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劉毅起了個大早,站了一個時辰的樁後劉協才起來。
相較於昨晚的隨意和依賴,已經醒來的少年天子劉協在清醒時就較為冷靜和理智,他落落大方的同大臣打招唿,同時維護著僅有的帝王威嚴。
“生於帝王家的幸與不幸,哎。”劉毅看了一眼劉協在心中暗歎,不過他也不是弄不理清的人,不會因為同情就做出有損利益的事情。
同時劉毅也在心中警惕,這看似和後世十幾歲的熊孩子一般大小的劉協,心思和手腕不可小覷。
單是劉協臨危不懼的冷靜,以及他識破大臣侯汶在賑災時貪墨的手腕,劉毅便是心生敬佩之心。
“亂世之中沒有誰是簡單的人物。”劉毅時常感慨。
單單一個根基薄弱的公孫瓚,就耗費了劉毅諸多的心思,還差點陰溝裏翻船,若不是有郭嘉出謀劃策,同時有趙雲等猛將相助,再加上何興強和馬鈞的甲兵之利,劉毅很難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消滅公孫瓚。
這一點對比曆史上袁紹和公孫瓚之間的爭霸便可得知,從初平三年的與袁紹界橋之戰開始到建安四年公孫瓚****身死,這期間一共有七年時間之久。
當然公孫瓚的提早滅亡也和劉毅的出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原本他在初平四年達到人生巔峰,殺了劉虞統領四州之地。
可惜的是他遇到了劉毅,在袁紹麾下時劉毅就給了他致命一擊,挫了公孫瓚的銳氣,隨後幽州的控製權又被劉毅奪走。
這一切都是源自劉毅。
相比較於改變曆史使得後世的世界發生變化來說,劉毅更在意他現在能不能活下去。
劉毅安排士卒收拾好劉協的家夥事,其實也沒有什麽東西,劉協跑出來的時候就帶了個人,根本沒有其他行李。
臨走前,劉協迴頭望了一眼洛陽這一片殘垣斷壁,長歎了一口氣。
“將軍,賈老呢?”郭嘉終於忍不住問劉毅,好像先前沒看到過賈詡的身影,這會兒都要出發了也沒見到他人。
“他說要給我一份‘大禮’。”劉毅勒住馬韁繩迴應道。
“將軍現在所需的大禮,恐怕就是一批精兵悍將了。”郭嘉撫掌說道。“看來賈老是真的要跟著將軍幹一番大事了。”
正說話的時候,打前方來了一隊人馬,馬蹄聲隆隆作響,為首的是一名年輕小將。
此人長得濃眉大眼,身形挺拔,虎背熊腰,嘴唇厚實,一看便是忠厚之人。
“前方可是幽州牧劉毅劉大人?”這名小將一馬當先來到劉毅麵前。“在下張繡,乃是驃騎將軍張濟從子。”
從子是侄兒的意思,張繡是張濟的侄兒,屬於涼州係軍人。
“在下劉毅。”劉毅挺馬而出,隨後帶著張繡來到劉協麵前道:“快快參見陛下,免得失了禮數。”
張繡立即翻身下馬,行禮之後,才將他們的目的說了一遍。
原本張濟他們已經和劉協講和,答應放過劉協,這會兒是張濟的侄兒張繡被賈詡說動,帶兵投靠劉毅,美其名曰護駕去幽州。
張濟和郭汜他們已經習慣了把持朝政,過著沒人管束的日子,自然不願接受劉協亦或者其他人的管轄。
之所以張濟肯讓張繡來投靠,也是抱了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的想法,他想留在長安城擊敗了郭汜等人,整合涼州兵,再去挾持劉協,做人上人。
因為福禍難測,所以張濟聽從賈詡的意見,分出一小半的精銳兵馬交給張繡,他自己則繼續帶兵與其他人拚鬥。
既然說清楚了來的目的,劉協心中疑慮盡去,張繡也將隊伍歸入劉毅麾下,聽從劉毅的調遣。
賈詡則很不客氣的坐在了郭嘉的馬車上。
兩人開始下棋,劉毅讓人用磁石做棋子,鐵做棋盤,打造了一副可以在移動顛簸的環境下穩穩的象棋。
有了這樣一個‘殺時間利器’,郭嘉和賈詡在迴程的路上充滿了樂趣。
