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千裏之外的秋可是對這些一無所知,如今的她也恰好剛剛登上了東日的大際,迎麵就是海洋的濕爽的空氣,在這種靠海生活的人們一定都過得愜意吧?然而事實卻是出乎了秋的意料,這裏的人民似乎不比南河好到哪裏去,由於前人打造的幕府時代深深地刻在東日人們的心中,這也就形成了一種這樣的局麵,東日的天皇是名義上的統治者,而實際掌權的還是地方的諸侯,也就是大名,大名再下麵就是各個領地領主,他們還有另一種稱法,最早就叫做武士,隻是後來人們為了將那些四處流浪且行俠仗義的劍客義士們的精神發揚光大,又給他們配上武士這一叫法,更還有他們的武士道精神,不懼艱險、勇敢無畏,而最底層的人還是與中原一樣,農民、商人最主要還是黎民百姓。
一個國家如果他們的等級製度太過於森嚴了,那就會形成這樣一種現象,下層的人會被上層的人給壓迫,上層的人會被更上上層的人所壓迫,到頭來,這些壓迫會一級一級往下地壓,因此遭受最為壓迫的還是底層的人民,他們才是被剝削地最為嚴重的那位,而且還有一個更為嚴峻的問題就是天皇沒有實權,隻有名義上的,各個領主的權力最大,他們甚至都還可以擅自對他人領地發動戰爭,這樣的東日,儼然就分裂成了無數個大大小小的國家,就像中原最起初東西周朝兩代,各諸侯相互攻伐,周天子僅占有洛陽這一塊小小的地方。織田信長當初確確實實地成功打擊到保守派的勢力,為東日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他此舉動搖了東日大大小小的勢力利益,怎能不引起他們的仇恨呢?也怪他自己沒有將事情做絕、做狠,沒有徹底地將這些頑固勢力們統統斬草除根,致使他們春風吹又生,可這還是害苦了底層的人們,再加上戰爭的爆發,他們身上的賦稅、徭役就更加重了,人民苦不堪言,更可笑的是東日還有空在前線跟中原人打得熱火朝天。
秋在一旁看到一個小孩子因為太餓了,不得不去偷人家的食物,結果被人抓到了,當眾給扒光了衣服,吊在門口狠狠地鞭打,哪怕是孩子流血暈過去了,對方依舊沒有停手的意思,沒有辦法,他偷的東西也可能是他人家的救命口糧,還有一些老人,他們因為年邁體衰,早已經無法自食其力了,他們隻能在野外挖樹根、挖野菜來裹腹,甚至不得已吃土為生,更還有的是那些前來收賦稅的衙役們,他們為了收上錢,無所不用其極,連人家的房屋都拆了,哪還顧得了他人家的生死,隻要自己能交差就行了。看到這一切,秋沒有任何想要上前幫忙的意思,她今天幫了這個人、明天幫了那個人,又有什麽用呢?這一切都不會發生任何改變,東日是需要一個急需要做改變的國家,就像南河一樣,但這也已經與秋無關了,她這一刻隻為自己而活。這些都還不是東日的所有問題,他們還有其他問題,就像現在,有一群人圍在秋的身邊,他們用貪婪的眼神上下打量著秋,企圖將她占為己有,這些人就是從最早那些行俠仗義的武士們演變而來的,他們沒有家,不受任何人管轄約束,他們被稱為浪客,他們自稱為武士,隻是在中原那裏還有一種更好的叫法,那就是土匪。隻不過在中原,這些人會被人們所不恥,會被朝廷所圍剿,但是在東日這樣人多到數不勝數,而且大多都是無根的浮萍,你怎麽可抓得盡?所以官員們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你招惹到我,我也就當作什麽都沒發生,結果受苦受累的還是同一批人。秋離開此處之後,地上橫七豎八地躺滿了屍體,這些人沒有一個能夠活下來的。
