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對造紙印刷之事是否有所了解?”邵景明道。
“自從多年前與你暢談之後,對於造紙與印刷之術,我了解甚多,故而書本之事,如今大漢已不必擔憂,這實乃讀書人之幸事!此乃光正之功!”孔融笑道。
“不錯,造紙印刷改進,使得竹簡這極為不便之物有了替代之物。然僅僅如此,天下讀書之人卻還是不夠。”
“那是自然,大漢何其廣闊?這讀書之人卻仍是少數。”
“先生之祖孔聖曾言:有教無類。我今有一法,可使天下之人皆可讀書。”邵景明一步一步地引誘孔融。
“當真?”孔融激動地抓住了邵景明的手,然後孔融很快就發覺自己很是失態,所以孔融放開了邵景明的手,“光正此話莫不是騙我?”
孔融的聲音裏有一絲顫抖,邵景明能感受到他的激動。
“當真,我絕無虛言!”
“快說與我聽聽!”
“我欲開辦官學,並且使天下百姓皆可入學,不論孺子老人。”
“開官學之事,吾亦曾想過,可哪裏是如此容易之事?”孔融聽了邵景明的話以後,微微有些失望。
“開官學自是不宜,可如今大漢百姓衣食無憂,大漢國庫充盈,自然有餘力行此事。”
“可即便有餘力行此事,又能如何?此事幹係甚大,即便朝廷有政令,可各州郡縣如何實施?此事恐怕得數十萬人才可成。”
“人力物力都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先生還不明白嗎?”
邵景明的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孔融怎麽也想到了最大的問題。
“你是說世家?”
“不錯,若是行官學,則是挖了世家的根基,如此一來,世家定然反對。”
“光正既已想到,那可有對策?”
“此事還需先生相助。”
“老朽一儒生耳,手無縛雞之力,如何能應對眾多世家?”孔融自嘲地笑了笑。
“先生莫要妄自菲薄,先生乃是孔聖之後,論名望,恐怕天下世家哪一家都比不得孔家。”
邵景明一開口,孔融就明白邵景明的意思了。
“你是要我帶頭,為眾世家愛做表率?”
“不錯!”邵景明笑道,“若是孔家帶頭,則天下世家如何不應?”
話說到了這裏,孔融陷入了思考,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孔子的地位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而孔家自然也是大漢的第一世家。
曆史上,孔融為曹操所殺,並且滅了滿門,但是孔家並不隻有孔融一人,曹操隻是殺了孔融一家,對於其餘的孔家人,曹操當然沒有理由動手,更不敢動手。
所以孔家的地位比較特殊,這麽些年,眾多世家起源或者消亡,但是唯獨他孔家仍然生生不息,並且枝繁葉茂。
現在邵景明讓他出頭,代表孔家做這個表率,這是孔融不敢輕易決定的事情,畢竟事情涉及到了自己的家族,孔融不得不細細地思量。但是“有教無類”這個宏願,實在是很難實現,因為天下太大,百姓眾多,而當時有沒有造紙術,所以都是靠竹簡來記錄信息。甚至於孔子搬家的時候,光裝竹簡都裝了幾大車。
而後蔡倫改良了造紙術,使得紙張變成了可用來書寫之物。隻是造紙之術太過複雜,故而紙張價格昂貴,一般家族都用不起,更何況平民百姓?
