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趙琢斯拿了整齊的食盒與金盒子去見張素予,安排吃飯,準備與張素予和他爹同桌一起吃著,老張頭見著趙琢斯官大,說要去後麵照看著小寶,不與他們同吃。
張素予道:尋常人家來了,這些食物也太大,哪裏能都吃的下肚?爹與我們一起吃罷,轉頭與聞不二道:你去把小寶帶著來吃些,這裏有淡菜,他喜歡。
聞不二得了令說道:迴奶奶,小的單另與小寶弄些水飯,一些淡菜,一些椿芽蛋,再後麵與他吃罷,張素予道:也成,那麽就這麽吧。
趙琢斯與老張頭道:伯父坐下吃飯則個,如是您老人家都不願意,這你閨女該生我氣了,初次見伯父,有兩樣贄禮送與伯父,還請笑納,說著看了一眼三得兒。
三得兒從金盒子裏拿出一個瑪瑙扳指,一對金玉牙挑遞給老張頭,趙琢斯道:這京城富貴的老人家都興帶著玉扳指,咱不知伯父喜好甚,就此兩物了,萬忘伯父收納罷。
老張頭道:迴大人,這老身老農一輩子,哪裏能受如此大禮,這花子穿上了袍子也變不成儒生哩,如今這日子老身以前也是想也不敢想的,再受這貴物,怕的是老身要折壽罷。
趙琢斯道:伯父倒是不必如此,這今後都是一家人了,也是要隨了你閨女去京城的,這京城勢力眼兒比這華陽更多,伯父就收下罷,張素予道:爹,多說也是無異,您就收了也好,如此兩人推三做四不是個說法。
趙琢斯與張素予連坐在一起,自自然然拉了拉小手放在他大腿上,笑說:伯父,您閨女發話了,就別見外,隨後連同金盒子裏麵的精致玉如意,四顆胡珠,一對耳璫,一雙金鐲子,一隻紫玉雕的金簪子,一起送與張素予收下。
酒飯過後,趙琢斯道:今日咱就先迴去了,明日再來找你,你去京裏這宅子要不找個人留在此處看看還是典賣與人?這衣裳收拾如你要收拾也可,也可去京城與你從新置辦,都行。
這得耽誤一些時日,看你方便罷,張素予道:你爹怎的了如今?如是我與你同去京城,你娘子不知,你哥兒,你爹哪裏有不知的,你如何交代?趙琢斯道:我自己的事情不消的他們過問,哪裏還要與他們做交代?
他們就是一絲也不敢為難與你,大可放心,臨走時趙琢斯親了親張素予的小嘴兒,說道:明日記得等咱,也不知哪一日,這華陽城的知縣廖鵬定要來會我,如是哪天咱沒來,定是有事情耽擱,你不可瞎猜。
張素予道:隨你有甚事情,誰沒事瞎猜甚來?這華陽城的姐兒能有京城的姐兒好?羞的臉蛋兒紅馥馥的,兩人再那門上難分難舍的,張素予道:快走罷,迴去看看你爹,一身的酒氣,怪熏人的。
趙琢斯笑道:嗬了口氣再張素予脖子耳根處,又親了親,騎上馬兒走了,張素予穿的夾青色木耳邊小襖,花紫羅邊群,繡花小鞋,被趙琢斯逗的羞噠噠的,甚是明豔好看,站著目送趙琢斯離開。
關了房門,外麵唿唿的下起了大雪,聞不二道:奶奶小寶睡下了,奶奶還有甚吩咐無?張素予道:越發的殷勤了,你要去與他做牛馬不成?聞不二道:奶奶您可別冤枉小的,這都是為了奶奶與小寶罷了。
奶奶一個婦道人家,上有老爺,下有小寶以後吃甚?小寶長大了不娶媳婦子?如是沒一個好好的漢子支撐奶奶,奶奶後麵怎的辦?那金家的巧姐雖能幹,華陽城裏誰人不知?
