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一片安靜,


    三個對帝王,對權利如同虎狼之師的人,這個時候卻好像視權利如無物,


    知道了謙讓兩個字怎麽寫似的。


    還是朱重八忍不住了,一拍大腿,在地圖上麵畫了一根線,大大方方的說道:


    “二位都不說話,那咱就不敬了,咱要北上,對付契丹,看看那狗娘養的到底有沒有本事攔得住咱。”


    他迴去也是要北伐的。如今就在這裏先試試深淺,迴去也好避免那些不必要的錯誤,


    畢竟大明剛剛立國,需要休養生息,方才可能考慮長久之治。


    劉邦自然是答應下來的:“好。那就勞煩三弟了,這個時候就是差一杯酒,不然一定先祝三弟得勝歸來。”


    “劉大哥謬讚。”朱重八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對於他前麵的皇帝,他最佩服的就要屬這位了,能得他誇讚,他能不開心麽?


    “既然這樣,朕就平衡朝堂,選出有誌之士吧。現在這個情況之下,想要吸引良臣能將還要仰仗二位了。”李世民站起來給長孫無忌一個眼神,


    長孫無忌多聰敏,立馬從馬匹上麵找來了水囊,


    李世民接過來到:“朕以水代酒,願二位打出各自風範,叫龍鳳自上門。”


    “叫龍鳳自上門。”劉邦道。


    朱重八雖聽的雲裏霧裏的,卻也忙跟上一句,


    茶水穿腸,眾人兵分三路,


    朱重八帶著不那麽多的錢糧北上,


    畢竟不論是石敬瑭還是李從珂都沒有什麽餘糧來給他們浪費的,


    隻能先緊著最為重要的,最為花費的方麵。


    “二位放心,咱沒少打那沒錢的仗。”說話間,朱重八就已經抬胯上馬,揚鞭朝馬屁股上麵一抽,就不見了人影兒。


    劉伯溫見狀也跟了上去,烏央烏央的。


    “大哥。對於中原割據勢力,您就先挑有錢的打,進去先找……”


    可那成想還沒說完,就被劉邦給打斷了,字裏行間都是不在意:


    “停!你大哥我不用你教我打仗,把你那心思留著對付朝堂那些老匹夫吧。”


    話沒說完也兩腿一夾馬屁股走了。


    天地間隻餘下來陣陣灰塵,李世民用袖子擋著鼻子好久才放了下來。


    “去吧,張貼告示,開放科舉,叫有誌者參加朝廷的考試吧。”


    “可是……”


    “放出風聲,就說洛陽城中的富豪有仁義之心,偏愛儒生,特地上表要接待各處來應考的文人墨客呢。”


    “記得在告示上麵說,這個取士不拘出生,不拘年齡,更不限數目,隻要有真才實學,皆有官可當。”


    李世民怎麽會不知道左右的顧忌,直接把法子說了出來堵上了他們的嘴巴。


    他這聲音一落,旁邊魏征,長孫無忌自然是應下:


    “是,陛下。”


    李世民此舉高明,卻也簡單,但凡懂些為人處世的都看的出來其中緣由。


    劉邦,和朱重八打仗的能力,後者尚且不說,前者卻是不用說也人盡皆知。


    一旦證實,那必然聲名遠揚,收複一個城池,其中的大小官員必然要有一部分換上自己的心腹,


    可他們初來乍到,還要走,這些心腹自然是選當時時空本來的人們。


    這些人們聽說這樣的好事哪裏有不願意的,


    願意卻苦於沒有門路,這個時候李世民一個科舉,可不就同你打瞌睡別人給你遞和枕頭的事兒一樣麽?


    至於那些富紳?


    他們也是同樣的,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誰不想結交官員呢?


    都明言了,考得上就有官作,在他落魄的時候,你幫他一把,


    他有錢了,為了官聲,為了以後,也不得不繼續同你接交。


    這樣有名有利的事兒,怎麽會沒有人做呢?怕是還要上趕著做!


    即便是開始不願意,等著劉邦那邊打了勝仗的消息迴來,也不會不願意了


    ……


    朝來夕去,反反複複,


    劉邦虎狼之師,不用如何期盼就聽得捷報迴傳,


    叫中原平定有了希望。


    朱重八也在這個時候傳迴來,他假意和談叫契丹中計,趁機殺了契丹的耶律德光,叫契丹大亂,不得不同他們簽訂百年和平條約,還約定了每年給後唐送牛羊百頭,良馬百匹。


    朱重八帶著契約班師迴朝的消息一傳迴來,


    不少節度使都俯首陳臣,有的有了晚年安生還自動交出來兵權。


    李世民和劉邦二人表麵退讓,可暗地裏都接了下來,還給那些節度使在洛陽安置了宅院,叫他們住下來,無事不得離京。


    這樣一來,內外皆安生,科考之後也將有誌者分了出去,


    一時間四海升平,朝堂也是增增日上,


    可天幕的異向卻仍然沒有出現,那自然是還有遺漏的禍害,三人一合計就想起來了,他們沒找到接班人,使得江山西斜,


    他們一走,怕是有大亂的可能。


    朱重八扔下手中的玉米窩窩說著:


    “這可怎麽辦?咱看李從珂的兄弟都不好。”


    “嗯,朕也不喜歡這幾個李家子孫。要不,要不咱們留下一個?”


    李世民話音還沒落下,朱重八就急了,忙撅起屁股大聲道:


    “咱先說好,咱家裏還有皇後在呢,不行。”


    劉邦跟著道:“我也不行,我要迴去打突厥。”


    李世民見那兩雙賊溜溜的眼睛,又說,“上仙估摸著肯定不容許這樣。不如咱們效仿古人,叫天下人推舉一個出來?”


    二人同意,便下了告示,叫百姓推舉。


    百姓們倒也響應,推舉出來不少,有三個人的聲音最高。


    一個是任圜,是李嗣昭手下,在滅梁的時候就已經聲名遠揚,到了李世民來了之後,更是叫三人注意到,現在在新朝任兵部尚書,即便是如此高官,依舊是對百姓愛戴有加。


    二一個是叫馮道的,是從唐僖宗在的時候就在朝的老臣,這人在朝中的聲音是兩頭的,有人說他特別好,有人說他是個大大的奸臣,不過想來也是有些本事的,畢竟一般人也不能夠在朝中穩居許久。


    還有一個是張廷範,這人是個憐人,是李從珂從鳳翔帶來的,不知怎麽得了李世民的歡喜,在民間也是小有名聲。


    三人聽說之後,也是說起來了這事兒,可剛說幾句場麵就不好看了,


    一問才知道


    劉邦喜歡叫任圜的,李世民喜歡張庭範,


    二人抓了朱重八,一人拉了一個胳膊,拔河似的,非要他從兩個裏頭選一個,


    朱重八看看這個,看看那個,哪個也不想得罪,隻好作猶豫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盤點,君王大小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wheatear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wheatear並收藏曆史盤點,君王大小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