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買來的童養媳(九)
快穿之女配她木得感情 作者:一垛牆頭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家人走後沒幾天,白家這邊就找人和對方那邊解了婚事。
和離之後,每天在家幫忙做事的白秀娟臉上也多了不少光彩,平日裏也愛說愛笑了些,沒事也會外出去別人家串串門。
為了表示和自家爹娘靠近,她連那位弟妹也少搭理了。
看到自家女兒的這些變化,白家夫婦倆兒心裏也鬆了口氣,隻當跟王家和離這事兒他們當爹娘的沒做錯。
秋去冬來,眨眼見就要到年關了。
可這白家夫婦倆兒,心裏頭還壓著一樁事情,那就是他們的兒媳婦林姝。
話說這個兒媳婦自從生下了第二個女兒後,人就像是變了似的。
她對誰都冷冷淡淡的,不怎麽愛說話,也就對自家的兩個女兒親熱些。
而白連氏心裏頭,則始終惦記著那一天林姝將鐮刀架在自家脖子上、威脅自己的事情。
她至今都還記得,後者的眼神兇狠的像是真的要殺人。
然而大家都生活在村子裏頭,自家若是無緣無故的把兒媳婦掃地出門的話,是會遭人說閑話的。
這兩人想來想去,也沒能想到什麽對付林姝的好辦法。
隻能看著她每天早出晚歸的擱自家眼皮底下轉悠,還拿她沒辦法。
直到這一天,省城裏來了個信差,說是白家在城裏的兒子白實生給寄來的。
聽說兒子寫信來了,白家夫婦登時美滋滋的拿著信封,去到村正家裏頭,請這位昔年考上過秀才的讀書人給自家讀一讀這封家書。
這位村正如今年過半百,頂著半邊斑白的頭發,平日裏沒事就喜歡捋著自己稀疏的幾根胡須,一雙睿智的眼睛倒也不顯得渾濁。
在拿到白家夫婦帶來的這封家書後,他先是拆開看了一眼,等看完信了後,他又細細看了白家夫婦一眼。
這兩人被他這一眼看得有些不解,不知道這信上麵到底寫了什麽。
白連氏更是個急性子,張嘴便問道,“村正啊!我家實生他在信上到底給說啥了呀?你快給念念啊!”
隻聽老村正不慌不忙的捋了把自己的幾根短須,聲音平和道,“這信上啊,一共說了兩件事情。一是說城裏頭頒布新法令了,以後男人不留長辮、女人不裹腳了,還有就是童養媳這事兒不作數了,得補個婚禮才算。二是你家實生說,他在城裏頭找了個差事做了,而且還找到了個相好的,對方是大家小姐出身的。實生說,打算等今年年關過了就辦婚事,到時候他會派四輪的車子過來接你二老進城去參加婚事,順便享享清福呢!”
白連氏聽完這番話後,心頭先是一喜,自家兒子出息了!
但緊接著她的腦子又飛快的轉了起來。
兒子在信裏說的童養媳和成婚的事情,又是怎麽個意思呢?
要知道,當初為了省錢,她就沒給兒子和兒媳婦辦什麽婚宴流水席,直接扯了段紅布,給人蒙了頭就送進洞房了。
現在兒子寫信來說,沒辦酒席的童養媳不作數了?
而且他還要和什麽大戶人家的小姐結親?
那這不就是在明擺著告訴她和兒子他爹,讓兩人趕緊想辦法解決家裏頭的那個累贅嗎?!
等白連氏想通了這一點後,一旁的白正遠自然也想通了。
這對夫妻倆對視了一眼,心裏頭合計著等今兒個迴家後就把人掃地出門。
念完信後的老村正將信還給了這兩人,白家夫婦衝老村正連聲道了謝後忙不迭的迴家去了。
這時,老村正的老妻從內屋裏打著簾子出來了。
她瞅了眼白家夫婦走得匆匆忙忙的身影,好奇的看向自家老伴道,“這白家的兩人,今兒個怎麽跑來咱家找你了?”
她對這家人可沒什麽好感。
這白正遠家啊,聽說祖上還是什麽大地主,但你要是真跟這家人打過交道,就知道這家人能給你摳門摳到什麽程度。
但凡是人家辦紅白喜事的,他們家能不掏錢就不掏錢,就算要隨份子也是能給最少就最少。
平日裏家家戶戶的田間菜地、門前掛的晾曬幹貨,這種小便宜,他們那是能占就占。
就連娶媳婦這等大事上,為了省錢,這家人能跑到山後頭的溝子裏麵,花幾兩銀子買一個小姑娘迴來做童養媳!
