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車車糧食從魏國通過邊境向著邯鄲方向運送,上將軍廉頗指揮十萬大軍兵不血刃,這樣的戰爭在戰國曆史上十分的罕見,即便是在弱小的國家,也會展開一場戰爭,然後才會割地求和。


    但是趙括的出現徹底的改變了戰國時期的戰爭模式,能不打就不打,看著敵人的損失比自己大,但趙括心中清楚,這是一個多元化的世界,七個國家此消彼長。


    上將軍廉頗也深深感受到趙國此時的強大,強大的感覺真的很好,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向著邯鄲大營的方向出發。


    隻是對於趙國的將士們來說,這次戰爭有些失望,趙國軍法和農法是最先實施的新法,在過去的數場戰爭之中,將士們深深的感受到心軍法與舊軍法的不同。


    將士可以殺敵立功,表現優異的甚至可以提升為軍官,這在過去也會發生,但那是將軍隊喜歡的人,看著順眼的人的一種私人的獎賞,而不是今天這樣,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就大大的提高了趙國軍隊的作戰熱情,盡管沒有秦國士兵那樣以割首記功,顯得那麽血腥,但燕趙大地自古多壯士,現在有了新軍法,將士更加用命,戰場之上奮勇絕對不在秦軍之下。


    不過趙括給趙國軍隊帶來的驚喜還隻是開始,此時此刻在趙國邯鄲趙王宮之中,上卿田單奉詔入宮。


    “上卿,今日華夏書院的軍隊將領可有進展?”


    趙括看著田單問道。


    “王上,我趙軍將領基本上很少有識字之人,他們在華夏學宮大吵大嚷,都被上卿荀況驅趕出去了。”


    上卿田單一臉無奈的說道,自己也是無計可施,畢竟兵家的門檻還是很高的,這些趙軍的低級將領,他們隻是軍人。


    作為一名卓越的將領,田單明白如果這些低級將領受到指導,那麽對於軍隊整體的戰鬥力提升作用是巨大的,但對於這些沒有文化的將領如何提升,田單也是一籌莫展。


    “上卿,我想在趙國建立一個全新的學宮,趙國戰爭學宮,上卿以為如何?專門培養軍隊的將領。”


    趙括的話著實讓上卿田單嚇了一跳,這是什麽節奏,一個專門為軍隊將領建立的學宮,整個戰國之前也隻有一個稷下學宮,那是天下名士匯聚,士子求學的地方,軍人求學,這讓田單有點無法理解。


    “王上,這樣會不會讓列國認為我趙國窮兵黷武,引發列國疑心?”


    上卿田單是戰略大師,對於天下的形式也有著自己的理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會不會給趙國帶來不良影響。


    “上卿,現在秦國示弱,山東列國還沒有徹底的迴過神,我就要是趁著這個階段,立刻做幾件事,如果我趙國軍隊全部都能有有文化的將領指揮,那麽戰場之上軍隊的戰力勢必會大大提升,不僅僅要軍隊的將領識字,更要有自己的指揮特點。”


    趙括原本想說有自己的軍魂,不過這個時候用軍魂這個詞顯然是不恰當的,估計田單會用看怪物的眼神看自己。


    如果單純的戰陣交戰,的確沒有什麽必要,但趙括指揮的戰爭,幾乎很少有戰陣對戰,趙括心中也清楚,未來的各國之間的戰爭,戰陣這種落後的戰爭方式將會被逐漸取締。


    這也是趙括極力準備建立一家軍事學院的想法,軍隊強大的戰鬥力和指揮官的指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王上,若如此,我趙軍大營之中的將領以後如何處置?”


    上卿田單看著趙括,這是一個全新的問題,盡管在過去田單多次帶領趙國軍隊之中的將領去華夏書院,但這些將領基本都是些大老粗,跪坐在書院之中聽田單講兵書,真的是難為他們。


    “學宮的將領學習的時間為兩年,主要是戰陣,指揮,地圖,地形,各個方麵的學習,然後進入部隊從百夫長開始領兵,原本的百夫長在另做打算,這樣逐漸上升,逐漸更換掉原有的將領。”


    趙括對於軍隊建設並沒有什麽深入的研究,這些都是臨時想到的,畢竟後世的軍校和現在的根本無法相提並論,隻能是摸著石頭過河。


    “諾!”


    上卿田單心中清楚,趙王趙括這是在稷下學宮得到的啟發,盡管軍事學院的建立是否符合趙國的軍隊需要,但至少一個幾十人上百人的學宮,對趙國並沒有什麽大的影響。


    “上卿,此事需要快速處理,講解之事便有勞上卿,同時在我邯鄲大軍之中,尋找有經驗懂文字的將領參與其中。”


    趙括繼續向上卿田單說道,在趙括的心中不僅僅是一個軍事學院,法家學院,華夏學宮,還有更多的學宮需要建設,農家學宮,墨家學宮……


    當這些學宮建立之後,趙括還計劃在趙國各個郡設立分學宮,然後在繼續發展對幼兒的學宮計劃,這是一個十分龐大的謀劃。


    並不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夠段文識字,趙括隻是想給那些有能力的人一個機會,再給這些人機會的同時,也是給趙國尋找更多的人才。


    趙括的學宮計劃將文化的係統發展呈現在戰國時期,盡管這需要可能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徹底的實現,但這對華夏文明的發展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特別是農家學宮和墨家學宮的構想,很有可能在戰國時期將糧食產量做大很大的提升,對科學技術做到啟蒙的作用。


    即便是後世出現的科舉製度,在各個王朝也沒有專門係統的學院製度,都是私塾和自學成才,這大大製約了能夠參與學習的人總量。


    當然這現在還隻是一個設想,畢竟這是戰國時期,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這一點趙括也十分的清楚。


    田單在北部邯鄲北城選擇了一處閑置的宅院,這裏距離邯鄲大營最近,建立趙國戰爭學宮,可以拉近和邯鄲大營之間的距離,比較方便。


    而李斯設立的法家學宮則是在邯鄲城的西南角,這和邯鄲城趙王宮正東的華夏書院保持著最遠的距離,畢竟李斯是出身儒家,現在又在邯鄲城建立法家學宮,當然要考慮這些因素。


    兩個學宮的選址很快完畢,這些全部由上卿蔡澤負責,戰爭學宮還好,畢竟趙國不缺軍隊,但是法家學宮就有點難辦,李斯出身儒家,在邯鄲華夏書院的所有法家士子都搜集起來也不過十幾個人,最後隻能由這十幾個人先開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趙風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沙場點兵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沙場點兵1並收藏趙風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