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純被俘虜的消息突然傳入了獨孤言的耳中,這不禁讓原本抱著一絲希望的他開始整頓兵馬。
繼續在這裏耗著也不是個事情,公孫瓚可不是以往的漢朝將領。
他在遼東對於侵略的外族人采取的可是趕盡殺絕的策略,以至於東鮮卑與公孫氏處於和平發展階段,再怎麽缺乏糧食也不敢去掠奪遼東地區。
東鮮卑也是鮮卑三族裏麵承受壓力最大的地方,這也讓東鮮卑常年處於防禦階段,根本不敢對漢地產生什麽覬覦心理。
所以鮮卑人與漢朝交戰的主要地方就是幽州西部與並州區域,至於與西涼交界的西鮮卑,正在與匈奴人打的不可開交。
而匈奴人在西涼人的支持下,正在慢慢給西鮮卑人放血,但又沒有一棍子打死,就這麽讓兩方在西涼境外打消耗戰。
由此可見,鮮卑人的處境其實並不是很好。
這次如果不是因為旱季提前讓草原提前枯黃,否則即使是張純再怎麽蠱惑他,他也不會選擇在這個時機去攻打幽州。
雖然漢帝基本喪失了對邊疆地區的管控權,但邊疆的實權將領與地方豪強還是分得清事情的輕重緩急。
在沒有外患的情況下,他們有可能會內耗爭權奪利。
但在鮮卑人入侵的情況下,地方豪強與手握兵權的將領就會聯合起來,先將鮮卑這個外族從地盤上趕出去。
這也是北方三州的現實寫照,但漢帝的州牧卻直接打破了這種平衡。
漢帝本來就無法管控北方三州,他委任的州牧實際上是各州的軍政長官,實際上就是割據一方的大諸侯。
這還是漢帝賦予他們的權力,隻要他們還承認漢室的統治就隻能吃這個啞巴虧。
幽州也是漢帝第一個想要重新拿迴來的州,畢竟相對於中原幾州而言,幽州的邊軍戰鬥力更高,且大多對漢帝擁有較高的忠誠度。
且幽州在長時間戰爭當中,已經消耗了很大一部分的世家豪族,這些人被肅清後,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少數家族做大。
漢帝並不願意看到這個情況,要知道中原地區完全可以說政令不下縣,這主要就是世家豪族已經壟斷了基層治理。
基本上每個縣都擁有一個獨大的豪族,有些世家甚至能夠強大到控製一郡乃至一州的軍政大權。
隻不過這種控製是暗地裏的,並不會在明麵上對皇權產生威脅。
但州牧的產生卻讓這些世家產生了不一樣的心理,要知道這可是讓他們站出來的唯一契機。
如果能抓住這個契機,說不定就是鯉魚躍龍門,能夠取漢帝而代之。
隻不過漢帝現在隻分封漢室宗親為州牧,並不願意將州牧分封給外姓人。
這也說明漢帝對州牧製度的優劣還是有數的,知道給外姓人委任州牧的危險性。
不過漢帝不願意分封外姓州牧其實對他們也沒有影響。
自從黃巾之亂後,漢帝對地方的掌控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甚至已經有偏遠地區出現聽調不聽宣的情況。
尤其是北方三州還麵臨著鮮卑人的,在遲遲得不到中央朝廷支援的情況下,其實已經處於半獨立狀態。
隻不過幽州的漢人對中央朝廷的認可度要高一些,但這些忠誠已經在張純之亂中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要知道張純之亂可比西涼的韓遂、馬騰叛亂持續的時間要更長。
而且韓遂、馬騰是被裹挾叛亂,張純是自己作亂。
這就導致西涼雖然經曆了多次戰爭,但交戰雙方都避免了對百姓的傷害。
然而張純卻是一個不擇手段的人,將遼西區域已經禍害的不成人樣,人口幾乎是十不存五。
偌大的幽州在張純之亂中,至少減員了幾十萬人。
這還是公孫瓚及時平叛的結果,要知道人口減員幾十萬還算是比較好的結果了,因此而造成的百萬餘流民才是更為致命的點。
如果不是陳子重可以開掛拿出這麽多糧食,幽州戰事哪怕結束了,州牧同樣無法收拾這個爛攤子。
