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曹操獨自策馬迴鄉,募兵買馬。


    他樹起“忠義”大旗,並得其妾、溫婉大美人卞氏支持和鼓勵。


    隨後,曹操率部投奔陳留太守張邈。


    他按李白所教,又於陳留當地,找到衛茲,以求資助。


    衛茲甚是豪爽,也為曹操膽識震撼。


    他甚為佩服曹操敢在此時首先起兵伐董。


    他不僅散盡家財,資助曹操,還放言:“將來得天下者,乃此人也!”他此舉令曹操十分感動。


    ~~


    曹操也得以又招募兵馬五千。


    其同族夏侯淵、曹仁、曹洪,還有樂進、李典等人皆率部來投奔。


    ~~


    也在此時,曹操感覺到李白確非常人。


    曹操心裏暗讚李白:此子膽智過人啊!


    還是神算子,他連曹某將來到哪裏?


    何處募兵?


    何時起事?


    在哪起事?


    李太白竟然都算到了。


    ~~


    若吾成事,將來攬此人於麾下,霸業定成。


    哦,不!太白已待在太後身邊,已成漢室相國。


    其身居高位,必不肯為吾所用。


    怎辦?


    難道將來,吾與其刀兵相見?


    唉,以後再說吧。


    ~~


    曹操整頓軍馬,發檄文討董。


    這檄文,也隻有他才能寫的好。


    曹操雄才,霸氣側漏。


    若非他執筆,天下誰會響應?


    ~~


    昭寧元年,冬。


    大雪紛飛,北風唿嘯。


    但是,這個冬天卻不冷,反而熱氣騰騰,天下暖心。


    因為有人在唿號誅賊,有人在為此四處奔走。


    於是,在曹操的鼓動下,各路諸侯也因此找到借口,紛紛積極迴應。


    古時出師,必須師出有名。


    ~~


    李白、何太後的許都小朝廷也獲得了喘息的機會。


    他們過上了幾個月的安穩日子,並抓住機會,派宦官出“宮”,招收新宦官,招收新宮女。


    同時,讓孔融出麵招兵買馬,壯大實力。


    ~~


    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使者、渤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同時起兵,奔赴許都,救援何太後和劉辯,討伐董卓。


    就連西涼太守馬騰、北平太守公孫瓚、長沙太守孫堅也率部跑來,劉備與關羽、張飛也隨公孫瓚前來討伐董卓。


    他們每人麾下,均有數萬人馬,並共推袁紹為盟主。


    ~~


    不過,孫堅是哭喪著臉而來的。


    曹操位卑,好友袁紹乃給其一個行奮武將軍頭銜。


    伐董大軍,聲勢非常浩大。


    若事成,真可恢複漢室雄風,威武天下。


    曆史軌跡在變。


    原定酸棗會盟,改為許都會盟


    時間節點也在改變。


    不過,各路兵馬並無到達許都。


    ~~


    【本書暫以昭寧作為年號,畢竟劉辯是漢室正宗皇帝。因為李白及時入京勤王,劉辯並沒被董卓毒殺。】


    ~~


    雒陽。


    消息傳來,董卓非常憤怒。


    他本無代漢之心,此時則有之。


    ~~


    首先,他掌權後,對關東士族非常不錯。


    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渤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均是董卓任命。


    其次,董卓不怕,其麾下均是並州和涼州能征善戰之士。


    不過,董卓也會盤算,其控製區域主要在西部。


    ~~


    西部窮,運輸成本也高。


    往往因為路遠路難行,需經峻山險嶺。


    運輸隊伍沿途運送消耗物資比到達目的地之物資還要多。


    而滿朝士族公卿,望向董卓的,都是卑視的眼神。


    他們那份對董卓的輕蔑,根本沒有隱藏。


    恐懼是恐懼,但他們仍然蔑視董卓。


    在他們看來,董卓雖然位高權重,但也隻是一介兵痞。


    ~~


    盟軍數十萬奔赴許都而來。


    華雄、李肅、李傕、郭泛等諸將隻得率部迴師,撤離許都。


    他們會合呂布大軍,陣兵於虎牢關下,阻擊各路兵馬。


    董卓也斬殺袁紹和袁術之叔父、當朝太傅袁隗及其家眷仆役五十餘口,以此立威。


    他又令呂布攜袁隗首級前往虎牢關滯敵。


    呂布攜袁隗首級,耀威揚武而來。


    ~~


    昭寧二年,春。


    陽光燦爛,天地迴暖,桃紅柳綠。


    在這個賞花的季節裏,冀州治所鄴城,城外的盟軍大營,傳來哭聲一片。


    袁紹、袁術接報其叔父袁隗被董卓斬殺,均嚎啕大哭,落淚如雨,難過異常。


    他們兄弟倆於中軍大帳設靈位吊唁袁隗,借此激勵士氣。


    ~~


    各路兵馬首領紛紛前來吊唁,並紛紛舉袖抹淚安慰袁氏兄弟。然後,他們又紛紛握拳,誓言要為袁太傅報仇雪恨。


    但鮮有真正落淚者。


    很多哭聲也是假的。


    對有些諸侯而言,袁隗慘死更好,可以打擊袁紹、袁術兄弟倆的四世三公地位及兩袁兵馬士氣。


    因為各路諸侯皆想著將來自己的大業,誰會真心擁護袁氏兄弟呀!


