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霸淩案出現轉機
罪案之源:詭案十三宗 作者:沈不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再次調查了一圈,喬靖南和秦頌得到的結果無非是當時的事情又細化了一些,平時的矛盾點也更多了,吳思遠等同學並不僅僅針對石磊一個。
那個遇到石磊和石永年一起撿垃圾的同學,也隻是玩笑的口吻說出了石磊和爸爸一起撿垃圾的事情。
不過石磊倒是不介意,後續那個同學又遇到了幾次石磊和父親一起撿垃圾。他告訴父母這件事情,父母隻說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不是所有人家裏都有錢,不應該嘲笑家庭困難的孩子。
後來他在小區裏看著石磊,還會主動打招唿,平時攢著一些空飲料瓶,送給石磊的爸爸。
但是二人調查到那四個涉事的同學,他們家裏都是不配合的態度,學生自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問多了就哭。
兩個人的調查又陷入到被動的局麵。
秦頌正在苦惱,接到了吳隊的電話,上麵領導給了壓力,調查工作可以繼續,但是不要總是去學校裏問話,給他們造成不好的影響。
秦頌把電話內容告訴喬靖南,喬靖南隻說:“大概是哪個家長去找了你們領導。”
最近他們幾乎天天去學校,五年級四班的同學,家長,老師,都認識他們幾個。
“確實,我們最近去學校太勤了些。”
想到霸淩案,再想到王豐華的案子,秦頌隻覺得疲憊至極,大半個月過去了,王豐華的案子不光沒有進展,還加上了一起校園霸淩致死案件。
涉事的孩子才十歲,年紀太小,他們也沒有直接證據。
不能抓人,調查多了,學校,家長,領導還都會幹預。秦頌肉眼可見的憔悴了不少。喬靖南忙石磊案的同時,財產糾紛案件的當事人也不配合,取證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他同樣被弄得心力交瘁。
就在事情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外出培訓迴來的老師找到了他們。
這個老師是初中年級的英語老師。他找到秦頌的時候,秦頌非常不解,一來,這老師不是石磊的任課老師,二來和他們完全沒有交集。
直到老師說他曾看到有學生在學校裏動了手,秦頌立刻聯係喬靖南。
他們在老師下班後約到附近的一個咖啡館裏,這裏離學校有點距離,聊點什麽也不會不安全。
老師是個中年男老師,四十多歲,姓廖。
廖老師開門見山:“我曾在幾個月前看見過幾個小孩打架,其中一個被那幾個圍著,我等我過去的時候,他們已經散開了,之後看我過去,他們就跑了。那個被打的小孩,短頭發,眉毛上有一顆痣,穿黑色棉衣,背著一個有點舊的藍色書包。”
廖老師說的小男孩的容貌,正是石磊。
“我是初中的老師,對小學的事情不太清楚,以為是小孩子打架,也沒多想。後來,我就去培訓了,這兩天才迴來,我才聽說學校裏一個孩子死了,懷疑是被同學欺負了,我打聽了一下情況,才想起那天的事情。”
“廖老師,你記得那幾個孩子的模樣麽?”
“時間過去挺久了,那個年紀的小男孩長得都差不多,不過見了麵,應該能認出來,我平時記人臉還是可以的。對了,我可以肯定其中一個是吳主任的兒子,他經常去吳主任辦公室寫作業,我去找吳主任的時候曾經遇見過。”
廖老師的話讓他們重新燃起希望。
秦頌拿出一張問張老師要的五年級四班的秋遊的合影,讓廖老師辨認:“這是孩子們的照片,你能看看是哪幾個孩子麽?”
廖老師仔細看著,很快,他辨認出了吳思遠,宋天天,又看了一會,不太確認的指向了林小雨和蘇方。他們四個站在一起,互相攬著肩比劃著v的手勢。
“應該是他們幾個,我們打了個照麵,當時他們還說著什麽,看我走過來,就沒在說話了。”
“你曾對其他人提過這件事情麽?”
