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對弈開始
三國:這個主公不一般 作者:相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朝廷’的命令下達後,各郡的反應不一。
大漢有實力的刺史和太守,根本就不理會命令,或者是用各種理由推脫。
袁紹、王匡、張邈、喬瑁、袁術、鮑信、張楊等人都在厲兵秣馬。
他們貌似是在遵從命令整頓兵馬。
但是兵馬會用來攻打誰,那可就不好說了。
整個天下,頓時成了一個博弈場。
一方是以郡國為依托的劉寵和劉煜,一方是大漢朝政的操縱者。
如同是一個‘孩子’去挑戰一個‘大人’。
而旁邊還有許多孩子在觀望,這些孩子雖然沒有擺明立場,但是他們隨時可能參與進來。
當然,有一個人例外。
他就是長沙太守,烏程侯孫堅。
孫堅在西征的時候,已經和董卓產生恩怨。
所以不管是誰去討伐董卓,他孫文台都一定會幫幫場子,更何況還是劉煜。
孫堅看到檄文後,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響應討董的太守。
隻是他的部曲在西征的時候損失殆盡,手中並無強兵。
孫堅抽調長沙各縣縣兵,才得到兩千人馬。
好在有檄文的幫助,南方數郡有不少青壯加入義軍,整合下來也有三千人。
等了十來天,卻等到這樣一個局麵。
董卓又羞又怒。
他任命牛輔為統帥、徐榮為副,統兵五萬東征劉寵。
......
陳國。
經過半個多月的強訓,新軍們總算有了點軍隊的樣子,也讓劉寵安心不少。
看著有模有樣的軍陣,劉寵滿眼都是亮光。
“多虧了有漢明啊,才能讓這些青壯脫胎換骨!”
討董檄文發出以後,隻有孫堅一郡響應,可把劉寵急壞了。
他甚至都有放棄的念頭。
劉煜被誇讚,臉上卻沒有什麽笑容。
十幾天而已,再怎麽練也練不成強軍。
“陳王,這些新軍還遠沒到脫胎換骨的程度。”
“沒有經曆過戰爭的洗禮,新軍始終就是新軍,他們還早著呢。”
“操練已經結束了,還請陳王把他們調迴各部吧。”
“啊,結束了?”
劉寵滿臉不解。
“漢明,既然他們的實力達不到要求,為何不繼續操練呢?”
“我也想繼續啊,但是時間不等人。”
劉煜苦笑一聲,無奈地看著劉寵。
他已經通過鷹信得知董卓調兵的消息,戰爭可能會遲到,但是絕對不會缺席。
這個時間,需要做好布防準備。
“陳王,我部的探騎得到消息。”
“董卓已經派出大將牛輔和徐榮,調集各路共五萬大軍,正向著陳國進發。”
“軍情緊急,哪裏還有時間再操練。”
聽到董卓已經出兵,劉寵頓時急成熱鍋上的螞蟻。
“這...來得好快呀!”
“漢明。”
“牛輔和徐榮都是董卓麾下的名將,手中更是有五萬大軍,我們該如何防守。”
劉煜麾下有一萬一千人馬,劉寵有一萬五千人馬,總兵力大概是董卓軍的一半。
如此差距,劉寵心裏不慌才怪。
劉煜看得無語。
以一敵二又怎麽了,實在打不過還可以守城啊。
自古以少勝多的戰例還少嗎?
要說統帥三千弓弩士,沒人比劉寵更適合。
但要他總統全軍,估計他都摸不清東南西北。
“陳王,還未開打,勝負尚未可知。”
“陳王也不必妄自菲薄,隻要我們能抗住董卓軍的進攻,天下有實力的太守肯定會耐不住寂寞的。”
劉寵臉上陰晴不定,最終選擇相信劉煜的判斷。
“既然如此,那就打上一場!”
“漢明吾弟,軍馬指揮的事就交給你了。”
“你知道的,戰陣非我所長,軍隊交給你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劉煜嗬嗬一笑,正要答應下來。
他突然想到什麽,立馬把話憋迴肚子裏。
然後假裝生氣地說道:“陳王乃是討董大軍的旗幟,豈可因噎廢食,棄麾下大軍不顧!”
“我...為兄並無此意......”
