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她是平涼侯的嫡長孫女,祖母很喜歡她。”
趙魁極力分辯,“她是連衡陽大長公主都稱讚的人物。”
不是那些莫名其妙的女人。
平陽王聽得一愣,平涼侯的嫡長孫女?這門第家世倒也合適。
“衡陽大長公主也喜歡?”
“是的。”趙魁便說起季安瀾在花宴上用枯枝作畫一事。
平陽王眉頭鬆了鬆,近日京城傳的沸沸揚揚用樹枝做畫一事,哪怕他不黯此道,也聽說了。沒想是季侯的孫女所創。
但嘴上卻說:“你將來的妻子,也不必是那種極具才情的。”
他們這樣的門第,用不著娶一個有才藝有才情的。那種嬌嬌弱弱隻會吟詩作對的女子,他也看不上。
“她不是那種人,等以後祖父見著她就知道了。”
平陽王擰眉看他,這是認準了?
見他耽於兒女私情,又有些不喜。
“你別忘了你生母嫁去了季侯府,在世人眼裏,一個是她的兒子,一個是她的女兒,她不願意,也情有可原。”
“季姑娘又不是她生的,這有何幹係。”
想起外頭傳的,那人見不到自己,迴去大病了一場,趙魁心裏一陣氣堵。她必是裝的。就是為了阻攔他娶安瀾。
平陽王生在皇族,自來隻有人捧著他巴結他的份,極少有人敢忤逆他。見孫子這麽堅持,就很是不喜。
“她既攔著,你就要想法去說服她,這般擰著,叫外人如何看!”
不過是一個女子。非娶不可?娶迴來還不鬧得家宅不寧。
在平陽王的眼裏,季侯府門第雖配得上,但也不是唯一。放出風聲,無數人家都要帶女兒上門求嫁。自家孫兒想娶哪個,哪個不是千恩萬謝,非要上趕著?
“這事容後再議。”
“祖父!”
平陽王卻不肯再聽他說。
平陽王妃知道後,找平陽王哭訴了一通。
平陽王女人雖多,但老妻跟他日久,又念及她唯一的兒子已不在人世,平時也極敬重,但也沒鬆口讓她現在上門求娶。
把平陽王妃氣得不輕。
恨不得把藍氏拎出來打一頓。
叫來沈嬤嬤,“去,你去藍家那邊打聽一番,再幫我打探幾個消息……”
季侯府,劉氏以為花宴後,平陽王妃就會使媒人上門。結果等了幾天,不見動靜。
和季明堂麵麵相覷,“不是說花宴上大長公主都說這一對準成的?平陽王妃難道變卦了?”
就連婉婷都有好幾家人來打探情況。最無意外的一對,反而出意外了?
季明堂想著藍氏在房中的嘀咕,又想著她的連番動作,不太敢看老母親,“興許是有什麽事絆住了吧。”
說得劉氏也沒了主意。
而藍氏以為計謀得逞,胸也不悶了,氣也喘順了。隻覺天又高地又闊起來。
但另一邊的顧少晏卻不這麽覺得。
這是他的第二次調令了。
站在右順門口,劈腿叉腰,眼睛直直盯著前麵。往前就是左順門,不近不遠的距離,他眼神好的很,都能看到那邊的侍衛,那腿來迴動了動。
是的,他又收到調令了。
從外側宮門東華門調守內宮門右順門。
從正宮門午門進入皇宮,中路第一道內宮門就是奉天門。在午門和奉天門兩邊,是左右順門。左順門通往武英殿,右順門通往文華殿、內閣、皇子所。
內宮牆與外宮牆夾牆之間的文華殿,內閣,皇子所,這些人要進內宮,則由右順門進去,出宮,則由東華門出去。
即右順門與東華門相對,一內一外。
顧少晏原守午門,那是極緊要的位置。顯要又清閑。
除每日要核實早朝進出的文武官員,其餘時間宮門緊閉,也就沒什麽事做了。也沒幾個不開眼的敢闖宮。
調去東華門,出入的人多而雜,初初倒有些不適。
文華殿,翰林院,內閣,各官員及皇子,他都見了遍。
時刻要提著神。雖說有一些困攏,比如說也說不聽的白家表妹,每日風雨不停給他送飯,令他煩惱之外,那邊忙碌起來也沒空多想別的。
如今調到右順門……
聽見腳步聲,顧少晏嚴陣以待,扭頭見是一小太監腳步匆匆而來,又鬆了氣。
那小太監頂著大太陽走到這裏,累得直喘氣,便想偷個懶。
“勞煩顧侍衛幫我去翰林院傳竇大人,潘大人,皇上找他們有要事相商。”
“是,請公公稍等片刻。”
顧少晏轉身進去,到翰林院傳喚人。
太祖立朝,在宮內牆和外牆之間的夾牆間設了翰林院和內閣,主要是便於皇帝隨時召見他們,共商國事。
翰林院承擔著顧問的職能,而內閣則是皇帝的最高幕僚和決策機構。兩個衙門設在宮中,也是方便皇上隨時召見他們,共商朝政要務。
一般太監得了聖命,便會過來傳喚人,或親自去傳或讓侍衛代勞。
得了吩咐的官員,或由太監領著,或由侍衛領著去見皇上。不會讓官員獨自在宮內行走。
不一會,顧少晏就領著竇邑和潘翀到了右順門。
竇邑還好奇這短短幾月,就在幾處宮門見著他。
難道侍衛要經常輪崗?一路搭訕相詢,這顧侍衛不知是清高還是當差不便開口,一路都沒理他。
見著小太監,竇邑也不再多說,行了禮,但跟了他去了。
因有小太監領著,顧少晏便沒跟了去。隻目光相送。
等人走得不見了影子,這才把目光收迴。
思緒再次飄遠……
他到東華門也沒兩月,怎又換崗了?把在東華門當差的事都想了一遍,想到趙魁和五皇子見到他,常會停下與他說幾句話,難道這有什麽不妥?