廖老師搖頭:“沒有,就是家裏人我都沒有提過,如果不是才聽說你們在調查,我早就把這事情忘記了。”
“時間過去這麽久了,你能確定就是這幾個孩子麽?”
“我確定,我想你們也應該受過專門的麵部記憶的訓練,我入職的時候,我的老師曾給我說,要快速記住更多的孩子,記他們身體的特點,衣服每天都換,但是臉和特點不會換。”
“我帶了四個班,所有同學的名字我能在一周內全部記住並且全部對上號。”
喬靖南頻頻點頭:“廖老師,真的要感謝你。”
廖老師說:“我知道對付這些孩子你們不容易,他們都是未成年人,父母不願意,老師不願意,你們就沒辦法繼續調查,我也是孩子家長,我也不希望孩子卷入不必要的麻煩裏。”
秦頌點頭:“理解理解。”
廖老師又說:“我不怕事兒,我是老師,我願意配合你們。”
秦頌再次提出感謝。
第二天又接到了兩個人的電話,是學校食堂的工作人員,他們去倒垃圾的時候遇到過幾個小孩打架。說的和廖老師說的差不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情終於有了轉機,作為案件的嫌疑人,吳思遠,宋天天,蘇方,林小雨不得不配合警方調查。
孩子們不得不說出了事情的真相。
事情的發展和他們調查到的差不多。秦頌主要關注的是放學後的事情。
吳思遠爸爸是老師,對他也挺嚴格,沒有孩子喜歡自己當老師的父母。
雖然爸爸不教他,但是他是領導,平時會讓各種老師看著他,吳思遠的成績中上,隻要有一點下降,老師就會告狀。
吳思遠不得不好好學習,十來歲的小孩子,到了最調皮的年紀,他在班裏調皮,老師沒少告狀,迴到家,爸爸就好好收拾他一頓。
那天石磊把他的書包丟下樓,鬧得全校都知道了,他跑下樓撿書包,看著自己的東西書折了角,沾了雪,筆摔壞了,鉛筆盒也摔壞了,他又氣又惱。
那個遇到石磊和石永年一起撿垃圾的同學,也隻是玩笑的口吻說出了石磊和爸爸一起撿垃圾的事情。
不過石磊倒是不介意,後續那個同學又遇到了幾次石磊和父親一起撿垃圾。他告訴父母這件事情,父母隻說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不是所有人家裏都有錢,不應該嘲笑家庭困難的孩子。
後來他在小區裏看著石磊,還會主動打招唿,平時攢著一些空飲料瓶,送給石磊的爸爸。
但是二人調查到那四個涉事的同學,他們家裏都是不配合的態度,學生自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問多了就哭。
兩個人的調查又陷入到被動的局麵。
秦頌正在苦惱,接到了吳隊的電話,上麵領導給了壓力,調查工作可以繼續,但是不要總是去學校裏問話,給他們造成不好的影響。
秦頌把電話內容告訴喬靖南,喬靖南隻說:“大概是哪個家長去找了你們領導。”
最近他們幾乎天天去學校,五年級四班的同學,家長,老師,都認識他們幾個。
“確實,我們最近去學校太勤了些。”
想到霸淩案,再想到王豐華的案子,秦頌隻覺得疲憊至極,大半個月過去了,王豐華的案子不光沒有進展,還加上了一起校園霸淩致死案件。
涉事的孩子才十歲,年紀太小,他們也沒有直接證據。
不能抓人,調查多了,學校,家長,領導還都會幹預。秦頌肉眼可見的憔悴了不少。喬靖南忙石磊案的同時,財產糾紛案件的當事人也不配合,取證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他同樣被弄得心力交瘁。
就在事情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外出培訓迴來的老師找到了他們。
這個老師是初中年級的英語老師。他找到秦頌的時候,秦頌非常不解,一來,這老師不是石磊的任課老師,二來和他們完全沒有交集。
直到老師說他曾看到有學生在學校裏動了手,秦頌立刻聯係喬靖南。
他們在老師下班後約到附近的一個咖啡館裏,這裏離學校有點距離,聊點什麽也不會不安全。
老師是個中年男老師,四十多歲,姓廖。
廖老師開門見山:“我曾在幾個月前看見過幾個小孩打架,其中一個被那幾個圍著,我等我過去的時候,他們已經散開了,之後看我過去,他們就跑了。那個被打的小孩,短頭發,眉毛上有一顆痣,穿黑色棉衣,背著一個有點舊的藍色書包。”
廖老師說的小男孩的容貌,正是石磊。
“我是初中的老師,對小學的事情不太清楚,以為是小孩子打架,也沒多想。後來,我就去培訓了,這兩天才迴來,我才聽說學校裏一個孩子死了,懷疑是被同學欺負了,我打聽了一下情況,才想起那天的事情。”
“廖老師,你記得那幾個孩子的模樣麽?”
