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局麵要比以前的局麵更加輕鬆些,做某些事情更是比以前得心應手的好。
帝國世家雖然有著不弱的地位和權柄,但是在現在這樣的局麵裏麵,仍舊處於皇帝陛下的俯瞰之下,要想跳出怪圈實在是有些困難。
三河世家對於帝國朝堂的滲透,始終都是帝國皇帝陛下的心腹之患,急著想要解決。
或者說不是當今皇帝陛下急著想要解決,而是曆代皇帝陛下都是想要解決這些問題。
相對而言,倒是隴西道世家和劍南道世家頗為識趣,有些不該他們做的事情絕對不敢擅自插手。
別看劍南道世家推出韋應伍出任帝國西軍元帥,可是那是在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之後獲得的。
對於皇帝陛下來說,他能讓韋應伍出任帝國西軍元帥,那就可以讓韋應伍卸任帝國西軍元帥,讓別人坐上那把位置。
現在的帝國軍方不是曾經的帝國軍方,以前有著將門世家把持的帝國軍方,皇帝陛下想要越過重重封鎖安排將軍到帝國三軍,還是有些麻煩。
可是現在的帝國軍方,對皇帝陛下而言就是後花園,隻不過因為西方祝賀和漠北王庭野心勃勃虎視眈眈,帝國三軍隻能駐紮在邊境,隨時迎接西方諸國和漠北王庭發動的戰爭,因而皇帝陛下給予他們極高的軍權。
但是總得來說,軍方最高的權柄到底還是在皇帝陛下手中,那些帝國元帥可以調動軍隊。
皇帝陛下需要擔心,或是讓朝堂官員打壓軍方的帝國元帥們,無非是想要讓他們明白帝國到底是誰的帝國。
讓他們不要做那些無謂的事情,免得為帝國增添些不必要的麻煩。
若是帝國元帥叛亂謀逆,對於帝國而言的損失還是不可估量的,或許皇帝陛下能夠迅速平息叛亂謀逆,可是要付出的代價,仍舊是讓皇帝陛下有些頭疼。
因而在對待帝國軍方高層的時候,皇帝陛下很是自信的放任軍權給那些帝國的元帥和將軍,讓他們可以隨意的調動軍隊。
然後又在其中通過朝堂官員們傳遞信息,朕可以給你們隨意調動軍隊的權力,可若是想要收迴你們手中的權力,朕仍舊有著千萬種辦法。
忠誠於帝國,便萬事皆好。
想要對帝國做出些叛亂謀逆的事情,那朕同樣不可能姑息養奸,為了減輕代價而做出卑躬屈膝的緩和舉措。
當然在用朝堂官員們彈劾傳遞的時候,皇帝陛下始終在控製著某些度量,不要讓那些朝堂官員得寸進尺。
隻是對帝國軍方高層傳遞信息,且隨意輕輕的打壓他們,在外表上造成些不痛不癢的影響即可。
皇帝陛下還是沒有讓朝堂官員們做出些違背他旨意的事情,把一切都控製在刻意控製的範圍之內。
到底帝國的安穩還需要帝國軍方的高層們來維護,彈劾打壓輕輕做些事情即可,要是真讓這些朝堂官員們肆無忌憚起來,還真有可能把帝國軍方高層們都給弄下來。
帝國權柄的爭奪曆來都是風起雲湧,時不時都會出現些難以預料的事情。
朝堂上麵這些官員更是爭權謀利的行家,做事情手段狠起來簡直讓人膽戰心驚。
昔年,將門世家針對蒙家太尉上位的事情,就下過狠手,直接對蒙家太尉誣蔑造謠。
好在那位蒙家太尉真的是身正不怕影子斜,做事情坦坦蕩蕩,半點偏斜的地方都沒有。
而朝堂上麵這些官員做事情,手段可是比將門世家這些做起來還要恐怖可怕。
千年的帝國,朝堂上麵都是勾心鬥角,尤其是被三河世家滲透過後的帝國朝堂,一切都是以利益為主,做事情簡直不擇手段。
自從皇帝陛下透露出來禦史台的事情之後,朝堂和鹹陽城之內都是出現風起雲湧的局麵。
不少朝堂上麵的官員都是開始各施手段,這段時間之內不知道有著多少官員淪入大理寺的監牢之內。
現在靠的都是這些手段,要想自家的那些上位禦史台,要自家本事出眾不說,還有防止別家的下手。