如今邵景明的工坊改良了造紙之術,又有印刷之術,使得紙張並沒有那麽貴,即便一般百姓都可以負擔得起了,這也是讓天下人受教的大好時機。邵景明的提議,讓孔融有些意動,但又有些擔憂。他擔心這件事會使得已經平穩的大漢再生波瀾,這是其一。其二就是孔融雖為朝廷重臣,但卻不是這一代的族長,若是以孔家之命行事,恐怕得經過族長的同意。
“此事我須得與族中之人商議方可。”孔融道。
“若是先生族中之人不同意此事,並且將此事泄露出去,那此事便再無可能!”邵景明很是嚴肅地說道。
孔融明白,這件事隻要泄露出去,世家一定會做好準備,而邵景明等人尚未安排妥當,如此強行應對世家,定然要出事。
“可…”孔融心中掙紮不已,不知是因為家中宗族的原因,還有曹家的原因。孔融不滿曹家,而今卻要與曹家合作,這對於孔融來說,有些難以接受。
邵景明沒有多說話,就看著孔融,讓他自己做決定。
兩人就這麽對坐著,良久之後,孔融想起了剛剛邵景明說的有教無類,雖然此事困難重重,但孔融覺得此事乃是利於天下之事,即便有些危險,亦需行之。
“光正,此事我答應了。”孔融終於開口了。
邵景明很是高興,但是他剛想說話,孔融便搶先開口:“隻是吾隻可以吾自身名義幫助汝等,吾不會言明此事是否為孔家授意。”
“先生不須承認,隻是亦不須否認便是。”
邵景明這話,孔融明白,不承認、不否認,就意味著其餘家族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會默認是孔家的授意。孔融他也是這個意思,畢竟事情不能輕易泄露,現在隻有這個辦法了。
“嗯!”孔融點了點頭,“如此一來,光正是否可將此事細細道來?”
“敢不從命!”
隨後邵景明便跟孔融說了關於辦學以及科舉製度詳細內容,孔融聽了之後讚不絕口:“妙哉!如此一來,大漢人才源源不絕,則大漢可長盛不衰!”
邵景明其實很想跟孔融說,即便如此,天下該分還得分,該合還得合,這不是人才的原因,而是社會製度的原因,封建王朝更替是很難杜絕的事情。
“可此事之中,必有世家阻撓,那該當如何?”
“隻是部分而已,殺一儆百就是!”邵景明的話裏帶著殺氣。
孔融聽了之後默默無語,他雖然不願意看到有人因此而死,但是這件事必然會流血。
“正好,辦了官學之後,教書先生是最稀缺之人,這些世家子弟便可讓他們去教書。”
“原來光正連此事都已想到。”孔融苦笑了一下,“可是他們如何會聽從?即便汝等以勢壓人,難免他們會生異心,那時候世家子弟分散各處,到時該如何處之?”
“此事不難,且待我慢慢道來。”
“自從多年前與你暢談之後,對於造紙與印刷之術,我了解甚多,故而書本之事,如今大漢已不必擔憂,這實乃讀書人之幸事!此乃光正之功!”孔融笑道。
“不錯,造紙印刷改進,使得竹簡這極為不便之物有了替代之物。然僅僅如此,天下讀書之人卻還是不夠。”
“那是自然,大漢何其廣闊?這讀書之人卻仍是少數。”
“先生之祖孔聖曾言:有教無類。我今有一法,可使天下之人皆可讀書。”邵景明一步一步地引誘孔融。
“當真?”孔融激動地抓住了邵景明的手,然後孔融很快就發覺自己很是失態,所以孔融放開了邵景明的手,“光正此話莫不是騙我?”
孔融的聲音裏有一絲顫抖,邵景明能感受到他的激動。
“當真,我絕無虛言!”
“快說與我聽聽!”
“我欲開辦官學,並且使天下百姓皆可入學,不論孺子老人。”
“開官學之事,吾亦曾想過,可哪裏是如此容易之事?”孔融聽了邵景明的話以後,微微有些失望。
“開官學自是不宜,可如今大漢百姓衣食無憂,大漢國庫充盈,自然有餘力行此事。”
“可即便有餘力行此事,又能如何?此事幹係甚大,即便朝廷有政令,可各州郡縣如何實施?此事恐怕得數十萬人才可成。”
“人力物力都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先生還不明白嗎?”
邵景明的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孔融怎麽也想到了最大的問題。
“你是說世家?”
“不錯,若是行官學,則是挖了世家的根基,如此一來,世家定然反對。”
“光正既已想到,那可有對策?”
“此事還需先生相助。”
“老朽一儒生耳,手無縛雞之力,如何能應對眾多世家?”孔融自嘲地笑了笑。
“先生莫要妄自菲薄,先生乃是孔聖之後,論名望,恐怕天下世家哪一家都比不得孔家。”
邵景明一開口,孔融就明白邵景明的意思了。
“你是要我帶頭,為眾世家愛做表率?”
