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深夜,但他還是喚來一名老者仔細盤問:“司馬先生,我記得當初武宗皇帝駕崩前,先帝是請您給看得診。最後的下葬入殮一應事宜,也是交由您協助操辦的。”
司馬增皺了皺眉頭。多年相安無事,不知諸葛幽為何突然提起此事:“確是如此,不知道大人有何見教?”
諸葛幽道:“那我就開門見山了,司馬先生,武宗皇帝究竟是怎麽死的?”
這一問,司馬增差點一個踉蹌跌坐在地。
他和諸葛幽同朝為官,都對先帝忠心耿耿。他不知道先帝有沒有和諸葛幽說過當時的情形,不過司馬增相信以諸葛幽之能就算先帝不說,他也能猜出個大概。
所以多年來,二人保持一份微妙的默契,一個不說,一個不問。
可諸葛幽大半夜的把自己叫來舊事重提,必定是出了大事。
“大人,您這話是什麽意思?”司馬增還想打太極,就算先帝早已禦龍殯天,當時的情況也是不便輕易說出口的。
“字麵意思,”諸葛幽沒工夫再兜圈子:“司馬先生,我不瞞你,出大事了。我必須要知道當初的細節……否則……朝廷危矣,天下危矣。”
司馬增見他說得鄭重,不敢再怠慢,他整理了一下思緒還是開口道:“武宗皇帝的死因並非純是舊疾發作,頸後的傷口也足以致命。”
“所以……所以……我懷疑他是遇刺而亡。”
諸葛幽知道當初肯定是司馬增替先帝瞞下了此事,便又追問道:“什麽樣的傷口?”
司馬增道:“像是刀劍的傷口。武宗皇帝神功大成,舊疾發作時周身依舊銅皮鐵骨。刺客似乎不會武功,所以傷口並不銳利,有多次劈砍的痕跡。”
這所謂的“刺客”是誰,答案已經唿之欲出,司馬增相信自己沒有必要點明。
諸葛幽也沒有明知故問,更沒有問他為何要隱瞞。
隻是轉而問道:“此事……司馬先生除了你,還有別人知道嗎?”
司馬增搖了搖頭:“沒有,刺客離開後,應該隻有下官與先帝親眼目睹過武宗皇帝入殮下葬前的遺體。”
“那司馬先生有將此事告訴別人嗎?”諸葛幽追問道。
司馬增猛地搖頭:“除了時隔二十幾年後的今日告訴諸葛大人,下官再未將此事泄露給旁人。”
司馬增的話,諸葛幽信。
也正因如此,那個全知之人才更加顯得可怕——他總能知道一些隻有老天爺才知道的事情。
讓司馬增離開後,諸葛幽在房間中獨自冥想。
《劍語》作者所說的證據究竟是什麽呢?
他很清楚先帝和武宗皇帝的武功,就算後者暗傷發作,以先帝的身手也不太有能耐活劈了對方。
除非他的手中有一把削鐵如泥的寶劍。
身為太子,李壁可以劍履麵聖,所以他的腰間總是配著一把長劍。
可李壁不會用劍,那把劍於他而言就是個裝飾品,武宗皇帝和滿朝文武都知道這一點。
但諸葛幽知道自從自己把露合與李銳帶迴給他後,他對李銳喜愛有加,而露合卻不見蹤影。
如今想來,李壁因為心中對葉薇情難以忘懷很有可能給露合重新打了一副劍鞘和劍柄,隨身帶著。
這麽一來,他當初暴起刺王殺駕用的很可能就是露合劍。
待到諸事已畢,他再將兇器丟到水裏。
能說明兇器是露合的另一個緣由是李壁並非衝動之人。
雖然武宗皇帝接獲密報,但當時的李壁完全可以自稱清白,甚至暗示是其他皇子為了奪嫡陷害自己。
葉薇情已死,叛軍已散,武宗皇帝拿不出證據,沒理由一味懷疑自己的兒子。
而陳王的“生母”從把孩子抱迴來的那天起便早已安排妥當,不太容易露出馬腳。
李壁既然選擇鋌而走險足以證明當初的武宗皇帝已掌握了確鑿的證據,令他無法狡辯。
而隨身攜帶叛軍首領的佩劍就是最好的證據!