劉寵被懟的支支吾吾,不知道說什麽好。
“漢明說得對。”
“即日起,我要和將士們同吃同住。”
從軍營出來,劉煜長出一口氣。
“他是真的缺心眼,還是在玩花樣?”
“但是憑他的心機,也玩不出這樣的花樣吧。”
“不管了,我們已經是一根繩上的螞蚱,打不好這一仗全都是白搭。”
劉煜走後沒多久,劉寵的營帳裏就多出一個少年。
“我都說了漢明不是那樣的人,你非要讓我出言試探他。”
“真是多此一舉!”
少年對劉寵的牢騷渾不在意。
他靦腆笑笑,“將軍,這並不是多此一舉。”
“在下已然試探出結果。”
“哦?你得出了什麽結果?”
劉寵順勢追問一句。
“嗬嗬,將軍還是不要知道了吧,在下還不想說。”
“你...!”
少年竟然如此狂放,也就是劉寵脾氣好,換成是其他人估計早把少年拉出去砍了。
劉寵壓住心頭的鬱悶又看向少年。
“董卓已經派牛輔、徐榮統兵五萬來攻,你對此可有良策?”
少年故作嚴肅,一本正經道。
“在下打算迴鄉閉門讀書,時局穩定之前絕不出門。”
“......我在跟你說正事,你給我認真點。”
劉寵胸口起伏不定,看樣子他也是忍得很辛苦。
眼前這個少年的本事他是知道的,就是這秉性確實頑劣一點,而且人也沒個正經。
“將軍需要注意長平縣,最好能在此布下足夠的兵力。”
長平縣?
劉寵眉頭一緊。
在他們的商議結果裏,認為陽夏縣將會是對方主攻的方向,畢竟從北麵的陳留南下更適合進攻。
所以劉煜都準備親率大軍進駐陽夏縣防守。
現在你給我說對方不從那主攻,這不是在開玩笑嗎。
“將軍,表麵上來看,牛輔進攻陽夏的可能性大。”
“但是...”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久經戰陣者,豈會如商賈一般隻走寬敞的大道?”
少年的短短幾句話,就讓劉寵醍醐灌頂。
對啊,牛輔和徐榮都是董卓麾下的名將,不能按照常規的行為來推斷。
或許牛輔和徐榮已經預判到我方的預判。
反其道而行之,選擇主攻長平!
......
大漢有實力的刺史和太守,根本就不理會命令,或者是用各種理由推脫。
袁紹、王匡、張邈、喬瑁、袁術、鮑信、張楊等人都在厲兵秣馬。
他們貌似是在遵從命令整頓兵馬。
但是兵馬會用來攻打誰,那可就不好說了。
整個天下,頓時成了一個博弈場。
一方是以郡國為依托的劉寵和劉煜,一方是大漢朝政的操縱者。
如同是一個‘孩子’去挑戰一個‘大人’。
而旁邊還有許多孩子在觀望,這些孩子雖然沒有擺明立場,但是他們隨時可能參與進來。
當然,有一個人例外。
他就是長沙太守,烏程侯孫堅。
孫堅在西征的時候,已經和董卓產生恩怨。
所以不管是誰去討伐董卓,他孫文台都一定會幫幫場子,更何況還是劉煜。
孫堅看到檄文後,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響應討董的太守。
隻是他的部曲在西征的時候損失殆盡,手中並無強兵。
孫堅抽調長沙各縣縣兵,才得到兩千人馬。
好在有檄文的幫助,南方數郡有不少青壯加入義軍,整合下來也有三千人。
等了十來天,卻等到這樣一個局麵。
董卓又羞又怒。
他任命牛輔為統帥、徐榮為副,統兵五萬東征劉寵。
......
陳國。
經過半個多月的強訓,新軍們總算有了點軍隊的樣子,也讓劉寵安心不少。
看著有模有樣的軍陣,劉寵滿眼都是亮光。
“多虧了有漢明啊,才能讓這些青壯脫胎換骨!”
討董檄文發出以後,隻有孫堅一郡響應,可把劉寵急壞了。
他甚至都有放棄的念頭。
劉煜被誇讚,臉上卻沒有什麽笑容。
十幾天而已,再怎麽練也練不成強軍。
“陳王,這些新軍還遠沒到脫胎換骨的程度。”
“沒有經曆過戰爭的洗禮,新軍始終就是新軍,他們還早著呢。”
“操練已經結束了,還請陳王把他們調迴各部吧。”
“啊,結束了?”
