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天子行宮雖然還在瓊州,但是朝中主要官員都已經分散在江東數處大城。或是鎮守一方,或是協調地方。明眼人都是明白朝廷有北上之意。


    隻是皇帝還沒有下定決心,選定地方而已。這樣的當口,尹家搞出這樣的事情來,當真是在給他自己的老上司孟傑添亂。


    不過以孟尚書的手段,倒也不用我們知會,恐怕早就有了應對之法了。且先讓他們自己解決吧。估計戶部現在也拿部出多少糧食,在整個江東平抑糧價了。


    不過對於我們來說,也不算壞事。命令鷹眼,務必打探清楚,掌握好實據。若是尹家不肯放手,就留給後來者立威用吧。也算是結個善緣。”


    端木飛顯然是對於事件的前後都了解甚深,雖是在全力協調江北的大事,但是應對起這件事情來也沒有手忙腳亂。


    “也好,目前江東米市的糧價雖然暴漲了五倍,但是朝廷的賑災工程也在全麵鋪開,想來對於百姓的影響也不算致命。稍緩一下,留給後來者也還合適。


    隻是前番呂家事發的時候,孟傑似乎也沒有能完全割斷關係,聽說還是偷偷向陛下求了情的。這次難道就能橫下心來嗎?”


    老人輕輕點了點頭,還是有些疑問。


    “此次情況不同往日了,此次孟傑在江東籌備大軍以及民用物資,負責供應前方所有大軍用度,並且也和工部聯手,推進各地的驛道以及主要大城的修補事宜。籌糧以及組織民夫,就耗去了他大半的精力。其餘瑣事更是繁雜無比,任務也重。


    這個時候作為老部下,不僅不幫忙,還惡意添亂。估計孟傑就算再念舊情,也不會輕易放過尹家了。


    此事和當年呂家囤積草藥相比,雖然性質相差無幾,但是針對的目標也是一樣,想對朝廷施加點壓力。但是當時受影響的是南渡的朝廷主要是軍方的老帥魏世傑。


    瓊州的四大家族都在觀望,希望看到老上司的支持,和新渡江的軍方爭取一點兵權。


    可是這一次,尹家的舉動實際衝擊最大的卻孟傑自己。對於孟傑來說,性質已經不同了。所以尹家此次若不懸崖勒馬,隻怕是要滅族了。”


    端木飛說到尹家,不由的想起了幾年前的那樁舊事。那時侯朝廷剛剛南渡。立足未穩之下,尚且誅殺了呂家兄弟兩人。此番尹家又來。想不滅門都難了。


    “還是主人看的通透,不明白,這些人怎麽就不知收斂呢!”


    “不說這些了,還是稍微收拾一下,待到流民過江,我們也就準備起身南下吧!”


    ......


    江北,江淮平原的廣袤大地上,一支騎兵,在天邊奔馳。黑色的衣甲在夕陽的餘暉裏反射出金屬般的光芒。在他們的身後,反向而行的是一支龐大的衣衫襤褸的百姓。


    數百騎涼軍騎兵揮舞著彎刀,僅僅跟在流民隊伍的後麵,正要大開殺戒,沒有預料到流民的身前竟然衝處了一彪黑衣黑甲的騎兵。


    馬背上的騎士沉默不語。隻有馬蹄聲紛亂的敲擊在大地上,給燥熱的夏日裏更增添了幾分煩躁。


    幸好數量不多,和自己倒是相當。領隊的是涼軍的一名千夫長,早就聽說過有多支大雍的騎兵過了江,今天還是第一次遇上。那裏肯就這麽輕易的退去。


    馬背上的民族,隻要有馬在胯下,有彎刀在手,哪裏會有恐懼和退卻的概念。麵對氣勢洶洶的大雍騎兵,當然也在第一時間吹起了攻擊的號角。


    兩支騎兵迎頭相撞。大約相距三百多步時,對麵的漢人騎兵取出一架架的弩機,右手單手舉起,箭槽上赫然安放好了黝黑短小的弩箭。


    “放!”一聲短促的軍令之下,數百枚純鐵打造的弩箭,在強勁的力道推送之下,直撲入了迎頭重來的涼騎叢中。


    一陣人嘶馬叫之後,大部藏身馬腹之下的涼軍還是損失了數十騎,剩餘的騎兵們更加瘋狂的前衝,手中舉起的彎刀閃耀著紅色的夕陽餘光。


    大雍的騎兵默默的將激發後的弩機放迴弩袋,右手再次舉起的時候,數百口馬刀高高舉起,直愣愣的就砍殺過去。


    沒有過多的試探和迂迴,就這麽直接的對撞在了一起。大雍精良的馬刀,再一次的占據了上風,刃口全部使用精鐵打造的馬刀,在鋒利程度上遠比涼騎手中的彎刀要好的多。直愣愣的長度也超出了彎刀約有半尺!馬刀尖端微微的弧度,更增添了切割道敵人身體之後,拔刀的快捷程度。


    雙方你來我往,衝殺了數輪之後,涼軍也沒有占到多少便宜。眼見天光漸暗,也就放棄了糾纏,丟下三百多具屍體,匆匆向北去了。大雍的騎兵自然也就沒有追擊。


    流民向南匯聚,越來越多。因為他們知道,在大江的南岸,有可以果腹的糧食。一路上的艱難險阻,是天然的挑選手段。年老體弱者能安然到達岸邊的本就不多。


    加上涼軍的一路追殺,使得流民中活下來的多為青壯。雖然有些冷血,但是不可否認這個結局也是大雍朝庭所願意接受的。


    江淮山東等地的涼軍,雖也有數萬。但是為了防備原本駐紮在真定河間附近的阿拉格南下侵擾,部族中的騎兵幾乎全部部署在山東東西兩路。


    等到大都城外戰事的告一段落,流民已經在涼軍的對峙和互相防備中向南流散。等到大軍再想追趕的時候,反而是北進的數千控鶴軍在局部形成了兵力的優勢。訓練日久的控鶴軍,雖沒有經曆過大戰,對於這樣局部的小規模的廝殺,反而更加擅長。


    手中的神臂弩,也用的精細,讓涼軍騎兵一時間頗為頭疼。這也是小股騎兵不願意和大雍的騎兵糾纏的主要原因。


    這一場不知名的廝殺,並沒有持續多久。雙方就各自收兵了。大雍的騎兵自然是護在了流民附近。涼軍則是返迴部落,向族長匯報敵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宮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六癡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六癡道人並收藏漢宮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