,隻是糾纏的這種上旋或者下旋,無序而沒有對人體帶來影響。但是這些糾纏一旦變得有序能夠引發身體的行為或者意識,那麽這個世界將不再客觀存在,而是可以被量子糾纏的另一端的粒子所影響。理論上量子糾纏的距離不受限製,也就是說可以很遠很遠。但實際上很難做到這點,因為糾纏中的粒子受到任何形式的擾動,都會讓糾纏態消失,而擾動本身就相當於觀察。而宇宙中充滿了各種物質和能量,它們都可能會“觀測”糾纏中的粒子。
更讓人類在科學殿堂中展現自己渺小的科技進步是暗物質的發現和應用。暗物質的發現要先從磁場的發現說起,最早繪製磁場圖的人是勒內·笛卡爾繪製於1644年。磁場是一個物理概念,是指傳遞實物間磁力作用的場。磁場是由運動著的微小粒子構成的,在現有條件下看不見、摸不著。磁場具有粒子的輻射特性。磁體周圍存在磁場,磁體間的相互作用就是以磁場作為媒介的,所以兩磁體不用在物理層麵接觸就能發生作用。由於磁體的磁性來源於電流,電流是電荷的運動,因而概括地說,磁場是相對於觀測點運動的電荷的運動的電場的強度與速度,帶來的觀測點處電荷所受力的變化的表現。用現代物理的觀點來考察,物質中能夠形成電荷的終極成分隻有電子和質子,電子帶單位負電荷,質子帶單位正電荷,因此負電荷就是帶有過剩電子的帶電物體,正電荷就是帶有過剩質子的帶電物體。運動電荷產生磁場的真正場源是運動電子或運動質子所產生的磁場。例如電流所產生的磁場就是在導線中運動的電子所產生的磁場。磁極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磁極不能單獨存在。
於1820年,一係列的革命性發現,促使開啟了現代磁學理論。首先,丹麥物理學家漢斯·奧斯特於7月發現載流導線的電流會施加作用力於磁針,使磁針偏轉指向。稍後,於9月,在這新聞抵達法國科學院僅僅一周之後,安德烈·瑪麗·安培成功地做實驗展示出,假若所載電流的流向相同,則兩條平行的載流導線會互相吸引;否則,假若流向相反,則會互相排斥。緊接著,法國物理學家讓·巴蒂斯特·畢奧和菲利克斯·沙伐於10月共同發表了畢奧-薩伐爾定律;這定律能夠正確地計算出在載流導線四周的磁場。1825年,安培又發表了安培定律。這定律也能夠描述載流導線產生的磁場。更重要的,這定律幫助建立整個電磁理論的基礎。於1831年,麥可·法拉第證實,隨著時間演進而變化的磁場會生成電場。這實驗結果展示出電與磁之間更密切的關係。
從1861年到1865之間,詹姆斯·麥克斯韋將經典電學和磁學雜亂無章的方程加以整合,發展成功麥克斯韋方程組。最先發表於他的1861年論文《論物理力線》,這方程組能夠解釋經典電學和磁學的各種現象。在論文裏,他提出了“分子渦流模型”,並成功地將安培定律加以延伸,增加入了一個有關於位移電流的項目,稱為“麥克斯韋修正項目”。由於分子渦包具有彈性,這模型可以描述電磁波的物理行為。因此,麥克斯韋推導出電磁波方程。他又計算出電磁波的傳播速度,發現這數值與光速非常接近。警覺的麥克斯韋立刻斷定光波就是一種電磁波。後來,於1887年,海因裏希·魯道夫·赫茲做實驗證明了這事實。麥克斯韋統一了電學、磁學、光學理論。
雖然,有了極具功能的麥克斯韋方程組,經典電動力學基本上已經完備,在理論方麵,二十世紀帶來了更多的改良與延伸。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於1905年,在他的論文裏表明,電場和磁場是處於不同參考係的觀察者所觀察到的同樣現象。後來,電動力學又與量子力學、狹義相對論合並為量子電動力學。而暗物質的發現和應用,正是在量子電動力學在21世紀40年代得到爆炸式發展後被逐漸興起的。
科技進步對於人類的意義,到底是正向和還是反向的,在科技麵前,人類是那個值得被留戀的主角麽?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隻夠愛一個人,正是翟墨和吳尹薈在天道輪迴中的場景,這個畫麵激發了宮奇對自己一生的反思。
他自幼跟著智空山人,對於愛情一直處於不拒絕不沉迷的狀態,一生從未想過走入婚姻,始終在科技進步的車輪中馬不停蹄的完成一個又一個的人物,他今年已經八十多,但是加上二十年的穿越年齡,他實際已經在現實世界裏經曆了一百年的人生。這對於人生的壽命已經長且難得了,但是相比他加速進行的在天道輪迴和各個xmetaworld遊戲裏所經曆的歲月和故事來說,這一百年的光陰和經曆都顯得微不足道了。他需要在上下幾千年的經曆中不斷提取有助於當下的經驗並在當下世界進行實現和實踐。宮奇的記憶裏兼具自己的生平和父親李宇軒的生平,還多出了自己帶著身體穿越時空的二十年記憶,又多出了自己在天道輪迴和xmetaworld裏各個版本的經曆,從他破解xmetaworld進入了圖爾賓娜的賬戶到自己開啟了天道x門和時空門在各個遊戲中穿梭,他的整體人生經曆已經相當於其他人的好幾世,在這幾世的經曆中他目睹了科技的飛速發展,現在卻感覺科學的盡頭,意義越來越暗淡,科學的盡頭越來越像是玄學。
