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李善長的分析
大明嫡長孫:老朱家的團寵 作者:白虎下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沒有急著往下說,而是給了大家思考的時間,過了一會,他才繼續說道:“咱知道、無論是農稅改革,還是商稅改革,都會讓諸位每年少賺錢。”
“但是、諸位也沒少賺多少吧?一樣能讓你們的子孫後代衣食無憂。”
“真要等大明滅亡的那一天,你們的子孫後代,男的變成兩腳羊,女的淪為玩物,就跟牲畜一樣,人家想殺就殺。”
這!!!
所有的官員冷汗直流,他們都是讀書人,當然都知道曆史。
當年五胡亂華,那些草原民族入侵中原,就是把漢人當成牲畜來吃。
此時、所有的官員似乎都想通了,以他們的家業,子孫後代肯定能衣食無憂。
讓出一點利潤就讓把,隻要大明還在,自己的子孫後代就不會淪為奴隸,淪為牲畜。
朱元璋又開口說道:“咱推行改革,讓國庫充盈起來,難道這些錢是咱的嗎?咱還不是把錢用來建設大明,強大大明。”
“咱這是用天下人的錢,為天下人辦事。”
朱元璋最後幾句話,直接說到了所有人心裏。
他們誰不知道朱元璋勤儉節約,一頓還吃不說五個菜,肉菜都不是每天都有。
“上位、推行改革勢在必行,臣願意輔助太子督辦此事。”李善長立馬說道。
有了李善長的帶頭,官員們立馬附和起來。
“推行改革……勢在必行……”
“推行改革……勢在必行……”
……
朱元璋笑了,這次他笑的很開心,不再是一笑誅九族那種。
“哈哈……好!諸位愛卿沒有讓咱失望,咱們沒有愧對後世子孫。”朱元璋爽朗的大聲說道。
有了朝堂這些官員的支持,朱元璋相信改革很快就能推行下去。
“對了、咱決定跟遼東的女真族進行貿易,大明出細鹽和布匹與女真族交易藥材和牛羊。”
啥???
所有人都懵逼了,一個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他們感覺朱元璋是沒睡醒,如今大明還在跟蒙元作戰,而遼東女真族屬於蒙元的。
怎麽跟女真族貿易啊。
“陛下、此事不妥,我們跟女真族交易,豈不是在資助蒙元的實力。”
“臣附議,此事萬萬不可,好不容易把蒙元趕出去,如果讓蒙元恢複過來,到時候必將又是生靈塗炭。”
“臣附議……”
“臣附議……”
這次有四分之三的文官站出來反對,至於武將,一個都沒有開口。
自從胡惟庸案,朱元璋清理了不少武將,現在留下來的,基本都是站朱元璋這邊的。
更何況、他們武將負責打仗就行,這些用腦子的事情,交給文官就行,不然還要文官幹嘛。
文官裏麵,李善長沒有說什麽,而是在思索什麽。
李善長乃謀士,本就智慧過人,他所想的更多。
“上位最近的改變,身後必定有高人,看來跟遼東女真族貿易的事情,也是出自這個高人。”
李善長暗自思考起來,他在分析朱元璋為什麽決定跟女真族貿易。
什麽交易藥材和牛羊,這些東西並非是大明現在的必需品。
那麽……
李善長很快就想到了什麽。
朱元璋觀察著大家的反應,他把目光看向了李善長:“韓國公、你是不是有什麽話想說?”
李善長再一次站了出來:“上位、臣讚同跟女真族進行貿易。”
“什麽……韓國,你這是什麽意思,你是想助長蒙元嗎?”
“就是就是,難道你想成為罪人?被子孫後代唾棄?”
……
一時間、全是官員指責李善長的聲音,特別是那些江浙黨的官員,一個個指著李善長唾沫橫飛。
“諸位愛卿安靜……”朱元璋打斷眾人,然後說道:“韓國公你繼續說。”
李善長點點頭:“古有管仲,以貿易戰勝一國。”
“臣如果沒有猜錯的話,上位此舉,是要分化瓦解蒙元和女真族的關係。”
這……
大臣眉頭微微一皺,露出若有所思的樣子。
李善長繼續說道:“如今蒙元被我大明趕迴了草原,他們缺乏各種物資,而女真族同樣如此。”
“我大明跟女真族進行貿易,女真族必定不會拒絕。”
“到了那時,蒙元首先要解決女真族這個後顧之憂,以免女真族和大明聯合對付他們。”
這時一個大臣站了出來:“女真族是蒙元的附屬,萬一我們交易過去的物資,最後到了蒙元手上呢?”