皇子找他說話,他還能拒絕不成?
還是另有緣故?
還是說外班侍衛都要各個宮門,內宮外宮間都輪換一遍?
問一旁當值的三個侍衛:“你們換過崗嗎?”
那三人搖頭,“沒有,我們一直在右順門。”
顧少晏傻了。
下迴難道他要換到左順門?再順著左順門出去,去守西華門?
下了值,一腦子槳糊迴了家。
想起花宴上季安瀾露的那一手作畫新法,又是驕傲又是感傷。
看著書房紙簍裏讓阿年阿吉找來的各色枯枝,尋了一兩叢,沾了墨汁就往畫紙上拍,也學著畫了一幅雪夜歸人圖,隻是越看越不滿意。
團了團扔掉。又換了一張。
這迴夜歸的女子麵朝向自己。彎彎的柳眉,大大的杏核眼,小小的瓊鼻櫻桃嘴……
傘下的女子麵容越來越清晰,清晰得嚇了顧少晏一跳。
作賊般又把畫撕了,懊惱地扔了枯枝,跳上床,蒙上被子。
眼睛死死閉著,腦中的那人,卻依舊在眼前跳來跳去,跳得他不得安寧。
趙魁極力分辯,“她是連衡陽大長公主都稱讚的人物。”
不是那些莫名其妙的女人。
平陽王聽得一愣,平涼侯的嫡長孫女?這門第家世倒也合適。
“衡陽大長公主也喜歡?”
“是的。”趙魁便說起季安瀾在花宴上用枯枝作畫一事。
平陽王眉頭鬆了鬆,近日京城傳的沸沸揚揚用樹枝做畫一事,哪怕他不黯此道,也聽說了。沒想是季侯的孫女所創。
但嘴上卻說:“你將來的妻子,也不必是那種極具才情的。”
他們這樣的門第,用不著娶一個有才藝有才情的。那種嬌嬌弱弱隻會吟詩作對的女子,他也看不上。
“她不是那種人,等以後祖父見著她就知道了。”
平陽王擰眉看他,這是認準了?
見他耽於兒女私情,又有些不喜。
“你別忘了你生母嫁去了季侯府,在世人眼裏,一個是她的兒子,一個是她的女兒,她不願意,也情有可原。”
“季姑娘又不是她生的,這有何幹係。”
想起外頭傳的,那人見不到自己,迴去大病了一場,趙魁心裏一陣氣堵。她必是裝的。就是為了阻攔他娶安瀾。
平陽王生在皇族,自來隻有人捧著他巴結他的份,極少有人敢忤逆他。見孫子這麽堅持,就很是不喜。
“她既攔著,你就要想法去說服她,這般擰著,叫外人如何看!”
不過是一個女子。非娶不可?娶迴來還不鬧得家宅不寧。
在平陽王的眼裏,季侯府門第雖配得上,但也不是唯一。放出風聲,無數人家都要帶女兒上門求嫁。自家孫兒想娶哪個,哪個不是千恩萬謝,非要上趕著?
“這事容後再議。”
“祖父!”
平陽王卻不肯再聽他說。
平陽王妃知道後,找平陽王哭訴了一通。
平陽王女人雖多,但老妻跟他日久,又念及她唯一的兒子已不在人世,平時也極敬重,但也沒鬆口讓她現在上門求娶。
把平陽王妃氣得不輕。
恨不得把藍氏拎出來打一頓。
叫來沈嬤嬤,“去,你去藍家那邊打聽一番,再幫我打探幾個消息……”
季侯府,劉氏以為花宴後,平陽王妃就會使媒人上門。結果等了幾天,不見動靜。
和季明堂麵麵相覷,“不是說花宴上大長公主都說這一對準成的?平陽王妃難道變卦了?”