最是簡單的辦法就是把別家的那些候選者全部淘汰,至於帝國官場當中,官員們想要被淘汰,要麽致仕,要麽就下牢獄。
現在的帝國朝堂風起雲湧,不知道有著多少官員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抓入大理寺的監牢之中。
因為帝國鹹陽朝堂的事情,直接使得整座帝國內部的官場都開始激烈的振動起來。
誰都在開始準備,誰都在開始做事情謀劃,等到鹹陽朝堂的事情落幕,他們認為帝國官場就應該來次嶄新的變化。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道理,古往今來都是如此,他們卻是有些目光短淺,看不出那真正的位置,做出些愚蠢不堪的事情。
唯一沒有受到影響的就是帝國軍方,自玄宗皇帝開始整治帝國軍方,排除將門世家的影響力。
使得帝國軍方漸漸落入皇帝陛下手中,隻要皇帝陛下不是真正任人唯親,做出些不理智的事情,那帝國軍方就不可能出事。
雖說現在的帝國三位元帥當中,陳岩算不上皇帝陛下親自選的,不過陳家世代忠誠於帝國,陳家又是在關內道鹹陽城。
對於皇帝陛下而言,陳岩還是可以指揮和信任的,至於西軍元帥韋應伍和南軍元帥柳如逝,出身各不相同,但他們都值得信任。
劍南道世家付出的代價方是把韋應伍推上帝國西軍元帥的位置,劍南道世家看得到帝國真正的主宰者桃源。
不可能指揮韋應伍做出些自誤的事情,而且劍南道世家世代鎮守西疆,他們不可能拋棄劍南道。
至於南軍元帥柳如逝,天生忠誠於帝國,又是出自學宮,更加值得皇帝陛下信任。
而且現在的柳如逝不過剛剛坐上帝國南軍元帥的位置,要說起來牢固程度還是有些低。
隻要帝國太尉項信存在,那南軍始終都是在項信的影響力之下,別的南軍元帥想要動彈南軍對付帝國,實在是癡人說夢。
帝國世家雖然有著不弱的地位和權柄,但是在現在這樣的局麵裏麵,仍舊處於皇帝陛下的俯瞰之下,要想跳出怪圈實在是有些困難。
三河世家對於帝國朝堂的滲透,始終都是帝國皇帝陛下的心腹之患,急著想要解決。
或者說不是當今皇帝陛下急著想要解決,而是曆代皇帝陛下都是想要解決這些問題。
相對而言,倒是隴西道世家和劍南道世家頗為識趣,有些不該他們做的事情絕對不敢擅自插手。
別看劍南道世家推出韋應伍出任帝國西軍元帥,可是那是在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之後獲得的。
對於皇帝陛下來說,他能讓韋應伍出任帝國西軍元帥,那就可以讓韋應伍卸任帝國西軍元帥,讓別人坐上那把位置。
現在的帝國軍方不是曾經的帝國軍方,以前有著將門世家把持的帝國軍方,皇帝陛下想要越過重重封鎖安排將軍到帝國三軍,還是有些麻煩。
可是現在的帝國軍方,對皇帝陛下而言就是後花園,隻不過因為西方祝賀和漠北王庭野心勃勃虎視眈眈,帝國三軍隻能駐紮在邊境,隨時迎接西方諸國和漠北王庭發動的戰爭,因而皇帝陛下給予他們極高的軍權。
但是總得來說,軍方最高的權柄到底還是在皇帝陛下手中,那些帝國元帥可以調動軍隊。
皇帝陛下需要擔心,或是讓朝堂官員打壓軍方的帝國元帥們,無非是想要讓他們明白帝國到底是誰的帝國。
讓他們不要做那些無謂的事情,免得為帝國增添些不必要的麻煩。
若是帝國元帥叛亂謀逆,對於帝國而言的損失還是不可估量的,或許皇帝陛下能夠迅速平息叛亂謀逆,可是要付出的代價,仍舊是讓皇帝陛下有些頭疼。
因而在對待帝國軍方高層的時候,皇帝陛下很是自信的放任軍權給那些帝國的元帥和將軍,讓他們可以隨意的調動軍隊。
