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突厥進犯
從賣臭豆腐開始的大唐生活 作者:檸檬生椰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空蕩的太極宮內,宮女宦官皆散去,隻留下李淵和李世民二人。
李淵一步一步的從龍椅之上走下來,來到了李世民的麵前,看著跪伏在地的李世民,李淵又想起玄武門之變前一晚,李世民就是這麽跪著,說自己快要被太子和齊王害死了。
嘴中的責怪之言,此時卻怎麽也說不出來。
最終隻能化作一聲長歎。
“唉...就這樣吧,世民,朕老了,日後這大唐江山,朕就托付給你了。”
李淵落寞的說道。
李世民聞言,抬頭看著李淵,道:“父皇,兒臣沒想過此事,父皇如今正值壯年,怎會顯老,這大唐江山,還需父皇治理。”
“不用推辭,你的事情,那位小太監已經跟朕說過了,之前是朕疏忽,未曾想到建成與元吉竟多次謀害於你。
這段時間,父皇也想清楚了,建成和元吉之死,罪不在你,而在朕,若非是朕一心想要平衡朝中勢力,又怎會造成今日之局麵,歸根結底,都是權利惹的禍事。”
李淵說著,將李世民從地上托起,道:“你也無需自責,這李唐江山,終歸是要有後繼之人,而你有功於大唐,可以說大唐半壁江山,都是你打出來的,這個位置你實至名歸。”
“父皇,這...”
李世民話還沒說完,卻又被李淵打斷,道:“命欽天監測算吉日,準備登基大典,屆時,朕會親自下退位詔書,此事就這麽定了。”
聽著李淵那不容拒絕的話,李世民莫名的鼻子一酸。
這些年他也曾怨恨過自己這個父親,但如今,卻好像沒那麽怨了,看著李淵這兩月,從一個意氣風發的帝皇,到如今滿身的暮氣,可想而知,這兩個月,肯定不好過。
“多謝父皇,兒臣定然不會讓李唐江山葬送於兒臣之手,兒臣定讓四海歸一,國泰民安。”
李世民鄭重的說道。
“好...世民啊,咱們兩是不是好久都沒有同桌而食了?今日便留在太極宮,與朕一同吃飯吧。”
李淵說道。
“是,父皇,兒臣這就讓人去傳膳。”
李世民連忙說道。
不多時,禦膳房便準備好飯菜往太極宮送去。
李淵似乎是打開了話匣子,跟李世民講了很多以前的事情,直到醉意惺忪,趴在案幾上,沉沉的睡了過去。
而李世民也終於放下了心,一心一意的撲在了朝堂事務之中。
但天不隨人願。
.......
“殿下,探子來報,近來突厥似有異動,頡利可汗集結了近二十萬軍隊,似要對大唐用兵!”
杜如晦拿著剛從邊關傳遞過來的消息,匆匆來到東宮之中。
李世民臉色一變,道:“突厥當真動了?”
派探子打探突厥動向,本就是羅子燁提醒的,如今才過去了幾日,便聽到了探子來報。
看來,羅子燁的猜測並沒有錯,突厥這是趁虛而入。
不過好在現在為時未晚,若是部署得當,應該不會危及長安。
“還未可知,不過探子來報此事,定然不虛,殿下應當提前防備,以免突厥乘虛而入。”
杜如晦稟報道。
李世民眯著眼睛,速道:“速召朝中文武進宮,順便將國子監博士羅子燁也叫來!”
旋即,一旁的王德連忙派遣宮中的太監們一家一戶的去通稟。
不多時,便見朝中文武大臣們匆匆趕來,而羅子燁也趕到了東宮。
直到人到齊了後,李世民才將突厥進犯的事情公布出來。
“諸位愛卿,此事大家如何看?”
李世民問道。
長孫無忌第一個開口道:“殿下,突厥狼子野心,此時調兵,定是為進攻大唐,臣以為,當迅速召集兵士,抵擋突厥人。”
大唐此時乃是府兵製,戰時下令征集軍士,打完仗後,兵士便會原地解散,迴家種田。
所以現在還在軍營之中的兵士也就隻有幾萬人,需要臨時征調各地府兵才能解決危機。
而武將一側,李靖道:“突厥此舉,當以涇陽開路,一路南下,而突厥人不善於攻城,而根據臣多年與突厥交鋒,突厥定會兵分幾路,牽製兵力,臣以為當多路協防,不可掉以輕心。”
“可是,召集大軍,錢糧調度實在捉襟見肘,而各地守軍又需要防備吐穀渾,吐蕃,高麗等國,不可輕動,為今之計,唯有河東道河南道淮南道召集府兵,還需不少時日。”
房玄齡插話說道。
“戶部能調動多少錢糧?”
