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書院,這是趙括第一次在華夏書院落成之後來到這裏,身後百名雁門鐵騎僅僅跟隨,曾經華夏書院主樓射出的攻城弩的弩箭傷到過趙括,這讓所有的侍衛都高度緊張。
趙括並不擔心自己的安全,鐵鷹衛在邯鄲已經被嚴重打壓,曾經囂張的鐵鷹衛已經變得十分的低調,自己突然出現在華夏書院鐵鷹衛不可能有這麽快的反應。
這是趙括對整個趙國巡查的開始,整個趙國單單從版圖上看,並不是很大,整個七國每一個國家的麵積都不是特別的大,秦國因為巴蜀,而楚國因為百夷。
但是七國的君主從來沒有一個走完自己的國土,他們幾乎都是在自己都城的王宮之中,在奢華和溫柔之中掌控著自己的國家。
“恭迎我王!”
華夏書院的正門,上卿荀況躬身施禮,作為華夏書院的主管,趙王趙括的突然光臨,讓這位當世大儒萬萬沒有想到。
“上卿多禮,我今日來看看華夏書院這是隨意看看”
趙括微笑著向上卿荀況說道,趙括的目的是讓華夏書院的世子知道,趙國對華夏書院的重視,趙王對華夏書院的重視。
開啟民智並不是想象的那麽容易,建立華夏書院就是一個基點,趙括心中規劃的可不僅僅是一座華夏學院這麽簡單,一個完整的教育體係在建立華夏書院的時候就已經在趙括的腦海之中生成。
隻是趙國現在最大的障礙是糧食,人口上趙國的人口和秦國相差無幾,但是在糧食的生產上趙國隻有秦國一半的產量,這大大製約著趙括的所有計劃的推進。
“王上,華夏書院現在有各國世子三百餘人,多以求學為主,因為王上對書院的重視,多有諸子百家的名士來我華夏書院論道。”
上卿荀況躬身施禮,對於華夏書院,荀況的管理方式還是延續著稷下學宮的方式,列國世子都是自行出入,來去自由,傳經授業也是憑借個人的興趣,畢竟這裏是趙國的華夏學院,不是儒家的聖賢莊。
“哦?不知是那家的名士今日論道?”
趙括對於諸子百家還是十分有興趣,聽到華夏書院有名士論道,立刻向荀況問道。
“迴稟我王,是儒家李斯與張蒼論道教化民智。”
荀況躬身施禮,再趙國其他人或許不知道李斯和張蒼是何許人也,但趙括怎麽能不知道,李斯和張蒼兩位都是儒家名士,而且他們都是麵前這位大儒荀況的弟子。
隻是後來李斯改學了法家,李斯改寫法家並不是因為對法家的喜好,而是因為他想入世,最終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成為秦國一代相國,取代呂不韋在秦國的地位。
至於張蒼,史料上留存的並不多,但趙括知道這位儒家名士更多的是傾向於如何讓民眾接受更多的教育,一想到這兩個人,趙括立刻來了興趣。
“如此,上卿本王可否聽聽二人如何論道?”
