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年前,桃源經曆建立大秦帝國的發展,帝國自隴西道拔地而起,獲得隴西道世家的支持,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
逐漸排除西方魏國對東方大地的侵蝕,建立起遼闊統一的大帝國,趙家皇室和桃源自然一躍成為世間最不可忽視的存在。
趙家先祖建立的桃源,經過隱居百餘年的發展,成為能夠媲美西方諸國和漠北王庭的修行聖地,自然擁有著無與倫比的崇拜。
尤其是在帝國建立之初,凡是跟隨趙家建立大秦帝國的世家奇才,心中無一不對桃源充沛崇高的敬意,連是半分不敬都沒有。
修行者世間擁有許多,能走到桃源趙家先祖及其弟子那般境界的存在,可以稱得上世間最恐怖,即便是千軍萬馬,對他們而言的威脅都沒有想象的那麽大。
打不過,可以逃。
打不過千軍萬馬,可以擒賊先擒王。
趨利避害,越是能危及到自己的性命,那些世家高門就越發謹慎,桃源擁有著無可睥睨的境界,在天命境的強者有好幾位。
隴西道世家離開鹹陽,迴隴西道繼續駐守祖地。桃源趙家先祖曾在某日邀請李家先祖去過桃源,徹夜長談後,李家先祖上朝請辭。
世人都在猜想,那夜趙家先祖和李家先祖到底談論的些什麽東西。遂而世間有道傳聞出現,傳言桃源曾給李家許諾,每隔百年,李家子可憑借東西到桃源學習,成為桃源弟子。
這道傳聞隻在鹹陽和諸多世家之間傳聞,曾有些與李家關係好的世家,在隴西道時上門旁敲側擊的問過,都被李家的人打消了念想。
幾百年過去,李家子有沒有去過桃源學習,不得而知。這道傳聞一直在世家中流傳,之前梁興居瞧見林亦手中的紙張,都有些失神。
他不知道傳聞真假,如若傳聞為真,代表著軍神把這百年內的機會給了林亦。如若傳聞為假,這道紙張中的意思到底是什麽。
以前進過桃源,見過兩位老夫子的筆跡,他清楚地知道紙張上麵的筆跡確實來自丹夫子,傳聞中的信物的確是字。
讓他不得不懷疑林亦的好運,同時又感到疑惑,少年時,景雲想要入桃源學習,拚命想要尋求傳說中的長生之法,活死人肉白骨之說。
眼睜睜看母親在自己眼前孤獨落寞離開世間,幼年時的景雲可謂痛苦,他聽過修行能夠救活死者,遂而問過他父親,但是他父親沒有告訴他什麽,他不甘心。
拚了命修行,想要踏足帝國修行聖地桃源,皇天不負有心人,在他即將邁入天命境的時候,受到桃源丹夫子的邀請,得以在桃源中修行幾月。
……
……
林亦木然聽著景雲闡述的故事,尤其是那道李家和桃源的約定,終是知道梁興居為什麽會說景雲憤怒。
千萬不要輕易說話,如果是他幼年時拚命想要得到某件東西,而家中明明有這件東西,家族卻不肯交給自己,饒是誰都會憤怒。
傳聞終究是傳聞,確鑿之後,方能激發最原始的怒意和痛苦。現在瞅著景雲平靜又略顯慍怒的神情,應該是問題不大,那些痛苦和恨意早就隨著時間消亡。
輾轉思索片刻,忽地想到什麽。
又是偏頭看向景雲,問道:“軍神給我這道紙張,是想要我進入桃源,或許他是因我兄長的緣故,想要我為其報仇。”
“隻是不明白,軍神是隴西李家的,而我兄長似沒去過隴西道,且兩者的關係到底如何,何至於向我放這樣難以想象的便宜。”
春日末尾的春風吹進來,把景雲顯得淩亂的發絲吹得愈發淩亂,用折扇的扇骨抬了抬遮眉的發梢,隨意的甩在耳朵後麵,很是不耐煩地說道。
“帝國有學宮,傳承上百年。隴西道李家好歹是開國世家,進入學宮學習,是最尋常不過的事。隱退之後,每隔段時間都會來學宮居住段日子,給學生們授授課。”
說罷,想到那道佝僂蒼然的身體,微微一歎:“也就這些年,身體越發不如從前,跋涉都力不從心,才沒有繼續在學宮授課。”
“百姓和學生們不知道,在某些官員眼中,這不是什麽秘密,當年雲乾在學宮的風頭一時無二,與皇帝交好,且被軍神收為義子,簡直堪比親子。”
“要不然雲乾能短短幾年時間,在帝國基本無戰事的情況下,坐上北軍元帥的位置,且年紀輕輕就被皇帝封侯?”