嘖嘖……做人做到這個份上,也是沒得誰了。
不過這兩口子,對自家兒子倒是舍得花錢的很。
聽說還送兒子去了城裏上什麽新式學堂,倒也是個盼著能望子成龍的。
總之,他們家的這兩人做什麽事情都是摳摳索索的,教她實在是喜歡不起來。
聽到自家老妻問話後,老村正躺在他的竹躺椅上,晃悠悠道,“他們家那個去了城裏的寶貝兒子,你還記得吧?這兒子給他們老兩口寫信了,這兩人不識字,就找上門來請我給念念信了。”
一聽這話,村正的老妻頓時來了興趣。
“那信上都說了些什麽?”
“還能說什麽?說他白實生在城裏頭出息了,還勾搭上了大戶人家的小姐,看不上家裏頭的糟糠之妻了。我瞧著那話裏話外的意思,是讓白家夫妻倆兒把那個童養媳給趕出家門呢!”
“什麽?”老妻聽到這裏,不免心中一驚。
她驚詫的問道,“我記得白家那個童養媳帶迴來後,養了也有五六年了吧?給他白家都生了兩個女兒了吧?就算沒生兒子,那也是替他白家開枝散葉了啊,怎麽能說把人趕走就把人趕走啊!”
“哼!要我說啊,這白家人都是一路貨色。不是一家人,他進不了一家門!你別看那白實生去城裏念了些書,長得也是人模狗樣的,可他那書全都讓他給讀到狗肚子裏去了!連何為禮義廉恥、糟糠之妻不可棄的道理都不懂,這樣的人以後能成大出息?反正我是不信的。”
老村正說到後頭又罵罵咧咧的起來。
他當年進學的時候,沒趕上好時候。
起先中了秀才後,按理說該接著去省城裏進舉人的。
但是大清的政府,這些年打了太多的窩囊仗,叫人洋鬼子給騎到了頭上。
他憤懣不過就索性迴鄉做了個教書先生,當然,那也是因為舉人沒考上。
後來年紀大了,在村子裏也有些聲望,就被大家推舉成村正了。
大概是六年前,大清又下令說廢除科舉,要搞什麽新政,建設新式學堂,弄洋槍洋炮打洋鬼子。
在他看來,這些東西屁用都沒有!
就白實生這樣壞了裏子的人也能在省城被大官提拔,依他看啊,這省城裏的什麽新政府,怕是也不長久。
他就這樣一邊躺在椅子上,一邊碎碎念叨著什麽“山河日下、人心不古”。
他的那位老妻也就靜靜地坐在一旁,低頭做著針線活兒,細細的聽著他說話。
和離之後,每天在家幫忙做事的白秀娟臉上也多了不少光彩,平日裏也愛說愛笑了些,沒事也會外出去別人家串串門。
為了表示和自家爹娘靠近,她連那位弟妹也少搭理了。
看到自家女兒的這些變化,白家夫婦倆兒心裏也鬆了口氣,隻當跟王家和離這事兒他們當爹娘的沒做錯。
秋去冬來,眨眼見就要到年關了。
可這白家夫婦倆兒,心裏頭還壓著一樁事情,那就是他們的兒媳婦林姝。
話說這個兒媳婦自從生下了第二個女兒後,人就像是變了似的。
她對誰都冷冷淡淡的,不怎麽愛說話,也就對自家的兩個女兒親熱些。
而白連氏心裏頭,則始終惦記著那一天林姝將鐮刀架在自家脖子上、威脅自己的事情。
她至今都還記得,後者的眼神兇狠的像是真的要殺人。
然而大家都生活在村子裏頭,自家若是無緣無故的把兒媳婦掃地出門的話,是會遭人說閑話的。
這兩人想來想去,也沒能想到什麽對付林姝的好辦法。
隻能看著她每天早出晚歸的擱自家眼皮底下轉悠,還拿她沒辦法。
直到這一天,省城裏來了個信差,說是白家在城裏的兒子白實生給寄來的。
聽說兒子寫信來了,白家夫婦登時美滋滋的拿著信封,去到村正家裏頭,請這位昔年考上過秀才的讀書人給自家讀一讀這封家書。
這位村正如今年過半百,頂著半邊斑白的頭發,平日裏沒事就喜歡捋著自己稀疏的幾根胡須,一雙睿智的眼睛倒也不顯得渾濁。
在拿到白家夫婦帶來的這封家書後,他先是拆開看了一眼,等看完信了後,他又細細看了白家夫婦一眼。
這兩人被他這一眼看得有些不解,不知道這信上麵到底寫了什麽。
白連氏更是個急性子,張嘴便問道,“村正啊!我家實生他在信上到底給說啥了呀?你快給念念啊!”