也就是說幽州很有可能會再次出現大規模人口損失。
這種損失根本不是一個州可以承受的,說不定還會影響到附近的冀州與青州。
且這兩個州都擁有數量眾多的黃巾殘部。
雖說是黃巾殘部,但這兩個殘部的人口都有幾十萬規模。
隻不過在大賢良師死去後,失去了能夠領導他們的領袖罷了,以至於青州黃金與冀州黃巾在實際上處於互相獨立的狀況。
但這個狀況在近期會出現改變。
冀州黃巾背靠太行山,將數十萬人口隱藏在太行山當中,哪怕冀州官府想要派兵圍剿也找不到冀州黃巾的老巢。
更何況冀州黃巾被張燕所統領,擁有數萬青壯的他如果不騷擾附近的常山郡、趙郡就已經不錯了,哪裏還敢去擼張燕的虎須。
所以張燕率領的黑山軍,小日子過得其實還行。
但青州黃巾就比較慘了,要知道青州地勢要比冀州要平緩許多,再加上青州黃巾大多是青州當地人。
他們在青州處於無處可藏的情況下,再加上青州黃巾實際上處於分散狀態,並沒有一個渠帥或者統領。
在各自為戰的情況下,多股黃巾軍都被地方郡守給擊潰。
哪怕青州黃巾有幾十萬之眾,依然沒有形成席卷之勢,反而被用兵數萬的青州官軍給攆著跑。
再加上青州已經被黃巾肆虐的名不聊生,這幾十萬黃巾已經處於難以為繼的情況下了,畢竟整個青州的產糧其實並不多。
最為精華的地方也是黃巾軍肆虐的地方,以至於這些地方基本都處於絕收的境地,甚至連農民都被裹挾進入黃巾軍。
青州黃巾不事生產,反而破壞耕種裹挾農民,這就導致他們沒有糧食可以維持自身。
為了謀求活路,青州黃巾已經派人聯係張燕,想要通過平原郡進入冀州境內。
張燕隻需要派人接應,就可以擁有這支幾十萬人規模的黃巾軍。
這對於張燕而言完全就是一舉多得的美事。
但他出兵就意味著老巢空虛,很有可能會被冀州官軍抄了老巢。
而且他不一定有足夠的糧草養活這些人,這同樣也是個問題。
所以張燕暫時隻能暗地裏提供一些糧草輜重給青州黃巾軍,想要在做好萬全準備後圖謀大事。
繼續在這裏耗著也不是個事情,公孫瓚可不是以往的漢朝將領。
他在遼東對於侵略的外族人采取的可是趕盡殺絕的策略,以至於東鮮卑與公孫氏處於和平發展階段,再怎麽缺乏糧食也不敢去掠奪遼東地區。
東鮮卑也是鮮卑三族裏麵承受壓力最大的地方,這也讓東鮮卑常年處於防禦階段,根本不敢對漢地產生什麽覬覦心理。
所以鮮卑人與漢朝交戰的主要地方就是幽州西部與並州區域,至於與西涼交界的西鮮卑,正在與匈奴人打的不可開交。
而匈奴人在西涼人的支持下,正在慢慢給西鮮卑人放血,但又沒有一棍子打死,就這麽讓兩方在西涼境外打消耗戰。
由此可見,鮮卑人的處境其實並不是很好。
這次如果不是因為旱季提前讓草原提前枯黃,否則即使是張純再怎麽蠱惑他,他也不會選擇在這個時機去攻打幽州。
雖然漢帝基本喪失了對邊疆地區的管控權,但邊疆的實權將領與地方豪強還是分得清事情的輕重緩急。
在沒有外患的情況下,他們有可能會內耗爭權奪利。
但在鮮卑人入侵的情況下,地方豪強與手握兵權的將領就會聯合起來,先將鮮卑這個外族從地盤上趕出去。
這也是北方三州的現實寫照,但漢帝的州牧卻直接打破了這種平衡。
漢帝本來就無法管控北方三州,他委任的州牧實際上是各州的軍政長官,實際上就是割據一方的大諸侯。
這還是漢帝賦予他們的權力,隻要他們還承認漢室的統治就隻能吃這個啞巴虧。
幽州也是漢帝第一個想要重新拿迴來的州,畢竟相對於中原幾州而言,幽州的邊軍戰鬥力更高,且大多對漢帝擁有較高的忠誠度。
且幽州在長時間戰爭當中,已經消耗了很大一部分的世家豪族,這些人被肅清後,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少數家族做大。
漢帝並不願意看到這個情況,要知道中原地區完全可以說政令不下縣,這主要就是世家豪族已經壟斷了基層治理。
