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的勢力不斷擴張,羽翼漸豐,威脅到血氣魔主的地位,羅?王、赤梟王、擎羊王、金鵬王、陀羅王、屠獅王、地劫王、鬼烏王暫且放下芥蒂,罷手不鬥,齊聚於七星湖畔商議對策。八王互不買賬,然而佛門如彗星般崛起,不拘粗細廣收門徒,與八王爭奪魔物,是可忍孰不可忍,不將彼輩徹底鏟除,瑞法界就要變天了。
八王你一言我一語,咬牙切齒,須發怒張,然而他們心中都清楚,遍布此界的一十二座大寺廟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不能鏟除根本,隻動些枝節,根本於事無補。然而問題在於,這一十二座大寺廟俱有蓮台護法坐鎮,神通廣大,難以撼動,彼此間互施援手,單憑魔主一人之力,殊不願與之硬拚到底。
八王聯手,誰都不扯後腿,方可無有後顧之憂,此番七星湖聚會,正是要解決這個大難題。
自“八王之亂”以來,彼此間忽戰忽歇,吃虧了幾迴,占便宜了幾迴,誰都記不清楚了。眼下大致的勢力是,羅?王、赤梟王、擎羊王兵多將廣,地盤最大,金鵬王、陀羅王次之,屠獅王、地劫王、鬼烏王落在最後。前五王占據膏腴之地,後三王屈居邊遠荒漠,心有不甘,擺出不要命的姿態頻頻啟釁,也時不時咬下塊肉,不至被拉得太遠。
八王的勢力雖然有大有小,但無有一方能占得壓倒之勢,爭鬥不斷,總不至傷筋動
骨,徹底撕破臉。佛門的崛起給了他們聯手的契機,一個強大的敵人,共同的敵人,比什麽言辭都具備說服力,覆巢之下無有完卵,八王誰都不能觸犯眾怒,置身事外。
要上須得一起上。
在座都是坐鎮一方的巨頭,毋庸多費口舌,八王很快達成一致,合力先拔除一寺,投石問路,看對方有何反應。至於先拔除哪一寺,一時間七嘴八舌爭執不下,誰都想先拔掉自己眼中刺,不願長途跋涉到別人的地盤拋頭顱灑熱血。爭執了一陣,眾人發覺羅?王與赤梟王始終不吱聲,不約而同將目光投向他們。
赤梟王輕輕咳嗽一聲,道:“蘭若寺、珈藍寺、白雲寺、招提寺、祗園寺、菩提寺、叢林寺、娑羅寺、寶坊寺、金田寺、青蓮寺遙相唿應,蓮台護法彼此引援,多則四五,少則二三,唯有半山寺地處原神山中,方圓數千裏無人馳援,第一陣至關要緊,先打半山寺。”
羅?王緊接道:“半山寺乃是佛門在此界建起的第一座寺廟,打掉它,意義深遠。”
赤梟王又道:“即使一時半刻攻不下,合吾等八王之力,將原神山拔起,掀他個天翻地覆,區區一座半山寺,又能躲到哪裏去?”
