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一條鞭法
大明嫡長孫:老朱家的團寵 作者:白虎下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軒說完這番話,心裏也是一陣唏噓,大明最後一任皇帝崇禎,不就是因為土地兼並嚴重,官吏貪汙腐化,收不上稅嗎。
朱軒對於崇禎的評價,其實蠻高的,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還是一個有血性的好皇帝。
隻可惜、他登基的時候大明已經病入膏肓,隻有殺伐果斷的帝王才能成為中興之主。
比如朱元璋和朱棣。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崇禎沒有學習過治國之道,是趕鴨子上架的。
不然他也不會殺了朱由校留給他的魏忠賢了。
任何一個朝代對儲君的培養,都是從小就開始的,所以、不是誰都能當上皇帝,當好一個皇帝。
姚廣孝這時開口說道:“軒少爺、火耗歸公確實不錯,能減輕百姓的壓力,但是、那些糧長和裏長以及地方官員,既然無法從百姓身上撈到好處,肯定會把手伸進所收的農稅裏麵,畢竟這火耗會因各種原因有大有小。”
朱元璋給了姚廣孝一個讚賞的眼神,沒想到這和尚有這般智慧,難道當過和尚的人都聰明?
比如咱朱重八,不就是因為當過和尚,這才當上大明開國皇帝的嗎?
朱軒笑著點點頭:“確實如此,他們無法從百姓身上撈好處,必定會把火耗的數據改大。”
“因此、對應的方法就是一條鞭法。”
“一條鞭法?大孫、你快說說什麽是一條鞭法?”朱元璋急切的催促道。
劉三吾和姚廣孝也伸長了脖子,難道是用鞭刑對付貪汙火耗的人?可這也不實際啊,天下那麽多糧長和裏長以及地方官員,根本沒那麽多人手去調查責罰他們。
“一條鞭法、就是把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並收錢銀,這樣不僅簡化了稅製,也方便收稅款,運輸過程也不會有損耗,同時也能讓地方官員難以作弊。”
朱元璋他們眼前一亮,這“一條鞭法”實在是太絕妙了,基本堵死了官員盤剝壓榨百姓的機會。
“大孫、若是用銀錢納稅的話,到時候各地百姓賣糧換錢的時候,大量糧食同時湧入市場,糧食必定跌價,糧商有多黑你恐怕都不知道。”
“到時候百姓辛苦一年的收獲,都換不了幾個銀錢,納完稅必定所剩不多了。”
“而且、國庫若是沒糧食儲備,都是收取銀錢為稅,若是遇上戰事或者賑災,根本拿不出糧食,而向那些糧商買糧的話,價格會上漲很多的。”
“這事簡單啊。”朱軒歪著小腦袋說道:“糧價必須朝廷來控製,不然老百姓永遠富裕不起來。”
“隻要在各府各縣建立糧站,按照朝廷定下的價格負責收購糧食,也按照朝廷定下的價格出售糧食。”
“那麽、朝廷就不會缺儲備糧草,百姓種的糧食價格波動也很穩定。”
“妙啊!實在是妙不可言!”
劉三吾捋著雪白的胡須說道:“等於朝廷收的田稅還是糧食,隻不過換了一種方式而已,這樣的方式對百姓更加公正。”
“而且、這樣實施的話,可以直接撤銷糧長,裏長也沒了收稅的權限,就不能繼續壓榨百姓了,縣衙就可以完成。”
朱元璋笑得合不攏嘴,還是咱大孫聰明,難題在他麵前迎刃而解。
海棠那小丫鬟說的沒錯,咱大孫就是天下第一聰明。
朱軒這時皺起小眉頭,一說起縣衙,他就想到了大明官員的俸祿,確實是太低了。
現在又把征稅的任務交給縣衙,跟後世老板壓榨員工一樣黑。
“爺爺、你到時候順便跟國公們說一聲,大明的俸祿太低了,讓陛下給官員們漲點俸祿。”
“大明有不少好官,可日子過得苦,他們為了家人不得不貪汙。”
啥?