李善長微微一笑:“我們不讓這些貨物到蒙元手上不就行了?交易的貨物數量有限製,原本隻夠女真族使用,他們舍得分給蒙元嗎?”
“還有、我們可以在蒙元和女真族直接散播謠言,短期內他們或許還能相安無事,但時間久了,必定會生出間隙。”
“更何況、鹽和布匹,並不能助長蒙元的實力,又不是糧食和鐵器。”
這!!!
官員們此時無人反駁了,因為李善長分析的很有道理。
朱元璋笑著點點頭,李善長跟咱大孫分析的是一樣,不愧是李善長,腦子就是好使 。
不過、比起咱的大孫,還是差了太多,如果不是咱大孫先想出來,李善長未必能想到。
“此事就這麽決定了,戶部負責此事,記住、咱大明是跟女真族進行貿易,並非是討好他們,要強勢一點,別給咱大明丟臉。”
朱元璋一錘定音,然後草草結束了今天的朝會。
朱元璋迴去剛換好衣服要出宮,太子朱標立馬開口說道:“爹、孩兒最近身心俱疲,孩兒想出宮散散心。”
“孩兒想去一趟鍾山,孩兒想娘親了……”
朱元璋眉頭一皺,他以為是標兒又想雄英那孩子了,心裏很是不忍。
其實、朱標想出宮主要的原因是太子妃呂氏,當然、他想朱雄英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朱元璋拍了拍朱標的肩膀:“老大、咱知道你心裏苦,咱心裏也不好受。”
“不過、你娘的病情到了關鍵時刻,咱要守著你娘啊。”
“如果不是最近事務繁多,咱肯定帶著你一起出宮,可是、你也知道現在的情況,各種事情擠在一起,宮裏必須有一個人留下來。”
朱標立馬說道:“爹、孩兒就出去這一次,今天你留在宮裏行不行?”
朱元璋暗道,當然不行,咱要去陪咱大孫呢,你還是給咱老老實實的留在宮裏。
“但是、諸位也沒少賺多少吧?一樣能讓你們的子孫後代衣食無憂。”
“真要等大明滅亡的那一天,你們的子孫後代,男的變成兩腳羊,女的淪為玩物,就跟牲畜一樣,人家想殺就殺。”
這!!!
所有的官員冷汗直流,他們都是讀書人,當然都知道曆史。
當年五胡亂華,那些草原民族入侵中原,就是把漢人當成牲畜來吃。
此時、所有的官員似乎都想通了,以他們的家業,子孫後代肯定能衣食無憂。
讓出一點利潤就讓把,隻要大明還在,自己的子孫後代就不會淪為奴隸,淪為牲畜。
朱元璋又開口說道:“咱推行改革,讓國庫充盈起來,難道這些錢是咱的嗎?咱還不是把錢用來建設大明,強大大明。”
“咱這是用天下人的錢,為天下人辦事。”
朱元璋最後幾句話,直接說到了所有人心裏。
他們誰不知道朱元璋勤儉節約,一頓還吃不說五個菜,肉菜都不是每天都有。
“上位、推行改革勢在必行,臣願意輔助太子督辦此事。”李善長立馬說道。
有了李善長的帶頭,官員們立馬附和起來。
“推行改革……勢在必行……”
“推行改革……勢在必行……”
……
朱元璋笑了,這次他笑的很開心,不再是一笑誅九族那種。
“哈哈……好!諸位愛卿沒有讓咱失望,咱們沒有愧對後世子孫。”朱元璋爽朗的大聲說道。
有了朝堂這些官員的支持,朱元璋相信改革很快就能推行下去。
“對了、咱決定跟遼東的女真族進行貿易,大明出細鹽和布匹與女真族交易藥材和牛羊。”
啥???