李世民看著房玄齡問道。
“臣剛接手戶部沒多久,但大致了解了一下,如今戶部錢糧已經見底,大唐連年征戰,早已是傷筋動骨,而國庫之中也隻剩下二百萬貫,這些錢若是用來征調大軍,怕是戰事結束後,朝廷財政會崩潰。”
房玄齡誠懇的說道。
“隻剩下二百萬貫了!”
李世民愣了一下,不過也釋然,這八年大唐幾乎年年都在打仗,突厥和大唐內部勢力的鬥爭,早已經將隋朝遺留下來的家底給打空了,如今還能剩下二百萬,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但就在李世民犯難之時,卻見長孫無忌道:
“殿下,這幾個月,煤山的煤礦雖然並沒有冬日需求大,但每月依舊有近三十萬貫的收入,秦王府在煤炭上的收益接近三百萬貫,若是殿下能將王府的錢拿出來,或許可以一試。”
李世民聞言,這才想起來,自己還有一座煤山,這可是他自己的小金庫。
之前交給長孫無忌在經營,自從入主東宮之後便沒再過問。
如今卻是派上用場了。
旋即,李世民道:“玄齡,三百萬貫,可夠大軍開支?”
“夠了,殿下放心。”
房玄齡聽到三百萬貫,眼睛都開始放光了。
剛剛他還為國庫裏的錢而犯難,沒成想李世民自己那裏還有三百萬貫。
這三百萬貫雖然還是有些少,但至少能支撐將各地府兵召集。
李世民見狀,道:“好,既如此,速征集河東道河南道,淮南道府兵,同時敬德,孤任命你為涇陽行軍總管,速去涇陽召集府兵,以抵禦突厥。”
“是!”
尉遲恭臉上一喜,連忙應道。
李淵一步一步的從龍椅之上走下來,來到了李世民的麵前,看著跪伏在地的李世民,李淵又想起玄武門之變前一晚,李世民就是這麽跪著,說自己快要被太子和齊王害死了。
嘴中的責怪之言,此時卻怎麽也說不出來。
最終隻能化作一聲長歎。
“唉...就這樣吧,世民,朕老了,日後這大唐江山,朕就托付給你了。”
李淵落寞的說道。
李世民聞言,抬頭看著李淵,道:“父皇,兒臣沒想過此事,父皇如今正值壯年,怎會顯老,這大唐江山,還需父皇治理。”
“不用推辭,你的事情,那位小太監已經跟朕說過了,之前是朕疏忽,未曾想到建成與元吉竟多次謀害於你。
這段時間,父皇也想清楚了,建成和元吉之死,罪不在你,而在朕,若非是朕一心想要平衡朝中勢力,又怎會造成今日之局麵,歸根結底,都是權利惹的禍事。”
李淵說著,將李世民從地上托起,道:“你也無需自責,這李唐江山,終歸是要有後繼之人,而你有功於大唐,可以說大唐半壁江山,都是你打出來的,這個位置你實至名歸。”
“父皇,這...”
李世民話還沒說完,卻又被李淵打斷,道:“命欽天監測算吉日,準備登基大典,屆時,朕會親自下退位詔書,此事就這麽定了。”
聽著李淵那不容拒絕的話,李世民莫名的鼻子一酸。
這些年他也曾怨恨過自己這個父親,但如今,卻好像沒那麽怨了,看著李淵這兩月,從一個意氣風發的帝皇,到如今滿身的暮氣,可想而知,這兩個月,肯定不好過。
“多謝父皇,兒臣定然不會讓李唐江山葬送於兒臣之手,兒臣定讓四海歸一,國泰民安。”
李世民鄭重的說道。
“好...世民啊,咱們兩是不是好久都沒有同桌而食了?今日便留在太極宮,與朕一同吃飯吧。”
李淵說道。
“是,父皇,兒臣這就讓人去傳膳。”
李世民連忙說道。
不多時,禦膳房便準備好飯菜往太極宮送去。
李淵似乎是打開了話匣子,跟李世民講了很多以前的事情,直到醉意惺忪,趴在案幾上,沉沉的睡了過去。
而李世民也終於放下了心,一心一意的撲在了朝堂事務之中。
但天不隨人願。
.......