朱元璋以為自己耳朵聽錯了,讓他漲工資?不可能、這輩子都不可能的。
而且貪汙還有理了?貪玩的都該死。
“大孫、你這是說的什麽話。”朱元璋略帶生氣的說道:“洪武爺定下的俸祿已經不低了,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從一品至正三品,遞減十三石至三十五石……從六品八石,正七品至從九品遞減五鬥,至五石而止。”
“每個人按照一天兩斤米算,每月需要糧食六十斤,家裏雙親和媳婦以及子女加起來算八口人,每月消耗糧食也就四百八十斤糧食。”
“一石是一百五十三斤,一品官員的月俸就是一萬三千三百多斤,根本吃不完。”
“就算是從九品的官員,每月也能領到七百六十五斤糧食,每月也有結餘呢。”
朱軒苦笑道:“爺爺、賬不是這樣算的,整個大明有多少一品官員?三品官員都沒有多少,而最多的還是七品到從九品的小官。”
“明麵上他們的俸祿確實有結餘,養活一家人沒問題,可是,他們要穿衣服的吧,他們要油鹽醬醋的吧?他們要買柴火燒火做飯吧?逢年過節要走親戚吧?家裏有人生病要抓藥治病吧?還有……”
朱軒一連說了很多花錢的地方,朱元璋頓時就啞然了,這樣一算的話,好像、似乎、確實有點少。
朱元璋也不是想摳門,主要原因還是朝廷窮啊。
“大孫、那你說應該漲多少俸祿?”朱元璋艱難的開口道。
這就是變相的承認了自己定下的工資低。
朱軒想了想,沉吟道:“四品以上及四品官員的俸祿不用改,反正他們有來錢的渠道,四品以下的官員,都漲四石月俸。”
這!!!
四石月俸,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啊!
朱元璋沉默了,正如朱軒剛才說的,四品以下的官員比例更多,朝廷難以支出這麽大筆錢。
“大孫、會不會給的太多了,你可能不知道,洪武爺很窮的,國庫其實沒什麽錢。”
“窮?在孫兒看來,洪武爺才不窮,整個天下都是他老人家的。”
“爺爺、你難道忘了鹽務改革了嗎?每年至少能增加鹽稅幾百萬兩,還有商稅改革,若是商稅改革成功,朝廷將不會缺錢,給官員們漲點工資就跟玩一樣。”
這!!!
朱元璋當然知道商稅改革能帶來多少收入,可現在還不能動啊,需等他再殺一波人,到時候才能推行下去。
還有官紳一體納糧也是一樣,現在貿然改革的話,官紳世家閥門必反。
同樣需等他殺一批人,而且要殺得血流成河,人頭滾滾。
“行、咱聽大孫的,到時候跟幾位國公說一聲,他們肯定會把話傳到洪武爺耳裏。”
朱元璋有了決定,可以先用鹽務改革的收入提升官員待遇,到時候他殺起人來,不至於天下官員都害怕。
這就叫給顆甜棗,在給根大棒。
就問你這棗它甜不甜。
朱軒對於崇禎的評價,其實蠻高的,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還是一個有血性的好皇帝。
隻可惜、他登基的時候大明已經病入膏肓,隻有殺伐果斷的帝王才能成為中興之主。
比如朱元璋和朱棣。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崇禎沒有學習過治國之道,是趕鴨子上架的。
不然他也不會殺了朱由校留給他的魏忠賢了。
任何一個朝代對儲君的培養,都是從小就開始的,所以、不是誰都能當上皇帝,當好一個皇帝。
姚廣孝這時開口說道:“軒少爺、火耗歸公確實不錯,能減輕百姓的壓力,但是、那些糧長和裏長以及地方官員,既然無法從百姓身上撈到好處,肯定會把手伸進所收的農稅裏麵,畢竟這火耗會因各種原因有大有小。”
朱元璋給了姚廣孝一個讚賞的眼神,沒想到這和尚有這般智慧,難道當過和尚的人都聰明?
比如咱朱重八,不就是因為當過和尚,這才當上大明開國皇帝的嗎?
朱軒笑著點點頭:“確實如此,他們無法從百姓身上撈好處,必定會把火耗的數據改大。”
“因此、對應的方法就是一條鞭法。”
“一條鞭法?大孫、你快說說什麽是一條鞭法?”朱元璋急切的催促道。
劉三吾和姚廣孝也伸長了脖子,難道是用鞭刑對付貪汙火耗的人?可這也不實際啊,天下那麽多糧長和裏長以及地方官員,根本沒那麽多人手去調查責罰他們。
“一條鞭法、就是把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並收錢銀,這樣不僅簡化了稅製,也方便收稅款,運輸過程也不會有損耗,同時也能讓地方官員難以作弊。”
朱元璋他們眼前一亮,這“一條鞭法”實在是太絕妙了,基本堵死了官員盤剝壓榨百姓的機會。
“大孫、若是用銀錢納稅的話,到時候各地百姓賣糧換錢的時候,大量糧食同時湧入市場,糧食必定跌價,糧商有多黑你恐怕都不知道。”
“到時候百姓辛苦一年的收獲,都換不了幾個銀錢,納完稅必定所剩不多了。”
“而且、國庫若是沒糧食儲備,都是收取銀錢為稅,若是遇上戰事或者賑災,根本拿不出糧食,而向那些糧商買糧的話,價格會上漲很多的。”
“這事簡單啊。”朱軒歪著小腦袋說道:“糧價必須朝廷來控製,不然老百姓永遠富裕不起來。”
“隻要在各府各縣建立糧站,按照朝廷定下的價格負責收購糧食,也按照朝廷定下的價格出售糧食。”
“那麽、朝廷就不會缺儲備糧草,百姓種的糧食價格波動也很穩定。”
“妙啊!實在是妙不可言!”