隻聽老村正不慌不忙的捋了把自己的幾根短須,聲音平和道,“這信上啊,一共說了兩件事情。一是說城裏頭頒布新法令了,以後男人不留長辮、女人不裹腳了,還有就是童養媳這事兒不作數了,得補個婚禮才算。二是你家實生說,他在城裏頭找了個差事做了,而且還找到了個相好的,對方是大家小姐出身的。實生說,打算等今年年關過了就辦婚事,到時候他會派四輪的車子過來接你二老進城去參加婚事,順便享享清福呢!”
白連氏聽完這番話後,心頭先是一喜,自家兒子出息了!
但緊接著她的腦子又飛快的轉了起來。
兒子在信裏說的童養媳和成婚的事情,又是怎麽個意思呢?
要知道,當初為了省錢,她就沒給兒子和兒媳婦辦什麽婚宴流水席,直接扯了段紅布,給人蒙了頭就送進洞房了。
現在兒子寫信來說,沒辦酒席的童養媳不作數了?
而且他還要和什麽大戶人家的小姐結親?
那這不就是在明擺著告訴她和兒子他爹,讓兩人趕緊想辦法解決家裏頭的那個累贅嗎?!
等白連氏想通了這一點後,一旁的白正遠自然也想通了。
這對夫妻倆對視了一眼,心裏頭合計著等今兒個迴家後就把人掃地出門。
念完信後的老村正將信還給了這兩人,白家夫婦衝老村正連聲道了謝後忙不迭的迴家去了。
這時,老村正的老妻從內屋裏打著簾子出來了。
她瞅了眼白家夫婦走得匆匆忙忙的身影,好奇的看向自家老伴道,“這白家的兩人,今兒個怎麽跑來咱家找你了?”
她對這家人可沒什麽好感。
這白正遠家啊,聽說祖上還是什麽大地主,但你要是真跟這家人打過交道,就知道這家人能給你摳門摳到什麽程度。
但凡是人家辦紅白喜事的,他們家能不掏錢就不掏錢,就算要隨份子也是能給最少就最少。
平日裏家家戶戶的田間菜地、門前掛的晾曬幹貨,這種小便宜,他們那是能占就占。
就連娶媳婦這等大事上,為了省錢,這家人能跑到山後頭的溝子裏麵,花幾兩銀子買一個小姑娘迴來做童養媳!
嘖嘖……做人做到這個份上,也是沒得誰了。
不過這兩口子,對自家兒子倒是舍得花錢的很。
聽說還送兒子去了城裏上什麽新式學堂,倒也是個盼著能望子成龍的。
總之,他們家的這兩人做什麽事情都是摳摳索索的,教她實在是喜歡不起來。
聽到自家老妻問話後,老村正躺在他的竹躺椅上,晃悠悠道,“他們家那個去了城裏的寶貝兒子,你還記得吧?這兒子給他們老兩口寫信了,這兩人不識字,就找上門來請我給念念信了。”
一聽這話,村正的老妻頓時來了興趣。
“那信上都說了些什麽?”
“還能說什麽?說他白實生在城裏頭出息了,還勾搭上了大戶人家的小姐,看不上家裏頭的糟糠之妻了。我瞧著那話裏話外的意思,是讓白家夫妻倆兒把那個童養媳給趕出家門呢!”
“什麽?”老妻聽到這裏,不免心中一驚。
她驚詫的問道,“我記得白家那個童養媳帶迴來後,養了也有五六年了吧?給他白家都生了兩個女兒了吧?就算沒生兒子,那也是替他白家開枝散葉了啊,怎麽能說把人趕走就把人趕走啊!”
“哼!要我說啊,這白家人都是一路貨色。不是一家人,他進不了一家門!你別看那白實生去城裏念了些書,長得也是人模狗樣的,可他那書全都讓他給讀到狗肚子裏去了!連何為禮義廉恥、糟糠之妻不可棄的道理都不懂,這樣的人以後能成大出息?反正我是不信的。”
老村正說到後頭又罵罵咧咧的起來。
他當年進學的時候,沒趕上好時候。
起先中了秀才後,按理說該接著去省城裏進舉人的。
但是大清的政府,這些年打了太多的窩囊仗,叫人洋鬼子給騎到了頭上。
他憤懣不過就索性迴鄉做了個教書先生,當然,那也是因為舉人沒考上。
後來年紀大了,在村子裏也有些聲望,就被大家推舉成村正了。
大概是六年前,大清又下令說廢除科舉,要搞什麽新政,建設新式學堂,弄洋槍洋炮打洋鬼子。
在他看來,這些東西屁用都沒有!
就白實生這樣壞了裏子的人也能在省城被大官提拔,依他看啊,這省城裏的什麽新政府,怕是也不長久。
他就這樣一邊躺在椅子上,一邊碎碎念叨著什麽“山河日下、人心不古”。
他的那位老妻也就靜靜地坐在一旁,低頭做著針線活兒,細細的聽著他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