等秋真得到了奈奈子家中的時候,他們家看起來一切都是如此的隨和、安靜,落花棋子閑敲聲、山中小泉流淌聲,這一進門看就能感受到一種濃鬱的生活情調,想必屋子主力肯定是一個十分愛陶冶情操的人吧,也難怪會培養出一個如此知書達禮、溫柔賢惠的奈奈子出來,當管家將秋帶到奈奈子的父母麵前,秋也講明了自己的來意後,她的父母瞬間就眼紅了起來,眼含熱淚地看著秋,曾經他們的女兒也是像秋一樣,亭亭玉立,隻可惜當初那個一直默默跟在眾人身後的奈奈子再也不見了。秋唯一能做的,也隻是跪在她的父母前說聲抱歉,是他們當初沒能安全地將奈奈子帶迴來,夫妻倆說:不是這樣的,孩子,你們都已經盡力了,謝謝你為她所做的一切。夫妻倆圍著秋說了好多好多的話,大都是生前有關於奈奈子的話,說起她,夫妻倆感覺好像就有說不完的話,從她小時候調皮搗蛋、再到她逐漸成長為一個落落大方的少女,充滿了夫妻倆對女兒思念,哪怕是說到大晚上了他們都還要拉著秋的手不放,“多麽懂事的一個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看來他們是真得將秋看成了他們的孩子了。秋沒有辦法,隻能在此居住了好幾天,待夫妻倆真得是無話可說了,秋也算滿足了他們對女兒的那一片念想了,臨走前夫妻倆讓秋去 勸一勸那個一直守在她墓前的孩子,都已經這麽多年了,是時候該放過她、也放過他自己吧!奈奈子從一開始就沒有怪過他的意思,他很愛她,這都能看得出來,但是他們倆的感情注定就是被這世俗所裹挾的犧牲品。
秋拿了一些水果到奈奈子墳前,意外的是卓不凡居然還在,他沒有躲著秋,他在那裏吹奏著那一首《別離》的曲子,這是他與奈奈子之間最好的見證,也是他倆情初意定的開始。待卓不凡一曲畢後,秋將東西擺在奈奈子的墳前,同時給她上了一炷香,秋跪在一旁默默地為她祈禱著。
秋說:我還以為你又會躲著不肯來見我。
卓不凡說道:近來可還好,我在這裏也聽聞了一些有關於你們的消息,沒想到啊,宗弼與折離鏡就已經離我們先了,感覺這一切都是虛幻的,好像我們分開還隻是昨天一樣,再見麵如今卻已是物是人非了。
秋說:是啊,物是人非事卻未休,逝去的人他們已經永遠地走了,活著的人生活卻還要繼續,你打算還要在這裏待多久?整個中原都已經大變天了,你的母國高山如今處於一種水深火熱的境地,你不迴去看看嗎?哪怕是說見一見你那獨守家中的老婆與孩子?
卓不凡搖了搖頭,他指著自己的心口,他說:我這裏過不去。
“過不去就過不去,你已經對不起奈奈子了,現在又還要連自己的家人也要拋棄嗎?”
“就是因為已經對不起她了,我不能再對不起其他任何一人,就讓我在此處,獨自一人為她守墓吧,孤獨終老。”
“算了,我也不是非要來勸你迴去的,也隻是來看一看你和她,曾經你要是願意聽我的話,也就不會有今天了,現在的你還是這樣,真是一點未變啊!”
“秋,曾經有一個人也來過這邊,他就跟你說的一樣,大膽地追求自己所愛,不顧世人的眼光,他是多麽的勇敢與執著啊!哪像我,現在做這些又有何用呢?”
秋剛還想說“你才知道自己做的這些沒有用”,然而看到他眼角流下的兩行淚水,更準確說是血水,他在這個地方肯定已經為奈奈子哭過很多迴了吧,連眼淚都流盡了,隻剩下血,卓不凡瘦了,更瘦了,那種病得骨瘦如柴的瘦,精神看起來憔悴不堪,秋都已經不忍心再說他的不是了,就如她自己所說的,逝者就已經去了,可活著的人卻是最為悲慘的,他還要痛不欲身地活著,他還要將自己活生生地折磨死在這個地方,曾經全能村出來的同伴真得是死的死、散的散,想到他這個人估計哪天也會要離自己先去了,她有些不忍心,秋說:放過她,也放過你自己,這句話是她的父母讓我轉達給你的。
卓不凡點了點頭,並沒有再說什麽了。
秋甚至連和他說聲再見都沒有說,因為她知道已經沒有下一次了,卓不凡卻說了聲:永別了!