可這也是他老子留與他偌大的家業,奶奶自然是不比巧姐差,一樣的是女中豪傑,就憑奶奶敢一路告京狀,小的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可奶奶有這老子傳下的家業否?小寶一日大過一日,馬上又要進學堂,如是遇見甚歪先生,把人誤了不說,還把你往彎彎的路上指了去。
奶奶的機遇好,遇見這大的靠山,小的替自己高興,更為奶奶高興,京裏名師多,見識多,小寶從此脫了那平家的勢頭了,誰個不想往高處走走?願意一輩子在下麵打滾不成?
若是說才開始跟著奶奶是為了自己,與奶奶一路告狀去,隻是看看狀子又有錢拿,比做那憋屈的文人好幾百倍,可這如今奶奶心胸廣,又是如男子一般的氣度,敢作敢為的,早就對奶奶死心搭地了哩。
就是奶奶這一點男子氣兒的,那通政大人才喜奶奶的緊,平時那嬌滴滴的女子,坐在秀樓裏氣兒也不敢吭,大人哪裏看得上?
張素予道:你看咱隻說你這一句,猛的說了這多來與咱聽,你是甚人,咱還不清楚?你的心咱也知道,這幾年你沒少操心這家,把你已是當了自己人使喚,咱與你說笑,你倒是認起真來哩。
去了京城與你尋個媳婦子,你看可好啊?聞不二高興道:咱與奶奶磕頭了,謝奶奶做主。
老張頭點了紅紅的爐子過來,放在屋裏,說:閨女,今日那大人出手這般的闊氣,隻是不知這一時的好,會不會時時的好啊?依了我的拙見,這房子不典與人,請個看房的人來。
這做官的哪裏有甚好人?如是後麵對你不怎的,這華陽還有房子,咱迴來也可,張素予道:爹爹考慮的是,就如此罷,隻是這男女之事,開始情濃的緊,後麵好不好隻看那為人。
爹爹從來就是教做女兒的,事事順從夫君,怎的今日說出他日不好,要迴來的話,老張頭道:平常人家那夫妻吵架,碎嘴你當然得忍忍,做女子的婦道最重。
可今日那哥兒是朝廷的官兒,做爹爹的害怕你有甚長短來,這戲裏有的世上就有,說的是這官場如戰場,絲絲盤接,就是做那官兒的妻妾也免不得受那牽連,一步走錯,滿門要掉腦袋哩,刀劍無眼的,怎的能讓你去受那苦?
張素予道:爹,這女兒即是隨他去了,以後如心心相惜,不棄不離,就是刀山女兒也願意與他過,哪有遇事情,棄了他不理的,這不是女兒做的事情。
老張頭道:你的心性做爹的哪有不知的,那就如此罷,這爺現在看著倒是實心的對你的,這高枝兒不攀也攀了,隨人怎的說罷。
明是寒冬,這趙琢斯臉上卻有春意濃情,心裏知道這事定下了,三得兒道:小的從小跟著大官人大爺,哪裏見爺今日這般喜笑顏開的?那位奶奶是爺何時認識的?怎的小的一些沒見過?弄得糊裏糊塗的捧個金盒子,還以為哥兒要去送送哪位官姐兒哩。
趙琢斯道:老爺病重著,這事就你一個多嘴的知道,可不能與老爺知道,如是半點風兒進去老爺的耳裏,叫你也斷了一隻手臂去,三得兒道:哥兒可要屈死人哩,哪裏就我一個是嘴長的,那不還有兩個抬食盒的小廝哩。
趙琢斯道:都是兩個小小的不大說話的人,這趙府上就你一人學那鸚哥兒罷,王氏見這華陽城的蘭香花頭油好,與著趙琢明去街衢上大包小包的買了,頭油,香胭脂,特色點心。
王氏見趙琢斯在此,見他臉泛柔波春色無邊,說到:舅子好神色,這迴去的路上是要多個伴兒了?隻是這米兒下鍋煮熟了不?即是遲早要見麵的,何不叫她來府上坐坐,也好叫嫂子見見,是甚天仙美人,或是詩書才氣一絕的。
把你迷迷的成這個樣子?可比你家娘子強不?趙琢斯道:迴去我會就不與嫂子哥兒一道船上了,這要見麵時自然會見,不急著一時罷,王氏道:你是個有主意的,強你不得,這事做嫂子的知道分寸。
趙琢斯道:如此謝過嫂子,轉而過去看那蕭太醫煎藥去了,趙琢明道:他外麵果真是有其他婦人?這華陽城裏哪一家的婦人能配的上做我趙家的妾室?不叫話,我這就與他說道去。
王氏拉了趙琢明道:你自己的兄弟你自己不知?他的事情要你插手不成,你不知這哥兒那日與韋氏完婚之前還惦記這婦人,大口大口的喝酒哩,你見過他何時這樣子,我沒與你說罷了。
這都過去一年多了,還沒忘記那婦人,可見這哥兒是真心的罷,你不要阻止,他的事情他自己知道,如是為了婦人撕破臉皮,你覺著可值?隨他去罷,這去了也進不去他通政府,脫不了再哪處尋了宅子住下,後麵的事情誰能預料?
