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起烽火,何以動兵馬。
禦書房內的一舉一動,關乎著整個王朝的國家命脈。
聽到國君之言,姓秦臣子道:“稟陛下,丘家軍的三萬兵馬,以抵達都城,大部分駐紮於城外,少部分被安排到守護都城安全之中。屆時,丘家軍將以守衛祭典的名義,隨同共赴南蠻。至於本已在南方的木氏七子,在木令公的帶領下,也已做好準備。隻等陛下一聲令下,即可起兵鋒,誅南蠻。”
趙霽道:“丘家軍領軍者何人?”
姓王臣子道:“乃是邱家軍少主丘雲,此人年方過二十,深得其父的真傳,在抵抗朱明和李唐兩朝中,已憑戰功封宣威將軍。此將甚有計謀,且聖道修為不若,可擔此任。”
趙霽心中大喜,卻沉聲道:“兩位愛卿,皆知此事乃朕多年來,一直想完成先帝未曾完成的心願之一。爾二人,一人乃當朝宰相,一人乃當朝參知政事,可謂位極人臣。雖則蘇愛卿已不在,趙宋三相,已去其一。因此爾等切勿讓朕失望,否則此事不成,爾等便告老還鄉吧。”
兩位老臣,一王一秦,原來是趙宋王朝的三相之二,當朝宰相王平圖,參知政事秦惠。
兩位老臣,俯身應諾。
趙霽驀然道:“小說家那邊,可有異狀?”
秦惠道:“稟陛下,暫無異樣,小說家顯得非常配合。不過,也正是因為太配合,顯得過於正常,老奴才擔心,是否那一直不安分的胡九道,會有異心。”
趙霽聞之,一聲冷哼,道:“小說家自詡為天下文人聖地,謂之一入小說千年度,世上空留萬裏路。其下八大長老,自號琴棋書畫詩酒花茶,更自封當世一絕,當真可笑。”
“其實,朕挺想他有所異動。如此一來,便可知道,究竟爾等修天道的三教九流厲害,還是趙宋王朝修聖道的百萬軍士厲害。”
畢竟,天道聖道,孰優孰劣,自古並無定論。
當朝天子,言罷此話,驀然臨窗,推窗而望,那是都城遙遠的西南方向,那裏有平原之地少見的萬丈峰巒。
那裏峰巒如聚,那裏白雲繞山,那裏是天下文人的聖地。
那裏是,三教九流之一的小說家之所在。
此時,在小說家盤踞的群峰深處,一座山峰挺拔而立。
遠方,是萬丈的陽光傾瀉;眼前,是洶湧的茫茫雲海;身後,是錯落分布的樓宇;腳下,是深不見底的深淵。
一名中年書生,站於懸崖之上,雙手負於身後,山風吹得他的長袍烈烈作響,猶如旗幟一般。
他確實是一麵旗幟,天下文人的旗幟。
其身後,站著一名身穿黑色對襟錦絲長袍的身影,赫然便是胡實。
胡實其身微俯,顯得非常恭敬,靜默不語。
直到陽光普照,雲海漸薄,那中年書生方道:“聽你方才之言,既然此事已定,那便依計而行即可。”
胡實道:“是。我這就前往安排。”
說罷,胡實躬身行禮,緩步後退,便要離開。
正當此事,中年書生道:“等一下。”
胡實忙停下腳步,恭聽吩咐。
中年書生道:“祭典之上,要記得關注黯行者的行蹤,莫讓他們生出禍事,也莫要丟了小說家的門麵。”
聽聞“黯行者”三字,胡實心動一震,道:“這些人,當真會出現?”
中年書生道:“此等唯恐世間不亂之人,又怎會錯過如此良辰時機。”
聽罷,胡實恭謹應諾,再度行禮,告退而去。
待得確認胡實的腳步聲已消失,那中年書生忽然全身鬆懈,驀然不再保持遺世獨立的風度,直接盤腿坐在懸崖上的一顆巨石上,雙手揉著眉心,露出無奈惆悵的表情。
他望遠方,看雲海,低聲呢喃道:“你為何要迴來呢?”