二人一錘定音,無人有異議,八王商定時日,各領手下精銳之師,齊聚原神山下,打算畢其功於一役。
原神山位於羅?王與赤梟王兩大勢力的夾縫中,距離最近的
蘭若寺遠在數千裏外,消息不靈,馳援不便,被八王打了個措手不及,待到魔物大軍漫山遍野,將半山寺團團圍困,已經連蒼蠅都飛不出去了。
這些年來瘦木與狄陵也沒有故步自封,潛心修持之餘,從魔物中挑選合意的弟子,悉心栽培,剩下的也不放任自流,傳授一些簡單的修持法門,打熬筋骨,訓練出一支三百人的僧兵,分駐半山寺與三界寺兩地,巡哨戒備,守護寺廟。
魔物大軍來襲,僧兵擋住第一波突襲,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狄陵持一根熟銅棍挺身而出,如旋風般卷入敵陣,所向披靡,方圓八尺之內血肉橫飛,猶如一隻巨大的磨盤,將血肉之軀磨作齏粉。眼看勢頭不對,赤梟王喚來麾下心腹奚掃彗,命其上前對陣,這位奚將軍微一躊躇,毫不顧及臉麵,自承不敵,令諸位魔主啞然失笑。
奚掃彗在原神山駐守數百年,也沒有閑著,他時時窺探半山寺的實力,找到機會便掂掂他們的分量。佛堂中氣機晦澀,當有高人坐鎮,老神在在從不露麵,他也不敢捅馬蜂窩,瘦木與狄陵二人,一主內,一主外,前者極少踏出半山寺,後者倒是頻頻出現,訓練僧兵,或者去往三界寺指點徒弟伯鵠。
數百年時光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耐心等待總有機會,奚掃彗趁狄陵孤身外出,上前邀鬥。一開始頗占上風,打得狄陵且戰且退,奚掃彗也不
為已甚,見對方退向半山寺,就不再糾纏。他有自己的考慮,一則逼得太緊,對方作困獸鬥,難保失手,二則佛堂裏那人令他心存忌憚,委實不願過於靠近。
令他意外的是,過了數載,狄陵主動找上門來與他交手,大戰三天三夜,仍敗下陣來,灰頭土臉退迴半山寺。然而這一次,奚掃彗分明察覺對方有了長足的進步,他心中頓起好勝之念,尋了個地方磨礪手段,數番寒來暑往,自覺頗有進展,又與狄陵交手,非但沒能壓過他一頭,反而隱隱落在下風。
那一日是強弱易換的分水嶺,從此奚掃彗再也沒贏過狄陵,無論他怎樣用功,與狄陵的距離漸漸拉大。鬥歸鬥,敗歸敗,吃點苦頭而已,還不至丟了性命,奚掃彗隱隱覺得,好比水火不容,血氣天生為對方所克製,究竟是什麽東西如此厲害,始終摸不著頭腦。
最近十餘年,奚掃彗已經放棄與狄陵比鬥,他有一種微妙的預感,狄陵有意拿他做磨刀石,暗中留了手,這般相讓還有什麽意思,他興味闌珊,悶悶不樂了很久。
直到八王麾下精銳匯聚於原神山下,摩拳擦掌,意欲掃平半山寺,赤梟王命他前去試探,他才察覺問題的嚴重性,不得不實話實說。赤梟王知道奚掃彗是直腸子,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他也不惱怒,道:“手下不長進,未戰先怯,讓諸位魔主見笑了,迴頭再重責他
。開弓沒有迴頭箭,這一陣改由哪位出戰,拿個頭彩?”
。
八王你一言我一語,咬牙切齒,須發怒張,然而他們心中都清楚,遍布此界的一十二座大寺廟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不能鏟除根本,隻動些枝節,根本於事無補。然而問題在於,這一十二座大寺廟俱有蓮台護法坐鎮,神通廣大,難以撼動,彼此間互施援手,單憑魔主一人之力,殊不願與之硬拚到底。
八王聯手,誰都不扯後腿,方可無有後顧之憂,此番七星湖聚會,正是要解決這個大難題。
自“八王之亂”以來,彼此間忽戰忽歇,吃虧了幾迴,占便宜了幾迴,誰都記不清楚了。眼下大致的勢力是,羅?王、赤梟王、擎羊王兵多將廣,地盤最大,金鵬王、陀羅王次之,屠獅王、地劫王、鬼烏王落在最後。前五王占據膏腴之地,後三王屈居邊遠荒漠,心有不甘,擺出不要命的姿態頻頻啟釁,也時不時咬下塊肉,不至被拉得太遠。
八王的勢力雖然有大有小,但無有一方能占得壓倒之勢,爭鬥不斷,總不至傷筋動
骨,徹底撕破臉。佛門的崛起給了他們聯手的契機,一個強大的敵人,共同的敵人,比什麽言辭都具備說服力,覆巢之下無有完卵,八王誰都不能觸犯眾怒,置身事外。
要上須得一起上。
在座都是坐鎮一方的巨頭,毋庸多費口舌,八王很快達成一致,合力先拔除一寺,投石問路,看對方有何反應。至於先拔除哪一寺,一時間七嘴八舌爭執不下,誰都想先拔掉自己眼中刺,不願長途跋涉到別人的地盤拋頭顱灑熱血。爭執了一陣,眾人發覺羅?王與赤梟王始終不吱聲,不約而同將目光投向他們。
赤梟王輕輕咳嗽一聲,道:“蘭若寺、珈藍寺、白雲寺、招提寺、祗園寺、菩提寺、叢林寺、娑羅寺、寶坊寺、金田寺、青蓮寺遙相唿應,蓮台護法彼此引援,多則四五,少則二三,唯有半山寺地處原神山中,方圓數千裏無人馳援,第一陣至關要緊,先打半山寺。”
羅?王緊接道:“半山寺乃是佛門在此界建起的第一座寺廟,打掉它,意義深遠。”
赤梟王又道:“即使一時半刻攻不下,合吾等八王之力,將原神山拔起,掀他個天翻地覆,區區一座半山寺,又能躲到哪裏去?”