這你們男子不怕得不到,就怕這得手後就厭棄了哩,這哥兒是還沒得到那婦人,如是得到了這心也就不牽腸掛肚的了也說不準的,且看罷,也不是天仙,也不是才女,時間久不了,你把心放進肚兒裏,半個字也不能吐與韋氏,否則我們跟著受牽連。
趙琢明道:你倒是看的開,他挨邊三十才娶的韋氏,你道為何?就是一個婦人也不喜哩,哪裏見過他這樣的,如是去了京城與那婦人有了孩兒,如是對那婦人一直不斷,遲早一天韋氏會知曉的。
那時候我趙家如何處?他那通政還坐的穩?再京裏韋氏又不是沒說過與他納妾,他哪裏肯要,朝中那些女子看他一眼都是嘻嘻笑的,要與他為妾為奴奴的,這廝怎的不要,去要這華陽的婦人,真是不可教也!
蕭太醫在廚下熬那清風子,這藥雖是珍貴,也是尋常熬發,他為了接近這趙琢斯每日不辭辛勞,巴望的來指望說幾句話,故此說那藥平常人熬不得,隻是每日都不見趙琢斯來,趙琢明又對他打不上眼。
但凡這人與人見那第一麵就不順當的,看起不順眼的,後麵自然也就不入那眼了,所以那趙琢明見了蕭太醫就厭惡,任你再奉承也是無意的,見趙琢斯來了,忙的匍匐磕頭說:
通政大人您安好罷,這藥馬上就要齊活了,小的這十來天都是親自端了藥與老爺的喂下的,下人們木手木腳的,哪裏有小的靈便,又是行醫幾十年的,自然懂得分寸。
趙琢斯道:辛苦你這些日子,我爹這身子看著有望不?蕭太醫道:迴大人,一些不辛苦,這都是小的分內之事,就是每日不吃不喝也是要為老爺每日煎好這藥的,又在裏麵加了靈芝草,與這清風子是絕配的。
趙琢斯道:本官是問你我爹的身子可有見好有望不?心裏哪裏不知這蕭太醫的貓貓心思,隻不過不說罷,蕭太醫道:迴大人,這幾日服了此藥,眼見得好些了,水飯淡菜也吃的些。
如是照著樣子下去,定是有望的,大人不必擔心。
晚上一家人圍著吃了頓飯,趙黃爺看著是要比往日精神些,隻是人恍恍惚惚的,黑日說起那譫語來,一會房裏失火了,一會有人請他看戲來了,一會又是那餘老兒像往日那樣,衝了他的馬頭了。
一到夜裏就不睡覺,碎碎念的,白日反倒唿唿大睡起來,趙琢斯見他爹反長問那蕭太醫,蕭太醫道:此症狀小的行醫幾十年也沒見的,隻是這老爺飯也吃的些,精神倒是尚可,想是病尚為全除的遺症哩。
又過了幾日,廖鵬提前一天寫了拜帖來拜見趙琢斯,並為專程拜見趙琢明,趙琢明知道了此事雷霆震怒,不可收拾,心裏算計要讓廖鵬不好過,廖鵬在京城知道趙琢明左右逢源,與趙琢斯的見識差不多,認為左右得之不是好事。
且趙琢明為人張狂,以字畫自居,認為自己遊刃有餘得了朝中所以人的青目,卻不知道自己身處險惡之中,不把趙琢斯的話放在心裏,反而處處以哥兒的身份自持,教那趙琢斯處事,想讓趙琢斯也學他一樣左右迎合。
故此廖鵬認為趙琢明蠢頓,沒有把他放在心裏,就沒寫帖子拜訪與他,趙琢明道:這廖鵬不識抬舉,與趙丞相來往了幾封書信,舉薦他做了這華陽的知縣,就不把我這翰林放在眼裏了。
看那趙丞相是青睞與我還是青睞與你,迴去定當麵摻他一番,趙琢斯道:你罷了,那趙丞相是不會賣你臉的,平日他與你客氣,是你沒害著他甚,廖鵬是他保舉用來對付太師的,你可知道其中厲害?
