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也不怕邵景明害他,因為若果劉協死了,邵景明也逃不掉。
“你的酒倒是真的不錯!”劉協這麽說就是接受了邵景明的提議。
“別的我不敢說,在酒這方麵,恐怕還沒有人比我釀的好。”邵景明在這方麵很是自信。
劉協笑了笑,又喝了一口酒。邵景明一把搶了過來,自己喝了起來。
“朕可是皇帝,你敢跟朕搶?”劉協怒道,剛剛的恐懼都變成了憤怒。
“我不是說了嗎?現在開始,我們倆都隻是普通人,沒有皇帝臣子,沒有平民貴胄。”邵景明道。
“你到底意欲何為?”劉協問道。
“我有個問題想跟你討論一下。”
“何事?”劉協搶過酒囊,喝了起來。
“你說這大漢從萬邦來朝變成如今這般諸侯割據,到底是什麽原因?”邵景明看向劉協。
這個問題比較正經,所以劉協也正色了起來。
“此事朕亦有自省。”
“都說了咱倆是普通人,別老是朕朕的。”邵景明沒好氣道。
劉協聽了之後倒是笑了起來:“今日便依你。大漢自高祖一來,曆經文景之治,國力大盛;後有武帝北伐,封狼居胥;中間雖有王莽篡權,但為光武帝所敗。光武中興,大漢盛極一時。直道桓帝、靈帝,宦官當權,朝廷內部鬥爭不斷。又有天災降臨,百姓苦不堪言,如此便有了黃巾作亂。自此諸侯離心,不尊漢室,隻為爭權奪利,互相攻伐,大漢天下便四分五裂,不複昔日繁盛。”
“你的意思是大漢變成現在這樣,是因為天災、宦官和黨爭?”
“沒錯,難道並非如此?”
“那我問你,宦官之禍,到底因何而起?”
“桓帝之時,親信宦官,以至於宦官與外戚爭權奪利,故而有了黨錮之禍。”
“那你覺得問題出在誰的身上?”
“自然是宦官和臣子!”劉協很自然的說道。
“你說錯了,”邵景明喝了口酒,“宦官當權乃是皇帝默許,若無皇帝,宦官哪裏掀得起半點風浪?因為宦官當權,故而有識之士便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宦官,如此便有了黨錮之爭。至於天災,若是朝廷處理得當,怎會釀成禍事?”
“你這是何意?”劉協隱隱感覺到邵景明想說什麽。
“我的意思是大漢落得如今這般田地,究其原因便是皇帝!”邵景明笑道。
劉協不服氣:“怎會事皇帝之過?依你所言,宦官之禍乃是皇帝盲信所致。可皇帝為何要使宦官禍亂朝廷?若不是那些大臣咄咄逼人,目無尊上,皇帝何必啟用宦官來對付眾大臣?”
邵景明笑了幾聲說道:“你看看,你說了半天,最終問題還是在皇帝身上。你先別著急跟我辯,先聽我說。”
“皇帝覺得臣子咄咄逼人,自己失了權威,這是為了一己私欲還是天下百姓?”劉協聽了之後沉默了,邵景明說的沒錯,皇帝之所以會用宦官跟臣子打擂台,便是感覺自己的權威不複,所以想利用宦官來平衡勢力。
“皇帝為了私欲,啟用宦官,於是宦官與大臣之間鬥爭不斷。而皇帝態度曖昧,致使眾世家不再信服朝廷,故而黃巾之後,世家便不再歸順朝廷,轉而投奔諸侯。”
劉協依然沉默不語。
“至此,大漢不複當年,以至於番邦異族不再尊崇大漢,轉而不停掠奪大漢領土,以至於大漢多方受難,朝廷無力管轄。我說的沒錯吧?”
劉協靜靜地聽完邵景明的話,之後劉協說道:“此乃桓帝、靈帝之禍,朕…我認為若是朕掌控大漢,定不使大漢至此!”
“你還沒有想明白,問題不是出在某一個或者某幾個皇帝身上,問題出在皇帝這個位置本身。”
劉協聽了邵景明的話之後瞪大了雙眼,他沒想到邵景明敢這麽說話。
“你…你竟敢說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有什麽大逆不道的?我說的是事實。”
“你胡說!”
“那好,我再問你。自大禹建立夏朝以來,共有五朝,分別是夏、商、周、秦、漢。這五朝每個都有賢明之人。先有夏禹商湯文武周公,後有秦皇高祖文景武帝。而最近之時也有光武中興,這些人皆是有大才之人,可為何還有湯放桀、武伐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以致於高祖揭竿而起誅暴秦,後有王莽篡權光武定天下?凡此種種,你想過到底是為何?”
