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的民族宗教互殺,讓原本人口隻有八十多萬(信奉伊斯蘭教的約三十萬人)的若開地區,一下子就變得空蕩蕩了,成百上千的村莊變成了廢墟,等到昂山的緬甸國民軍撤退時,偌大的若開地區,僅僅隻剩下北部躲藏在若開山脈裏麵的極少數若開族人和緬族人,總數量加起來不到三萬。
狹長的若開地區有緬甸最長的海岸線,海岸依山傍水,風景十分優美,更兼陽光充足,氣候宜人,優越的地理位置本是老天爺賞飯,可卻被當地土著和外來宗教仇殺破壞的一無是處。
如此美好的地方,孫義成怎麽能舍得放棄,在緬甸反攻戰還未結束時立即派兩個師前去搶地盤,阻止東孟加拉地區的伊斯蘭教徒進入。當然,這裏麵免不了要做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
為了後續若開地區和內地的交通便利,孫義成已經下令戰場上多俘虜日軍士兵,作為勞工全部運到馬圭集中,開始修建從馬圭到若開山脈西側的山區公路。移民的工作也已經開始進行,第一座若開機場----奧當機場已經在修建中,施工人員為第十師兩個團的官兵。
在修這條緬甸境內的公路時,孫義成將主意打在了美國人修建中印公路的那些機械化設備上,如果修築公路的團隊有了美國人的機械化設備,速度將會更快。讓孫義成不知道的是,此時的美國國內,正在為是否還要修這條中印公路發生了分歧。
因為緬甸反攻戰的開始,戰局對盟國方麵的極為有利,沒有什麽意外情況的話,整個緬甸(不包括其伸入緬甸海和馬來半島相連的部分)最晚在四四年一月就能被盟軍收複,美國方麵有些人已經在考慮是否停止修建中印公路這一重要工程了,因為距離一九四四年,也就幾天時間了。
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從四二年開始修,最艱巨的穿越那加山脈亞熱帶山嶽叢林地區路段,已經由美軍工程兵部隊+中國軍隊兩個獨立工兵團完成了,且已經將公路修過了孟關(邁昆)、孟拱(莫岡),到達了密支那南部的南賽附近,距離八莫也不過七十公裏而已。
原時空修建這條公路曆時年零三個月,且施工是在日軍航空兵、炮兵的轟擊中進行的,整條公路到四五年一月才全線通車。現在這些都因緬甸抗日軍的出現全部改變,不但沒有日軍航空兵、炮兵這些外來的因素幹擾,孫義成反倒給工地上送來數萬免費的勞力,讓工程進度大大加快。
雖然進度已經比曆史上提前了不少,但從八莫到這個雲南的畹町,至少還有一百七十多公裏,需要的時間也在四五個月,重要的是,得繼續消耗不少美國人的資源。
美國政府內部,一部分人認為緬甸即將被盟軍收複,仰光港口又可以恢複接受盟軍的船隻運輸,支援中國的物資可以繼續通過仰光港口,然後通過中緬公路運往中國內地,所以沒有必要再修中印公路了,可以為美國節省大量資源。
當然,支持將中印公路繼續修下去的聲音同樣不少。這部分支持者認為,中緬公路最難修的部分已經完成,且現在已經完成全部公路的五分之四,剩下為數不多的部分應該堅持修完。
支持者最重要的一個理由是,就算是到四四年一月仰光港口被盟軍拿下,也很難保證美國的物資可以通過船隻運輸到港口,因為美國以及美國海軍已經沒有足夠的船隻和軍艦來運輸和護送這些物資及船隊了。
隨著美軍在太平洋戰爭的投入不斷擴大,特別是已經確定了盟軍要在四四年中旬,在歐洲大陸發動“霸王”作戰計劃以後,大量的美國船隻被抽調到了英國,為這次的登陸作戰做準備。