不要為此事反倒害了自己,趙琢明道:我與丞相幾多年了,他與丞相幾多年?能有甚害與不害?你是太師的人,自然為著太師說話,你的官兒做的比你哥兒大了,來說道我不成?
此事你別勸我,定要在丞相麵前奏他一翻,趙琢斯道:即是如此,你自便,叫人出去接廖鵬進來。
兩人彼此都沒見過麵,卻一眼認出對方來,廖鵬先參見趙琢斯,再與趙琢明供了拱手,趙琢明哼了一身,狠甩了袖袍出去了,大踏出去了。
廖鵬故意道:翰林大人有氣不成?趙琢斯道:家父病情不見好,故此!又說:廖大人所來為何事?廖鵬道:通政大人不敢當,下官隻是一知縣,受不得大人這句。
下官在京城多聞大人足智多謀,為太師青睞,與下官差不多的年紀已是四品,以後不可限量,今日來為了這華陽的匪患一事特來請教大人,願大人指點一二。
趙琢斯道:你這請教是假,打探是真,心裏既有主意,何必又說指點?廖鵬道:與大人談話就是爽快,下官在大人麵前由如一絲不掛,不可掩藏,隻是大人與下官後日必定能聯手。
趙琢斯道:何以見得?你我各為其主,廖鵬道:大人一身的青雲之誌,是久居人下的?大人甘願坐著四品多久?趙琢斯道:本官身無半點功名,得了這四品的通政,已是太師之恩,無那其他的算計。
廖鵬道:大人身居四品,心在極位,不在太師與丞相之下,如今大人如是肯助下官一臂之力,下官願意做那利劍與大人清路,趙琢斯道:你怎麽個做法,怎麽個為本官清路,說來一聽。
廖鵬道:大人您想必也知曉,下官一家人被刺史付大軍殺害,妻兒老母皆死於勾刀之下,如果大人與下官來日迴朝時候裏應外合殺了付大軍一家人,下官願意以身犯死殺了唐太師讓通政大人坐上太師之位。
趙琢斯道:你這廝好大的膽,太師有恩於本官,你在本官麵前說此話,是想死不成?廖鵬道:有時候不險不足以成事,如是大人要殺請殺之,妻兒已死,下官早已將生死渡之於外。
趙琢斯道:這不是正是趙丞相的意思嗎?他也是想除掉太師,自己好掌控朝政,這事你是替丞相做的,不是替本官做的,為何卻要本官冒險與你裏應外合?趙丞相也會答應幫你除了付大軍的。
廖鵬道:趙丞相為人善變,為兩麵之舌,如是太師一死,他定是擴大勢力,假立仁德,不但不會殺了付大軍,反而會以禮優待與他,讓刺史付大軍歸順與他,如是不願歸順的才會殺。
那付大軍與他父親一樣欺軟怕惡,勢力之徒,定不消費些力氣,定是會歸順與趙丞相惡,那到時候兔死狐悲,鳥盡弓藏,下官的結局可能是慘烈的。
下官不是沒有思索此事,沒見通政大人之前,這話是萬萬不能說出口的,隻是通政大人氣度不凡,有大家之範,不是那說話不作數之人,還請大人答應小官的請求,事後大人要殺了下官堵那活人之口,下官也是願意的,最重要的是下官料定大人不會把此事說與太師,這人下之人,大人是不會做的。
