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義在算計劉毅,早就有心提防的劉毅也已經看準了時機,就是在他擊殺嚴綱,扔出嚴綱頭顱時。


    “迴撤。”


    劉毅一馬當先,手中的鎖鏈一甩,環首刀打直刺中前麵的一麵大盾,正是鞠義躲的地方。


    噗!


    環首刀沒入盾中寸許,劉毅用力一扯,那持盾的士卒雖有心拉住,可惜劉毅突然發難使得他根本沒有機會施展,當下便被掀飛了大盾。


    原本還想著放冷箭的鞠義當下楞了一下,同時就想要鑽到其他士卒的大盾下。


    就在這時,斜地裏殺出一根大銀槍,斷了鞠義的去路。


    鞠義不虧是久經沙場的老將,當即一轉身就要往相反的方向躲去。


    一柄光亮的環首刀如影隨形,若不是鞠義迴避的快,恐怕這一刀就能讓他掛個大彩。


    索!索!


    一陣鎖鏈聲響起,劉毅瞅準時機,再次甩出環首刀,正中鞠義的脖頸。


    當!


    一聲脆響過後,鞠義隻是捂著脖頸,卻沒有被斬飛頭顱,這是因為在環首刀臨近脖頸時,他做了一個動作,將頭一歪,以頭盔和肩部形成一個夾角,阻延了環首刀的橫斬。


    不過因為劉毅的環首刀是甩出來的,慣性作用下力量極大,不但破開鞠義的夾角,還順利的斬傷了他的脖頸。


    “鼠輩敢爾!”鞠義用手捂著受傷的脖頸,扯著沙啞的嗓子喊道:“先登健兒何在,助我殺賊!”


    趙雲拿眼瞥了一眼劉毅,意思是:殺不殺?


    劉毅點了點頭,趙雲臉上露出一抹興奮之色,提槍衝了上去,鞠義原本就不是趙雲的對手,再加上脖頸受傷,隻是三個會合,便被趙雲一槍刺中咽喉,了結了性命。


    倒不是劉毅矯情,而是先前鞠義那一嗓子已經把周圍的先登營士卒吸引過來了。


    嗆啷!


    劉毅拔出腰間佩劍,指著那些蠢蠢欲動的先登營士卒道:“鞠義臨陣退縮,吾持袁將軍佩劍以軍法斬之,爾等也想嚐嚐這劍的滋味?”


    “大敵當前,爾等還不速速禦敵!”


    張合和趙雲一同在劉毅身後嗬斥道,一語驚醒眾人,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雖然沒有嚴綱帶領,可是這會兒已經衝進先登營的方陣,如果這會兒再鬧內訌,恐怕是要出大問題了。


    “殺,此戰若是能勝,我劉毅為爾等請功,斷不會忘了諸位的功勞。”見眾人還在猶豫,劉毅當即抖開環首刀,帶著趙雲和張合衝向白馬義從。


    所有先登營士卒雖然有些不明就裏,甚至有些死忠於鞠義的人準備暗中下手,可是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不是吃素的,這也使得他們麵臨生死存亡的選擇。


    “殺!”


    “強弩準備,還擊。”


    沉默了片刻,最終先登營士卒選擇先禦敵,結束戰鬥後再想其他。


    一時間強弩齊發,白馬義從被這些鞠氏研究出的強弩射的是人仰馬翻,這種強弩原本的穿透力就強,再加上是近距離射出,基本上隻要射中,除非你穿了大鎧,否則是無法抵禦的。


    最關鍵的是白馬義從以騎兵為主,而騎兵為了減輕負擔一般很少會穿大鎧這種沉重的盔甲,最多套件皮甲就得了。


    連鎖甲倒是輕盈,而且防禦箭矢效果極好,可是這玩意不但製作工藝複雜,而且成本極高,大規模配備並不太現實,能穿上的也就領頭的幾位將領而已。


    因此第一波強弩還擊後,白馬義從倒下去一片。


    可以說這個戰術也是鞠義十分熟悉騎兵戰鬥,同時精心的研究過克製之法,同時又配合了他們鞠氏新研製的強弩,創造出來專門用於對付騎兵的打法。


    可惜的是,鞠義死了。


    白馬義從從來沒有吃過這樣的虧,所以他們發起了第二波衝擊。


    先登營的強弩再次發揮作用,在他們身後的那些鞠氏一族派來的家族私兵也配合著出手。


    這一次更為慘烈,白馬義從衝進來的騎兵死傷殆盡,無一生還。


    劉毅如果不是見機行事,撿了一塊大盾躲著,恐怕也成了刺蝟,那些先登營的士卒不介意撈草打兔子,順帶收拾了劉毅他們三個。


    這一次戰爭真正的讓劉毅見識到弩箭的威力,就好比是後世的大口徑手槍,穿透力強,殺傷力大,在戰場上能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任你擁有通天本領也是一箭撂倒,這世上焉有萬人敵。”劉毅看著一地的屍體,心中也明白,古代的演義小說裏那些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話,隻不過是說說而已。


    連著兩波衝擊被打得沒脾氣,白馬義從的心裏開始產生畏懼,第三波進攻根本就沒有勇氣實行。


    先登營的強弩覆蓋過來,白馬義從開始後退。


    一直在後方組著方陣的袁紹見狀,當即下令往前挺進。


    打頭的便是他訓練的大戟士,這些士卒一個個都精壯無比,手中持有一柄碩大的長戟。


    其實這時候的軍隊製式武器並不是戟,而是矛和長槍,主要是因為矛和長槍的成本較為低廉,有些人甚至用木杆削尖就充當長矛,對於人數龐大的軍隊來說,成本是第一要素。


    當然環首刀也是製式兵器之一,唯獨戟這一武器,原本在春秋戰國延續至今卻受到了冷落。


    終其原因,有兩點,一是成本問題,製作大戟的成本絕對要高出長矛和環首刀,二是訓練難度,戟擁有鉤、啄、刺、割等多種攻擊方式,雖然花樣多了,可是士卒練習的難度也增加了不少。


    相對於矛和槍,以及環首刀來說,練好大戟難度更大,所以後來拿戟當武器,練得好的都是猛人,譬如呂布。


    而袁紹費盡心力組建的大戟士,就是為了對付騎兵,這種長距離的兵器,可鉤,可割,對付騎兵的馬腿十分有用。


    有句話叫做兵敗如山倒,白馬義從也許一開始隻想著後撤一步,暫避先登營強弩的鋒芒。


    可是最前麵的人一退,後麵的人並不知情,他們以為遇到強敵了,心裏立即就慌亂了。


    於是,一直戰無不勝的白馬義從開始潰敗,甚至出現自相踐踏的情況。


    劉毅看到緊跟在袁紹身邊的許攸,機靈的許攸覺察到劉毅的目光,立即貼緊了袁紹,他可是在後方親眼看到劉毅殺了鞠義。


    最重要的是袁紹竟然沒有阻止,甚至還露出一抹讚許的笑容,這讓許攸的心裏拔涼拔涼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三國當國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香煎三文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香煎三文魚並收藏迴到三國當國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