基本上每個縣都擁有一個獨大的豪族,有些世家甚至能夠強大到控製一郡乃至一州的軍政大權。
隻不過這種控製是暗地裏的,並不會在明麵上對皇權產生威脅。
但州牧的產生卻讓這些世家產生了不一樣的心理,要知道這可是讓他們站出來的唯一契機。
如果能抓住這個契機,說不定就是鯉魚躍龍門,能夠取漢帝而代之。
隻不過漢帝現在隻分封漢室宗親為州牧,並不願意將州牧分封給外姓人。
這也說明漢帝對州牧製度的優劣還是有數的,知道給外姓人委任州牧的危險性。
不過漢帝不願意分封外姓州牧其實對他們也沒有影響。
自從黃巾之亂後,漢帝對地方的掌控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甚至已經有偏遠地區出現聽調不聽宣的情況。
尤其是北方三州還麵臨著鮮卑人的,在遲遲得不到中央朝廷支援的情況下,其實已經處於半獨立狀態。
隻不過幽州的漢人對中央朝廷的認可度要高一些,但這些忠誠已經在張純之亂中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要知道張純之亂可比西涼的韓遂、馬騰叛亂持續的時間要更長。
而且韓遂、馬騰是被裹挾叛亂,張純是自己作亂。
這就導致西涼雖然經曆了多次戰爭,但交戰雙方都避免了對百姓的傷害。
然而張純卻是一個不擇手段的人,將遼西區域已經禍害的不成人樣,人口幾乎是十不存五。
偌大的幽州在張純之亂中,至少減員了幾十萬人。
這還是公孫瓚及時平叛的結果,要知道人口減員幾十萬還算是比較好的結果了,因此而造成的百萬餘流民才是更為致命的點。
如果不是陳子重可以開掛拿出這麽多糧食,幽州戰事哪怕結束了,州牧同樣無法收拾這個爛攤子。
也就是說幽州很有可能會再次出現大規模人口損失。
這種損失根本不是一個州可以承受的,說不定還會影響到附近的冀州與青州。
且這兩個州都擁有數量眾多的黃巾殘部。
雖說是黃巾殘部,但這兩個殘部的人口都有幾十萬規模。
隻不過在大賢良師死去後,失去了能夠領導他們的領袖罷了,以至於青州黃金與冀州黃巾在實際上處於互相獨立的狀況。
但這個狀況在近期會出現改變。
冀州黃巾背靠太行山,將數十萬人口隱藏在太行山當中,哪怕冀州官府想要派兵圍剿也找不到冀州黃巾的老巢。
更何況冀州黃巾被張燕所統領,擁有數萬青壯的他如果不騷擾附近的常山郡、趙郡就已經不錯了,哪裏還敢去擼張燕的虎須。
所以張燕率領的黑山軍,小日子過得其實還行。
但青州黃巾就比較慘了,要知道青州地勢要比冀州要平緩許多,再加上青州黃巾大多是青州當地人。
他們在青州處於無處可藏的情況下,再加上青州黃巾實際上處於分散狀態,並沒有一個渠帥或者統領。
在各自為戰的情況下,多股黃巾軍都被地方郡守給擊潰。
哪怕青州黃巾有幾十萬之眾,依然沒有形成席卷之勢,反而被用兵數萬的青州官軍給攆著跑。
再加上青州已經被黃巾肆虐的名不聊生,這幾十萬黃巾已經處於難以為繼的情況下了,畢竟整個青州的產糧其實並不多。
最為精華的地方也是黃巾軍肆虐的地方,以至於這些地方基本都處於絕收的境地,甚至連農民都被裹挾進入黃巾軍。
青州黃巾不事生產,反而破壞耕種裹挾農民,這就導致他們沒有糧食可以維持自身。
為了謀求活路,青州黃巾已經派人聯係張燕,想要通過平原郡進入冀州境內。
張燕隻需要派人接應,就可以擁有這支幾十萬人規模的黃巾軍。
這對於張燕而言完全就是一舉多得的美事。
但他出兵就意味著老巢空虛,很有可能會被冀州官軍抄了老巢。
而且他不一定有足夠的糧草養活這些人,這同樣也是個問題。
所以張燕暫時隻能暗地裏提供一些糧草輜重給青州黃巾軍,想要在做好萬全準備後圖謀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