張素予道:尋常人家來了,這些食物也太大,哪裏能都吃的下肚?爹與我們一起吃罷,轉頭與聞不二道:你去把小寶帶著來吃些,這裏有淡菜,他喜歡。
聞不二得了令說道:迴奶奶,小的單另與小寶弄些水飯,一些淡菜,一些椿芽蛋,再後麵與他吃罷,張素予道:也成,那麽就這麽吧。
趙琢斯與老張頭道:伯父坐下吃飯則個,如是您老人家都不願意,這你閨女該生我氣了,初次見伯父,有兩樣贄禮送與伯父,還請笑納,說著看了一眼三得兒。
三得兒從金盒子裏拿出一個瑪瑙扳指,一對金玉牙挑遞給老張頭,趙琢斯道:這京城富貴的老人家都興帶著玉扳指,咱不知伯父喜好甚,就此兩物了,萬忘伯父收納罷。
老張頭道:迴大人,這老身老農一輩子,哪裏能受如此大禮,這花子穿上了袍子也變不成儒生哩,如今這日子老身以前也是想也不敢想的,再受這貴物,怕的是老身要折壽罷。
趙琢斯道:伯父倒是不必如此,這今後都是一家人了,也是要隨了你閨女去京城的,這京城勢力眼兒比這華陽更多,伯父就收下罷,張素予道:爹,多說也是無異,您就收了也好,如此兩人推三做四不是個說法。
趙琢斯與張素予連坐在一起,自自然然拉了拉小手放在他大腿上,笑說:伯父,您閨女發話了,就別見外,隨後連同金盒子裏麵的精致玉如意,四顆胡珠,一對耳璫,一雙金鐲子,一隻紫玉雕的金簪子,一起送與張素予收下。
酒飯過後,趙琢斯道:今日咱就先迴去了,明日再來找你,你去京裏這宅子要不找個人留在此處看看還是典賣與人?這衣裳收拾如你要收拾也可,也可去京城與你從新置辦,都行。
這得耽誤一些時日,看你方便罷,張素予道:你爹怎的了如今?如是我與你同去京城,你娘子不知,你哥兒,你爹哪裏有不知的,你如何交代?趙琢斯道:我自己的事情不消的他們過問,哪裏還要與他們做交代?
他們就是一絲也不敢為難與你,大可放心,臨走時趙琢斯親了親張素予的小嘴兒,說道:明日記得等咱,也不知哪一日,這華陽城的知縣廖鵬定要來會我,如是哪天咱沒來,定是有事情耽擱,你不可瞎猜。
張素予道:隨你有甚事情,誰沒事瞎猜甚來?這華陽城的姐兒能有京城的姐兒好?羞的臉蛋兒紅馥馥的,兩人再那門上難分難舍的,張素予道:快走罷,迴去看看你爹,一身的酒氣,怪熏人的。
趙琢斯笑道:嗬了口氣再張素予脖子耳根處,又親了親,騎上馬兒走了,張素予穿的夾青色木耳邊小襖,花紫羅邊群,繡花小鞋,被趙琢斯逗的羞噠噠的,甚是明豔好看,站著目送趙琢斯離開。
關了房門,外麵唿唿的下起了大雪,聞不二道:奶奶小寶睡下了,奶奶還有甚吩咐無?張素予道:越發的殷勤了,你要去與他做牛馬不成?聞不二道:奶奶您可別冤枉小的,這都是為了奶奶與小寶罷了。
奶奶一個婦道人家,上有老爺,下有小寶以後吃甚?小寶長大了不娶媳婦子?如是沒一個好好的漢子支撐奶奶,奶奶後麵怎的辦?那金家的巧姐雖能幹,華陽城裏誰人不知?