“時間過去挺久了,那個年紀的小男孩長得都差不多,不過見了麵,應該能認出來,我平時記人臉還是可以的。對了,我可以肯定其中一個是吳主任的兒子,他經常去吳主任辦公室寫作業,我去找吳主任的時候曾經遇見過。”
廖老師的話讓他們重新燃起希望。
秦頌拿出一張問張老師要的五年級四班的秋遊的合影,讓廖老師辨認:“這是孩子們的照片,你能看看是哪幾個孩子麽?”
廖老師仔細看著,很快,他辨認出了吳思遠,宋天天,又看了一會,不太確認的指向了林小雨和蘇方。他們四個站在一起,互相攬著肩比劃著v的手勢。
“應該是他們幾個,我們打了個照麵,當時他們還說著什麽,看我走過來,就沒在說話了。”
“你曾對其他人提過這件事情麽?”
廖老師搖頭:“沒有,就是家裏人我都沒有提過,如果不是才聽說你們在調查,我早就把這事情忘記了。”
“時間過去這麽久了,你能確定就是這幾個孩子麽?”
“我確定,我想你們也應該受過專門的麵部記憶的訓練,我入職的時候,我的老師曾給我說,要快速記住更多的孩子,記他們身體的特點,衣服每天都換,但是臉和特點不會換。”
“我帶了四個班,所有同學的名字我能在一周內全部記住並且全部對上號。”
喬靖南頻頻點頭:“廖老師,真的要感謝你。”
廖老師說:“我知道對付這些孩子你們不容易,他們都是未成年人,父母不願意,老師不願意,你們就沒辦法繼續調查,我也是孩子家長,我也不希望孩子卷入不必要的麻煩裏。”
秦頌點頭:“理解理解。”
廖老師又說:“我不怕事兒,我是老師,我願意配合你們。”
秦頌再次提出感謝。
第二天又接到了兩個人的電話,是學校食堂的工作人員,他們去倒垃圾的時候遇到過幾個小孩打架。說的和廖老師說的差不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情終於有了轉機,作為案件的嫌疑人,吳思遠,宋天天,蘇方,林小雨不得不配合警方調查。
孩子們不得不說出了事情的真相。
事情的發展和他們調查到的差不多。秦頌主要關注的是放學後的事情。
吳思遠爸爸是老師,對他也挺嚴格,沒有孩子喜歡自己當老師的父母。
雖然爸爸不教他,但是他是領導,平時會讓各種老師看著他,吳思遠的成績中上,隻要有一點下降,老師就會告狀。
吳思遠不得不好好學習,十來歲的小孩子,到了最調皮的年紀,他在班裏調皮,老師沒少告狀,迴到家,爸爸就好好收拾他一頓。
那天石磊把他的書包丟下樓,鬧得全校都知道了,他跑下樓撿書包,看著自己的東西書折了角,沾了雪,筆摔壞了,鉛筆盒也摔壞了,他又氣又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