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百裏的火牛!”


    朱元璋震驚了,李善長的老臉上也全是震驚之色。


    日行百裏是什麽概念?


    如今最好的戰馬,每天的行程也達不到這麽遠的距離,而且沿途還要換馬,不然馬匹都會被累死。


    傳訊兵就是以這種模式傳遞重要信息,會在沿途的驛站更換馬匹。


    “大孫、火牛真能日行百裏?”朱元璋咽著口水問道。


    朱軒篤定的點點頭:“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在火器沒有研製出來之前,誰又能想到火器的威力會如此恐怖,在戰場上絕對是壓製性的武器呢?”


    朱元璋和李善長默默的點頭,確實是這個道理,特別是朱元璋,他很偏愛火器,如果沒有朱元璋的大力推動,明朝的火器也不可能領先全世界。


    就拿至正至正十九年(1359年來說,朱元璋命將領胡大海進攻紹興城。


    而守城將領呂珍見胡大海一部來勢洶洶,遂調集了城中火器攻擊其前鋒。在長達三個月的攻城戰役中,胡大海麾下的一支部隊甚至遭到了火器的全殲。


    數次損失慘痛的衝鋒後,胡大海也調集了各類火器,對城內守軍進行了密集的轟擊。此役過後,朱元璋逐漸認識到了火器在戰場上靈活使用的重要性。


    朱元璋跟陳友諒的鄱陽湖大戰的時候,朱元璋更是把火器作為重點,先是火炮齊轟,炮火覆蓋。


    這就叫射程之內就是真理。


    大明建國以後,朱元璋每年投入重金給軍器局研發製造火器,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甚至還專門成立了火藥製造局,擴大規模和正規化。


    洪武一朝,一百軍戶裏麵就有十把火銃。


    可以想象得到,朱元璋的眼光和高瞻遠矚。


    不過、朱元璋沒有把火器兵單獨組建特殊的兵種,單獨成軍。


    直到永樂年間的時候,登基的永樂帝朱棣才把火器兵種獨立,組建單獨的軍種編製,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神機營。


    朱軒這時又開口說道:“當然、火牛想要日行百裏,即便是研發出更加先進的火牛也不行,需要配套的基礎設施。”


    “配套的基礎設施?”李善長眉頭微皺喃喃自語道。


    “對、就是配套的基礎設施。”朱軒點點頭:“秦直道你們知道吧?”


    朱元璋甕聲甕氣的迴應道:“咱當然知道秦直道,當初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鞏固北陲邊防,防禦匈奴侵擾,命大將蒙恬督軍,一邊鎮守邊關,一邊修築軍事要道,也就是大家說的秦直道。”


    “秦直道全長七百多裏地,最寬的地方有六十多米,最窄的地方也有二十米。”


    “有了秦直道以後,方便了大軍開拔,還有糧草運輸,秦直道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


    他說著話音一轉,皺眉道:“不過、修建秦直道需要的民夫太多了,秦朝的國力因為幾個大工程而衰弱的。”


    李善長也感慨道:“秦始皇修建的幾個大工程,可以說是千秋萬載的功績,保護了華夏上千。”


    “可惜啊、這些工程使得百姓怨聲載道,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當初秦始皇應該給百姓休養生息的時間,循序漸進。”


    “就如同我們大明一樣,經曆了多年的戰亂,若不是洪武爺體恤百姓,給老百姓休養生息的時間,大明也沒有今天的樣子。”


    朱元璋聽到李善長的誇獎聲,嘴角上揚,那叫一個嘚瑟,這馬匹拍得比較香。


    朱軒點點頭又搖搖頭:“洪武爺的做法確實是對,但是、秦始皇的做法未必是錯的。”


    啥???


    李善長臉色微變,皇長孫是什麽意思?難道皇長孫和秦始皇一樣,也要加重百姓的徭役嗎?


    這可不是一件好事情啊。


    “小少爺、老奴認為,秦始皇的功績確實是千秋萬載,造福後世華夏子孫。”


    “可是、他的做法太急切,根本不是老百姓能承受得起的,孟薑女你知道嗎?這就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


    李善長覺得自己必須改變皇長孫的想法,皇長孫小小年紀就不學好的話,等以後登基了,天下百姓豈不是怨聲載道。


    “李管家、你說的確實是個道理,可你想過沒有,當時秦朝周邊群狼似虎,北有匈奴,南有百越。”


    “以當時秦朝的軍力,對付北邊的匈奴就不好分兵征伐百越,而修築長城修建秦直道,就能對北邊的匈奴形成防禦,可以抽調出鎮守的兵力去征伐百越。”


    “還有、六國貴族一直在暗中攪風攪雨,與其讓六國貴族煽動百姓叛亂,還不如把百姓抽調去修建工程設施。”


    “在我看來,我們並不是生於那個時代,不清楚那個時代的狀況,不能用我們的眼光去評判秦始皇,也沒資格去評判他。”


    這!!!


    李善長一時說不出話來,似乎、好像……皇長孫說的很有道理的樣子。


    朱元璋是打心眼裏欽佩秦始皇的,他也感慨道:“大孫說的沒錯,咱們不能用現在的眼光去看待那個時代。”


    “秦始皇能一統六國,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絕對是千古一帝,他的智慧和才能絕對不是誰都能比擬的,我們能想到的,他難道不會想到?”


    李善長嫣然失笑,自己還是太膚淺了,枉費自己還飽讀聖賢書,居然還沒一個八歲大的孩童想得明白。


    “小少爺、你的意思是,即便能研發出更好的火牛,還需要修建像秦直道那樣的道路?”李善長不確定的問道。


    朱軒點點頭:“沒錯、秦直道路麵平整,是火牛也是蒸汽車最好的通行道路。”


    李善長眉頭緊鎖:“可是、以現在大明的情況,不適合大量征召百姓服徭役啊。”


    這次朱元璋沒有反駁,而是點頭附和道:“沒錯、如今北邊多地連年幹旱,百姓流離失所,吃樹根啃樹皮,餓死的百姓數不勝數。”


    “南方氣候雖然好,但也不能征召南方的百姓去修理,不然朝廷更是收不上稅,大明百姓更是沒有糧食吃。”


    朱軒撇撇嘴:“爺爺、你這記性,孫兒之前不是說過這個問題嗎?修建水利工程,或者是修建像秦直道這樣的道路,根本不需要大明的百姓……”


    朱元璋怔了一怔,拍著大腿說道:“對、咱怎麽把這茬給忘了呢,大明可以把蒙元的俘虜安排去修路,特別是倭國人,倭國有好幾百萬人,他們來給大明修建基礎設施實在是太好不過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嫡長孫:老朱家的團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虎下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虎下山並收藏大明嫡長孫:老朱家的團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