山風來襲,雲海翻騰,心如深淵。
良久之後,他站了起來,雙手再度負於身後,臉色古井不波,眉宇堅韌剛毅,一股傲然之氣油然而生。
他往東北望,那裏是鳳炎都城的方向,那裏有他在乎的芸芸眾生。
不過,在這芸芸眾生間,每個人都忙碌於生計,哪裏會有時間,去看是否有人把目光停留在自己的身上。
世人自顧不暇,又何能眷顧他人。
此時的鳳炎都城,人來人往,但大多是陌路之人,不過擦肩而過罷了。
在都城宮門前,一個可容納數萬人的遼闊廣場,早已被圍蔽起來,各類工匠正在熱火朝天地趕工,那是為了搭建鳳梧祭典的場地。
工匠數以千計,每個人忙得大汗淋漓,幾乎沒法停不下來歇息。
在這千百名忙碌的工匠中,有一名臉色黝黑的工匠。他卸下一車磚,重新壘好之後,隨手拿起肩膀上的毛巾擦拭著汗水。
他見監工四處走動,並未曾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於是,他擦著汗水,往工地邊緣的飲水處走去。
他想喝一口水,先歇息一會,偷懶片刻也是好的。
當他到了飲水處時,發現旁邊已經有一人也在歇息。那人臉色蒼白,赤裸著上身,露出結實的肌肉和臂膀。
兩人點頭問候,坐在飲水處旁的石階上,一邊喝著水,一邊閑聊著,仿佛在拉家常一般。u看書 ww.uukanshu
臉色黝黑的工匠道:“今天天氣很好.”
臉色蒼白的工匠道:“隻是還是很冷。”
“那你又脫了衣服?”
“因為搬磚又累又熱。”
“誰讓你倒黴,被上級派來和我一起搬磚。”
“也是沒辦法的事,那你的磚搬得如何了?”
“搬得差不多了。”
“怎麽搬的?說來聽聽?”
“大寒過後,開始報名搬,持續十五天,直至除夕夜。正月初三,開始明著搬;正月十五,開始暗著搬。”
“還有兩日,就是大寒了,難怪天氣如此冷。”
“也許是個好日子。”
“既然搬得差不多,也是時候準備拆了。”
“人手太少,隻怕我們拆得不夠快,讓上級不滿意。”
“需要找人幫忙拆嗎?”
“有何建議?”
“聽聞古廟內,有兩個似乎可以幫忙之人。”
“如此甚好,那我找人幫忙去。”
“倘若他們不答應幫忙呢?”
“那就一起滅了吧。”
“如此甚好。”
“你們在做甚,又在偷懶?”正當兩名工匠閑聊之時,一名監工走了過來,催促他們繼續幹活。
兩名工匠不敢再多言,一口把水喝完,便分頭離開,繼續搬磚去。
隻是,在他們離開之時,都不約而同地望著同一個方向。
——未完,待續——
禦書房內的一舉一動,關乎著整個王朝的國家命脈。
聽到國君之言,姓秦臣子道:“稟陛下,丘家軍的三萬兵馬,以抵達都城,大部分駐紮於城外,少部分被安排到守護都城安全之中。屆時,丘家軍將以守衛祭典的名義,隨同共赴南蠻。至於本已在南方的木氏七子,在木令公的帶領下,也已做好準備。隻等陛下一聲令下,即可起兵鋒,誅南蠻。”
趙霽道:“丘家軍領軍者何人?”
姓王臣子道:“乃是邱家軍少主丘雲,此人年方過二十,深得其父的真傳,在抵抗朱明和李唐兩朝中,已憑戰功封宣威將軍。此將甚有計謀,且聖道修為不若,可擔此任。”
趙霽心中大喜,卻沉聲道:“兩位愛卿,皆知此事乃朕多年來,一直想完成先帝未曾完成的心願之一。爾二人,一人乃當朝宰相,一人乃當朝參知政事,可謂位極人臣。雖則蘇愛卿已不在,趙宋三相,已去其一。因此爾等切勿讓朕失望,否則此事不成,爾等便告老還鄉吧。”
兩位老臣,一王一秦,原來是趙宋王朝的三相之二,當朝宰相王平圖,參知政事秦惠。
兩位老臣,俯身應諾。
趙霽驀然道:“小說家那邊,可有異狀?”
