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因為預設戰場是在冀州,他隻需要集結重兵在泰山郡對青州保持戰略威脅就行,除非袁紹的冀州軍撐不住才會要求他北上。
並州上黨郡還是被公孫瓚給攻克,不過公孫瓚卻沒有趁勢將河內郡給占下來,但張揚卻同樣丟失了河內郡。
王匡的大公子王義聯合他的下屬將河內給強行占了下來。
但張揚的下屬勢力依然強大,這就讓王義被迫與公孫瓚聯合,對黑山軍形成了反包圍之勢,黑山軍基本被趕到了太行山東側。
袁紹借道司隸將五萬多兵馬從豫州北上冀州,一時間冀州集結的兵馬超過十五萬,而附近的兗州集結人馬也超過六萬人。
一時間圍繞冀州附近集結的兵力超過了四十萬。
目前的情形是公孫瓚在晉陽屯兵四萬,幽州涿郡屯兵三萬,青州平原郡屯兵八萬,琅琊郡屯兵三萬。
這些兵力都是預期用於進攻的兵馬,另外還有十數萬防守部隊。
這一次陳子重可謂是將全部家底都拿了出來,雖說他還有數量眾多的民夫作為潛在兵力,但資源確是耗費的差不多了。
眼下資源補充緩慢,能夠維持這麽一隻大軍耗費已是不容易。
兩支大軍將會圍繞冀州展開一場空前絕後的大戰。
...
並州晉陽,從幽州轉運過來的糧草武器已經撥付到位,大軍早已是整裝待發,隻等待與陳子重約定的時間到來就可以全軍啟程。
“主公,已經到點了!”嚴綱抬頭看了看太陽所在位置,對著公孫瓚說道。
公孫瓚點了點頭,說道:“命令全軍開拔,按照預定路線行進!”
四萬大軍聞風而動,跟隨中軍大營的軍旗緩慢向南,看方向思路想要繞過太行山脈最為複雜的一段路程,想要從南山麓繞道而行。
大軍行進實在難以隱瞞,就在公孫瓚大部出動半日後,公孫瓚從晉陽開拔的信息就傳到了太行山脈,黑山軍也開始調撥兵力準備迎戰。
“張將軍,公孫瓚似乎是繞道南麓,常山國沿線並未發現敵情,似乎是準備從趙國繞道來襲!”
黑山軍在太行山脈經營的時間太長了,各處的烽火台早就建設完畢。
此刻常山國沿線卻沒有一處亮起烽火台,而趙國邊境卻發現了大股部隊行動的蹤跡,也就是說公孫瓚很有可能會從趙國繞道襲擊。
不過張燕也必須要考慮公孫瓚有可能是聲東擊西。
如果他在這個時候將大股部隊調離常山國,那公孫瓚一旦突破黑山軍防線,那就會直接俯衝信都,到時候袁紹可不會放過他。
張燕在大廳內來迴走動,過了一會說道:“命令王當率領本部一萬人馬繼續駐防常山國,沒有我的命令不得後退一步!”
“命令張方率領本部輕騎前往趙國一帶偵查,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即匯報!”
一連串的命令從張燕口中傳來,顯然他為了應對東進的公孫瓚做好了充足的準備,隻不過他不知道公孫瓚是否會這麽來攻打他。
畢竟黑山軍的地盤實在太過於崎嶇,領民大多集中在山麓當中。
哪怕公孫瓚找到舌頭尋到了正確的道路,卻也很難率領大軍穿越太行山。
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賭,賭公孫瓚會從指定地點走出來。
太行山南麓。
一隻數萬人的軍隊正在通過山林,一路上在提前滲透的斥候幫助下,倒也沒有被太行山遺民給發現。
“將軍,我們這麽隱蔽行蹤會不會出問題啊!”