沒過幾個年頭,也不知他是原諒自己了,還是與自己達到了諒解,還是說他單純地隻是想交代完身後事,他最後還是迴去了,可卓不凡最終還是心力透支,錮心而死,倒在地上從此再也沒有站起來過,哪怕是臨死的時候,他還是始終手裏緊緊攥緊那根笛子,那是留給他對她的最後一點念想了,如今他也終於可以帶著這個念想一同去那個世界找她了。世上已無奈奈子,今後再無卓不凡。
一個國家如果他們的等級製度太過於森嚴了,那就會形成這樣一種現象,下層的人會被上層的人給壓迫,上層的人會被更上上層的人所壓迫,到頭來,這些壓迫會一級一級往下地壓,因此遭受最為壓迫的還是底層的人民,他們才是被剝削地最為嚴重的那位,而且還有一個更為嚴峻的問題就是天皇沒有實權,隻有名義上的,各個領主的權力最大,他們甚至都還可以擅自對他人領地發動戰爭,這樣的東日,儼然就分裂成了無數個大大小小的國家,就像中原最起初東西周朝兩代,各諸侯相互攻伐,周天子僅占有洛陽這一塊小小的地方。織田信長當初確確實實地成功打擊到保守派的勢力,為東日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他此舉動搖了東日大大小小的勢力利益,怎能不引起他們的仇恨呢?也怪他自己沒有將事情做絕、做狠,沒有徹底地將這些頑固勢力們統統斬草除根,致使他們春風吹又生,可這還是害苦了底層的人們,再加上戰爭的爆發,他們身上的賦稅、徭役就更加重了,人民苦不堪言,更可笑的是東日還有空在前線跟中原人打得熱火朝天。
秋在一旁看到一個小孩子因為太餓了,不得不去偷人家的食物,結果被人抓到了,當眾給扒光了衣服,吊在門口狠狠地鞭打,哪怕是孩子流血暈過去了,對方依舊沒有停手的意思,沒有辦法,他偷的東西也可能是他人家的救命口糧,還有一些老人,他們因為年邁體衰,早已經無法自食其力了,他們隻能在野外挖樹根、挖野菜來裹腹,甚至不得已吃土為生,更還有的是那些前來收賦稅的衙役們,他們為了收上錢,無所不用其極,連人家的房屋都拆了,哪還顧得了他人家的生死,隻要自己能交差就行了。看到這一切,秋沒有任何想要上前幫忙的意思,她今天幫了這個人、明天幫了那個人,又有什麽用呢?這一切都不會發生任何改變,東日是需要一個急需要做改變的國家,就像南河一樣,但這也已經與秋無關了,她這一刻隻為自己而活。這些都還不是東日的所有問題,他們還有其他問題,就像現在,有一群人圍在秋的身邊,他們用貪婪的眼神上下打量著秋,企圖將她占為己有,這些人就是從最早那些行俠仗義的武士們演變而來的,他們沒有家,不受任何人管轄約束,他們被稱為浪客,他們自稱為武士,隻是在中原那裏還有一種更好的叫法,那就是土匪。隻不過在中原,這些人會被人們所不恥,會被朝廷所圍剿,但是在東日這樣人多到數不勝數,而且大多都是無根的浮萍,你怎麽可抓得盡?所以官員們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你招惹到我,我也就當作什麽都沒發生,結果受苦受累的還是同一批人。秋離開此處之後,地上橫七豎八地躺滿了屍體,這些人沒有一個能夠活下來的。
等秋真得到了奈奈子家中的時候,他們家看起來一切都是如此的隨和、安靜,落花棋子閑敲聲、山中小泉流淌聲,這一進門看就能感受到一種濃鬱的生活情調,想必屋子主力肯定是一個十分愛陶冶情操的人吧,也難怪會培養出一個如此知書達禮、溫柔賢惠的奈奈子出來,當管家將秋帶到奈奈子的父母麵前,秋也講明了自己的來意後,她的父母瞬間就眼紅了起來,眼含熱淚地看著秋,曾經他們的女兒也是像秋一樣,亭亭玉立,隻可惜當初那個一直默默跟在眾人身後的奈奈子再也不見了。