“殿下,探子來報,近來突厥似有異動,頡利可汗集結了近二十萬軍隊,似要對大唐用兵!”
杜如晦拿著剛從邊關傳遞過來的消息,匆匆來到東宮之中。
李世民臉色一變,道:“突厥當真動了?”
派探子打探突厥動向,本就是羅子燁提醒的,如今才過去了幾日,便聽到了探子來報。
看來,羅子燁的猜測並沒有錯,突厥這是趁虛而入。
不過好在現在為時未晚,若是部署得當,應該不會危及長安。
“還未可知,不過探子來報此事,定然不虛,殿下應當提前防備,以免突厥乘虛而入。”
杜如晦稟報道。
李世民眯著眼睛,速道:“速召朝中文武進宮,順便將國子監博士羅子燁也叫來!”
旋即,一旁的王德連忙派遣宮中的太監們一家一戶的去通稟。
不多時,便見朝中文武大臣們匆匆趕來,而羅子燁也趕到了東宮。
直到人到齊了後,李世民才將突厥進犯的事情公布出來。
“諸位愛卿,此事大家如何看?”
李世民問道。
長孫無忌第一個開口道:“殿下,突厥狼子野心,此時調兵,定是為進攻大唐,臣以為,當迅速召集兵士,抵擋突厥人。”
大唐此時乃是府兵製,戰時下令征集軍士,打完仗後,兵士便會原地解散,迴家種田。
所以現在還在軍營之中的兵士也就隻有幾萬人,需要臨時征調各地府兵才能解決危機。
而武將一側,李靖道:“突厥此舉,當以涇陽開路,一路南下,而突厥人不善於攻城,而根據臣多年與突厥交鋒,突厥定會兵分幾路,牽製兵力,臣以為當多路協防,不可掉以輕心。”
“可是,召集大軍,錢糧調度實在捉襟見肘,而各地守軍又需要防備吐穀渾,吐蕃,高麗等國,不可輕動,為今之計,唯有河東道河南道淮南道召集府兵,還需不少時日。”
房玄齡插話說道。
“戶部能調動多少錢糧?”
李世民看著房玄齡問道。
“臣剛接手戶部沒多久,但大致了解了一下,如今戶部錢糧已經見底,大唐連年征戰,早已是傷筋動骨,而國庫之中也隻剩下二百萬貫,這些錢若是用來征調大軍,怕是戰事結束後,朝廷財政會崩潰。”
房玄齡誠懇的說道。
“隻剩下二百萬貫了!”
李世民愣了一下,不過也釋然,這八年大唐幾乎年年都在打仗,突厥和大唐內部勢力的鬥爭,早已經將隋朝遺留下來的家底給打空了,如今還能剩下二百萬,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但就在李世民犯難之時,卻見長孫無忌道:
“殿下,這幾個月,煤山的煤礦雖然並沒有冬日需求大,但每月依舊有近三十萬貫的收入,秦王府在煤炭上的收益接近三百萬貫,若是殿下能將王府的錢拿出來,或許可以一試。”
李世民聞言,這才想起來,自己還有一座煤山,這可是他自己的小金庫。
之前交給長孫無忌在經營,自從入主東宮之後便沒再過問。
如今卻是派上用場了。
旋即,李世民道:“玄齡,三百萬貫,可夠大軍開支?”
“夠了,殿下放心。”
房玄齡聽到三百萬貫,眼睛都開始放光了。
剛剛他還為國庫裏的錢而犯難,沒成想李世民自己那裏還有三百萬貫。
這三百萬貫雖然還是有些少,但至少能支撐將各地府兵召集。
李世民見狀,道:“好,既如此,速征集河東道河南道,淮南道府兵,同時敬德,孤任命你為涇陽行軍總管,速去涇陽召集府兵,以抵禦突厥。”
“是!”
尉遲恭臉上一喜,連忙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