邵景明這個問題劉協迴答不了,他或許已經想到答案,但是他不願承認。
“問題就出在了皇帝的身上,我說的這些人,他們每一個都揚名千古,但是他們的子孫後代又當如何?你可以努力做一個好皇帝,但是你能保證你的子孫後代也像你一般勤政愛民?”
劉協目視前方,眼神空洞,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所以係天下安危於一人之身,實在愚蠢至極!”邵景明最後下了這個結論。
“你告訴朕這些,到底意欲何為?”劉協麵無表情地說道。
“我的意思是陛下若是還為天下百姓著想,就不要再做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了。”
此時兩人的稱唿又變了迴來,這也意味著兩人之間的談話也就結束了。
“陛下,此間事了,臣告退。”邵景明起身行禮,之後離開了大殿,隻剩下劉協一個人呆呆地坐在原地,連手中的酒灑出來都沒有察覺到。
邵景明出了大殿的時候,東方已經泛起了白,沒想到天都亮了。邵景明此時趕迴自己家,昨天的婚禮演變成了一場鬧劇,連洞房花燭夜邵景明都沒過。現在可好,洞房徹底沒了,而且家裏還有一大攤子事情需要解決。邵景明腦仁又開始疼了,馬騰參與了衣帶詔事件,還不知道該怎麽處理,要是馬雲騄問起來,邵景明都不知道怎麽迴答。
但是沒辦法,該麵對的事情還是要麵對,逃是逃不過的。所以邵景明趕迴啦家,此時太陽已經冒出了頭。邵景明迴到了家,此時家裏的客人都離去了,看來曹操已經解決了問題,將眾賓客放迴去了。此時邵府的下人正在打掃院子,地麵上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有,還有不少血跡,邵景明歎了口氣,便進了後院。
蔡邕還在邵府,因為發生了這麽大的事,而邵景明又不在,所蔡邕便留下來安撫邵府眾人的心情。蔡邕看到邵景明迴來了,歎了口氣說道:“既然你迴來了,我便迴去了。”
邵景明點點頭,沒有多說話,蔡邕也沒有多言,徑直離開邵府。
“你的酒倒是真的不錯!”劉協這麽說就是接受了邵景明的提議。
“別的我不敢說,在酒這方麵,恐怕還沒有人比我釀的好。”邵景明在這方麵很是自信。
劉協笑了笑,又喝了一口酒。邵景明一把搶了過來,自己喝了起來。
“朕可是皇帝,你敢跟朕搶?”劉協怒道,剛剛的恐懼都變成了憤怒。
“我不是說了嗎?現在開始,我們倆都隻是普通人,沒有皇帝臣子,沒有平民貴胄。”邵景明道。
“你到底意欲何為?”劉協問道。
“我有個問題想跟你討論一下。”
“何事?”劉協搶過酒囊,喝了起來。
“你說這大漢從萬邦來朝變成如今這般諸侯割據,到底是什麽原因?”邵景明看向劉協。
這個問題比較正經,所以劉協也正色了起來。
“此事朕亦有自省。”
“都說了咱倆是普通人,別老是朕朕的。”邵景明沒好氣道。
劉協聽了之後倒是笑了起來:“今日便依你。大漢自高祖一來,曆經文景之治,國力大盛;後有武帝北伐,封狼居胥;中間雖有王莽篡權,但為光武帝所敗。光武中興,大漢盛極一時。直道桓帝、靈帝,宦官當權,朝廷內部鬥爭不斷。又有天災降臨,百姓苦不堪言,如此便有了黃巾作亂。自此諸侯離心,不尊漢室,隻為爭權奪利,互相攻伐,大漢天下便四分五裂,不複昔日繁盛。”
“你的意思是大漢變成現在這樣,是因為天災、宦官和黨爭?”
“沒錯,難道並非如此?”
“那我問你,宦官之禍,到底因何而起?”
“桓帝之時,親信宦官,以至於宦官與外戚爭權奪利,故而有了黨錮之禍。”
“那你覺得問題出在誰的身上?”
“自然是宦官和臣子!”劉協很自然的說道。
“你說錯了,”邵景明喝了口酒,“宦官當權乃是皇帝默許,若無皇帝,宦官哪裏掀得起半點風浪?因為宦官當權,故而有識之士便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宦官,如此便有了黨錮之爭。至於天災,若是朝廷處理得當,怎會釀成禍事?”
