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州,長安城。
這裏是大漢曾經的都城,擁有堅固的城牆,令西域各國都羨慕的人口數量,經濟規模。
可惜的是這一切隨著一場起義和幾場動亂之後,長安城的輝煌過去是蕩然無存。
現在的長安城隻有破敗的城牆,稀疏的人口以及凋零的經濟,時不時還能看到一些流民在城中遊蕩。
即便張繡也沒有能力改變這個局麵,原本郭嘉隨行還能給張繡出出主意,可是郭嘉身體不好直接去了並州。
剩下張繡一人帶著五千輕騎在司州,雖然是鎮住了皇甫堅壽等人,但是張繡本身就屬於守城之將,無法對司州混亂複雜的局勢進行有效的掌控。
對於郡縣之治,張繡明顯不足,所以這會兒他也隻能縮在長安城裏等劉毅來。
夜晚時分,破敗的長安城裏時不時就有可怕的慘叫聲響起,張繡已經習慣了這個聲音,隻不過這一晚他忽然覺得有些心緒不寧。
於是他在夜半時分又爬起來四處查看,誰料到就在張繡四處查看時,外麵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響。
這個時候張繡立即就反應過來,披甲帶劍,叫來左右一起去外麵查看。
張繡還沒出內院,外麵就有喊殺聲傳入耳中,同時還有府中下人的慘叫聲。
“將軍快跑,賊人來府內偷襲,定然不會帶太多人馬,隻需跑去軍營喚來營中人馬即可。”左右攔著張繡不讓他出去。
“可是……。”張繡還想說話,左右立即抱著張繡將他從後麵的暗門送了出去。
急衝衝跑去軍營的張繡提著一柄長劍沿路衝向同在城中的軍營,他預料對方定會在軍營的必經道路上埋伏,所以一路上盡量避開幾條熟悉的道路,繞了一圈去軍營。
待張繡跑到軍營門口時,卻發現有幾名黑衣人虎視眈眈的軍營門口處遊蕩。
“賊人找死。”張繡大喊一聲,提著長劍就衝殺過去,這幾名黑衣人一個不留神被張繡闖了過去。
衝到軍營的張繡這才緩過神來,同時也開始捶胸頓足,因為他的嬸嬸還在府內。
一想到亂軍可能會對他嬸嬸做不可描述的事情,張繡就有些慌了神。
他點齊軍營中的兵馬,慌忙趕迴府邸。
與此同時,那幾名攔在軍營門口的黑衣人也迴到張繡府邸向這一次事件的策劃者皇甫堅壽和朱皓匯報。
“可惡,竟然讓他在最後一刻跑了,你們真是沒用。”朱皓有些惱火的將三名黑衣人踹翻在地,拳打腳踢。
“好了,事已至此,再打他們也沒用。”皇甫堅壽畢竟年長幾歲,製止了朱皓的無意義行為。“該考慮一下接下來該如何去做。”
“啊,求求你們不要殺我。”一個尖銳的聲音打破了皇甫堅壽的思路。
“什麽人在哪裏喧嘩?”皇甫堅壽眉頭一皺,看到他的親信抓著一名婦人過來。
“將軍,小人在柴房裏發現此女,特地帶來給將軍享用。”這名親信吞咽了一下口水,雖然他很想在柴房就來一發,可是考慮到皇甫堅壽和朱皓親自到場,這名親信隻能強忍心頭欲火把人壓到皇甫堅壽的麵前邀功。
“都什麽時候了,還在這裏想女人,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煩了。”朱皓揪著皇甫堅壽的親信就要開打。
“住手。”皇甫堅壽眉頭一皺喝止了朱皓道。
“皇甫將軍饒命。”就在這時這名婦人也開口說話。
皇甫堅壽原本想讓親信將這名婦人殺了了事,不過在聽到婦人喊出他的名字後忽然一愣。
他想起了張繡來到司州以後的種種流言蜚語,當即忍不住湊到婦人的麵前問道:“你可是張繡的嬸嬸鄒氏?”