想來李壁弑父後先將兇器露合處理掉,再安排信得過的禦醫司馬增善後。
最終若無其事的繼承王位。
那麽這個全知者能找到什麽證據呢?
人證隻有一個司馬增,可他是不會背叛先帝的,而且此人始終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容易掌控。
剩下的就隻有物證了——最有力的物證便是兇器露合劍。
當初的李壁要處理兇器,最好的辦法就是丟到海裏。
二十幾年過去,露合劍大概已經鏽蝕,但依舊可以作為物證。
那麽全知者所要做的就是將這把劍打撈上來,然後交給淳王,屆時萬事皆休。
第二天一早,諸葛幽立即開始布置。
他安排了一批人去當初武宗皇帝駕崩的位置尋找那把鏽劍,同時搜尋是否有其他人在打探此劍的下落。
然後又安排了幾組刺客,看看是否有機會將亙海東邊的那幾位王爺暗中處理掉。
最後,他安排一組人順著信件和商人的線索追查。
隻要其中一組人得手,諸葛幽就可立於不敗之地。
三管齊下,看似萬無一失,但諸葛幽知道,這對普通的對手而言可以,但對那個《劍語》的作者還遠遠不夠。
時間久遠,亙海廣大。諸葛幽雖知道當初武宗皇帝駕崩的大概海域,卻難以知道準確位置。
當年李壁棄劍之處更是無跡可尋,想要在短時間內找到一把深埋海底的鏽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對方既然有全知之能,想來能夠洞悉海底的情形,知道那把劍的準確位置。
因為自己所有的布置和人馬對他而言都是已知的,所以他可以繞開所有的盤查,悄悄地將那把劍打撈上來。
基於同樣的原因,刺客得手的幾率也微乎其微。
為了保證此事的威懾,對方一定會想方設法通知淳王等人留意,並將刺客的動向告知。
至於順著信封查到這人的可能就更低了。
對方既然敢送信,必是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信中留下線索的可能幾乎不存在。
所以諸葛幽還是要做最壞的打算——安排後事。
近些年,諸葛幽已不像年輕時那樣迷戀事事算計,而是喜歡借勢布局。
於是,他找到嶽雁謠,告訴她臨淵教的事情以及淬火山莊仇人的線索。
司馬增皺了皺眉頭。多年相安無事,不知諸葛幽為何突然提起此事:“確是如此,不知道大人有何見教?”
諸葛幽道:“那我就開門見山了,司馬先生,武宗皇帝究竟是怎麽死的?”
這一問,司馬增差點一個踉蹌跌坐在地。
他和諸葛幽同朝為官,都對先帝忠心耿耿。他不知道先帝有沒有和諸葛幽說過當時的情形,不過司馬增相信以諸葛幽之能就算先帝不說,他也能猜出個大概。
所以多年來,二人保持一份微妙的默契,一個不說,一個不問。
可諸葛幽大半夜的把自己叫來舊事重提,必定是出了大事。
“大人,您這話是什麽意思?”司馬增還想打太極,就算先帝早已禦龍殯天,當時的情況也是不便輕易說出口的。
“字麵意思,”諸葛幽沒工夫再兜圈子:“司馬先生,我不瞞你,出大事了。我必須要知道當初的細節……否則……朝廷危矣,天下危矣。”
司馬增見他說得鄭重,不敢再怠慢,他整理了一下思緒還是開口道:“武宗皇帝的死因並非純是舊疾發作,頸後的傷口也足以致命。”
“所以……所以……我懷疑他是遇刺而亡。”
諸葛幽知道當初肯定是司馬增替先帝瞞下了此事,便又追問道:“什麽樣的傷口?”
司馬增道:“像是刀劍的傷口。武宗皇帝神功大成,舊疾發作時周身依舊銅皮鐵骨。刺客似乎不會武功,所以傷口並不銳利,有多次劈砍的痕跡。”
這所謂的“刺客”是誰,答案已經唿之欲出,司馬增相信自己沒有必要點明。
諸葛幽也沒有明知故問,更沒有問他為何要隱瞞。
隻是轉而問道:“此事……司馬先生除了你,還有別人知道嗎?”