美國方麵沒有足夠的運輸船隊來運輸物資,英國方麵就更不用說了。退一步講,就算有運輸船隊,在沒有軍艦的護送下,這些遠洋船隻到達緬甸海麵附近時,難保不會被南洋的日本海軍船隻攻擊。
要知道,就算緬甸被盟軍收複,但整個南洋地區到菲律賓海一帶,還是日本海軍的天下,萬一這些運輸物資的船隻被日本海軍擊沉,或者被日本海軍俘獲,對盟軍來說都是一種災難。
麵對這種分歧,作為持繼續修下去態度的羅斯福總統,雖然心裏已經有了決定,但他還是將電報發給了在遠東的史迪威將軍,想聽取史迪威對這件事的看法。
收到電報的史迪威,很明確地告訴羅斯福總統,中印公路必須修下去,就算不能用來運輸戰爭物資,改善緬甸當地人生活也是很有必要的。
史迪威老將軍的心裏,他已經知道這一條他主持修建的公路,已經被中國人稱為“史迪威公路”,多麽有紀念意義的名字!既然是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路,當然得修完它,且必須得修完它。
有了史迪威將軍的明確電報迴複,羅斯福也就不再藏著掖著,拍板決定將中印公路修下去,且要在四四年五月前完工,這一計劃時間被原來提早了七個月時間。之所以這樣決定,是羅斯福總統聽取了參謀總長馬歇爾將軍的建議----重要的輸油管道已經沿著中印公路鋪設完成三分之二了,總不能半途而廢吧。
緬甸抗日軍政府急著在緬甸收複土地上修築公路,抗日軍和中國遠征軍攻打仰光的腳步卻沒有停下來。十二月二十八日,在印度加爾各達的史迪威突然乘坐飛機抵達了曼德勒,讓孫義成等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隨史迪威一起到曼德勒的,還有一支英印軍隊,通過美國運輸機運輸過來的英印軍隊。
這支美國運輸機運輸到緬甸曼德勒的軍隊人數不多,隻有一個營的兵力,且飛機一落地,帶隊的英國軍官就要求抗日軍方麵給他們準備汽車,將這個營的英印軍隊直接送往前線戰場。
狹長的若開地區有緬甸最長的海岸線,海岸依山傍水,風景十分優美,更兼陽光充足,氣候宜人,優越的地理位置本是老天爺賞飯,可卻被當地土著和外來宗教仇殺破壞的一無是處。
如此美好的地方,孫義成怎麽能舍得放棄,在緬甸反攻戰還未結束時立即派兩個師前去搶地盤,阻止東孟加拉地區的伊斯蘭教徒進入。當然,這裏麵免不了要做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
為了後續若開地區和內地的交通便利,孫義成已經下令戰場上多俘虜日軍士兵,作為勞工全部運到馬圭集中,開始修建從馬圭到若開山脈西側的山區公路。移民的工作也已經開始進行,第一座若開機場----奧當機場已經在修建中,施工人員為第十師兩個團的官兵。
在修這條緬甸境內的公路時,孫義成將主意打在了美國人修建中印公路的那些機械化設備上,如果修築公路的團隊有了美國人的機械化設備,速度將會更快。讓孫義成不知道的是,此時的美國國內,正在為是否還要修這條中印公路發生了分歧。
因為緬甸反攻戰的開始,戰局對盟國方麵的極為有利,沒有什麽意外情況的話,整個緬甸(不包括其伸入緬甸海和馬來半島相連的部分)最晚在四四年一月就能被盟軍收複,美國方麵有些人已經在考慮是否停止修建中印公路這一重要工程了,因為距離一九四四年,也就幾天時間了。
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從四二年開始修,最艱巨的穿越那加山脈亞熱帶山嶽叢林地區路段,已經由美軍工程兵部隊+中國軍隊兩個獨立工兵團完成了,且已經將公路修過了孟關(邁昆)、孟拱(莫岡),到達了密支那南部的南賽附近,距離八莫也不過七十公裏而已。
