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對岸的北涼駐軍哪怕是最輕微的風吹草動,也能瞬間撥動黃河南岸的大雍駐軍的心弦。
汝州的宇文空,馮哥,以及駐守潼關的司馬英等人的匯報涼軍異動的信函如經由信鷹和快馬的雙重保證,飛快的飛進了長安城內。
不過數日,連剛剛穩定下來的以陶修,邵波為首,以原青龍衛殘軍以及控鶴等騎兵為骨幹組建的新西軍也立即進入了戒備狀態。
關中各州的備軍也開始小心謹慎的巡視起州城附近方圓五十裏的地域,以便能在涼騎進犯時,可以盡最大努力給城池裏的守軍更早的發出危險的預警。
長安城內,略顯的有些擁擠了的原府衙之內,暫居廂房,客房等地的重臣們也在家眷幾乎全部到來之前就一一般了出去。如今偌大的後院,別院裏,就隻有趙崇以及太後,皇後和雲妃等人居住了。
自從竹子的婚事結束之後,皇後又開始閑了起來。幾乎終日不怎麽出自己的那座在後院內部分出的更小別院。
趙崇也不在居正房,而是幹脆的搬進了書房,隻是尋常的日子去雲妃院裏的次數要多過皇後的院子。
這一日興致頗高的趙崇看了一會先由內閣票擬後,再送往外書房,由水寒珊代行批紅之後的奏折。隻是諸多言官們無關痛癢的廢話連篇的折子,實在是讓人不免有些心煩。
“陛下,這些都是事關軍務的大事,須陛下聖裁。”水寒珊見趙崇一連看了幾份奏折,都是搖頭不已,那裏不知道是對於那些言官們的遞上來的奏折的無奈。
趁著這個空擋,正好將幾本自己無法下筆的折子雙手遞給了趙崇。
作為朝野上下的文人們掛在嘴邊的內相,自歸來後就一直隱身似的跟在了皇帝身邊的最近處。
隻是沒有能重新代替妹妹水寒竹留下的空缺,做個貼身的聯係鷹巢和皇帝的橋梁。
倒是因為熬訓信鷹有功,被特赦脫離了鷹巢,專職的做上了代天子批紅這個令朝野上下都豔羨不已的位置。
這不能不說是個跨度巨大的提升了。雖說身為女兒身,隻有職權,沒有位份,但是隱含的權柄之重,幾乎直追那位宦海沉浮了數十年的當朝首輔了。
坊間更是令文人,士子們關起門來不免都要罵出幾句:昏君,兒戲國事的憤慨來。
但是國勢似乎在罵聲裏,一點點的好轉了起來。
放在十餘年前,要是北涼如此作態,大雍幾乎就要調集數倍的兵力,才能安心的應對了。但是如今,有中路數萬朱雀衛在,足矣!
連長安城外的那個超大的擴建工地也沒有停歇一天。
“蠻夷就是蠻夷,前番才剛剛主動要求議和,這簽下的和議墨跡尚未幹透,又想在中路興風作浪了嗎。”趙崇眼光掃過,微微搖了搖頭。再看剩餘的奏折時,眉頭竟慢慢皺了起來。
想了片刻之後,雙手將看完的奏折一合,在書房的外間來迴渡起了步子來。半響才對著門外吩咐道:“請孟閣老,葛尚書,狄尚書還有姚大人前來議事。”
門外值守的親衛大聲應諾後,便匆匆離去。
孟傑,葛光,狄星華以及姚元興等人如今具在長安城內,住處距離府衙倒是不遠。
親衛離去後不到一個時辰,四人便匆匆趕到,並在書房外聚齊。
四人依次跨進書房的外間之時,水寒珊起身迎在一旁欠身道了幾聲萬福。四人各自還禮,並沒有輕視了這位如今聖寵在身的女子。隻是狄星華在還禮之時,似乎有一絲不忿,也隻是在眼中一閃而逝而已。
進到內書房之後,君臣見禮過後,便分兩邊就坐在了兩排胡凳上。孟傑,狄星華居右,葛光姚元興居左。
“這些奏折乃是馮哥,司馬英等人快馬發到長安的急件。相信孟閣老和葛尚書都已經知曉了。”趙崇待四人坐定之後,上前幾步,將幾封奏折一股腦的親手遞給了狄星華和姚元興之後,開口道。
“幾位愛卿,對於北涼如此的舉動可有何看法。”趙崇等約一炷香的時間後,見狄星華,姚元興將最後一份奏折也合上了之後,開口問道。