“不錯!”邵景明笑道,“若是孔家帶頭,則天下世家如何不應?”
話說到了這裏,孔融陷入了思考,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孔子的地位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而孔家自然也是大漢的第一世家。
曆史上,孔融為曹操所殺,並且滅了滿門,但是孔家並不隻有孔融一人,曹操隻是殺了孔融一家,對於其餘的孔家人,曹操當然沒有理由動手,更不敢動手。
所以孔家的地位比較特殊,這麽些年,眾多世家起源或者消亡,但是唯獨他孔家仍然生生不息,並且枝繁葉茂。
現在邵景明讓他出頭,代表孔家做這個表率,這是孔融不敢輕易決定的事情,畢竟事情涉及到了自己的家族,孔融不得不細細地思量。但是“有教無類”這個宏願,實在是很難實現,因為天下太大,百姓眾多,而當時有沒有造紙術,所以都是靠竹簡來記錄信息。甚至於孔子搬家的時候,光裝竹簡都裝了幾大車。
而後蔡倫改良了造紙術,使得紙張變成了可用來書寫之物。隻是造紙之術太過複雜,故而紙張價格昂貴,一般家族都用不起,更何況平民百姓?
如今邵景明的工坊改良了造紙之術,又有印刷之術,使得紙張並沒有那麽貴,即便一般百姓都可以負擔得起了,這也是讓天下人受教的大好時機。邵景明的提議,讓孔融有些意動,但又有些擔憂。他擔心這件事會使得已經平穩的大漢再生波瀾,這是其一。其二就是孔融雖為朝廷重臣,但卻不是這一代的族長,若是以孔家之命行事,恐怕得經過族長的同意。
“此事我須得與族中之人商議方可。”孔融道。
“若是先生族中之人不同意此事,並且將此事泄露出去,那此事便再無可能!”邵景明很是嚴肅地說道。
孔融明白,這件事隻要泄露出去,世家一定會做好準備,而邵景明等人尚未安排妥當,如此強行應對世家,定然要出事。
“可…”孔融心中掙紮不已,不知是因為家中宗族的原因,還有曹家的原因。孔融不滿曹家,而今卻要與曹家合作,這對於孔融來說,有些難以接受。
邵景明沒有多說話,就看著孔融,讓他自己做決定。
兩人就這麽對坐著,良久之後,孔融想起了剛剛邵景明說的有教無類,雖然此事困難重重,但孔融覺得此事乃是利於天下之事,即便有些危險,亦需行之。
“光正,此事我答應了。”孔融終於開口了。
邵景明很是高興,但是他剛想說話,孔融便搶先開口:“隻是吾隻可以吾自身名義幫助汝等,吾不會言明此事是否為孔家授意。”
“先生不須承認,隻是亦不須否認便是。”
邵景明這話,孔融明白,不承認、不否認,就意味著其餘家族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會默認是孔家的授意。孔融他也是這個意思,畢竟事情不能輕易泄露,現在隻有這個辦法了。
“嗯!”孔融點了點頭,“如此一來,光正是否可將此事細細道來?”
“敢不從命!”
隨後邵景明便跟孔融說了關於辦學以及科舉製度詳細內容,孔融聽了之後讚不絕口:“妙哉!如此一來,大漢人才源源不絕,則大漢可長盛不衰!”
邵景明其實很想跟孔融說,即便如此,天下該分還得分,該合還得合,這不是人才的原因,而是社會製度的原因,封建王朝更替是很難杜絕的事情。
“可此事之中,必有世家阻撓,那該當如何?”
“隻是部分而已,殺一儆百就是!”邵景明的話裏帶著殺氣。
孔融聽了之後默默無語,他雖然不願意看到有人因此而死,但是這件事必然會流血。
“正好,辦了官學之後,教書先生是最稀缺之人,這些世家子弟便可讓他們去教書。”
“原來光正連此事都已想到。”孔融苦笑了一下,“可是他們如何會聽從?即便汝等以勢壓人,難免他們會生異心,那時候世家子弟分散各處,到時該如何處之?”
“此事不難,且待我慢慢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