一個校尉打扮的人和身邊的將領說道,他們此行可是要故意暴露自身行蹤,從而吸引黑山軍的注意力,給大部隊偷渡進軍常山國爭取時間。
但整支大軍都已經穿過了大半個太行山脈,根本沒有被人給發現。
即使被一些樵夫獵戶給發現了,基本上也難逃大軍追捕,以至於大軍行進的消息一直沒有傳出去,這可沒有按照公孫瓚的軍令來行事。
“你這就有所不知了!”將軍已經是滿頭大汗,卻忍不住好為人師的心理。
“我且問你,我們現在是在誰的地盤上?”
校尉毫不猶豫的說道:“太行山是黑山軍張燕的老巢啊,這裏他肯定熟悉!”
將軍點了點頭,繼續說道:“你也知道太行山是張燕的老巢,那在某一段山林中聯係失蹤了數十名獵戶與樵夫,你不會發現這裏有問題?”
“這倒也是,如果在我們老家,別說消失十個人,但凡有一人晚上沒迴去,都會鬧的滿城風雨!”校尉迴答道。
“你知道還問,哪怕張燕現在沒發現,隻要消息傳過去,他就知道這裏肯定有一支大軍,他隻是搞不清楚我們有多少人罷了!”
將軍說道這裏,突然自言自語道:“張燕他哪怕為了以防萬一,也會派遣至少萬餘軍隊來防守我們,到時候隻要一舉擊破這支部隊,我們就可以吸引更多注意力,這也是我在臨行前與主公商議好的!”
此時已經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候了,他也不再繼續隱藏消息了。
校尉在一旁拍手道:“原來如此,我還以為咱們隱匿行蹤是為了給張燕一個驚喜呢,沒想到主公還藏著這一手!”
將軍看了看這個自幼就跟隨自己的校尉,卻也隻能尷尬的拍了拍自己的腦袋,如果這家夥不是自己人,早就被自己一巴掌給拍死了。
“注意隱蔽,隻要我們藏的越深,那張燕就更加懷疑我們是主力部隊,到時候派來的人就會更多,常山國那裏的防守兵力肯定會不足!”
將軍擔心校尉會誤事,趕忙吩咐道。
校尉卻是趕緊跑了出去,迴複道:“屬下告退!”
此時已經是第一批樵夫被抓的三日後,身處常山國與趙國交界處的張燕終於得到了太行山傳來的消息。
“報!距離趙國元氏城一百二十裏的山林內出現獵戶失蹤的情況,約莫數十人失蹤,懷疑是公孫瓚大軍行軍中遭遇!”
張燕聽完後卻是皺起了眉頭,隨手將冀州全境輿圖展開,仔細觀察了一會後說道:“按理說公孫瓚不可能走元氏這條路,這條路不僅難走,外麵就是我大軍駐紮的營地,長途奔襲肯定是有來無迴,其中定有什麽問題!”
不過帳下一人卻不以為然,說道:“太行山脈錯綜複雜,南北千裏東西也有數百裏,公孫瓚大軍進入其中能夠找到方向已經是不容易,走錯路也是正常的情況,我覺得很有可能就是公孫瓚走錯了方向!”
說道這裏,此人對著張燕拱手道:“我願意率領本部人馬在太行山中伏擊公孫瓚,保證打他個落花流水!”
太行山的內部環境極為複雜,他的人馬平日裏早就習慣山林移動,戰鬥力也不會出現太大削弱。
反觀公孫瓚,其主力部隊都是騎兵,雖說步卒戰力尚可,但在山林中還剩下幾分實力卻是未知數,所以他想要去掂量一下對方的勢力。
張燕也抱著這種想法,想要在大戰前摸一下對方的底細。
他可不是袁紹的死忠,如果見機不對他完全可以向公孫瓚投誠,所以他需要估量一下對麵的實力,以免自己的力量出現太大損傷。
如果不是黃巾係在他的黑山軍中仍然占據多數,他根本不願意就這麽投靠袁紹,這一切都歸功於陳子重屠殺了那幾十萬黃巾軍。
青州黃巾軍北上是被黃天所控製,但冀州黃巾軍卻不知道這些,而唯一知情的張燕卻也沒有留下完整的記憶。
這就讓冀州黃巾對陳子重充滿了恨意,認為是陳子重屠殺了這幾十萬人。
張燕原本因為被黃天控製對黃巾軍就有一股怒氣,黃巾軍在卜已等人的控製下意圖反叛,這才讓張燕對黃巾渠帥痛下殺手。
不過即使他清除了這些黃巾渠帥,卻也需要麵對黃巾軍將軍是整支黑山軍骨幹的事實,隻能被迫裹挾加入袁紹陣營。
但凡有的選擇,張燕都不會在這個時候選擇加入其中一方。
“命令左翼部隊南下駐紮趙國,確保房子縣不會落入敵人手中,其餘縣城可以根據戰局隨時拋棄!”