然後又在其中通過朝堂官員們傳遞信息,朕可以給你們隨意調動軍隊的權力,可若是想要收迴你們手中的權力,朕仍舊有著千萬種辦法。
忠誠於帝國,便萬事皆好。
想要對帝國做出些叛亂謀逆的事情,那朕同樣不可能姑息養奸,為了減輕代價而做出卑躬屈膝的緩和舉措。
當然在用朝堂官員們彈劾傳遞的時候,皇帝陛下始終在控製著某些度量,不要讓那些朝堂官員得寸進尺。
隻是對帝國軍方高層傳遞信息,且隨意輕輕的打壓他們,在外表上造成些不痛不癢的影響即可。
皇帝陛下還是沒有讓朝堂官員們做出些違背他旨意的事情,把一切都控製在刻意控製的範圍之內。
到底帝國的安穩還需要帝國軍方的高層們來維護,彈劾打壓輕輕做些事情即可,要是真讓這些朝堂官員們肆無忌憚起來,還真有可能把帝國軍方高層們都給弄下來。
帝國權柄的爭奪曆來都是風起雲湧,時不時都會出現些難以預料的事情。
朝堂上麵這些官員更是爭權謀利的行家,做事情手段狠起來簡直讓人膽戰心驚。
昔年,將門世家針對蒙家太尉上位的事情,就下過狠手,直接對蒙家太尉誣蔑造謠。
好在那位蒙家太尉真的是身正不怕影子斜,做事情坦坦蕩蕩,半點偏斜的地方都沒有。
而朝堂上麵這些官員做事情,手段可是比將門世家這些做起來還要恐怖可怕。
千年的帝國,朝堂上麵都是勾心鬥角,尤其是被三河世家滲透過後的帝國朝堂,一切都是以利益為主,做事情簡直不擇手段。
自從皇帝陛下透露出來禦史台的事情之後,朝堂和鹹陽城之內都是出現風起雲湧的局麵。
不少朝堂上麵的官員都是開始各施手段,這段時間之內不知道有著多少官員淪入大理寺的監牢之內。
現在靠的都是這些手段,要想自家的那些上位禦史台,要自家本事出眾不說,還有防止別家的下手。
最是簡單的辦法就是把別家的那些候選者全部淘汰,至於帝國官場當中,官員們想要被淘汰,要麽致仕,要麽就下牢獄。
現在的帝國朝堂風起雲湧,不知道有著多少官員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抓入大理寺的監牢之中。
因為帝國鹹陽朝堂的事情,直接使得整座帝國內部的官場都開始激烈的振動起來。
誰都在開始準備,誰都在開始做事情謀劃,等到鹹陽朝堂的事情落幕,他們認為帝國官場就應該來次嶄新的變化。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道理,古往今來都是如此,他們卻是有些目光短淺,看不出那真正的位置,做出些愚蠢不堪的事情。
唯一沒有受到影響的就是帝國軍方,自玄宗皇帝開始整治帝國軍方,排除將門世家的影響力。
使得帝國軍方漸漸落入皇帝陛下手中,隻要皇帝陛下不是真正任人唯親,做出些不理智的事情,那帝國軍方就不可能出事。
雖說現在的帝國三位元帥當中,陳岩算不上皇帝陛下親自選的,不過陳家世代忠誠於帝國,陳家又是在關內道鹹陽城。
對於皇帝陛下而言,陳岩還是可以指揮和信任的,至於西軍元帥韋應伍和南軍元帥柳如逝,出身各不相同,但他們都值得信任。
劍南道世家付出的代價方是把韋應伍推上帝國西軍元帥的位置,劍南道世家看得到帝國真正的主宰者桃源。
不可能指揮韋應伍做出些自誤的事情,而且劍南道世家世代鎮守西疆,他們不可能拋棄劍南道。
至於南軍元帥柳如逝,天生忠誠於帝國,又是出自學宮,更加值得皇帝陛下信任。
而且現在的柳如逝不過剛剛坐上帝國南軍元帥的位置,要說起來牢固程度還是有些低。
隻要帝國太尉項信存在,那南軍始終都是在項信的影響力之下,別的南軍元帥想要動彈南軍對付帝國,實在是癡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