聽到他從未聽過的秘聞,林亦明顯有點震驚,之前一直在想李立青為何如此幫他,原來他是兄長的老師兼義父。
“難怪!”
想要做出某些事情仍舊是很難,林亦堅定地相信李立青會保住他,可麵對帝國未來的儲君,李立青是否還有這樣的支持,就難以肯定。
無他,實在是那位殿下的位置太高,關乎社稷將來。幾年前鹹陽的風暴,連是幾位大儒加禦史大夫,都願意為那位殿下去死,可想而知,太子殿下在朝堂官員心中的偉岸重要。
兩者沉默了陣,林亦瞥了眼景雲,說道:“照這樣說,你出自隴西道李家。李家聲望最高的是軍神李立青,你對他好像一直都有不滿的情緒。”
“李家子弟,不都該以軍神為榮嗎?”
腳翹起來,落在椅子的欄杆上,眼神帶著星光淡淡,聽到林亦的詢問,視線遠射出去微微顫抖,他很不想迴答這道問題。
注視外麵的景象很長時間,學宮的景致很多很美,要是他願意看,可以一直看到明日天亮,想了許久,恨恨吐了句話。
“他是我父親……”
林亦沒聽過景雲的故事,在此之前,景雲談及這道紙張的時候,說過點點涉及到他幼年的事。林亦本能以為,景雲的父親該是李家家主,否則何以會要這道紙張入桃源。
沒想到景雲的父親會是帝國威名赫赫的軍神李立青,難怪景雲在學宮乃至帝國擁有無雙的地位,能夠勝任裁決先生。
可不是單純境界足夠便好,還要對帝國足夠忠誠。
逐漸排除西方魏國對東方大地的侵蝕,建立起遼闊統一的大帝國,趙家皇室和桃源自然一躍成為世間最不可忽視的存在。
趙家先祖建立的桃源,經過隱居百餘年的發展,成為能夠媲美西方諸國和漠北王庭的修行聖地,自然擁有著無與倫比的崇拜。
尤其是在帝國建立之初,凡是跟隨趙家建立大秦帝國的世家奇才,心中無一不對桃源充沛崇高的敬意,連是半分不敬都沒有。
修行者世間擁有許多,能走到桃源趙家先祖及其弟子那般境界的存在,可以稱得上世間最恐怖,即便是千軍萬馬,對他們而言的威脅都沒有想象的那麽大。
打不過,可以逃。
打不過千軍萬馬,可以擒賊先擒王。
趨利避害,越是能危及到自己的性命,那些世家高門就越發謹慎,桃源擁有著無可睥睨的境界,在天命境的強者有好幾位。
隴西道世家離開鹹陽,迴隴西道繼續駐守祖地。桃源趙家先祖曾在某日邀請李家先祖去過桃源,徹夜長談後,李家先祖上朝請辭。
世人都在猜想,那夜趙家先祖和李家先祖到底談論的些什麽東西。遂而世間有道傳聞出現,傳言桃源曾給李家許諾,每隔百年,李家子可憑借東西到桃源學習,成為桃源弟子。
這道傳聞隻在鹹陽和諸多世家之間傳聞,曾有些與李家關係好的世家,在隴西道時上門旁敲側擊的問過,都被李家的人打消了念想。
幾百年過去,李家子有沒有去過桃源學習,不得而知。這道傳聞一直在世家中流傳,之前梁興居瞧見林亦手中的紙張,都有些失神。
他不知道傳聞真假,如若傳聞為真,代表著軍神把這百年內的機會給了林亦。如若傳聞為假,這道紙張中的意思到底是什麽。
以前進過桃源,見過兩位老夫子的筆跡,他清楚地知道紙張上麵的筆跡確實來自丹夫子,傳聞中的信物的確是字。
讓他不得不懷疑林亦的好運,同時又感到疑惑,少年時,景雲想要入桃源學習,拚命想要尋求傳說中的長生之法,活死人肉白骨之說。