房子縣是趙國的中樞,也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
左翼主力部隊是原黃巾軍,這支部隊駐守房子縣張燕還是頗為放心的。
隻要房子縣不丟,那他就有信心在趙國戰場上扭轉局勢。
“右翼部隊北上,在常山國一帶遊弋,發現任何風吹草動可以不用匯報立即進軍,防止敵人轉道進入常山國!”
右翼部隊是由太行山脈遺民組成的一支部隊,這也是張燕的家底,可以說這支部隊就是他掌控黑山軍的基礎。
經過他一番安排後,圍繞常山國與趙國的戰線基本布置妥當,下麵隻需要安靜的等待公孫瓚出現即可。
“探子在石邑一帶發現黑山軍蹤跡,張燕似乎派遣了一直部隊北上!”
探馬很快就將這條信息送迴太行山中,公孫瓚也在一日後獲得了這條消息。
不過這條信息卻沒讓公孫瓚產生任何影響,反而堅定了他從常山國東進的想法,因為張燕真的在趙國一帶分散了近兩萬兵力。
“命令左右繼續行軍三十裏,務必在今晚抵達五台山附近!”
“待大軍抵達五台山後立即休息,明日準備攻打阜平縣城,務必要一擊必中!”公孫瓚吩咐道。
並州上黨郡還是被公孫瓚給攻克,不過公孫瓚卻沒有趁勢將河內郡給占下來,但張揚卻同樣丟失了河內郡。
王匡的大公子王義聯合他的下屬將河內給強行占了下來。
但張揚的下屬勢力依然強大,這就讓王義被迫與公孫瓚聯合,對黑山軍形成了反包圍之勢,黑山軍基本被趕到了太行山東側。
袁紹借道司隸將五萬多兵馬從豫州北上冀州,一時間冀州集結的兵馬超過十五萬,而附近的兗州集結人馬也超過六萬人。
一時間圍繞冀州附近集結的兵力超過了四十萬。
目前的情形是公孫瓚在晉陽屯兵四萬,幽州涿郡屯兵三萬,青州平原郡屯兵八萬,琅琊郡屯兵三萬。
這些兵力都是預期用於進攻的兵馬,另外還有十數萬防守部隊。
這一次陳子重可謂是將全部家底都拿了出來,雖說他還有數量眾多的民夫作為潛在兵力,但資源確是耗費的差不多了。
眼下資源補充緩慢,能夠維持這麽一隻大軍耗費已是不容易。
兩支大軍將會圍繞冀州展開一場空前絕後的大戰。
...
並州晉陽,從幽州轉運過來的糧草武器已經撥付到位,大軍早已是整裝待發,隻等待與陳子重約定的時間到來就可以全軍啟程。
“主公,已經到點了!”嚴綱抬頭看了看太陽所在位置,對著公孫瓚說道。
公孫瓚點了點頭,說道:“命令全軍開拔,按照預定路線行進!”
