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文強武弱的弊端
大明嫡長孫:老朱家的團寵 作者:白虎下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景隆眼珠兒不停的轉動,脫口而出道:“宋朝就是文強武弱,最後滅國了。”
“這到底是為何?為什麽隻有開國時期武將強盛?”
朱軒點點頭:“沒錯、文強武弱最終會滅國,因為身居高位的官員都是官紳世家財閥,他們隻會盤剝壓榨百姓,如有外敵來犯,他們根本不會想著抵禦外敵,隻會想著繼續撈錢。”
“當然、也不是人人如此,也有一些品行端正,心懷天下蒼生的人,隻可惜、這樣的人太少了,根本不是大部分官員的對手。”
“就拿宋朝來說,代表人物有包拯、王安石……”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結果,因為曆朝曆代開國之初,天下都是武將打下來的,他們當然要強勢一些,還會跟周邊諸國作戰,年輕一輩也有軍功可以晉升有一定的話語權。”
“可是、當國家穩定,不需要作戰了呢?軍人如何晉升?隨之、他們的話語權會越來越小。”
“而且、沒了戰事磨煉,還能找得出一個能領兵作戰的大將嗎?”
“反觀文臣,無論是舉薦製,還是科舉製度,都有源源不斷的補充,最終就是文強武弱。”
“到了那時,武不能戰,一個能打的都沒有,文貪汙腐化,如果有強敵來犯,也就意味著是滅亡之時。”
“你可以翻閱典籍,曆朝曆代都在這個圈子裏,所以、朱允炆繼承大統,是最錯誤的決定,將會讓國運折損。”
朱軒所說的,不包含朱棣造反,而是根據現在的情況分析的。
“表弟、如何才能讓武將一直強盛?”
朱軒搖搖頭,沒有迴答李景隆這個問題,李景隆臉色頓時大變,他很有才華,能文能武,但他是把自己當成武將的。
看到武將最終會沒落,他心裏感到悲戚。
不遠處的朱元璋和劉三吾,臉色同樣悲戚,朱元璋不能讓漢人在被欺淩。
劉三吾則是想到自己就是讀書人,而且在元朝就身為讀書人,他比誰都清楚讀書人。
辦學的都是官紳世家,也就意味著,當官的永遠都是他們的人,即便遇到幾個破落戶有才華的,也會被他們給按死。
而被官紳世家財閥把控的朝政,不就是文強嗎?而這些人的宗族會越來越貪婪,形成元末的景象。
“表弟、真不能挽救嗎?我感覺還能救一下。”李景隆不甘心的問道。
朱軒搖搖頭又點點頭:“我沒說不能救啊,隻不過、我們現在聊的是還不能得罪呂本,現在越扯越遠了。”
呃!!!
李景隆和朱元璋他們,心裏如同被貓爪子撓了一樣難受,恨不得朱軒趕快說出解決的辦法。
朱軒繼續說道:“而且現在聊這些問題還太早,如今的大明根本不需要。”
“漠北草原上的蒙元都還沒解決,掙軍功的機會多的是,培養新人的機會更多。”
“即便解決漠北草原,大明周邊還有那麽多小國呢,如果我是皇帝,肯定會擴張領土,這些小國現在看著雖然很弱,等他們成長起來以後,將會是大明的威脅。”
一說起打仗,李景隆頓時就來了興致:“表弟、你聽說過曹國公嗎?”
朱軒點點頭:“曹國公李文忠,當得一員帥才,而且忠於洪武爺,忠於大明。”
不遠處的朱元璋嘴角泛起一絲笑意,不愧是咱的外甥,咱大孫對他的評價都這麽高。
“表弟、我說的是曹國公之子李景隆,我聽說小公爺從小天資聰穎,熟讀兵法,在年輕一輩中出類拔萃,有人還說他有封狼居胥之資。”
李景隆誇起自己來,一點都不臉紅,他繼續說道:“你說、如果讓李景隆帶大軍征伐附近的小國,他能不能大勝?”
“李景隆?”朱軒眉頭微微一皺,低頭思索起來,這可把李景隆給急的,生怕朱軒說他不行。
如果朱軒說他不行,那他就真的不行,因為這是皇長孫啊,他一句話就那能決定給不給兵權。
“李景隆確實不錯,在年輕一輩中, 也是出類拔萃,有大將之才。”
“隻不過、為什麽一定要李景隆帶兵去滅了周圍的小國呢?以李景隆的才華,完全可以用商道手段。”
“商道?”
“對啊、 商道,戰國時期不就是有商道拖垮一個國家的嗎?”
“你說的是管仲?”
朱軒笑著點點頭:“沒錯、就是管仲,李景隆就可以用這樣的辦法,先拖垮那些小國,然後輕鬆拿下。”
李景隆眼前一亮,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
朱軒繼續說道:“我們不聊李景隆了,繼續說說朱允炆和朱允熥。”
“對、對對,我們繼續聊二皇孫和三皇孫,既然表弟說了立朱允炆為繼承者是錯誤的決定,為什麽表弟又說她他會成為儲君?”