就連婉婷都有好幾家人來打探情況。最無意外的一對,反而出意外了?
季明堂想著藍氏在房中的嘀咕,又想著她的連番動作,不太敢看老母親,“興許是有什麽事絆住了吧。”
說得劉氏也沒了主意。
而藍氏以為計謀得逞,胸也不悶了,氣也喘順了。隻覺天又高地又闊起來。
但另一邊的顧少晏卻不這麽覺得。
這是他的第二次調令了。
站在右順門口,劈腿叉腰,眼睛直直盯著前麵。往前就是左順門,不近不遠的距離,他眼神好的很,都能看到那邊的侍衛,那腿來迴動了動。
是的,他又收到調令了。
從外側宮門東華門調守內宮門右順門。
從正宮門午門進入皇宮,中路第一道內宮門就是奉天門。在午門和奉天門兩邊,是左右順門。左順門通往武英殿,右順門通往文華殿、內閣、皇子所。
內宮牆與外宮牆夾牆之間的文華殿,內閣,皇子所,這些人要進內宮,則由右順門進去,出宮,則由東華門出去。
即右順門與東華門相對,一內一外。
顧少晏原守午門,那是極緊要的位置。顯要又清閑。
除每日要核實早朝進出的文武官員,其餘時間宮門緊閉,也就沒什麽事做了。也沒幾個不開眼的敢闖宮。
調去東華門,出入的人多而雜,初初倒有些不適。
文華殿,翰林院,內閣,各官員及皇子,他都見了遍。
時刻要提著神。雖說有一些困攏,比如說也說不聽的白家表妹,每日風雨不停給他送飯,令他煩惱之外,那邊忙碌起來也沒空多想別的。
如今調到右順門……
聽見腳步聲,顧少晏嚴陣以待,扭頭見是一小太監腳步匆匆而來,又鬆了氣。
那小太監頂著大太陽走到這裏,累得直喘氣,便想偷個懶。
“勞煩顧侍衛幫我去翰林院傳竇大人,潘大人,皇上找他們有要事相商。”
“是,請公公稍等片刻。”
顧少晏轉身進去,到翰林院傳喚人。
太祖立朝,在宮內牆和外牆之間的夾牆間設了翰林院和內閣,主要是便於皇帝隨時召見他們,共商國事。
翰林院承擔著顧問的職能,而內閣則是皇帝的最高幕僚和決策機構。兩個衙門設在宮中,也是方便皇上隨時召見他們,共商朝政要務。
一般太監得了聖命,便會過來傳喚人,或親自去傳或讓侍衛代勞。
得了吩咐的官員,或由太監領著,或由侍衛領著去見皇上。不會讓官員獨自在宮內行走。
不一會,顧少晏就領著竇邑和潘翀到了右順門。
竇邑還好奇這短短幾月,就在幾處宮門見著他。
難道侍衛要經常輪崗?一路搭訕相詢,這顧侍衛不知是清高還是當差不便開口,一路都沒理他。
見著小太監,竇邑也不再多說,行了禮,但跟了他去了。
因有小太監領著,顧少晏便沒跟了去。隻目光相送。
等人走得不見了影子,這才把目光收迴。
思緒再次飄遠……
他到東華門也沒兩月,怎又換崗了?把在東華門當差的事都想了一遍,想到趙魁和五皇子見到他,常會停下與他說幾句話,難道這有什麽不妥?
皇子找他說話,他還能拒絕不成?
還是另有緣故?
還是說外班侍衛都要各個宮門,內宮外宮間都輪換一遍?
問一旁當值的三個侍衛:“你們換過崗嗎?”
那三人搖頭,“沒有,我們一直在右順門。”
顧少晏傻了。
下迴難道他要換到左順門?再順著左順門出去,去守西華門?
下了值,一腦子槳糊迴了家。
想起花宴上季安瀾露的那一手作畫新法,又是驕傲又是感傷。
看著書房紙簍裏讓阿年阿吉找來的各色枯枝,尋了一兩叢,沾了墨汁就往畫紙上拍,也學著畫了一幅雪夜歸人圖,隻是越看越不滿意。
團了團扔掉。又換了一張。
這迴夜歸的女子麵朝向自己。彎彎的柳眉,大大的杏核眼,小小的瓊鼻櫻桃嘴……
傘下的女子麵容越來越清晰,清晰得嚇了顧少晏一跳。
作賊般又把畫撕了,懊惱地扔了枯枝,跳上床,蒙上被子。
眼睛死死閉著,腦中的那人,卻依舊在眼前跳來跳去,跳得他不得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