內閣轉上來的奏折,涉及到如此軍國大事的,一定是已經有了票擬了的。但是此事皇帝當麵又問起,就隻能說明陛下對於內閣的處理意見是不滿意的了。
孟傑瞬間便明白了這位年輕皇帝的心意。但是這一次,並沒有選擇順從聖意。
而是選擇了沉默。關中局勢如此,最善戰的西軍兩萬老騎卒經過那一場血戰,傷亡已經過半。而今更是隻餘五千人馬留在別營,主將又已經北上。新西軍三萬新軍尚不堪用,沒有中路的兵力馳援,縱然是有陶修邵波顧濤等數名善用騎兵的大將在,如今也隻能采取守勢。
對麵的兵部尚書葛光見首輔無言,自也是不好再多置喙。
畢竟內閣票擬的內容,兵部猜也能猜到個八九不離十。無非是不主張主動而已。按照目前的局勢以及雍涼雙方的實力對比,穩守確實是更加穩妥的辦法。
至於說北涼的那位大可汗在中路的動作,無非就是虛張聲勢,替河套的阿拉格牽製一下大雍的兵力而已。憑北涼強悍野蠻的性格,能在去年主動要求和議,說明其內部定然隱患重重。
在如此短時間之內,必然是不會有什麽大的改變。
而河套地帶的那位南麵王,也是剛剛元氣大傷,更不會主動的南下招惹重兵駐守的大雍核心地帶了。所以說關中短時間內並無涼騎犯邊之虞。最多也就是北上河西走廊一帶的李文朗部會有些壓力而已。
狄星華本是文臣,此次應召前來,全然是陪太子讀書的角色。加之又是孟傑心腹,自己就更加不會主動多話了。
所以四人中倒有三人選擇了沉默。
就隻剩下當初最早提議入西域的姚元興一人了。
趙崇詢問的目光果然不出意外的在這位瓊州第一科的探花郎的身上停了下來。
汝州的宇文空,馮哥,以及駐守潼關的司馬英等人的匯報涼軍異動的信函如經由信鷹和快馬的雙重保證,飛快的飛進了長安城內。
不過數日,連剛剛穩定下來的以陶修,邵波為首,以原青龍衛殘軍以及控鶴等騎兵為骨幹組建的新西軍也立即進入了戒備狀態。
關中各州的備軍也開始小心謹慎的巡視起州城附近方圓五十裏的地域,以便能在涼騎進犯時,可以盡最大努力給城池裏的守軍更早的發出危險的預警。
長安城內,略顯的有些擁擠了的原府衙之內,暫居廂房,客房等地的重臣們也在家眷幾乎全部到來之前就一一般了出去。如今偌大的後院,別院裏,就隻有趙崇以及太後,皇後和雲妃等人居住了。
自從竹子的婚事結束之後,皇後又開始閑了起來。幾乎終日不怎麽出自己的那座在後院內部分出的更小別院。
趙崇也不在居正房,而是幹脆的搬進了書房,隻是尋常的日子去雲妃院裏的次數要多過皇後的院子。
這一日興致頗高的趙崇看了一會先由內閣票擬後,再送往外書房,由水寒珊代行批紅之後的奏折。隻是諸多言官們無關痛癢的廢話連篇的折子,實在是讓人不免有些心煩。
“陛下,這些都是事關軍務的大事,須陛下聖裁。”水寒珊見趙崇一連看了幾份奏折,都是搖頭不已,那裏不知道是對於那些言官們的遞上來的奏折的無奈。
趁著這個空擋,正好將幾本自己無法下筆的折子雙手遞給了趙崇。
作為朝野上下的文人們掛在嘴邊的內相,自歸來後就一直隱身似的跟在了皇帝身邊的最近處。
隻是沒有能重新代替妹妹水寒竹留下的空缺,做個貼身的聯係鷹巢和皇帝的橋梁。
倒是因為熬訓信鷹有功,被特赦脫離了鷹巢,專職的做上了代天子批紅這個令朝野上下都豔羨不已的位置。
這不能不說是個跨度巨大的提升了。雖說身為女兒身,隻有職權,沒有位份,但是隱含的權柄之重,幾乎直追那位宦海沉浮了數十年的當朝首輔了。
坊間更是令文人,士子們關起門來不免都要罵出幾句:昏君,兒戲國事的憤慨來。
但是國勢似乎在罵聲裏,一點點的好轉了起來。
放在十餘年前,要是北涼如此作態,大雍幾乎就要調集數倍的兵力,才能安心的應對了。但是如今,有中路數萬朱雀衛在,足矣!