朱軒其實以前聊過這個問題,隻好又解釋起來:“因為朱標胖啊,他身子虛,而工作量又大,肯定吃不消。”
“這樣的身體素質,即便不早逝,以後肯定也隻能休養。”
“那麽問題來了,這個時候皇位應該傳給誰?”
李景隆沉吟道:“如果真這樣的話,也可以傳給二皇子啊。”
朱軒搖搖頭:“傳給二皇子,三皇子和四皇子朱棣答應嗎?”
這!!!
李景隆想到幾個王爺,跟他關係都不錯,因此也了解幾個人,如果朱標不當皇帝,或者早逝,他們肯定是要爭的。
“所以、洪武爺肯定不會在他們這些皇子裏麵選,隻能在皇孫裏麵選擇,這樣才不會讓幾個王爺反目。”
“而二皇孫朱允炆和三皇孫朱允熥,當三皇孫朱允熥被養廢以後,為了江山社稷,洪武爺隻能選擇二皇孫朱允炆。”
“為了讓二皇孫朱允炆能坐穩,那麽洪武爺必定要為他掃除障礙,淮西武將都是被清除的對象。”
這!!!
李景隆額頭直冒冷汗,如果真選擇朱允炆的話,舅老爺真幹得出那樣的事情。
誰讓常家和藍玉他們,都是三皇孫朱允熥這邊的呢。
“怎麽樣,是不是像我說的那樣,選擇二皇孫朱允炆,絕對是最錯的選擇,會導致大明沒有能戰之將。”
“等這些武將一死,朱允炆繼承大位以後,肯定會擔心叔叔們的權利,削藩這不就來了。”
“嘿嘿……朝廷沒有能戰的武將,他朱允炆拿什麽跟幾位能征善戰的王爺打?他就等死吧。”
“表哥、我比較看好燕王朱棣,等過幾年我們就去投奔燕王朱棣去,到時候也能混個從龍之功。”
我尼瑪!
李景隆的嘴角不停的抽搐,你還想投奔你四叔?你還想支持你四叔當皇帝?
好家夥!
真是小刀劃屁股開眼了。
“表弟、你說的那些,都要建立在太子身體不好的情況,隻要太子繼位,這些問題都不會發生的。”
李景隆感覺皇長孫是在開玩笑,太子朱標雖然胖,但身體棒著呢,而且才三十歲不到。
等朱標退位以後,局勢早就變了,幾位王爺也早就老了,根本不用擔心朱允炆繼位的問題。
“這到底是為何?為什麽隻有開國時期武將強盛?”
朱軒點點頭:“沒錯、文強武弱最終會滅國,因為身居高位的官員都是官紳世家財閥,他們隻會盤剝壓榨百姓,如有外敵來犯,他們根本不會想著抵禦外敵,隻會想著繼續撈錢。”
“當然、也不是人人如此,也有一些品行端正,心懷天下蒼生的人,隻可惜、這樣的人太少了,根本不是大部分官員的對手。”
“就拿宋朝來說,代表人物有包拯、王安石……”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結果,因為曆朝曆代開國之初,天下都是武將打下來的,他們當然要強勢一些,還會跟周邊諸國作戰,年輕一輩也有軍功可以晉升有一定的話語權。”
“可是、當國家穩定,不需要作戰了呢?軍人如何晉升?隨之、他們的話語權會越來越小。”
“而且、沒了戰事磨煉,還能找得出一個能領兵作戰的大將嗎?”
“反觀文臣,無論是舉薦製,還是科舉製度,都有源源不斷的補充,最終就是文強武弱。”
“到了那時,武不能戰,一個能打的都沒有,文貪汙腐化,如果有強敵來犯,也就意味著是滅亡之時。”
“你可以翻閱典籍,曆朝曆代都在這個圈子裏,所以、朱允炆繼承大統,是最錯誤的決定,將會讓國運折損。”
朱軒所說的,不包含朱棣造反,而是根據現在的情況分析的。
“表弟、如何才能讓武將一直強盛?”
朱軒搖搖頭,沒有迴答李景隆這個問題,李景隆臉色頓時大變,他很有才華,能文能武,但他是把自己當成武將的。
看到武將最終會沒落,他心裏感到悲戚。
不遠處的朱元璋和劉三吾,臉色同樣悲戚,朱元璋不能讓漢人在被欺淩。
劉三吾則是想到自己就是讀書人,而且在元朝就身為讀書人,他比誰都清楚讀書人。
辦學的都是官紳世家,也就意味著,當官的永遠都是他們的人,即便遇到幾個破落戶有才華的,也會被他們給按死。
而被官紳世家財閥把控的朝政,不就是文強嗎?而這些人的宗族會越來越貪婪,形成元末的景象。
“表弟、真不能挽救嗎?我感覺還能救一下。”李景隆不甘心的問道。
朱軒搖搖頭又點點頭:“我沒說不能救啊,隻不過、我們現在聊的是還不能得罪呂本,現在越扯越遠了。”
呃!!!