可這也是他老子留與他偌大的家業,奶奶自然是不比巧姐差,一樣的是女中豪傑,就憑奶奶敢一路告京狀,小的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可奶奶有這老子傳下的家業否?小寶一日大過一日,馬上又要進學堂,如是遇見甚歪先生,把人誤了不說,還把你往彎彎的路上指了去。
奶奶的機遇好,遇見這大的靠山,小的替自己高興,更為奶奶高興,京裏名師多,見識多,小寶從此脫了那平家的勢頭了,誰個不想往高處走走?願意一輩子在下麵打滾不成?
若是說才開始跟著奶奶是為了自己,與奶奶一路告狀去,隻是看看狀子又有錢拿,比做那憋屈的文人好幾百倍,可這如今奶奶心胸廣,又是如男子一般的氣度,敢作敢為的,早就對奶奶死心搭地了哩。
就是奶奶這一點男子氣兒的,那通政大人才喜奶奶的緊,平時那嬌滴滴的女子,坐在秀樓裏氣兒也不敢吭,大人哪裏看得上?
張素予道:你看咱隻說你這一句,猛的說了這多來與咱聽,你是甚人,咱還不清楚?你的心咱也知道,這幾年你沒少操心這家,把你已是當了自己人使喚,咱與你說笑,你倒是認起真來哩。
去了京城與你尋個媳婦子,你看可好啊?聞不二高興道:咱與奶奶磕頭了,謝奶奶做主。
老張頭點了紅紅的爐子過來,放在屋裏,說:閨女,今日那大人出手這般的闊氣,隻是不知這一時的好,會不會時時的好啊?依了我的拙見,這房子不典與人,請個看房的人來。
這做官的哪裏有甚好人?如是後麵對你不怎的,這華陽還有房子,咱迴來也可,張素予道:爹爹考慮的是,就如此罷,隻是這男女之事,開始情濃的緊,後麵好不好隻看那為人。
爹爹從來就是教做女兒的,事事順從夫君,怎的今日說出他日不好,要迴來的話,老張頭道:平常人家那夫妻吵架,碎嘴你當然得忍忍,做女子的婦道最重。
可今日那哥兒是朝廷的官兒,做爹爹的害怕你有甚長短來,這戲裏有的世上就有,說的是這官場如戰場,絲絲盤接,就是做那官兒的妻妾也免不得受那牽連,一步走錯,滿門要掉腦袋哩,刀劍無眼的,怎的能讓你去受那苦?
張素予道:爹,這女兒即是隨他去了,以後如心心相惜,不棄不離,就是刀山女兒也願意與他過,哪有遇事情,棄了他不理的,這不是女兒做的事情。
老張頭道:你的心性做爹的哪有不知的,那就如此罷,這爺現在看著倒是實心的對你的,這高枝兒不攀也攀了,隨人怎的說罷。
明是寒冬,這趙琢斯臉上卻有春意濃情,心裏知道這事定下了,三得兒道:小的從小跟著大官人大爺,哪裏見爺今日這般喜笑顏開的?那位奶奶是爺何時認識的?怎的小的一些沒見過?弄得糊裏糊塗的捧個金盒子,還以為哥兒要去送送哪位官姐兒哩。
趙琢斯道:老爺病重著,這事就你一個多嘴的知道,可不能與老爺知道,如是半點風兒進去老爺的耳裏,叫你也斷了一隻手臂去,三得兒道:哥兒可要屈死人哩,哪裏就我一個是嘴長的,那不還有兩個抬食盒的小廝哩。
趙琢斯道:都是兩個小小的不大說話的人,這趙府上就你一人學那鸚哥兒罷,王氏見這華陽城的蘭香花頭油好,與著趙琢明去街衢上大包小包的買了,頭油,香胭脂,特色點心。
王氏見趙琢斯在此,見他臉泛柔波春色無邊,說到:舅子好神色,這迴去的路上是要多個伴兒了?隻是這米兒下鍋煮熟了不?即是遲早要見麵的,何不叫她來府上坐坐,也好叫嫂子見見,是甚天仙美人,或是詩書才氣一絕的。
把你迷迷的成這個樣子?可比你家娘子強不?趙琢斯道:迴去我會就不與嫂子哥兒一道船上了,這要見麵時自然會見,不急著一時罷,王氏道:你是個有主意的,強你不得,這事做嫂子的知道分寸。
趙琢斯道:如此謝過嫂子,轉而過去看那蕭太醫煎藥去了,趙琢明道:他外麵果真是有其他婦人?這華陽城裏哪一家的婦人能配的上做我趙家的妾室?不叫話,我這就與他說道去。
王氏拉了趙琢明道:你自己的兄弟你自己不知?他的事情要你插手不成,你不知這哥兒那日與韋氏完婚之前還惦記這婦人,大口大口的喝酒哩,你見過他何時這樣子,我沒與你說罷了。
這都過去一年多了,還沒忘記那婦人,可見這哥兒是真心的罷,你不要阻止,他的事情他自己知道,如是為了婦人撕破臉皮,你覺著可值?隨他去罷,這去了也進不去他通政府,脫不了再哪處尋了宅子住下,後麵的事情誰能預料?