量子物理得到了充分的研究,暗物質也已經被檢測到,科技的發展進入了人類再觸碰就有可見的自取滅亡的征兆的程度,整個人類在即將打開的科技之門麵前,顯得太微不足道了。在量子力學裏,當幾個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後,由於各個粒子所擁有的特性已綜合成為整體性質,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的性質,隻能描述整體係統的性質,則稱這現象為量子纏結。1935年,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愛因斯坦、博士後羅森、研究員波多爾斯基合作完成論文《物理實在的量子力學描述能否被認為是完備的?》,並且將這篇論文發表於5月份的《物理評論》。這是最早探討量子力學理論對於強關聯係統所做的反直覺預測的一篇論文。100年後的2035年,量子計算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人們開始利用量子技術在星際和蟲洞間傳輸信號。
量子糾纏不隻是量子力學的某個很有意思的性質,而是量子力學的特征性質;量子糾纏在量子力學與經典思路之間做了一個完全切割。量子糾纏似乎違反在相對論中對於信息傳遞所設定的速度極限。愛因斯坦曾經稱量子糾纏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糾纏的兩個量子不在乎距離,當其中一個狀態發生變化時,另外一個也一定會發生變化,如果將糾纏的兩個量子的距離分開到1000公裏,這個糾纏還會存在,即是分開到1000光年,這個糾纏依然會存在。
2017年6月16日,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首先成功實現,兩個量子糾纏光子被分發到相距超過1200公裏的距離後,仍可繼續保持其量子糾纏的狀態。2018年4月25日,芬蘭阿爾托大學教授麥卡領導的實驗團隊成功地量子糾纏了兩個獨自震動的鼓膜。每個鼓膜的寬度隻有15微米,約為頭發的寬度,是由10個金屬鋁原子製成。通過超導微波電路,在接近絕對零度下,兩個鼓膜持續進行了約30分鍾的互動。這實驗演示出宏觀的量子糾纏。
那麽產生量子糾纏的兩個粒子是如何產生的呢?我們假設一個零自旋的粒子,衰變為兩個粒子,這兩個粒子以相反方向移動分離。如果我們測量其中一個粒子,發現自旋方向為上旋,那麽另一個粒子的自旋方向必定是下旋。反之亦然。還有一點,還會出現看似矛盾的現象:當我們測量其中一個粒子時,另一個粒子好像早就知道了我們要測量,並且知道測量結果,瞬間做出相應的改變來唿應測量的粒子。科學家並沒有發現任何信息傳遞的機製,而且不管兩個粒子相距多遠,哪怕數光年之外,也能瞬間感應到對方。希克斯粒子又稱希格斯玻色子,是標準模型裏的一種基本粒子,是一種玻色子,自旋為零,宇稱為正值,不帶電荷、色荷,極不穩定,生成後會立刻衰變。希格斯粒子的衰變能動會生成兩個耦合實粒子。粒子一旦產生就會發生自旋,粒子的自旋是一種內稟的屬性,類似於物體的旋轉。與物體的旋轉不同的是,自旋是量子力學中獨有的概念,它描述了粒子在自身軸向上的旋轉。粒子的自旋分為上旋或下旋,當兩個粒子兩種狀況疊加在一起,假若不做測量,則無法知道這兩個粒子中任何一個粒子的自旋,對於兩個粒子的自旋分別做測量,假若電子的自旋為上旋,則正電子的自旋為下旋,反之亦然;假若電子的自旋下旋,則正電子自旋為上旋,反之亦然。這現象就如同有一副手套,一個套左手,一個套右手。有一天,這副手套一隻被寄去了北京,一隻被寄去了上海,如果您在上海發現在上海的手套是左手的,那麽北京的肯定就是右手的了!又如同一張卡片被扣了一個洞或者沒有扣洞,洞扣出來的紙片被放入信封送到了火星,如果火星上的信封裏有紙片,說明卡片上有洞,如果沒有紙片,說明卡片上沒有洞。當量子技術用於計算機領域,使得傳輸速度不再受距離的限製,運算速度是原來的上億倍。