李景隆和朱元璋他們,心裏如同被貓爪子撓了一樣難受,恨不得朱軒趕快說出解決的辦法。
朱軒繼續說道:“而且現在聊這些問題還太早,如今的大明根本不需要。”
“漠北草原上的蒙元都還沒解決,掙軍功的機會多的是,培養新人的機會更多。”
“即便解決漠北草原,大明周邊還有那麽多小國呢,如果我是皇帝,肯定會擴張領土,這些小國現在看著雖然很弱,等他們成長起來以後,將會是大明的威脅。”
一說起打仗,李景隆頓時就來了興致:“表弟、你聽說過曹國公嗎?”
朱軒點點頭:“曹國公李文忠,當得一員帥才,而且忠於洪武爺,忠於大明。”
不遠處的朱元璋嘴角泛起一絲笑意,不愧是咱的外甥,咱大孫對他的評價都這麽高。
“表弟、我說的是曹國公之子李景隆,我聽說小公爺從小天資聰穎,熟讀兵法,在年輕一輩中出類拔萃,有人還說他有封狼居胥之資。”
李景隆誇起自己來,一點都不臉紅,他繼續說道:“你說、如果讓李景隆帶大軍征伐附近的小國,他能不能大勝?”
“李景隆?”朱軒眉頭微微一皺,低頭思索起來,這可把李景隆給急的,生怕朱軒說他不行。
如果朱軒說他不行,那他就真的不行,因為這是皇長孫啊,他一句話就那能決定給不給兵權。
“李景隆確實不錯,在年輕一輩中, 也是出類拔萃,有大將之才。”
“隻不過、為什麽一定要李景隆帶兵去滅了周圍的小國呢?以李景隆的才華,完全可以用商道手段。”
“商道?”
“對啊、 商道,戰國時期不就是有商道拖垮一個國家的嗎?”
“你說的是管仲?”
朱軒笑著點點頭:“沒錯、就是管仲,李景隆就可以用這樣的辦法,先拖垮那些小國,然後輕鬆拿下。”
李景隆眼前一亮,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
朱軒繼續說道:“我們不聊李景隆了,繼續說說朱允炆和朱允熥。”
“對、對對,我們繼續聊二皇孫和三皇孫,既然表弟說了立朱允炆為繼承者是錯誤的決定,為什麽表弟又說她他會成為儲君?”
朱軒其實以前聊過這個問題,隻好又解釋起來:“因為朱標胖啊,他身子虛,而工作量又大,肯定吃不消。”
“這樣的身體素質,即便不早逝,以後肯定也隻能休養。”
“那麽問題來了,這個時候皇位應該傳給誰?”
李景隆沉吟道:“如果真這樣的話,也可以傳給二皇子啊。”
朱軒搖搖頭:“傳給二皇子,三皇子和四皇子朱棣答應嗎?”
這!!!
李景隆想到幾個王爺,跟他關係都不錯,因此也了解幾個人,如果朱標不當皇帝,或者早逝,他們肯定是要爭的。
“所以、洪武爺肯定不會在他們這些皇子裏麵選,隻能在皇孫裏麵選擇,這樣才不會讓幾個王爺反目。”
“而二皇孫朱允炆和三皇孫朱允熥,當三皇孫朱允熥被養廢以後,為了江山社稷,洪武爺隻能選擇二皇孫朱允炆。”
“為了讓二皇孫朱允炆能坐穩,那麽洪武爺必定要為他掃除障礙,淮西武將都是被清除的對象。”
這!!!
李景隆額頭直冒冷汗,如果真選擇朱允炆的話,舅老爺真幹得出那樣的事情。
誰讓常家和藍玉他們,都是三皇孫朱允熥這邊的呢。
“怎麽樣,是不是像我說的那樣,選擇二皇孫朱允炆,絕對是最錯的選擇,會導致大明沒有能戰之將。”
“等這些武將一死,朱允炆繼承大位以後,肯定會擔心叔叔們的權利,削藩這不就來了。”
“嘿嘿……朝廷沒有能戰的武將,他朱允炆拿什麽跟幾位能征善戰的王爺打?他就等死吧。”
“表哥、我比較看好燕王朱棣,等過幾年我們就去投奔燕王朱棣去,到時候也能混個從龍之功。”
我尼瑪!
李景隆的嘴角不停的抽搐,你還想投奔你四叔?你還想支持你四叔當皇帝?
好家夥!
真是小刀劃屁股開眼了。
“表弟、你說的那些,都要建立在太子身體不好的情況,隻要太子繼位,這些問題都不會發生的。”
李景隆感覺皇長孫是在開玩笑,太子朱標雖然胖,但身體棒著呢,而且才三十歲不到。
等朱標退位以後,局勢早就變了,幾位王爺也早就老了,根本不用擔心朱允炆繼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