婦人默然不語,皇甫堅壽見婦人不承認,故意對親信說道:“既然此女不是張繡的嬸嬸,對我們也沒用,你把她殺了吧。”
親信聽聞皇甫堅壽的話立即提刀準備動手。
“妾身鄒氏,還望皇甫將軍明辨。”鄒氏低聲抽泣道。
“好,既然你承認就好。”皇甫堅壽大笑一聲,隨後命令左右好生看管鄒氏,而且不可怠慢了鄒氏,當然更不能對鄒氏做過分的事情。
“皇甫大兄這是為何?”朱皓湊到皇甫堅壽的耳邊問道。“難道張繡會為了區區一婦人便同我們妥協?”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這張繡去哪兒都會帶著鄒氏,你說他會不會?”皇甫堅壽自信滿滿的說道。“再者說,你現在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沒有。”朱皓有些喪氣的說道。
“好了,我們先派人去給張繡遞個話,若是他不答應,我們再做打算。”皇甫堅壽拍了拍朱皓的肩膀道。“我們還沒有輸,何必如此沮喪?”
皇甫堅壽找了一名腦子較為靈活的親信去給張繡送信,同時還割下一小截鄒氏的衣服作為證物一同送給張繡。
對此收到信件和衣物碎片的張繡是仰天長嘯,差點就把送信的使者當場給活劈了。
“皇甫堅壽,若是嬸嬸有事,我定要取你項上人頭。”張繡雙目泛紅的吼道,猶如一頭受傷的猛獸。
自從張濟身亡之後,張繡就一直照顧鄒氏,他對鄒氏的感情類似母子,並非外界傳聞的那般齷蹉。
待張繡帶兵將他的府邸團團圍住時,天色已經開始微亮,同時張繡也派人去了皇甫堅壽、朱皓還有盧毓的家,但是隻抓到了盧毓和他的家人。
原本張繡想要把盧毓砍了祭旗,不過被盧毓的一番話打動,放棄了這個想法。
皇甫堅壽和朱皓傳出話來,張繡撤掉圍在外圍的兵馬,讓他們兩個安然離去,鄒氏便能安然無恙,否則的話,他們將會將鄒氏扒光了扔到街上。
對此張繡雖然恨得牙癢癢,但是卻隻能照辦,皇甫堅壽和朱皓兩人連同他們的親信裹挾著鄒氏大搖大擺的走出長安城。
張繡一直帶兵尾隨在後,出了城張繡打算用騎兵包圍皇甫堅壽,不過皇甫堅壽立即就把刀架在鄒氏的脖頸上威脅張繡,張繡不得不做出讓步。
(本章完)
這裏是大漢曾經的都城,擁有堅固的城牆,令西域各國都羨慕的人口數量,經濟規模。
可惜的是這一切隨著一場起義和幾場動亂之後,長安城的輝煌過去是蕩然無存。
現在的長安城隻有破敗的城牆,稀疏的人口以及凋零的經濟,時不時還能看到一些流民在城中遊蕩。
即便張繡也沒有能力改變這個局麵,原本郭嘉隨行還能給張繡出出主意,可是郭嘉身體不好直接去了並州。
剩下張繡一人帶著五千輕騎在司州,雖然是鎮住了皇甫堅壽等人,但是張繡本身就屬於守城之將,無法對司州混亂複雜的局勢進行有效的掌控。
對於郡縣之治,張繡明顯不足,所以這會兒他也隻能縮在長安城裏等劉毅來。
夜晚時分,破敗的長安城裏時不時就有可怕的慘叫聲響起,張繡已經習慣了這個聲音,隻不過這一晚他忽然覺得有些心緒不寧。
於是他在夜半時分又爬起來四處查看,誰料到就在張繡四處查看時,外麵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響。
這個時候張繡立即就反應過來,披甲帶劍,叫來左右一起去外麵查看。
張繡還沒出內院,外麵就有喊殺聲傳入耳中,同時還有府中下人的慘叫聲。
“將軍快跑,賊人來府內偷襲,定然不會帶太多人馬,隻需跑去軍營喚來營中人馬即可。”左右攔著張繡不讓他出去。
“可是……。”張繡還想說話,左右立即抱著張繡將他從後麵的暗門送了出去。
急衝衝跑去軍營的張繡提著一柄長劍沿路衝向同在城中的軍營,他預料對方定會在軍營的必經道路上埋伏,所以一路上盡量避開幾條熟悉的道路,繞了一圈去軍營。
待張繡跑到軍營門口時,卻發現有幾名黑衣人虎視眈眈的軍營門口處遊蕩。