司馬增搖了搖頭:“沒有,刺客離開後,應該隻有下官與先帝親眼目睹過武宗皇帝入殮下葬前的遺體。”
“那司馬先生有將此事告訴別人嗎?”諸葛幽追問道。
司馬增猛地搖頭:“除了時隔二十幾年後的今日告訴諸葛大人,下官再未將此事泄露給旁人。”
司馬增的話,諸葛幽信。
也正因如此,那個全知之人才更加顯得可怕——他總能知道一些隻有老天爺才知道的事情。
讓司馬增離開後,諸葛幽在房間中獨自冥想。
《劍語》作者所說的證據究竟是什麽呢?
他很清楚先帝和武宗皇帝的武功,就算後者暗傷發作,以先帝的身手也不太有能耐活劈了對方。
除非他的手中有一把削鐵如泥的寶劍。
身為太子,李壁可以劍履麵聖,所以他的腰間總是配著一把長劍。
可李壁不會用劍,那把劍於他而言就是個裝飾品,武宗皇帝和滿朝文武都知道這一點。
但諸葛幽知道自從自己把露合與李銳帶迴給他後,他對李銳喜愛有加,而露合卻不見蹤影。
如今想來,李壁因為心中對葉薇情難以忘懷很有可能給露合重新打了一副劍鞘和劍柄,隨身帶著。
這麽一來,他當初暴起刺王殺駕用的很可能就是露合劍。
待到諸事已畢,他再將兇器丟到水裏。
能說明兇器是露合的另一個緣由是李壁並非衝動之人。
雖然武宗皇帝接獲密報,但當時的李壁完全可以自稱清白,甚至暗示是其他皇子為了奪嫡陷害自己。
葉薇情已死,叛軍已散,武宗皇帝拿不出證據,沒理由一味懷疑自己的兒子。
而陳王的“生母”從把孩子抱迴來的那天起便早已安排妥當,不太容易露出馬腳。
李壁既然選擇鋌而走險足以證明當初的武宗皇帝已掌握了確鑿的證據,令他無法狡辯。
而隨身攜帶叛軍首領的佩劍就是最好的證據!
想來李壁弑父後先將兇器露合處理掉,再安排信得過的禦醫司馬增善後。
最終若無其事的繼承王位。
那麽這個全知者能找到什麽證據呢?
人證隻有一個司馬增,可他是不會背叛先帝的,而且此人始終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容易掌控。
剩下的就隻有物證了——最有力的物證便是兇器露合劍。
當初的李壁要處理兇器,最好的辦法就是丟到海裏。
二十幾年過去,露合劍大概已經鏽蝕,但依舊可以作為物證。
那麽全知者所要做的就是將這把劍打撈上來,然後交給淳王,屆時萬事皆休。
第二天一早,諸葛幽立即開始布置。
他安排了一批人去當初武宗皇帝駕崩的位置尋找那把鏽劍,同時搜尋是否有其他人在打探此劍的下落。
然後又安排了幾組刺客,看看是否有機會將亙海東邊的那幾位王爺暗中處理掉。
最後,他安排一組人順著信件和商人的線索追查。
隻要其中一組人得手,諸葛幽就可立於不敗之地。
三管齊下,看似萬無一失,但諸葛幽知道,這對普通的對手而言可以,但對那個《劍語》的作者還遠遠不夠。
時間久遠,亙海廣大。諸葛幽雖知道當初武宗皇帝駕崩的大概海域,卻難以知道準確位置。
當年李壁棄劍之處更是無跡可尋,想要在短時間內找到一把深埋海底的鏽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對方既然有全知之能,想來能夠洞悉海底的情形,知道那把劍的準確位置。
因為自己所有的布置和人馬對他而言都是已知的,所以他可以繞開所有的盤查,悄悄地將那把劍打撈上來。
基於同樣的原因,刺客得手的幾率也微乎其微。
為了保證此事的威懾,對方一定會想方設法通知淳王等人留意,並將刺客的動向告知。
至於順著信封查到這人的可能就更低了。
對方既然敢送信,必是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信中留下線索的可能幾乎不存在。
所以諸葛幽還是要做最壞的打算——安排後事。
近些年,諸葛幽已不像年輕時那樣迷戀事事算計,而是喜歡借勢布局。
於是,他找到嶽雁謠,告訴她臨淵教的事情以及淬火山莊仇人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