所有人都懵逼了,一個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他們感覺朱元璋是沒睡醒,如今大明還在跟蒙元作戰,而遼東女真族屬於蒙元的。
怎麽跟女真族貿易啊。
“陛下、此事不妥,我們跟女真族交易,豈不是在資助蒙元的實力。”
“臣附議,此事萬萬不可,好不容易把蒙元趕出去,如果讓蒙元恢複過來,到時候必將又是生靈塗炭。”
“臣附議……”
“臣附議……”
這次有四分之三的文官站出來反對,至於武將,一個都沒有開口。
自從胡惟庸案,朱元璋清理了不少武將,現在留下來的,基本都是站朱元璋這邊的。
更何況、他們武將負責打仗就行,這些用腦子的事情,交給文官就行,不然還要文官幹嘛。
文官裏麵,李善長沒有說什麽,而是在思索什麽。
李善長乃謀士,本就智慧過人,他所想的更多。
“上位最近的改變,身後必定有高人,看來跟遼東女真族貿易的事情,也是出自這個高人。”
李善長暗自思考起來,他在分析朱元璋為什麽決定跟女真族貿易。
什麽交易藥材和牛羊,這些東西並非是大明現在的必需品。
那麽……
李善長很快就想到了什麽。
朱元璋觀察著大家的反應,他把目光看向了李善長:“韓國公、你是不是有什麽話想說?”
李善長再一次站了出來:“上位、臣讚同跟女真族進行貿易。”
“什麽……韓國,你這是什麽意思,你是想助長蒙元嗎?”
“就是就是,難道你想成為罪人?被子孫後代唾棄?”
……
一時間、全是官員指責李善長的聲音,特別是那些江浙黨的官員,一個個指著李善長唾沫橫飛。
“諸位愛卿安靜……”朱元璋打斷眾人,然後說道:“韓國公你繼續說。”
李善長點點頭:“古有管仲,以貿易戰勝一國。”
“臣如果沒有猜錯的話,上位此舉,是要分化瓦解蒙元和女真族的關係。”
這……
大臣眉頭微微一皺,露出若有所思的樣子。
李善長繼續說道:“如今蒙元被我大明趕迴了草原,他們缺乏各種物資,而女真族同樣如此。”
“我大明跟女真族進行貿易,女真族必定不會拒絕。”
“到了那時,蒙元首先要解決女真族這個後顧之憂,以免女真族和大明聯合對付他們。”
這時一個大臣站了出來:“女真族是蒙元的附屬,萬一我們交易過去的物資,最後到了蒙元手上呢?”
李善長微微一笑:“我們不讓這些貨物到蒙元手上不就行了?交易的貨物數量有限製,原本隻夠女真族使用,他們舍得分給蒙元嗎?”
“還有、我們可以在蒙元和女真族直接散播謠言,短期內他們或許還能相安無事,但時間久了,必定會生出間隙。”
“更何況、鹽和布匹,並不能助長蒙元的實力,又不是糧食和鐵器。”
這!!!
官員們此時無人反駁了,因為李善長分析的很有道理。
朱元璋笑著點點頭,李善長跟咱大孫分析的是一樣,不愧是李善長,腦子就是好使 。
不過、比起咱的大孫,還是差了太多,如果不是咱大孫先想出來,李善長未必能想到。
“此事就這麽決定了,戶部負責此事,記住、咱大明是跟女真族進行貿易,並非是討好他們,要強勢一點,別給咱大明丟臉。”
朱元璋一錘定音,然後草草結束了今天的朝會。
朱元璋迴去剛換好衣服要出宮,太子朱標立馬開口說道:“爹、孩兒最近身心俱疲,孩兒想出宮散散心。”
“孩兒想去一趟鍾山,孩兒想娘親了……”
朱元璋眉頭一皺,他以為是標兒又想雄英那孩子了,心裏很是不忍。
其實、朱標想出宮主要的原因是太子妃呂氏,當然、他想朱雄英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朱元璋拍了拍朱標的肩膀:“老大、咱知道你心裏苦,咱心裏也不好受。”
“不過、你娘的病情到了關鍵時刻,咱要守著你娘啊。”
“如果不是最近事務繁多,咱肯定帶著你一起出宮,可是、你也知道現在的情況,各種事情擠在一起,宮裏必須有一個人留下來。”
朱標立馬說道:“爹、孩兒就出去這一次,今天你留在宮裏行不行?”
朱元璋暗道,當然不行,咱要去陪咱大孫呢,你還是給咱老老實實的留在宮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