劉三吾捋著雪白的胡須說道:“等於朝廷收的田稅還是糧食,隻不過換了一種方式而已,這樣的方式對百姓更加公正。”
“而且、這樣實施的話,可以直接撤銷糧長,裏長也沒了收稅的權限,就不能繼續壓榨百姓了,縣衙就可以完成。”
朱元璋笑得合不攏嘴,還是咱大孫聰明,難題在他麵前迎刃而解。
海棠那小丫鬟說的沒錯,咱大孫就是天下第一聰明。
朱軒這時皺起小眉頭,一說起縣衙,他就想到了大明官員的俸祿,確實是太低了。
現在又把征稅的任務交給縣衙,跟後世老板壓榨員工一樣黑。
“爺爺、你到時候順便跟國公們說一聲,大明的俸祿太低了,讓陛下給官員們漲點俸祿。”
“大明有不少好官,可日子過得苦,他們為了家人不得不貪汙。”
啥?
朱元璋以為自己耳朵聽錯了,讓他漲工資?不可能、這輩子都不可能的。
而且貪汙還有理了?貪玩的都該死。
“大孫、你這是說的什麽話。”朱元璋略帶生氣的說道:“洪武爺定下的俸祿已經不低了,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從一品至正三品,遞減十三石至三十五石……從六品八石,正七品至從九品遞減五鬥,至五石而止。”
“每個人按照一天兩斤米算,每月需要糧食六十斤,家裏雙親和媳婦以及子女加起來算八口人,每月消耗糧食也就四百八十斤糧食。”
“一石是一百五十三斤,一品官員的月俸就是一萬三千三百多斤,根本吃不完。”
“就算是從九品的官員,每月也能領到七百六十五斤糧食,每月也有結餘呢。”
朱軒苦笑道:“爺爺、賬不是這樣算的,整個大明有多少一品官員?三品官員都沒有多少,而最多的還是七品到從九品的小官。”
“明麵上他們的俸祿確實有結餘,養活一家人沒問題,可是,他們要穿衣服的吧,他們要油鹽醬醋的吧?他們要買柴火燒火做飯吧?逢年過節要走親戚吧?家裏有人生病要抓藥治病吧?還有……”
朱軒一連說了很多花錢的地方,朱元璋頓時就啞然了,這樣一算的話,好像、似乎、確實有點少。
朱元璋也不是想摳門,主要原因還是朝廷窮啊。
“大孫、那你說應該漲多少俸祿?”朱元璋艱難的開口道。
這就是變相的承認了自己定下的工資低。
朱軒想了想,沉吟道:“四品以上及四品官員的俸祿不用改,反正他們有來錢的渠道,四品以下的官員,都漲四石月俸。”
這!!!
四石月俸,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啊!
朱元璋沉默了,正如朱軒剛才說的,四品以下的官員比例更多,朝廷難以支出這麽大筆錢。
“大孫、會不會給的太多了,你可能不知道,洪武爺很窮的,國庫其實沒什麽錢。”
“窮?在孫兒看來,洪武爺才不窮,整個天下都是他老人家的。”
“爺爺、你難道忘了鹽務改革了嗎?每年至少能增加鹽稅幾百萬兩,還有商稅改革,若是商稅改革成功,朝廷將不會缺錢,給官員們漲點工資就跟玩一樣。”
這!!!
朱元璋當然知道商稅改革能帶來多少收入,可現在還不能動啊,需等他再殺一波人,到時候才能推行下去。
還有官紳一體納糧也是一樣,現在貿然改革的話,官紳世家閥門必反。
同樣需等他殺一批人,而且要殺得血流成河,人頭滾滾。
“行、咱聽大孫的,到時候跟幾位國公說一聲,他們肯定會把話傳到洪武爺耳裏。”
朱元璋有了決定,可以先用鹽務改革的收入提升官員待遇,到時候他殺起人來,不至於天下官員都害怕。
這就叫給顆甜棗,在給根大棒。
就問你這棗它甜不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