這你們男子不怕得不到,就怕這得手後就厭棄了哩,這哥兒是還沒得到那婦人,如是得到了這心也就不牽腸掛肚的了也說不準的,且看罷,也不是天仙,也不是才女,時間久不了,你把心放進肚兒裏,半個字也不能吐與韋氏,否則我們跟著受牽連。
趙琢明道:你倒是看的開,他挨邊三十才娶的韋氏,你道為何?就是一個婦人也不喜哩,哪裏見過他這樣的,如是去了京城與那婦人有了孩兒,如是對那婦人一直不斷,遲早一天韋氏會知曉的。
那時候我趙家如何處?他那通政還坐的穩?再京裏韋氏又不是沒說過與他納妾,他哪裏肯要,朝中那些女子看他一眼都是嘻嘻笑的,要與他為妾為奴奴的,這廝怎的不要,去要這華陽的婦人,真是不可教也!
蕭太醫在廚下熬那清風子,這藥雖是珍貴,也是尋常熬發,他為了接近這趙琢斯每日不辭辛勞,巴望的來指望說幾句話,故此說那藥平常人熬不得,隻是每日都不見趙琢斯來,趙琢明又對他打不上眼。
但凡這人與人見那第一麵就不順當的,看起不順眼的,後麵自然也就不入那眼了,所以那趙琢明見了蕭太醫就厭惡,任你再奉承也是無意的,見趙琢斯來了,忙的匍匐磕頭說:
通政大人您安好罷,這藥馬上就要齊活了,小的這十來天都是親自端了藥與老爺的喂下的,下人們木手木腳的,哪裏有小的靈便,又是行醫幾十年的,自然懂得分寸。
趙琢斯道:辛苦你這些日子,我爹這身子看著有望不?蕭太醫道:迴大人,一些不辛苦,這都是小的分內之事,就是每日不吃不喝也是要為老爺每日煎好這藥的,又在裏麵加了靈芝草,與這清風子是絕配的。
趙琢斯道:本官是問你我爹的身子可有見好有望不?心裏哪裏不知這蕭太醫的貓貓心思,隻不過不說罷,蕭太醫道:迴大人,這幾日服了此藥,眼見得好些了,水飯淡菜也吃的些。
如是照著樣子下去,定是有望的,大人不必擔心。
晚上一家人圍著吃了頓飯,趙黃爺看著是要比往日精神些,隻是人恍恍惚惚的,黑日說起那譫語來,一會房裏失火了,一會有人請他看戲來了,一會又是那餘老兒像往日那樣,衝了他的馬頭了。
一到夜裏就不睡覺,碎碎念的,白日反倒唿唿大睡起來,趙琢斯見他爹反長問那蕭太醫,蕭太醫道:此症狀小的行醫幾十年也沒見的,隻是這老爺飯也吃的些,精神倒是尚可,想是病尚為全除的遺症哩。
又過了幾日,廖鵬提前一天寫了拜帖來拜見趙琢斯,並為專程拜見趙琢明,趙琢明知道了此事雷霆震怒,不可收拾,心裏算計要讓廖鵬不好過,廖鵬在京城知道趙琢明左右逢源,與趙琢斯的見識差不多,認為左右得之不是好事。
且趙琢明為人張狂,以字畫自居,認為自己遊刃有餘得了朝中所以人的青目,卻不知道自己身處險惡之中,不把趙琢斯的話放在心裏,反而處處以哥兒的身份自持,教那趙琢斯處事,想讓趙琢斯也學他一樣左右迎合。
故此廖鵬認為趙琢明蠢頓,沒有把他放在心裏,就沒寫帖子拜訪與他,趙琢明道:這廖鵬不識抬舉,與趙丞相來往了幾封書信,舉薦他做了這華陽的知縣,就不把我這翰林放在眼裏了。
看那趙丞相是青睞與我還是青睞與你,迴去定當麵摻他一番,趙琢斯道:你罷了,那趙丞相是不會賣你臉的,平日他與你客氣,是你沒害著他甚,廖鵬是他保舉用來對付太師的,你可知道其中厲害?