劉寵滿臉不解。
“漢明,既然他們的實力達不到要求,為何不繼續操練呢?”
“我也想繼續啊,但是時間不等人。”
劉煜苦笑一聲,無奈地看著劉寵。
他已經通過鷹信得知董卓調兵的消息,戰爭可能會遲到,但是絕對不會缺席。
這個時間,需要做好布防準備。
“陳王,我部的探騎得到消息。”
“董卓已經派出大將牛輔和徐榮,調集各路共五萬大軍,正向著陳國進發。”
“軍情緊急,哪裏還有時間再操練。”
聽到董卓已經出兵,劉寵頓時急成熱鍋上的螞蟻。
“這...來得好快呀!”
“漢明。”
“牛輔和徐榮都是董卓麾下的名將,手中更是有五萬大軍,我們該如何防守。”
劉煜麾下有一萬一千人馬,劉寵有一萬五千人馬,總兵力大概是董卓軍的一半。
如此差距,劉寵心裏不慌才怪。
劉煜看得無語。
以一敵二又怎麽了,實在打不過還可以守城啊。
自古以少勝多的戰例還少嗎?
要說統帥三千弓弩士,沒人比劉寵更適合。
但要他總統全軍,估計他都摸不清東南西北。
“陳王,還未開打,勝負尚未可知。”
“陳王也不必妄自菲薄,隻要我們能抗住董卓軍的進攻,天下有實力的太守肯定會耐不住寂寞的。”
劉寵臉上陰晴不定,最終選擇相信劉煜的判斷。
“既然如此,那就打上一場!”
“漢明吾弟,軍馬指揮的事就交給你了。”
“你知道的,戰陣非我所長,軍隊交給你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劉煜嗬嗬一笑,正要答應下來。
他突然想到什麽,立馬把話憋迴肚子裏。
然後假裝生氣地說道:“陳王乃是討董大軍的旗幟,豈可因噎廢食,棄麾下大軍不顧!”
“我...為兄並無此意......”
劉寵被懟的支支吾吾,不知道說什麽好。
“漢明說得對。”
“即日起,我要和將士們同吃同住。”
從軍營出來,劉煜長出一口氣。
“他是真的缺心眼,還是在玩花樣?”
“但是憑他的心機,也玩不出這樣的花樣吧。”
“不管了,我們已經是一根繩上的螞蚱,打不好這一仗全都是白搭。”
劉煜走後沒多久,劉寵的營帳裏就多出一個少年。
“我都說了漢明不是那樣的人,你非要讓我出言試探他。”
“真是多此一舉!”
少年對劉寵的牢騷渾不在意。
他靦腆笑笑,“將軍,這並不是多此一舉。”
“在下已然試探出結果。”
“哦?你得出了什麽結果?”
劉寵順勢追問一句。
“嗬嗬,將軍還是不要知道了吧,在下還不想說。”
“你...!”
少年竟然如此狂放,也就是劉寵脾氣好,換成是其他人估計早把少年拉出去砍了。
劉寵壓住心頭的鬱悶又看向少年。
“董卓已經派牛輔、徐榮統兵五萬來攻,你對此可有良策?”
少年故作嚴肅,一本正經道。
“在下打算迴鄉閉門讀書,時局穩定之前絕不出門。”
“......我在跟你說正事,你給我認真點。”
劉寵胸口起伏不定,看樣子他也是忍得很辛苦。
眼前這個少年的本事他是知道的,就是這秉性確實頑劣一點,而且人也沒個正經。
“將軍需要注意長平縣,最好能在此布下足夠的兵力。”
長平縣?
劉寵眉頭一緊。
在他們的商議結果裏,認為陽夏縣將會是對方主攻的方向,畢竟從北麵的陳留南下更適合進攻。
所以劉煜都準備親率大軍進駐陽夏縣防守。
現在你給我說對方不從那主攻,這不是在開玩笑嗎。
“將軍,表麵上來看,牛輔進攻陽夏的可能性大。”
“但是...”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久經戰陣者,豈會如商賈一般隻走寬敞的大道?”
少年的短短幾句話,就讓劉寵醍醐灌頂。
對啊,牛輔和徐榮都是董卓麾下的名將,不能按照常規的行為來推斷。
或許牛輔和徐榮已經預判到我方的預判。
反其道而行之,選擇主攻長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