這時候可沒有微博和微信,劉毅要是不想點花招,他會憋瘋了,他已經有籌建蹴鞠隊的想法了,隻差一個契機。
蹴鞠是後世足球的始祖,這一項源於大漢,後來盛行於世界的運動,最終卻成為了西方人的強項。
劉毅很不甘心,所以他想要在起跑線上就做作弊,隻要能流傳下去,他就達到目的了。
行軍的途中很是無聊,劉協時不時開著朝會,因為這會兒朝廷名存實亡,各地諸侯自立自管,朝廷除了任命官職外,再無多餘的權力,所以基本上朝會也沒有什麽好說的。
開早朝不過是為了維持劉協的帝王尊嚴罷了。
不過劉毅卻被張繡盯上了,張繡雖然被賈詡說動投靠劉毅,可是實際上他是麵降心不降。
因為跟隨名師修習槍法,張繡一直對自身武力頗為自傲,他在聽聞劉毅帶五百勇士大破公孫瓚的事跡後便想找劉毅切磋。
奈何每次都被劉毅以公事繁忙為借口推脫了,劉毅越是拒絕,張繡就越想和他打一場。
而劉毅也是十分的無奈,他總不能招一名武將就打一場,這樣子不行。
可是張繡本著鍥而不舍的精神,一直纏著劉毅,上廁所時,劉毅能看到張繡蹲在他旁邊,吃飯的時候,洗澡的時候。
搞得劉毅都覺得張繡有斷袖之癖了。
“我覺得你這裏有問題。”劉毅用手指點點太陽穴對張繡說道。
“啊,將軍還懂醫術?”張繡一聽劉毅的話頓時緊張起來。“難怪我最近老覺得腦袋發暈,難道是有頑疾作祟?”
“你腦袋發暈那是睡眠不足造成的。”劉毅哭笑不得的說道。“今日我們就比一場,無論輸贏,你都不能再來煩我。”
“一言為定。”
劉毅前半句話張繡沒聽進去,後半句他倒是聽得清清楚楚。
見張繡如此模樣,劉毅也暗自搖頭,他對曆史不是特別了解,隻是大概知曉張繡這樣一個人物,具體事跡並不明了。
這會兒看來這張繡有些浮於表麵,用來衝鋒陷陣做一員猛將剛剛合適。
但是千軍易求,一將難得,劉毅之所以會答應張繡的要求也是存了籠絡的心思。
(本章完)
劉毅起了個大早,站了一個時辰的樁後劉協才起來。
相較於昨晚的隨意和依賴,已經醒來的少年天子劉協在清醒時就較為冷靜和理智,他落落大方的同大臣打招唿,同時維護著僅有的帝王威嚴。
“生於帝王家的幸與不幸,哎。”劉毅看了一眼劉協在心中暗歎,不過他也不是弄不理清的人,不會因為同情就做出有損利益的事情。
同時劉毅也在心中警惕,這看似和後世十幾歲的熊孩子一般大小的劉協,心思和手腕不可小覷。
單是劉協臨危不懼的冷靜,以及他識破大臣侯汶在賑災時貪墨的手腕,劉毅便是心生敬佩之心。
“亂世之中沒有誰是簡單的人物。”劉毅時常感慨。
單單一個根基薄弱的公孫瓚,就耗費了劉毅諸多的心思,還差點陰溝裏翻船,若不是有郭嘉出謀劃策,同時有趙雲等猛將相助,再加上何興強和馬鈞的甲兵之利,劉毅很難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消滅公孫瓚。
這一點對比曆史上袁紹和公孫瓚之間的爭霸便可得知,從初平三年的與袁紹界橋之戰開始到建安四年公孫瓚****身死,這期間一共有七年時間之久。
當然公孫瓚的提早滅亡也和劉毅的出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原本他在初平四年達到人生巔峰,殺了劉虞統領四州之地。
可惜的是他遇到了劉毅,在袁紹麾下時劉毅就給了他致命一擊,挫了公孫瓚的銳氣,隨後幽州的控製權又被劉毅奪走。
這一切都是源自劉毅。
相比較於改變曆史使得後世的世界發生變化來說,劉毅更在意他現在能不能活下去。
劉毅安排士卒收拾好劉協的家夥事,其實也沒有什麽東西,劉協跑出來的時候就帶了個人,根本沒有其他行李。
臨走前,劉協迴頭望了一眼洛陽這一片殘垣斷壁,長歎了一口氣。