    能成一方諸侯者,都是聰明人,也皆是狠毒人。


    在此亂世,無毒不丈夫,誰也不想別人比自己好。


    有人舉袖抹淚,抹來抹去,因無淚水,竟將臉皮擦傷。


    ~~


    袁術也是佯哭,一直無淚。


    他是後將軍,地位遠高於袁紹的渤海太守之職,豈甘於位居於袁紹麾下?


    不過,真正的重心,還不在於吊唁袁隗,而在於李白。


    在此之前,各路兵馬首領沒碰麵,不好議論李白。


    現在,他們碰在一起了,得對李白了解清楚。


    ~~


    稍後,各路諸侯出來,又議論李白究竟何人?


    此子年紀輕輕,竟為相國,何太後會否已瘋?


    陛下會否被李白挾持?


    有人反駁說,當年甘羅十二歲拜相,現今李白已十八歲,對比當年甘羅拜相,已大六歲,有何不可!


    ~~


    【甘羅:甘氏,名羅,戰國時期秦國人。甘羅自幼聰明並入呂不韋門下,任少庶子。十二歲時,出使趙國,妙計助秦國得到十幾座城池,獲秦王嬴政授上卿,賞田及宅。】


    ~~


    也有人稱讚李白當上相國乃是天下大勢使然,他敢單兵抗董賊。


    現如今保太後和陛下安全也唯有李白一人。


    當今相國之位,舍李白又能其誰?


    ~~


    可忽然又有人說李白嶽父乃是蔡邕。


    他說蔡邕此前在陳倉,曾與董賊一起,並稱皇甫嵩老將軍可以作證。


    這次董賊另立新君,也曾召蔡邕入朝為官。


    可見,李白是在謀奪相國之位,並非真心護漢。


    說此話者,乃袁術袁公路也!


    ~~


    頓時,各路諸侯一片嘩然。


    他們紛紛怒斥李白無道無德無能,乃卑鄙無恥小人也。


    有人宣稱,此戰之後,必清君側,誅李白。


    也有人握拳舉誓,此戰過後,入許都營救何太後和陛下。


    ~~


    還有人怒罵李白比董賊更可恨,必誅之而後快。


    說此言者,乃是張飛張翼德。


    眾諸侯側身看張飛一眼,便又不理會他了。


    因為此時,沒有人會瞧得起劉、關、張三人。


    ~~


    張飛乃直性人,但聽李白如此可恨,便起身怒吼。


    一直坐著不動的劉備急急起身伸手捂住張飛大嘴。


    關羽也伸手按著張飛蹲下。


    ~~


    參加此次會盟,曹操好心,給了劉備一張木凳子坐。


    關羽和張飛則是站著,連坐的位子也沒有。


    ~~


    劉備低聲勸說張飛:“我等位卑,盡量不言少言。如此是非,若傳出去,更於我等不利。成大事者,須忍!”


    張飛撥開劉備之手,側身低吼:“忍忍忍!我等已忍多少年?再忍下去,小弟老矣!還談何建功立業?”


    劉備臉紅耳赤,一時無語應對。


    ~~


    關羽急急低聲相勸:“三弟,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聽兄長所勸,來日方長。不成大業,我等不死。愚兄以為,此戰之後,我等必定揚名天下。有了名聲,便有地位,便能募兵,便會有人厚待我等。”


    張飛伸手掩耳,但也不再吭聲。


    他聽這些屁話,已經聽出耳繭,實在不想再聽。


    以他之性格,最好現在就殺出去。


    不然,遲早會憋屈而死。


    ~~


    袁紹袁本初嘿嘿冷笑,一直沒有吭聲。


    他四世三公,竟不如李白一介少年人,心裏早氣。


    他甚盼其同父異母之弟袁術嘩眾取寵、妖言惑眾成功,待此戰之後,領盟軍,入許都,清君側,誅李白,奪相位。


    ~~


    袁術心裏也是這麽想的。


    不過,他想的卻是有點不同。


    盟主之位給其兄所奪,心裏甚不服氣。


    他原本就瞧不起袁紹。


    因袁紹非其父正室所生。


    而且,袁術官比袁紹大,兵比袁紹多,憑什麽由袁紹來當盟主?


    這是什麽世道?


    ~~


    可曹操在聯絡各路諸侯時,已先聲明可讓袁紹作盟主。


    他盛讚袁氏四世三公,袁紹雄才偉略,可堪大用。


    他雖無指定之權,但是,他先聲奪人。


    而且,袁紹長相帥氣威嚴,還是袁術兄長。


    故公推盟主之時,各路諸侯便紛紛推舉袁紹作盟主。


    袁術心裏全是霧霾。


    他想若此戰敗董賊,盟軍入許都,誅李白,奪相位,再殺袁紹。


    ~~


    曹操觀察許久,心裏暗暗歎氣。


    他有不祥預感。


    此次伐董會師之後,各路諸侯未必同心。


    肯定會有人要除掉李白。


    無論李白如何了得,但其年輕德薄,難以服眾。


    而且,李白軍旅行伍經驗不足,僅曾配合皇甫嵩擊敗過王國叛軍。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三國:呂布成為我嶽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城東市的席大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城東市的席大師並收藏穿越三國:呂布成為我嶽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