不要為此事反倒害了自己,趙琢明道:我與丞相幾多年了,他與丞相幾多年?能有甚害與不害?你是太師的人,自然為著太師說話,你的官兒做的比你哥兒大了,來說道我不成?
此事你別勸我,定要在丞相麵前奏他一翻,趙琢斯道:即是如此,你自便,叫人出去接廖鵬進來。
兩人彼此都沒見過麵,卻一眼認出對方來,廖鵬先參見趙琢斯,再與趙琢明供了拱手,趙琢明哼了一身,狠甩了袖袍出去了,大踏出去了。
廖鵬故意道:翰林大人有氣不成?趙琢斯道:家父病情不見好,故此!又說:廖大人所來為何事?廖鵬道:通政大人不敢當,下官隻是一知縣,受不得大人這句。
下官在京城多聞大人足智多謀,為太師青睞,與下官差不多的年紀已是四品,以後不可限量,今日來為了這華陽的匪患一事特來請教大人,願大人指點一二。
趙琢斯道:你這請教是假,打探是真,心裏既有主意,何必又說指點?廖鵬道:與大人談話就是爽快,下官在大人麵前由如一絲不掛,不可掩藏,隻是大人與下官後日必定能聯手。
趙琢斯道:何以見得?你我各為其主,廖鵬道:大人一身的青雲之誌,是久居人下的?大人甘願坐著四品多久?趙琢斯道:本官身無半點功名,得了這四品的通政,已是太師之恩,無那其他的算計。
廖鵬道:大人身居四品,心在極位,不在太師與丞相之下,如今大人如是肯助下官一臂之力,下官願意做那利劍與大人清路,趙琢斯道:你怎麽個做法,怎麽個為本官清路,說來一聽。
廖鵬道:大人您想必也知曉,下官一家人被刺史付大軍殺害,妻兒老母皆死於勾刀之下,如果大人與下官來日迴朝時候裏應外合殺了付大軍一家人,下官願意以身犯死殺了唐太師讓通政大人坐上太師之位。
趙琢斯道:你這廝好大的膽,太師有恩於本官,你在本官麵前說此話,是想死不成?廖鵬道:有時候不險不足以成事,如是大人要殺請殺之,妻兒已死,下官早已將生死渡之於外。
趙琢斯道:這不是正是趙丞相的意思嗎?他也是想除掉太師,自己好掌控朝政,這事你是替丞相做的,不是替本官做的,為何卻要本官冒險與你裏應外合?趙丞相也會答應幫你除了付大軍的。
廖鵬道:趙丞相為人善變,為兩麵之舌,如是太師一死,他定是擴大勢力,假立仁德,不但不會殺了付大軍,反而會以禮優待與他,讓刺史付大軍歸順與他,如是不願歸順的才會殺。
那付大軍與他父親一樣欺軟怕惡,勢力之徒,定不消費些力氣,定是會歸順與趙丞相惡,那到時候兔死狐悲,鳥盡弓藏,下官的結局可能是慘烈的。
下官不是沒有思索此事,沒見通政大人之前,這話是萬萬不能說出口的,隻是通政大人氣度不凡,有大家之範,不是那說話不作數之人,還請大人答應小官的請求,事後大人要殺了下官堵那活人之口,下官也是願意的,最重要的是下官料定大人不會把此事說與太師,這人下之人,大人是不會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