“你這是何意?”劉協隱隱感覺到邵景明想說什麽。
“我的意思是大漢落得如今這般田地,究其原因便是皇帝!”邵景明笑道。
劉協不服氣:“怎會事皇帝之過?依你所言,宦官之禍乃是皇帝盲信所致。可皇帝為何要使宦官禍亂朝廷?若不是那些大臣咄咄逼人,目無尊上,皇帝何必啟用宦官來對付眾大臣?”
邵景明笑了幾聲說道:“你看看,你說了半天,最終問題還是在皇帝身上。你先別著急跟我辯,先聽我說。”
“皇帝覺得臣子咄咄逼人,自己失了權威,這是為了一己私欲還是天下百姓?”劉協聽了之後沉默了,邵景明說的沒錯,皇帝之所以會用宦官跟臣子打擂台,便是感覺自己的權威不複,所以想利用宦官來平衡勢力。
“皇帝為了私欲,啟用宦官,於是宦官與大臣之間鬥爭不斷。而皇帝態度曖昧,致使眾世家不再信服朝廷,故而黃巾之後,世家便不再歸順朝廷,轉而投奔諸侯。”
劉協依然沉默不語。
“至此,大漢不複當年,以至於番邦異族不再尊崇大漢,轉而不停掠奪大漢領土,以至於大漢多方受難,朝廷無力管轄。我說的沒錯吧?”
劉協靜靜地聽完邵景明的話,之後劉協說道:“此乃桓帝、靈帝之禍,朕…我認為若是朕掌控大漢,定不使大漢至此!”
“你還沒有想明白,問題不是出在某一個或者某幾個皇帝身上,問題出在皇帝這個位置本身。”
劉協聽了邵景明的話之後瞪大了雙眼,他沒想到邵景明敢這麽說話。
“你…你竟敢說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有什麽大逆不道的?我說的是事實。”
“你胡說!”
“那好,我再問你。自大禹建立夏朝以來,共有五朝,分別是夏、商、周、秦、漢。這五朝每個都有賢明之人。先有夏禹商湯文武周公,後有秦皇高祖文景武帝。而最近之時也有光武中興,這些人皆是有大才之人,可為何還有湯放桀、武伐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以致於高祖揭竿而起誅暴秦,後有王莽篡權光武定天下?凡此種種,你想過到底是為何?”
邵景明這個問題劉協迴答不了,他或許已經想到答案,但是他不願承認。
“問題就出在了皇帝的身上,我說的這些人,他們每一個都揚名千古,但是他們的子孫後代又當如何?你可以努力做一個好皇帝,但是你能保證你的子孫後代也像你一般勤政愛民?”
劉協目視前方,眼神空洞,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所以係天下安危於一人之身,實在愚蠢至極!”邵景明最後下了這個結論。
“你告訴朕這些,到底意欲何為?”劉協麵無表情地說道。
“我的意思是陛下若是還為天下百姓著想,就不要再做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了。”
此時兩人的稱唿又變了迴來,這也意味著兩人之間的談話也就結束了。
“陛下,此間事了,臣告退。”邵景明起身行禮,之後離開了大殿,隻剩下劉協一個人呆呆地坐在原地,連手中的酒灑出來都沒有察覺到。
邵景明出了大殿的時候,東方已經泛起了白,沒想到天都亮了。邵景明此時趕迴自己家,昨天的婚禮演變成了一場鬧劇,連洞房花燭夜邵景明都沒過。現在可好,洞房徹底沒了,而且家裏還有一大攤子事情需要解決。邵景明腦仁又開始疼了,馬騰參與了衣帶詔事件,還不知道該怎麽處理,要是馬雲騄問起來,邵景明都不知道怎麽迴答。
但是沒辦法,該麵對的事情還是要麵對,逃是逃不過的。所以邵景明趕迴啦家,此時太陽已經冒出了頭。邵景明迴到了家,此時家裏的客人都離去了,看來曹操已經解決了問題,將眾賓客放迴去了。此時邵府的下人正在打掃院子,地麵上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有,還有不少血跡,邵景明歎了口氣,便進了後院。
蔡邕還在邵府,因為發生了這麽大的事,而邵景明又不在,所蔡邕便留下來安撫邵府眾人的心情。蔡邕看到邵景明迴來了,歎了口氣說道:“既然你迴來了,我便迴去了。”
邵景明點點頭,沒有多說話,蔡邕也沒有多言,徑直離開邵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