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孫說的實在是太妙了,草原韃子一直是曆朝曆代的最為頭疼的。”


    “強如秦漢,那哪怕是給了草原遊牧民族重創,過個十幾年他們又會卷土重來。”


    “實在是草原太遼闊無垠了,草原遊牧民族有擅長騎射,他們打不過就跑,根本無法滅絕。”


    “當初霍去病打到草原複地,在草原遊牧民族的聖山上封狼居胥,一度擊潰了草原王庭,讓他們心生恐懼,更是讓漢武帝劉徹說出,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為什麽曆朝曆代中原除了叫做華夏,從漢武帝以後,也稱之為漢族,即便唐朝人叫唐人,宋朝人叫宋人,大明之人叫明人,但都是以漢族自居,就是因為漢武帝的功績。”


    “隻可惜、強盛的漢朝,都沒有解決草原遊牧民族這個難題。”


    “現在咱算是知道了,既然殺不淨,那就走融合這條道路,隻要是長一個樣貌的,就把他們都融合掉。”


    朱元璋頓了頓,啞然失笑道:“哎、咱想的實在是太遠了,以現在大明的國力,不僅要平定周邊各地,還要鎮壓各地的叛亂,都不知道何時才能擊潰漠北草原上的蒙元,實現融合這條路。”


    朱軒微微點了點頭:“確實、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估計還需要五六年才可能完成。”


    朱元璋深以為然,他不會自大到立馬就能擊潰漠北蒙元:“草原人擅騎射,他們打不過就跑,滑不溜秋的,如果真跟咱大明的大軍硬碰硬,早就被滅了。”


    “而且他們就跟蒼蠅一樣,大明軍隊撤迴守關,他們又跑迴來侵擾,邊關大軍也是拿他們沒辦法。”


    朱元璋所說的,的是遊牧民族的優勢,他們人口少,當然要利用自己的優勢了。


    “爺爺、其實也不是沒辦法對付他們的侵擾行為。”


    “啥?大孫、你快跟咱說說是什麽辦法,這些年北方地區的百姓已經很艱難了,如果沒了草原蒙元的侵擾,日子會好過得多。”朱元璋急切的問道。


    朱軒沒有直接迴應朱元璋,他撿來一根樹枝插在地裏,然後又把樹枝拔了起來。


    “爺爺、你看這洞如何?”


    朱元璋一臉的懵逼:“這洞又小又淺,沒有什麽特別的啊。”


    朱軒嘴角上揚,露出一抹邪魅的笑容:“爺爺、如果把這洞口加大呢?”


    “遊牧民族的優勢是騎射,騎在戰馬上無論誰衝殺還是撤退,速度都很快。”


    “而戰馬奔跑的時候,馬蹄落這在些小洞裏會如何?”


    嘶!!!


    朱元璋他們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他們腦海中已經浮現畫麵了。


    “如果奔跑都戰馬馬蹄踩進小洞裏,很有可能人仰馬翻,馬腿都會折斷。”


    “妙啊!實在是太妙了,如果往邊關之外的草原上挖開這些小洞,漠北蒙元就無法來侵襲劫掠。”


    “即便他們敢來,大明將士就能讓他們有來無迴。”


    朱軒笑著點點頭:“這種方式成本低,雖然不能防禦太久,但也能讓北方百姓有幾年休養生息都時間。”


    “而且、不僅可以挖洞,還能種樹,幾年時間種下的樹苗也能長大了,樹木也是阻攔戰馬的好東西。”


    朱軒越說越起勁:“種樹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保住土壤裏的水分,讓風沙變小,甚至還能讓沙漠變成綠洲。”


    “大明北方不是幹旱嗎?樹木還有調節氣候的作用,隻要種的樹夠多,也許北方的幹旱就能得到緩解。”


    朱軒還舉例說道:“孫兒看過不少雜書,還跟一些藩商聊過。”


    “漢朝開辟絲綢之路的時候,西域各國都是綠洲,牛羊成群,湖泊清澈。”


    “後來因為人口增長,過度放牧,還有過度砍伐樹木當柴火,導致水土流失,綠洲退化變成了沙漠。”


    “這一千多年時間裏,當初絲綢之路上的很多小國,已經徹底被沙漠吞噬,消失在了曆史長河之中。”


    “雜書上說過一個西域曾經很繁華的古國叫做樓蘭古國,在唐朝時期就因為綠洲退化而消失。”


    朱元璋的唿吸都變得粗重起來,種樹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不僅能抵禦北方遊牧民族,最主要的還是能調節北方幹旱問題。


    可很快朱元璋就露出失落之色,種一棵樹乃至萬棵樹都容易。


    可九邊戰線太長了,根本不是幾萬棵樹能解決的,也不是幾萬棵就能改變北方惡劣的氣候。


    “大孫、大明沒那麽多百姓可以種樹啊,現在連耕種的人手都不足。”朱元璋苦笑道。


    朱軒暗道,這確實是一個問題,青壯年大部分都戰死沙場,如果在征調青壯年錢種樹的話,一家老小都得餓死。


    “爺爺、北方各地連年幹旱,百姓食不果腹,樹皮都吃光了。”


    “朝廷肯定是要賑災的,何不讓他們去挖坑和種樹,反正幹旱他們種地也沒什麽收成。”


    朱元璋眼前一亮,這不就是跟以工代賑一個道理嗎。


    北方那麽多災民,也不用完全安排去修建水利工程。


    “大孫、你這個想法是好,但是、如果他們都不種地,隻靠南方的糧食產量,不足以養活那麽多人。”


    “而且、那樣的話,又要加重南方百姓的賦稅,他們的賦稅已經夠高了,不能再加重。”


    邊上的劉三吾連忙附和道:“朱老爺說的對,雖然現在可以用邸報安撫好江浙等地百姓的怨氣,可如果繼續加重賦稅的話,他們也活不下去,到時候就會出現叛亂。”


    朱軒摸著下巴思索起來,這確實是一個大問題,還是糧食產量嚴重不足的問題。


    “爺爺、糧食可以從安南調撥啊,宋朝傳入的占城稻就是安南,現在大明所種植的其實也是占城稻種子。”


    “占城田地肥沃,氣候適宜,他們的糧食根本吃不完。”


    “占城不是向大明稱臣,每年都來朝貢嗎?要他們點糧食不過分吧?”


    朱元璋當然知道占城,但他沒有去過,也不知道占城的具體情況。


    每次占城來朝貢,都是一些不值錢的玩意,而且很落後,朱元璋一直以為他們過得苦哈哈。


    “大孫、占城確實向大明稱臣,而且宗藩關係很好,但是、大明也不好直接跟他們要糧食,大明也沒錢去購買。”


    “占城邊上是廣西、是雲南,在些地方還盤踞著土司部落,特別是雲南,大明還在雲南征伐盤踞雲南的蒙元勢力。”


    “如果強製向占城征糧,勢必會讓占城人抵觸,到時候占城和廣西以及雲南的土司,還有蒙元勢力聯合起來的話,大明軍隊吃不消,南北都會出現強敵的狀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嫡長孫:老朱家的團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虎下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虎下山並收藏大明嫡長孫:老朱家的團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