二人一錘定音,無人有異議,八王商定時日,各領手下精銳之師,齊聚原神山下,打算畢其功於一役。
原神山位於羅?王與赤梟王兩大勢力的夾縫中,距離最近的
蘭若寺遠在數千裏外,消息不靈,馳援不便,被八王打了個措手不及,待到魔物大軍漫山遍野,將半山寺團團圍困,已經連蒼蠅都飛不出去了。
這些年來瘦木與狄陵也沒有故步自封,潛心修持之餘,從魔物中挑選合意的弟子,悉心栽培,剩下的也不放任自流,傳授一些簡單的修持法門,打熬筋骨,訓練出一支三百人的僧兵,分駐半山寺與三界寺兩地,巡哨戒備,守護寺廟。
魔物大軍來襲,僧兵擋住第一波突襲,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狄陵持一根熟銅棍挺身而出,如旋風般卷入敵陣,所向披靡,方圓八尺之內血肉橫飛,猶如一隻巨大的磨盤,將血肉之軀磨作齏粉。眼看勢頭不對,赤梟王喚來麾下心腹奚掃彗,命其上前對陣,這位奚將軍微一躊躇,毫不顧及臉麵,自承不敵,令諸位魔主啞然失笑。
奚掃彗在原神山駐守數百年,也沒有閑著,他時時窺探半山寺的實力,找到機會便掂掂他們的分量。佛堂中氣機晦澀,當有高人坐鎮,老神在在從不露麵,他也不敢捅馬蜂窩,瘦木與狄陵二人,一主內,一主外,前者極少踏出半山寺,後者倒是頻頻出現,訓練僧兵,或者去往三界寺指點徒弟伯鵠。
數百年時光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耐心等待總有機會,奚掃彗趁狄陵孤身外出,上前邀鬥。一開始頗占上風,打得狄陵且戰且退,奚掃彗也不
為已甚,見對方退向半山寺,就不再糾纏。他有自己的考慮,一則逼得太緊,對方作困獸鬥,難保失手,二則佛堂裏那人令他心存忌憚,委實不願過於靠近。
令他意外的是,過了數載,狄陵主動找上門來與他交手,大戰三天三夜,仍敗下陣來,灰頭土臉退迴半山寺。然而這一次,奚掃彗分明察覺對方有了長足的進步,他心中頓起好勝之念,尋了個地方磨礪手段,數番寒來暑往,自覺頗有進展,又與狄陵交手,非但沒能壓過他一頭,反而隱隱落在下風。
那一日是強弱易換的分水嶺,從此奚掃彗再也沒贏過狄陵,無論他怎樣用功,與狄陵的距離漸漸拉大。鬥歸鬥,敗歸敗,吃點苦頭而已,還不至丟了性命,奚掃彗隱隱覺得,好比水火不容,血氣天生為對方所克製,究竟是什麽東西如此厲害,始終摸不著頭腦。
最近十餘年,奚掃彗已經放棄與狄陵比鬥,他有一種微妙的預感,狄陵有意拿他做磨刀石,暗中留了手,這般相讓還有什麽意思,他興味闌珊,悶悶不樂了很久。
直到八王麾下精銳匯聚於原神山下,摩拳擦掌,意欲掃平半山寺,赤梟王命他前去試探,他才察覺問題的嚴重性,不得不實話實說。赤梟王知道奚掃彗是直腸子,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他也不惱怒,道:“手下不長進,未戰先怯,讓諸位魔主見笑了,迴頭再重責他
。開弓沒有迴頭箭,這一陣改由哪位出戰,拿個頭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