原時空修建這條公路曆時年零三個月,且施工是在日軍航空兵、炮兵的轟擊中進行的,整條公路到四五年一月才全線通車。現在這些都因緬甸抗日軍的出現全部改變,不但沒有日軍航空兵、炮兵這些外來的因素幹擾,孫義成反倒給工地上送來數萬免費的勞力,讓工程進度大大加快。
雖然進度已經比曆史上提前了不少,但從八莫到這個雲南的畹町,至少還有一百七十多公裏,需要的時間也在四五個月,重要的是,得繼續消耗不少美國人的資源。
美國政府內部,一部分人認為緬甸即將被盟軍收複,仰光港口又可以恢複接受盟軍的船隻運輸,支援中國的物資可以繼續通過仰光港口,然後通過中緬公路運往中國內地,所以沒有必要再修中印公路了,可以為美國節省大量資源。
當然,支持將中印公路繼續修下去的聲音同樣不少。這部分支持者認為,中緬公路最難修的部分已經完成,且現在已經完成全部公路的五分之四,剩下為數不多的部分應該堅持修完。
支持者最重要的一個理由是,就算是到四四年一月仰光港口被盟軍拿下,也很難保證美國的物資可以通過船隻運輸到港口,因為美國以及美國海軍已經沒有足夠的船隻和軍艦來運輸和護送這些物資及船隊了。
隨著美軍在太平洋戰爭的投入不斷擴大,特別是已經確定了盟軍要在四四年中旬,在歐洲大陸發動“霸王”作戰計劃以後,大量的美國船隻被抽調到了英國,為這次的登陸作戰做準備。
美國方麵沒有足夠的運輸船隊來運輸物資,英國方麵就更不用說了。退一步講,就算有運輸船隊,在沒有軍艦的護送下,這些遠洋船隻到達緬甸海麵附近時,難保不會被南洋的日本海軍船隻攻擊。
要知道,就算緬甸被盟軍收複,但整個南洋地區到菲律賓海一帶,還是日本海軍的天下,萬一這些運輸物資的船隻被日本海軍擊沉,或者被日本海軍俘獲,對盟軍來說都是一種災難。
麵對這種分歧,作為持繼續修下去態度的羅斯福總統,雖然心裏已經有了決定,但他還是將電報發給了在遠東的史迪威將軍,想聽取史迪威對這件事的看法。
收到電報的史迪威,很明確地告訴羅斯福總統,中印公路必須修下去,就算不能用來運輸戰爭物資,改善緬甸當地人生活也是很有必要的。
史迪威老將軍的心裏,他已經知道這一條他主持修建的公路,已經被中國人稱為“史迪威公路”,多麽有紀念意義的名字!既然是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路,當然得修完它,且必須得修完它。
有了史迪威將軍的明確電報迴複,羅斯福也就不再藏著掖著,拍板決定將中印公路修下去,且要在四四年五月前完工,這一計劃時間被原來提早了七個月時間。之所以這樣決定,是羅斯福總統聽取了參謀總長馬歇爾將軍的建議----重要的輸油管道已經沿著中印公路鋪設完成三分之二了,總不能半途而廢吧。
緬甸抗日軍政府急著在緬甸收複土地上修築公路,抗日軍和中國遠征軍攻打仰光的腳步卻沒有停下來。十二月二十八日,在印度加爾各達的史迪威突然乘坐飛機抵達了曼德勒,讓孫義成等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隨史迪威一起到曼德勒的,還有一支英印軍隊,通過美國運輸機運輸過來的英印軍隊。
這支美國運輸機運輸到緬甸曼德勒的軍隊人數不多,隻有一個營的兵力,且飛機一落地,帶隊的英國軍官就要求抗日軍方麵給他們準備汽車,將這個營的英印軍隊直接送往前線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