四萬大軍聞風而動,跟隨中軍大營的軍旗緩慢向南,看方向思路想要繞過太行山脈最為複雜的一段路程,想要從南山麓繞道而行。
大軍行進實在難以隱瞞,就在公孫瓚大部出動半日後,公孫瓚從晉陽開拔的信息就傳到了太行山脈,黑山軍也開始調撥兵力準備迎戰。
“張將軍,公孫瓚似乎是繞道南麓,常山國沿線並未發現敵情,似乎是準備從趙國繞道來襲!”
黑山軍在太行山脈經營的時間太長了,各處的烽火台早就建設完畢。
此刻常山國沿線卻沒有一處亮起烽火台,而趙國邊境卻發現了大股部隊行動的蹤跡,也就是說公孫瓚很有可能會從趙國繞道襲擊。
不過張燕也必須要考慮公孫瓚有可能是聲東擊西。
如果他在這個時候將大股部隊調離常山國,那公孫瓚一旦突破黑山軍防線,那就會直接俯衝信都,到時候袁紹可不會放過他。
張燕在大廳內來迴走動,過了一會說道:“命令王當率領本部一萬人馬繼續駐防常山國,沒有我的命令不得後退一步!”
“命令張方率領本部輕騎前往趙國一帶偵查,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即匯報!”
一連串的命令從張燕口中傳來,顯然他為了應對東進的公孫瓚做好了充足的準備,隻不過他不知道公孫瓚是否會這麽來攻打他。
畢竟黑山軍的地盤實在太過於崎嶇,領民大多集中在山麓當中。
哪怕公孫瓚找到舌頭尋到了正確的道路,卻也很難率領大軍穿越太行山。
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賭,賭公孫瓚會從指定地點走出來。
太行山南麓。
一隻數萬人的軍隊正在通過山林,一路上在提前滲透的斥候幫助下,倒也沒有被太行山遺民給發現。
“將軍,我們這麽隱蔽行蹤會不會出問題啊!”
一個校尉打扮的人和身邊的將領說道,他們此行可是要故意暴露自身行蹤,從而吸引黑山軍的注意力,給大部隊偷渡進軍常山國爭取時間。
但整支大軍都已經穿過了大半個太行山脈,根本沒有被人給發現。
即使被一些樵夫獵戶給發現了,基本上也難逃大軍追捕,以至於大軍行進的消息一直沒有傳出去,這可沒有按照公孫瓚的軍令來行事。
“你這就有所不知了!”將軍已經是滿頭大汗,卻忍不住好為人師的心理。
“我且問你,我們現在是在誰的地盤上?”
校尉毫不猶豫的說道:“太行山是黑山軍張燕的老巢啊,這裏他肯定熟悉!”
將軍點了點頭,繼續說道:“你也知道太行山是張燕的老巢,那在某一段山林中聯係失蹤了數十名獵戶與樵夫,你不會發現這裏有問題?”
“這倒也是,如果在我們老家,別說消失十個人,但凡有一人晚上沒迴去,都會鬧的滿城風雨!”校尉迴答道。
“你知道還問,哪怕張燕現在沒發現,隻要消息傳過去,他就知道這裏肯定有一支大軍,他隻是搞不清楚我們有多少人罷了!”
將軍說道這裏,突然自言自語道:“張燕他哪怕為了以防萬一,也會派遣至少萬餘軍隊來防守我們,到時候隻要一舉擊破這支部隊,我們就可以吸引更多注意力,這也是我在臨行前與主公商議好的!”
此時已經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候了,他也不再繼續隱藏消息了。
校尉在一旁拍手道:“原來如此,我還以為咱們隱匿行蹤是為了給張燕一個驚喜呢,沒想到主公還藏著這一手!”
將軍看了看這個自幼就跟隨自己的校尉,卻也隻能尷尬的拍了拍自己的腦袋,如果這家夥不是自己人,早就被自己一巴掌給拍死了。
“注意隱蔽,隻要我們藏的越深,那張燕就更加懷疑我們是主力部隊,到時候派來的人就會更多,常山國那裏的防守兵力肯定會不足!”
將軍擔心校尉會誤事,趕忙吩咐道。
校尉卻是趕緊跑了出去,迴複道:“屬下告退!”