量子糾纏是一種物理資源,如同時間、能量、動量等等,能夠萃取與轉換。應用量子糾纏的機製於量子信息學,很多平常不可行的事務都可以達成。量子密鑰分發能夠使通信雙方共同擁有一個隨機、安全的密鑰,來加密和解密信息,從而保證通信安全。在量子密鑰分發機製裏,給定兩個處於量子糾纏的粒子,假設通信雙方各自接受到其中一個粒子,由於測量其中任意一個粒子會摧毀這對粒子的量子糾纏,任何竊聽動作都會被通信雙方偵測發覺。密集編碼應用量子糾纏機製來傳送信息,每兩個經典位元的信息,隻需要用到一個量子位元,這科技可以使傳送效率加倍。量子隱形傳態應用先前發送點與接收點分享的兩個量子糾纏子係統與一些經典通訊技術來傳送量子態或量子信息,其編碼為量子態從發送點至相隔遙遠距離的接收點。量子算法的速度時常會勝過對應的經典算法很多。但是,在量子算法裏,量子糾纏所扮演的角色,物理學者尚未達成共識。有些物理學者認為,量子糾纏對於量子算法的快速運算貢獻很大,但是,隻倚賴量子糾纏並無法達成快速運算。在量子計算機體係結構裏,量子糾纏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例如,在單路量子計算機的方法裏,必須先製備出一個多體糾纏態,通常是圖形態或簇態,然後借著一係列的測量來計算出結果。
一個人、一個物體可能屬於哪個星球,但是這個宇宙中的每個量子,都屬於這個宇宙,組成我們人體的每一個粒子,不確定在和哪一個粒子發生著糾纏,隻是糾纏的這種上旋或者下旋,無序而沒有對人體帶來影響。但是這些糾纏一旦變得有序能夠引發身體的行為或者意識,那麽這個世界將不再客觀存在,而是可以被量子糾纏的另一端的粒子所影響。理論上量子糾纏的距離不受限製,也就是說可以很遠很遠。但實際上很難做到這點,因為糾纏中的粒子受到任何形式的擾動,都會讓糾纏態消失,而擾動本身就相當於觀察。而宇宙中充滿了各種物質和能量,它們都可能會“觀測”糾纏中的粒子。
更讓人類在科學殿堂中展現自己渺小的科技進步是暗物質的發現和應用。暗物質的發現要先從磁場的發現說起,最早繪製磁場圖的人是勒內·笛卡爾繪製於1644年。磁場是一個物理概念,是指傳遞實物間磁力作用的場。磁場是由運動著的微小粒子構成的,在現有條件下看不見、摸不著。磁場具有粒子的輻射特性。磁體周圍存在磁場,磁體間的相互作用就是以磁場作為媒介的,所以兩磁體不用在物理層麵接觸就能發生作用。由於磁體的磁性來源於電流,電流是電荷的運動,因而概括地說,磁場是相對於觀測點運動的電荷的運動的電場的強度與速度,帶來的觀測點處電荷所受力的變化的表現。用現代物理的觀點來考察,物質中能夠形成電荷的終極成分隻有電子和質子,電子帶單位負電荷,質子帶單位正電荷,因此負電荷就是帶有過剩電子的帶電物體,正電荷就是帶有過剩質子的帶電物體。運動電荷產生磁場的真正場源是運動電子或運動質子所產生的磁場。例如電流所產生的磁場就是在導線中運動的電子所產生的磁場。磁極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磁極不能單獨存在。
於1820年,一係列的革命性發現,促使開啟了現代磁學理論。首先,丹麥物理學家漢斯·奧斯特於7月發現載流導線的電流會施加作用力於磁針,使磁針偏轉指向。稍後,於9月,在這新聞抵達法國科學院僅僅一周之後,安德烈·瑪麗·安培成功地做實驗展示出,假若所載電流的流向相同,則兩條平行的載流導線會互相吸引;否則,假若流向相反,則會互相排斥。緊接著,法國物理學家讓·巴蒂斯特·畢奧和菲利克斯·沙伐於10月共同發表了畢奧-薩伐爾定律;這定律能夠正確地計算出在載流導線四周的磁場。1825年,安培又發表了安培定律。這定律也能夠描述載流導線產生的磁場。更重要的,這定律幫助建立整個電磁理論的基礎。於1831年,麥可·法拉第證實,隨著時間演進而變化的磁場會生成電場。這實驗結果展示出電與磁之間更密切的關係。
從1861年到1865之間,詹姆斯·麥克斯韋將經典電學和磁學雜亂無章的方程加以整合,發展成功麥克斯韋方程組。最先發表於他的1861年論文《論物理力線》,這方程組能夠解釋經典電學和磁學的各種現象。在論文裏,他提出了“分子渦流模型”,並成功地將安培定律加以延伸,增加入了一個有關於位移電流的項目,稱為“麥克斯韋修正項目”。由於分子渦包具有彈性,這模型可以描述電磁波的物理行為。因此,麥克斯韋推導出電磁波方程。他又計算出電磁波的傳播速度,發現這數值與光速非常接近。警覺的麥克斯韋立刻斷定光波就是一種電磁波。後來,於1887年,海因裏希·魯道夫·赫茲做實驗證明了這事實。麥克斯韋統一了電學、磁學、光學理論。
雖然,有了極具功能的麥克斯韋方程組,經典電動力學基本上已經完備,在理論方麵,二十世紀帶來了更多的改良與延伸。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於1905年,在他的論文裏表明,電場和磁場是處於不同參考係的觀察者所觀察到的同樣現象。後來,電動力學又與量子力學、狹義相對論合並為量子電動力學。而暗物質的發現和應用,正是在量子電動力學在21世紀40年代得到爆炸式發展後被逐漸興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