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牧的城牆在眾人的注視下緩緩打開,不多時城門處出現了一個手執白旗的將領走了出來。


    眼看此人受持白旗,公孫瓚的將士們並沒有過多阻攔,隻是簡單的搜身將可能造成傷害的武器給拿走,並沒有做其他的事情。


    此人很快就被帶到公孫瓚身邊,對著公孫瓚說道:


    “守城將士聽說公孫將軍已經到來,派我做個代表前來投降,希望將軍能夠有待廣牧城中的軍民!”


    來人不過是個小小的校尉,其實根本沒有資格代替廣牧城的守軍。


    不過他出來的時候並沒有被人阻攔,說明廣牧城中有身份的人物並不願意出城,不敢與公孫瓚直接交流,害怕自己被留在城外。


    這其實就是宋家主多慮了,區區廣牧一個縣城,根本不值得公孫瓚違背自己的諾言,更何況公孫瓚此時根本沒有露麵,此時接收投降的是嚴綱。


    聽到此人言語後,嚴綱搖了搖頭,迴複道:“將軍他可沒有閑工夫與管一個縣城,你且放心返迴城中,帶領城中將士出城投降即可。”


    “隻要你們交出武器且全部出城,廣牧城必秋毫無犯。”


    來人聽到嚴綱的話語後,向著四周看了看,確認四周的確沒有比嚴綱更大的官以後,才熄滅了想要尋找公孫瓚的想法。


    他仔細想了想,公孫瓚好歹也是手握數十萬重兵的諸侯,怎麽可能會因為一個縣城的投降將自己置於險地呢,所以他認錯人純粹是想多了。


    不過嚴綱的話他可不能當做沒聽到,隻見他向著嚴綱拱了下手,說道:


    “在下這就返迴城中,想必不出一炷香時間,城中守軍就會出城投降。”


    說完,使者轉身離開了大營,從營門守將的手中接過了自己的佩劍,快速向著城門方向而去。


    廣牧城門自開啟後就一直沒有關閉,這也是廣牧城表現自己誠意的地方,他們擔心在使者出城後關閉城門,會讓公孫瓚直接攻城。


    這才讓城門一直開啟,隻要對方想要進城,完全可以直接進入。


    宋家主正在城門內等待使者傳來的消息,在接應到使者後,從他口中得到了嚴綱的迴複後,頓時長出了一口氣。


    宋家可不是袁氏、王氏這種超級門閥,他們的根基就在廣牧,一旦廣牧被人控製,那麽他宋家其實就被消滅了一大半。


    而王氏與袁氏這種門閥,哪怕勢力被人從某一個州清理,隻要不是自己發家且安身立命的州,那根本不會對他們產生影響。


    比如袁氏正在攻略的冀州與徐州,這就是袁氏想要擴大自己領地的表現。


    他不敢將敵人放入豫州與自己鬥爭,這會讓他們付出及其慘重的代價,所以他們希望能夠在冀州或徐州與敵人交戰,將戰火燒到其他人的領地上。


    打的好,那麽這些地方就會成為他們的新占領地。


    即使打敗了,也不會損傷自己的根基,所以袁氏一直想要擴大自己的地盤。


    目前袁氏在冀州已經站穩腳跟,揚州最為精華的北部也被袁氏所掌控,如果謀劃妥當的話,那徐州很有可能也會落入其手中。


    到時候整個大漢十三州,將會有一小半被袁氏所掌控,而且都是實力強勁的州。


    可以說,袁氏一旦順利實現自己的謀劃,那麽劉漢江山就進入倒計時了,而袁氏將會成為最有可能問鼎中原的那一支勢力。


    所以宋家在公孫瓚兵臨城下的時候,在縣尉的勸說下選擇開城投降。


    雖說宋家主已經做好了投降的準備,但真到了投降的時候,他還是有些於心不忍,他宋家在並州也是有頭有臉的家族,沒想到淪落到這個地步。


    不過即使他心理再怎麽有抱怨,此刻也不敢表露出來,他還得率領廣牧大大小小的家族出城向公孫瓚投降。


    出乎宋家主的意料,他原本以為公孫瓚或者他手下的將領會勒索、辱罵他們,卻沒想到連公孫瓚的麵都沒有見到。


    嚴綱隻是將廣牧城中的士卒進行簡單分類,有一戰之力的士卒全部被編入軍中,其餘老弱士卒都被就地遣返。


    最後僅有一千餘人被編入公孫瓚的步兵營中。


    原本公孫瓚是沒有打算招安他們的,但他此刻其實已經麵臨兵員不足的困境了,再加上冀州袁紹已經在蠢蠢欲動。


    原計劃第二波支援的五萬大軍被迫留在涿縣,與對麵的袁紹大軍進入漫長的對峙期。


    眼下他唯一能夠指望的就是陳子重。


    但陳子重此前傳遞來的消息也表明了自身處境,袁氏從豫州、揚州跨地調動兵力進入徐州,攪亂了徐州這攤渾水。


    陳子重恐怕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擺平徐州戰事,他眼下能夠依靠的隻有自己。


    所以公孫瓚在嚴綱的勸說下,決定將並州守軍收編一部分。


    當然為了保證自己軍隊的戰鬥力不出現大幅度下滑,公孫瓚還是劃定了一個嚴格的標準,隻有過了這個標準的守軍才被允許加入。


    否則廣牧四千多名守軍也不會隻有一千來人通過篩選的標準。


    在宋家主的指引下,公孫瓚沿著大河方向將周邊幾十裏內的縣城盡數攻下,累計收編了一萬多名俘虜。


    直到這裏,公孫瓚才知道收編俘虜的好處有多大。


    原本他隻是將投降的守軍就地遣散,然後留下一定數量的士卒留守。


    雖然每個城留下的守軍並不多,但為了防止地方世家大族將這些遣散的士卒召集起來,他還是在雁門郡以南的地方留下了一萬多人。


    但他在征兆俘虜後,這個擔憂直接消失了,他甚至可以將已經占領的縣城丟給地方世家繼續經營。


    因為可以成為抵抗力量的精銳士卒大多已經被收編。


    而被遣散的部隊戰鬥力堪憂,一時間占據縣城還行,但隻要精銳部隊進場,投降就會成為他們唯一的選擇。


    這也讓公孫瓚能夠將更多兵力用於南下的戰鬥。


    公孫瓚花費數十天時間,將太原城以北的城市盡數攻陷,這一行為直接無視了數十裏以外的太原城,以至於王家數次想要派遣騎兵前去偷襲。


    最近的一次,公孫瓚的士卒已經來到了太原城北方三四裏的地方,城牆上的守軍依稀可以直接看到對方大軍的行動跡象。


    就這樣,王氏依然選擇按兵不動。


    在公孫瓚四處攻城略地的時候,王氏也從並州南北調集了數十萬人進入太原城,雖然這些人可能並不是精銳士卒,但至少也是青壯年。


    隻要是青壯年,那麽在守城戰中就可以發揮作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裝種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山物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山物語並收藏武裝種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