連長安城外的那個超大的擴建工地也沒有停歇一天。
“蠻夷就是蠻夷,前番才剛剛主動要求議和,這簽下的和議墨跡尚未幹透,又想在中路興風作浪了嗎。”趙崇眼光掃過,微微搖了搖頭。再看剩餘的奏折時,眉頭竟慢慢皺了起來。
想了片刻之後,雙手將看完的奏折一合,在書房的外間來迴渡起了步子來。半響才對著門外吩咐道:“請孟閣老,葛尚書,狄尚書還有姚大人前來議事。”
門外值守的親衛大聲應諾後,便匆匆離去。
孟傑,葛光,狄星華以及姚元興等人如今具在長安城內,住處距離府衙倒是不遠。
親衛離去後不到一個時辰,四人便匆匆趕到,並在書房外聚齊。
四人依次跨進書房的外間之時,水寒珊起身迎在一旁欠身道了幾聲萬福。四人各自還禮,並沒有輕視了這位如今聖寵在身的女子。隻是狄星華在還禮之時,似乎有一絲不忿,也隻是在眼中一閃而逝而已。
進到內書房之後,君臣見禮過後,便分兩邊就坐在了兩排胡凳上。孟傑,狄星華居右,葛光姚元興居左。
“這些奏折乃是馮哥,司馬英等人快馬發到長安的急件。相信孟閣老和葛尚書都已經知曉了。”趙崇待四人坐定之後,上前幾步,將幾封奏折一股腦的親手遞給了狄星華和姚元興之後,開口道。
“幾位愛卿,對於北涼如此的舉動可有何看法。”趙崇等約一炷香的時間後,見狄星華,姚元興將最後一份奏折也合上了之後,開口問道。
內閣轉上來的奏折,涉及到如此軍國大事的,一定是已經有了票擬了的。但是此事皇帝當麵又問起,就隻能說明陛下對於內閣的處理意見是不滿意的了。
孟傑瞬間便明白了這位年輕皇帝的心意。但是這一次,並沒有選擇順從聖意。
而是選擇了沉默。關中局勢如此,最善戰的西軍兩萬老騎卒經過那一場血戰,傷亡已經過半。而今更是隻餘五千人馬留在別營,主將又已經北上。新西軍三萬新軍尚不堪用,沒有中路的兵力馳援,縱然是有陶修邵波顧濤等數名善用騎兵的大將在,如今也隻能采取守勢。
對麵的兵部尚書葛光見首輔無言,自也是不好再多置喙。
畢竟內閣票擬的內容,兵部猜也能猜到個八九不離十。無非是不主張主動而已。按照目前的局勢以及雍涼雙方的實力對比,穩守確實是更加穩妥的辦法。
至於說北涼的那位大可汗在中路的動作,無非就是虛張聲勢,替河套的阿拉格牽製一下大雍的兵力而已。憑北涼強悍野蠻的性格,能在去年主動要求和議,說明其內部定然隱患重重。
在如此短時間之內,必然是不會有什麽大的改變。
而河套地帶的那位南麵王,也是剛剛元氣大傷,更不會主動的南下招惹重兵駐守的大雍核心地帶了。所以說關中短時間內並無涼騎犯邊之虞。最多也就是北上河西走廊一帶的李文朗部會有些壓力而已。
狄星華本是文臣,此次應召前來,全然是陪太子讀書的角色。加之又是孟傑心腹,自己就更加不會主動多話了。
所以四人中倒有三人選擇了沉默。
就隻剩下當初最早提議入西域的姚元興一人了。
趙崇詢問的目光果然不出意外的在這位瓊州第一科的探花郎的身上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