眼睜睜看母親在自己眼前孤獨落寞離開世間,幼年時的景雲可謂痛苦,他聽過修行能夠救活死者,遂而問過他父親,但是他父親沒有告訴他什麽,他不甘心。
拚了命修行,想要踏足帝國修行聖地桃源,皇天不負有心人,在他即將邁入天命境的時候,受到桃源丹夫子的邀請,得以在桃源中修行幾月。
……
……
林亦木然聽著景雲闡述的故事,尤其是那道李家和桃源的約定,終是知道梁興居為什麽會說景雲憤怒。
千萬不要輕易說話,如果是他幼年時拚命想要得到某件東西,而家中明明有這件東西,家族卻不肯交給自己,饒是誰都會憤怒。
傳聞終究是傳聞,確鑿之後,方能激發最原始的怒意和痛苦。現在瞅著景雲平靜又略顯慍怒的神情,應該是問題不大,那些痛苦和恨意早就隨著時間消亡。
輾轉思索片刻,忽地想到什麽。
又是偏頭看向景雲,問道:“軍神給我這道紙張,是想要我進入桃源,或許他是因我兄長的緣故,想要我為其報仇。”
“隻是不明白,軍神是隴西李家的,而我兄長似沒去過隴西道,且兩者的關係到底如何,何至於向我放這樣難以想象的便宜。”
春日末尾的春風吹進來,把景雲顯得淩亂的發絲吹得愈發淩亂,用折扇的扇骨抬了抬遮眉的發梢,隨意的甩在耳朵後麵,很是不耐煩地說道。
“帝國有學宮,傳承上百年。隴西道李家好歹是開國世家,進入學宮學習,是最尋常不過的事。隱退之後,每隔段時間都會來學宮居住段日子,給學生們授授課。”
說罷,想到那道佝僂蒼然的身體,微微一歎:“也就這些年,身體越發不如從前,跋涉都力不從心,才沒有繼續在學宮授課。”
“百姓和學生們不知道,在某些官員眼中,這不是什麽秘密,當年雲乾在學宮的風頭一時無二,與皇帝交好,且被軍神收為義子,簡直堪比親子。”
“要不然雲乾能短短幾年時間,在帝國基本無戰事的情況下,坐上北軍元帥的位置,且年紀輕輕就被皇帝封侯?”
聽到他從未聽過的秘聞,林亦明顯有點震驚,之前一直在想李立青為何如此幫他,原來他是兄長的老師兼義父。
“難怪!”
想要做出某些事情仍舊是很難,林亦堅定地相信李立青會保住他,可麵對帝國未來的儲君,李立青是否還有這樣的支持,就難以肯定。
無他,實在是那位殿下的位置太高,關乎社稷將來。幾年前鹹陽的風暴,連是幾位大儒加禦史大夫,都願意為那位殿下去死,可想而知,太子殿下在朝堂官員心中的偉岸重要。
兩者沉默了陣,林亦瞥了眼景雲,說道:“照這樣說,你出自隴西道李家。李家聲望最高的是軍神李立青,你對他好像一直都有不滿的情緒。”
“李家子弟,不都該以軍神為榮嗎?”
腳翹起來,落在椅子的欄杆上,眼神帶著星光淡淡,聽到林亦的詢問,視線遠射出去微微顫抖,他很不想迴答這道問題。
注視外麵的景象很長時間,學宮的景致很多很美,要是他願意看,可以一直看到明日天亮,想了許久,恨恨吐了句話。
“他是我父親……”
林亦沒聽過景雲的故事,在此之前,景雲談及這道紙張的時候,說過點點涉及到他幼年的事。林亦本能以為,景雲的父親該是李家家主,否則何以會要這道紙張入桃源。
沒想到景雲的父親會是帝國威名赫赫的軍神李立青,難怪景雲在學宮乃至帝國擁有無雙的地位,能夠勝任裁決先生。
可不是單純境界足夠便好,還要對帝國足夠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