秦惠道:“稟陛下,暫無異樣,小說家顯得非常配合。不過,也正是因為太配合,顯得過於正常,老奴才擔心,是否那一直不安分的胡九道,會有異心。”
趙霽聞之,一聲冷哼,道:“小說家自詡為天下文人聖地,謂之一入小說千年度,世上空留萬裏路。其下八大長老,自號琴棋書畫詩酒花茶,更自封當世一絕,當真可笑。”
“其實,朕挺想他有所異動。如此一來,便可知道,究竟爾等修天道的三教九流厲害,還是趙宋王朝修聖道的百萬軍士厲害。”
畢竟,天道聖道,孰優孰劣,自古並無定論。
當朝天子,言罷此話,驀然臨窗,推窗而望,那是都城遙遠的西南方向,那裏有平原之地少見的萬丈峰巒。
那裏峰巒如聚,那裏白雲繞山,那裏是天下文人的聖地。
那裏是,三教九流之一的小說家之所在。
此時,在小說家盤踞的群峰深處,一座山峰挺拔而立。
遠方,是萬丈的陽光傾瀉;眼前,是洶湧的茫茫雲海;身後,是錯落分布的樓宇;腳下,是深不見底的深淵。
一名中年書生,站於懸崖之上,雙手負於身後,山風吹得他的長袍烈烈作響,猶如旗幟一般。
他確實是一麵旗幟,天下文人的旗幟。
其身後,站著一名身穿黑色對襟錦絲長袍的身影,赫然便是胡實。
胡實其身微俯,顯得非常恭敬,靜默不語。
直到陽光普照,雲海漸薄,那中年書生方道:“聽你方才之言,既然此事已定,那便依計而行即可。”
胡實道:“是。我這就前往安排。”
說罷,胡實躬身行禮,緩步後退,便要離開。
正當此事,中年書生道:“等一下。”
胡實忙停下腳步,恭聽吩咐。
中年書生道:“祭典之上,要記得關注黯行者的行蹤,莫讓他們生出禍事,也莫要丟了小說家的門麵。”
聽聞“黯行者”三字,胡實心動一震,道:“這些人,當真會出現?”
中年書生道:“此等唯恐世間不亂之人,又怎會錯過如此良辰時機。”
聽罷,胡實恭謹應諾,再度行禮,告退而去。
待得確認胡實的腳步聲已消失,那中年書生忽然全身鬆懈,驀然不再保持遺世獨立的風度,直接盤腿坐在懸崖上的一顆巨石上,雙手揉著眉心,露出無奈惆悵的表情。
他望遠方,看雲海,低聲呢喃道:“你為何要迴來呢?”
山風來襲,雲海翻騰,心如深淵。
良久之後,他站了起來,雙手再度負於身後,臉色古井不波,眉宇堅韌剛毅,一股傲然之氣油然而生。
他往東北望,那裏是鳳炎都城的方向,那裏有他在乎的芸芸眾生。
不過,在這芸芸眾生間,每個人都忙碌於生計,哪裏會有時間,去看是否有人把目光停留在自己的身上。
世人自顧不暇,又何能眷顧他人。
此時的鳳炎都城,人來人往,但大多是陌路之人,不過擦肩而過罷了。
在都城宮門前,一個可容納數萬人的遼闊廣場,早已被圍蔽起來,各類工匠正在熱火朝天地趕工,那是為了搭建鳳梧祭典的場地。
工匠數以千計,每個人忙得大汗淋漓,幾乎沒法停不下來歇息。
在這千百名忙碌的工匠中,有一名臉色黝黑的工匠。他卸下一車磚,重新壘好之後,隨手拿起肩膀上的毛巾擦拭著汗水。
他見監工四處走動,並未曾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於是,他擦著汗水,往工地邊緣的飲水處走去。
他想喝一口水,先歇息一會,偷懶片刻也是好的。
當他到了飲水處時,發現旁邊已經有一人也在歇息。那人臉色蒼白,赤裸著上身,露出結實的肌肉和臂膀。
兩人點頭問候,坐在飲水處旁的石階上,一邊喝著水,一邊閑聊著,仿佛在拉家常一般。u看書 ww.uukanshu
臉色黝黑的工匠道:“今天天氣很好.”
臉色蒼白的工匠道:“隻是還是很冷。”
“那你又脫了衣服?”
“因為搬磚又累又熱。”
“誰讓你倒黴,被上級派來和我一起搬磚。”
“也是沒辦法的事,那你的磚搬得如何了?”
“搬得差不多了。”
“怎麽搬的?說來聽聽?”
“大寒過後,開始報名搬,持續十五天,直至除夕夜。正月初三,開始明著搬;正月十五,開始暗著搬。”
“還有兩日,就是大寒了,難怪天氣如此冷。”
“也許是個好日子。”
“既然搬得差不多,也是時候準備拆了。”
“人手太少,隻怕我們拆得不夠快,讓上級不滿意。”
“需要找人幫忙拆嗎?”
“有何建議?”
“聽聞古廟內,有兩個似乎可以幫忙之人。”
“如此甚好,那我找人幫忙去。”
“倘若他們不答應幫忙呢?”
“那就一起滅了吧。”
“如此甚好。”
“你們在做甚,又在偷懶?”正當兩名工匠閑聊之時,一名監工走了過來,催促他們繼續幹活。
兩名工匠不敢再多言,一口把水喝完,便分頭離開,繼續搬磚去。
隻是,在他們離開之時,都不約而同地望著同一個方向。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