“賊人找死。”張繡大喊一聲,提著長劍就衝殺過去,這幾名黑衣人一個不留神被張繡闖了過去。
衝到軍營的張繡這才緩過神來,同時也開始捶胸頓足,因為他的嬸嬸還在府內。
一想到亂軍可能會對他嬸嬸做不可描述的事情,張繡就有些慌了神。
他點齊軍營中的兵馬,慌忙趕迴府邸。
與此同時,那幾名攔在軍營門口的黑衣人也迴到張繡府邸向這一次事件的策劃者皇甫堅壽和朱皓匯報。
“可惡,竟然讓他在最後一刻跑了,你們真是沒用。”朱皓有些惱火的將三名黑衣人踹翻在地,拳打腳踢。
“好了,事已至此,再打他們也沒用。”皇甫堅壽畢竟年長幾歲,製止了朱皓的無意義行為。“該考慮一下接下來該如何去做。”
“啊,求求你們不要殺我。”一個尖銳的聲音打破了皇甫堅壽的思路。
“什麽人在哪裏喧嘩?”皇甫堅壽眉頭一皺,看到他的親信抓著一名婦人過來。
“將軍,小人在柴房裏發現此女,特地帶來給將軍享用。”這名親信吞咽了一下口水,雖然他很想在柴房就來一發,可是考慮到皇甫堅壽和朱皓親自到場,這名親信隻能強忍心頭欲火把人壓到皇甫堅壽的麵前邀功。
“都什麽時候了,還在這裏想女人,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煩了。”朱皓揪著皇甫堅壽的親信就要開打。
“住手。”皇甫堅壽眉頭一皺喝止了朱皓道。
“皇甫將軍饒命。”就在這時這名婦人也開口說話。
皇甫堅壽原本想讓親信將這名婦人殺了了事,不過在聽到婦人喊出他的名字後忽然一愣。
他想起了張繡來到司州以後的種種流言蜚語,當即忍不住湊到婦人的麵前問道:“你可是張繡的嬸嬸鄒氏?”
婦人默然不語,皇甫堅壽見婦人不承認,故意對親信說道:“既然此女不是張繡的嬸嬸,對我們也沒用,你把她殺了吧。”
親信聽聞皇甫堅壽的話立即提刀準備動手。
“妾身鄒氏,還望皇甫將軍明辨。”鄒氏低聲抽泣道。
“好,既然你承認就好。”皇甫堅壽大笑一聲,隨後命令左右好生看管鄒氏,而且不可怠慢了鄒氏,當然更不能對鄒氏做過分的事情。
“皇甫大兄這是為何?”朱皓湊到皇甫堅壽的耳邊問道。“難道張繡會為了區區一婦人便同我們妥協?”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這張繡去哪兒都會帶著鄒氏,你說他會不會?”皇甫堅壽自信滿滿的說道。“再者說,你現在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沒有。”朱皓有些喪氣的說道。
“好了,我們先派人去給張繡遞個話,若是他不答應,我們再做打算。”皇甫堅壽拍了拍朱皓的肩膀道。“我們還沒有輸,何必如此沮喪?”
皇甫堅壽找了一名腦子較為靈活的親信去給張繡送信,同時還割下一小截鄒氏的衣服作為證物一同送給張繡。
對此收到信件和衣物碎片的張繡是仰天長嘯,差點就把送信的使者當場給活劈了。
“皇甫堅壽,若是嬸嬸有事,我定要取你項上人頭。”張繡雙目泛紅的吼道,猶如一頭受傷的猛獸。
自從張濟身亡之後,張繡就一直照顧鄒氏,他對鄒氏的感情類似母子,並非外界傳聞的那般齷蹉。
待張繡帶兵將他的府邸團團圍住時,天色已經開始微亮,同時張繡也派人去了皇甫堅壽、朱皓還有盧毓的家,但是隻抓到了盧毓和他的家人。
原本張繡想要把盧毓砍了祭旗,不過被盧毓的一番話打動,放棄了這個想法。
皇甫堅壽和朱皓傳出話來,張繡撤掉圍在外圍的兵馬,讓他們兩個安然離去,鄒氏便能安然無恙,否則的話,他們將會將鄒氏扒光了扔到街上。
對此張繡雖然恨得牙癢癢,但是卻隻能照辦,皇甫堅壽和朱皓兩人連同他們的親信裹挾著鄒氏大搖大擺的走出長安城。
張繡一直帶兵尾隨在後,出了城張繡打算用騎兵包圍皇甫堅壽,不過皇甫堅壽立即就把刀架在鄒氏的脖頸上威脅張繡,張繡不得不做出讓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