秋唯一能做的,也隻是跪在她的父母前說聲抱歉,是他們當初沒能安全地將奈奈子帶迴來,夫妻倆說:不是這樣的,孩子,你們都已經盡力了,謝謝你為她所做的一切。夫妻倆圍著秋說了好多好多的話,大都是生前有關於奈奈子的話,說起她,夫妻倆感覺好像就有說不完的話,從她小時候調皮搗蛋、再到她逐漸成長為一個落落大方的少女,充滿了夫妻倆對女兒思念,哪怕是說到大晚上了他們都還要拉著秋的手不放,“多麽懂事的一個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看來他們是真得將秋看成了他們的孩子了。秋沒有辦法,隻能在此居住了好幾天,待夫妻倆真得是無話可說了,秋也算滿足了他們對女兒的那一片念想了,臨走前夫妻倆讓秋去 勸一勸那個一直守在她墓前的孩子,都已經這麽多年了,是時候該放過她、也放過他自己吧!奈奈子從一開始就沒有怪過他的意思,他很愛她,這都能看得出來,但是他們倆的感情注定就是被這世俗所裹挾的犧牲品。
秋拿了一些水果到奈奈子墳前,意外的是卓不凡居然還在,他沒有躲著秋,他在那裏吹奏著那一首《別離》的曲子,這是他與奈奈子之間最好的見證,也是他倆情初意定的開始。待卓不凡一曲畢後,秋將東西擺在奈奈子的墳前,同時給她上了一炷香,秋跪在一旁默默地為她祈禱著。
秋說:我還以為你又會躲著不肯來見我。
卓不凡說道:近來可還好,我在這裏也聽聞了一些有關於你們的消息,沒想到啊,宗弼與折離鏡就已經離我們先了,感覺這一切都是虛幻的,好像我們分開還隻是昨天一樣,再見麵如今卻已是物是人非了。
秋說:是啊,物是人非事卻未休,逝去的人他們已經永遠地走了,活著的人生活卻還要繼續,你打算還要在這裏待多久?整個中原都已經大變天了,你的母國高山如今處於一種水深火熱的境地,你不迴去看看嗎?哪怕是說見一見你那獨守家中的老婆與孩子?
卓不凡搖了搖頭,他指著自己的心口,他說:我這裏過不去。
“過不去就過不去,你已經對不起奈奈子了,現在又還要連自己的家人也要拋棄嗎?”
“就是因為已經對不起她了,我不能再對不起其他任何一人,就讓我在此處,獨自一人為她守墓吧,孤獨終老。”
“算了,我也不是非要來勸你迴去的,也隻是來看一看你和她,曾經你要是願意聽我的話,也就不會有今天了,現在的你還是這樣,真是一點未變啊!”
“秋,曾經有一個人也來過這邊,他就跟你說的一樣,大膽地追求自己所愛,不顧世人的眼光,他是多麽的勇敢與執著啊!哪像我,現在做這些又有何用呢?”
秋剛還想說“你才知道自己做的這些沒有用”,然而看到他眼角流下的兩行淚水,更準確說是血水,他在這個地方肯定已經為奈奈子哭過很多迴了吧,連眼淚都流盡了,隻剩下血,卓不凡瘦了,更瘦了,那種病得骨瘦如柴的瘦,精神看起來憔悴不堪,秋都已經不忍心再說他的不是了,就如她自己所說的,逝者就已經去了,可活著的人卻是最為悲慘的,他還要痛不欲身地活著,他還要將自己活生生地折磨死在這個地方,曾經全能村出來的同伴真得是死的死、散的散,想到他這個人估計哪天也會要離自己先去了,她有些不忍心,秋說:放過她,也放過你自己,這句話是她的父母讓我轉達給你的。
卓不凡點了點頭,並沒有再說什麽了。
秋甚至連和他說聲再見都沒有說,因為她知道已經沒有下一次了,卓不凡卻說了聲:永別了!
沒過幾個年頭,也不知他是原諒自己了,還是與自己達到了諒解,還是說他單純地隻是想交代完身後事,他最後還是迴去了,可卓不凡最終還是心力透支,錮心而死,倒在地上從此再也沒有站起來過,哪怕是臨死的時候,他還是始終手裏緊緊攥緊那根笛子,那是留給他對她的最後一點念想了,如今他也終於可以帶著這個念想一同去那個世界找她了。世上已無奈奈子,今後再無卓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