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轟隆隆,轟隆隆。


    雷雨電的聲音過後,天空上開始出現了新的變化,


    【我似乎有點鄙視諸位的智商,我為此抱歉哈,答案確實是你們所說的李隆基。】


    ……唐朝,貞觀年間,


    看到那三個字的時候,李世民掀開被子被子坐了起來,


    終於要輪到唐朝了麽。


    這迴這個和國都六陷有沒有關係?


    上仙啊,你可不能耍朕,朕等好久了,就想看看唐朝是從哪裏衰落的,


    好江湖救急一下子。


    他看的著急,天幕也不負所望,繼續的播放著,


    【他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之孫,唐睿宗第三子,又稱李三郎。】


    【後人常言,三郎這個皇帝做的很好,下次不要做了。】


    【……額,扯遠了,我們說迴李隆基的生平。】


    【他是 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712年9月8日 —756年8月12日 在位)。於垂拱元年八月戊寅日(685年9月8日 )生於東都洛陽。】


    【唐隆元年六月庚子日(710年7月21日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後集團。


    先天元年八月庚子日(712年9月8日。 ),李旦禪位於李隆基,李隆基於長安太極宮登基稱帝,後賜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治權。】


    ……唐朝,唐高祖李淵,


    他一邊聽著小寵妃的肚子,一邊看著天幕,看到這一幕,


    直覺的,這不是個什麽好東西,但是確實是他們李家的子孫,


    一個個的,出生之後,什麽都不幹,第一件事情先學著怎麽掌握權柄,更換政權,


    換完了之後,就兔死狗烹,用不留後患。


    ……現實世界,


    有網友看到這裏,也是不忍評論一句。


    “太平公主可惜了,還有上官婉兒,可以說她兩的矛盾加劇了李唐王朝的滅亡。”


    他這麽一說,樓下就有人不願意了,評論區的畫風一下就清奇了,


    蔥討論李隆基變成了討論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


    好像她們兩個才是主角,李隆基不過是個跑龍套的。


    然而,天幕並不配合他們,該說龍套還是說龍套,


    【李隆基雖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後,徹底鞏固了皇權,但當時的形勢不容樂觀:兵變大大地傷了朝廷元氣,吏治的混亂、腐敗亟待治理。


    所以,李隆基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賢能人做宰相。在這方麵,李隆基眼光精準,能夠根據時代需求來選拔賢才。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


    【開元初年,國家需要撥亂反正,走上正軌,李隆基看中了多謀善斷的姚崇。】


    【此人上位之後,提出了“十事要說”,治理了蝗災,還幫助李隆基貶逐功臣、杜絕斜封官、整治外戚等。】


    【國家漸入正軌後,李隆基要以法治國。這時,打擊政敵、招權納賄、搞小集團的姚崇便下台了。李隆基又看中了為人耿直、講原則的宋璟。


    為政期間,他直言上諫、不數私恩、嚴於律己,並把要繼續實行姚崇時期好的製度。他也很重視對人才的選拔任用,雖然他掌握朝政大權,但他決不徇私枉法,相反,對自己的親屬還更加嚴格地要求。最後,宋璟因工作失誤以及過於守舊被李隆基罷相。


    宋璟罷相後,張嘉貞接替了他的位置。不久,文武雙全的張說又取代了他。】


    看到這裏,評論區的網友又開始說起來李隆基,


    ”嗬,開元盛世的時候,這玩意換宰相就跟換衣服似的?”


    “政壇就是這樣,你方唱罷,我方登場,重不停歇。”


    “話說其實,李隆基不怎麽滴,就是這些宰相有本事,他隻是會看人。


    宰相雖然換的快,但是每一個都有本事啊,就是他們才有了開元盛世,李隆基就是個收割撿漏的罷了。”


    天幕的這一句也剛好印證了這位網友的話語,


    【張說上任後,軍事上,裁減了20萬邊防軍,把府兵製改成了募兵製:政治上,改革宰相機構,把“政事堂”改為“中書門下”,增加了中書省的權力:文治上,任麗正書院領導(後改名為集賢殿書院)。在張說的輔佐下,開元盛世發展到了極點。】


    評論區要是不吵架就不是評論區了,


    “宰相再有能力,也得皇帝願意放權啊,三郎多少還是有點本事的。不過,張說幾個確實都是神隊友,然而啊,神隊友有的時候也是要踩屎盆子的。”


    【開元十三年十月辛酉日(725年11月20日 ),在張說的主持下,唐玄宗李隆基率百官、貴戚及四夷首領,從東都出發,至泰山封禪。】


    “珍惜吧,泰山都快要髒了,三郎之後,去泰山的就不多了,等著後麵宋真宗去完之後,就沒人去了。”


    “樓上說的是。隻是主要原因還是宋真宗太low了。”


    彈幕和天幕,齊齊閃過,好像在爭誰更加豔麗。


    【開元時期的最後一位賢相張九齡是廣東人,張九齡憑借著自己出眾的才華被玄宗李隆基相中。


    張九齡在做宰相之後,也像玄宗那樣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幹,而不是看重其背景。


    在吏部參與選拔官吏時,他一直主張要公正選才,量才使用。


    同時,對於玄宗李隆基的過錯,他也及時地指出,加以勸諫,不因為玄宗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隱瞞實情。


    李隆基不僅慧眼識賢相,還對吏治進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機構的辦事效率。】


    【李隆基認為郡縣的官員是國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國家形象。


    所以,李隆基經常對縣官親自出題考核他們,確切地了解這些縣官是不是真正地稱職。


    如果考試優秀,可以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實,也會馬上遭到罷黜。


    李隆基知人善任,賞罰分明,辦事幹練果斷,這是他能開創開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評論區好像是看不過係統的進度,


    劇透似的,


    “開元盛世完了之後,唐朝也就開始涼涼了。安史之亂就是李隆基這裏出現的。”


    “安史之亂和z90沒關係,主要是因為李林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盤點,君王大小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wheatear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wheatear並收藏曆史盤點,君王大小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