此時已經是第一批樵夫被抓的三日後,身處常山國與趙國交界處的張燕終於得到了太行山傳來的消息。
“報!距離趙國元氏城一百二十裏的山林內出現獵戶失蹤的情況,約莫數十人失蹤,懷疑是公孫瓚大軍行軍中遭遇!”
張燕聽完後卻是皺起了眉頭,隨手將冀州全境輿圖展開,仔細觀察了一會後說道:“按理說公孫瓚不可能走元氏這條路,這條路不僅難走,外麵就是我大軍駐紮的營地,長途奔襲肯定是有來無迴,其中定有什麽問題!”
不過帳下一人卻不以為然,說道:“太行山脈錯綜複雜,南北千裏東西也有數百裏,公孫瓚大軍進入其中能夠找到方向已經是不容易,走錯路也是正常的情況,我覺得很有可能就是公孫瓚走錯了方向!”
說道這裏,此人對著張燕拱手道:“我願意率領本部人馬在太行山中伏擊公孫瓚,保證打他個落花流水!”
太行山的內部環境極為複雜,他的人馬平日裏早就習慣山林移動,戰鬥力也不會出現太大削弱。
反觀公孫瓚,其主力部隊都是騎兵,雖說步卒戰力尚可,但在山林中還剩下幾分實力卻是未知數,所以他想要去掂量一下對方的勢力。
張燕也抱著這種想法,想要在大戰前摸一下對方的底細。
他可不是袁紹的死忠,如果見機不對他完全可以向公孫瓚投誠,所以他需要估量一下對麵的實力,以免自己的力量出現太大損傷。
如果不是黃巾係在他的黑山軍中仍然占據多數,他根本不願意就這麽投靠袁紹,這一切都歸功於陳子重屠殺了那幾十萬黃巾軍。
青州黃巾軍北上是被黃天所控製,但冀州黃巾軍卻不知道這些,而唯一知情的張燕卻也沒有留下完整的記憶。
這就讓冀州黃巾對陳子重充滿了恨意,認為是陳子重屠殺了這幾十萬人。
張燕原本因為被黃天控製對黃巾軍就有一股怒氣,黃巾軍在卜已等人的控製下意圖反叛,這才讓張燕對黃巾渠帥痛下殺手。
不過即使他清除了這些黃巾渠帥,卻也需要麵對黃巾軍將軍是整支黑山軍骨幹的事實,隻能被迫裹挾加入袁紹陣營。
但凡有的選擇,張燕都不會在這個時候選擇加入其中一方。
“命令左翼部隊南下駐紮趙國,確保房子縣不會落入敵人手中,其餘縣城可以根據戰局隨時拋棄!”
房子縣是趙國的中樞,也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
左翼主力部隊是原黃巾軍,這支部隊駐守房子縣張燕還是頗為放心的。
隻要房子縣不丟,那他就有信心在趙國戰場上扭轉局勢。
“右翼部隊北上,在常山國一帶遊弋,發現任何風吹草動可以不用匯報立即進軍,防止敵人轉道進入常山國!”
右翼部隊是由太行山脈遺民組成的一支部隊,這也是張燕的家底,可以說這支部隊就是他掌控黑山軍的基礎。
經過他一番安排後,圍繞常山國與趙國的戰線基本布置妥當,下麵隻需要安靜的等待公孫瓚出現即可。
“探子在石邑一帶發現黑山軍蹤跡,張燕似乎派遣了一直部隊北上!”
探馬很快就將這條信息送迴太行山中,公孫瓚也在一日後獲得了這條消息。
不過這條信息卻沒讓公孫瓚產生任何影響,反而堅定了他從常山國東進的想法,因為張燕真的在趙國一帶分散了近兩萬兵力。
“命令左右繼續行軍三十裏,務必在今晚抵達五台山附近!”
“待大軍抵達五台山後立即休息,明日準備攻打阜平縣城,務必要一擊必中!”公孫瓚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