“將軍,賈老呢?”郭嘉終於忍不住問劉毅,好像先前沒看到過賈詡的身影,這會兒都要出發了也沒見到他人。
“他說要給我一份‘大禮’。”劉毅勒住馬韁繩迴應道。
“將軍現在所需的大禮,恐怕就是一批精兵悍將了。”郭嘉撫掌說道。“看來賈老是真的要跟著將軍幹一番大事了。”
正說話的時候,打前方來了一隊人馬,馬蹄聲隆隆作響,為首的是一名年輕小將。
此人長得濃眉大眼,身形挺拔,虎背熊腰,嘴唇厚實,一看便是忠厚之人。
“前方可是幽州牧劉毅劉大人?”這名小將一馬當先來到劉毅麵前。“在下張繡,乃是驃騎將軍張濟從子。”
從子是侄兒的意思,張繡是張濟的侄兒,屬於涼州係軍人。
“在下劉毅。”劉毅挺馬而出,隨後帶著張繡來到劉協麵前道:“快快參見陛下,免得失了禮數。”
張繡立即翻身下馬,行禮之後,才將他們的目的說了一遍。
原本張濟他們已經和劉協講和,答應放過劉協,這會兒是張濟的侄兒張繡被賈詡說動,帶兵投靠劉毅,美其名曰護駕去幽州。
張濟和郭汜他們已經習慣了把持朝政,過著沒人管束的日子,自然不願接受劉協亦或者其他人的管轄。
之所以張濟肯讓張繡來投靠,也是抱了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的想法,他想留在長安城擊敗了郭汜等人,整合涼州兵,再去挾持劉協,做人上人。
因為福禍難測,所以張濟聽從賈詡的意見,分出一小半的精銳兵馬交給張繡,他自己則繼續帶兵與其他人拚鬥。
既然說清楚了來的目的,劉協心中疑慮盡去,張繡也將隊伍歸入劉毅麾下,聽從劉毅的調遣。
賈詡則很不客氣的坐在了郭嘉的馬車上。
兩人開始下棋,劉毅讓人用磁石做棋子,鐵做棋盤,打造了一副可以在移動顛簸的環境下穩穩的象棋。
有了這樣一個‘殺時間利器’,郭嘉和賈詡在迴程的路上充滿了樂趣。
這時候可沒有微博和微信,劉毅要是不想點花招,他會憋瘋了,他已經有籌建蹴鞠隊的想法了,隻差一個契機。
蹴鞠是後世足球的始祖,這一項源於大漢,後來盛行於世界的運動,最終卻成為了西方人的強項。
劉毅很不甘心,所以他想要在起跑線上就做作弊,隻要能流傳下去,他就達到目的了。
行軍的途中很是無聊,劉協時不時開著朝會,因為這會兒朝廷名存實亡,各地諸侯自立自管,朝廷除了任命官職外,再無多餘的權力,所以基本上朝會也沒有什麽好說的。
開早朝不過是為了維持劉協的帝王尊嚴罷了。
不過劉毅卻被張繡盯上了,張繡雖然被賈詡說動投靠劉毅,可是實際上他是麵降心不降。
因為跟隨名師修習槍法,張繡一直對自身武力頗為自傲,他在聽聞劉毅帶五百勇士大破公孫瓚的事跡後便想找劉毅切磋。
奈何每次都被劉毅以公事繁忙為借口推脫了,劉毅越是拒絕,張繡就越想和他打一場。
而劉毅也是十分的無奈,他總不能招一名武將就打一場,這樣子不行。
可是張繡本著鍥而不舍的精神,一直纏著劉毅,上廁所時,劉毅能看到張繡蹲在他旁邊,吃飯的時候,洗澡的時候。
搞得劉毅都覺得張繡有斷袖之癖了。
“我覺得你這裏有問題。”劉毅用手指點點太陽穴對張繡說道。
“啊,將軍還懂醫術?”張繡一聽劉毅的話頓時緊張起來。“難怪我最近老覺得腦袋發暈,難道是有頑疾作祟?”
“你腦袋發暈那是睡眠不足造成的。”劉毅哭笑不得的說道。“今日我們就比一場,無論輸贏,你都不能再來煩我。”
“一言為定。”
劉毅前半句話張繡沒聽進去,後半句他倒是聽得清清楚楚。
見張繡如此模樣,劉毅也暗自搖頭,他對曆史不是特別了解,隻是大概知曉張繡這樣一個人物,具體事跡並不明了。
這會兒看來這張繡有些浮於表麵,用來衝鋒陷陣做一員猛將剛剛合適。
但是千軍易求,一將難得,劉毅之所以會答應張繡的要求也是存了籠絡的心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