趙括立刻向上卿荀況問道。
“王上若是想聽,自然可以,我立刻吩咐他們去準備。”
荀況也有著自己的私心,盡管此時荀況已經是趙國上卿,在戰國時期,儒家在官場並不受到歡迎,能夠成為上卿已經是最高的存在,但荀況還有著自己更加宏大的理想。
其實今天也不是自己兩位弟子論道的日子,隻是今天趙王趙括忽然來到華夏書院,荀況隻是想借著這個機會讓趙王更加多的關注儒家,以此達成自己的目的。
“不,上卿,若是此二人知道我的到來,勢必會謹言慎行,如此便不能真正的說出自己的真實主張,我便著便裝以一名世子的身份坐在下麵傾聽便可。”
趙括立刻製止,一旦李斯和張蒼知道自己論道的聽眾之中有一位是趙王,這兩個人即便是儒家大才,估計也不可能盡興發揮,會受到巨大的牽絆。
“諾!請王上稍後,我立刻命人去部署。”
上卿荀況對於自己的兩位得意門生還是十分相信的,這樣或許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麵前的這位趙王絕非等閑之輩,這一點荀況早就有了自己的判斷。
很快有人送來兩套世子的常服,一套是給趙括的,另外一套是給趙括侍衛穿的,畢竟這是趙王,如果世子之中有人認出來,預行不軌,這個責任荀況可擔待不起。
換上常服,趙括便在華夏書院學童的指引下來到即將展開論道的廳堂之中,房間十分的寬闊,一張張案幾均勻的分散在廳堂之中,已經有世子結隊而來鬼跪坐其中,不斷地議論著。
不斷有世子出現在廳堂之中,趙括放眼看去在廳堂的正中位置,一個高處廳堂大概半米的木質高台之上,放置著兩個案幾,這就是論道之人跪坐的地方,四周則是圍觀者的案幾。
趙括找了一個靠邊的角落位置坐下,侍衛則站在一邊,趙括立刻吩咐侍衛坐下,這樣實在是太明顯,旁人一看就是趙國的重要人物。
隻是侍衛坐在不哪裏實在是拘束的不得了,雁門鐵騎之中識字的本來就不多,現在跪坐在趙王的身邊,更是心情激動,忐忑。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世子打扮的人出現在趙括的視野之中,不是別人正是上卿蔡澤,看到上卿蔡澤的出現,趙括不僅一愣,沒想到竟然在這裏能夠遇到自己的上卿。
“你去請上卿來這裏坐,不要聲張,告訴上卿不要暴露我的身份。”
趙括小聲向侍衛說道,侍衛立刻起身來到上卿蔡澤的身邊,輕聲耳語,蔡澤立刻看向趙括,眼神之中很明顯要比趙括更加的驚訝,立刻起身來到趙括的案幾邊躬身施禮。
趙括立刻吩咐蔡澤入座,同時命侍衛在後麵找個位置坐下。
原來上卿蔡澤也是來選拔人才的,趙國變法需要大批的人才,而華夏書院是選拔人才的最佳場所,所以上卿蔡澤已經成為這裏的常客,隻是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所以也是裝扮成世子模樣,而且和上卿荀況打過招唿。
兩人輕聲交談之際,兩位儒家的名士已經款步走入廳堂之中,廳堂的設計,可以讓兩人從相對的方向步入,給人一種兩兩相對的感覺。
趙括並不擔心自己的安全,鐵鷹衛在邯鄲已經被嚴重打壓,曾經囂張的鐵鷹衛已經變得十分的低調,自己突然出現在華夏書院鐵鷹衛不可能有這麽快的反應。
這是趙括對整個趙國巡查的開始,整個趙國單單從版圖上看,並不是很大,整個七國每一個國家的麵積都不是特別的大,秦國因為巴蜀,而楚國因為百夷。
但是七國的君主從來沒有一個走完自己的國土,他們幾乎都是在自己都城的王宮之中,在奢華和溫柔之中掌控著自己的國家。
“恭迎我王!”
華夏書院的正門,上卿荀況躬身施禮,作為華夏書院的主管,趙王趙括的突然光臨,讓這位當世大儒萬萬沒有想到。
“上卿多禮,我今日來看看華夏書院這是隨意看看”
趙括微笑著向上卿荀況說道,趙括的目的是讓華夏書院的世子知道,趙國對華夏書院的重視,趙王對華夏書院的重視。
開啟民智並不是想象的那麽容易,建立華夏書院就是一個基點,趙括心中規劃的可不僅僅是一座華夏學院這麽簡單,一個完整的教育體係在建立華夏書院的時候就已經在趙括的腦海之中生成。
隻是趙國現在最大的障礙是糧食,人口上趙國的人口和秦國相差無幾,但是在糧食的生產上趙國隻有秦國一半的產量,這大大製約著趙括的所有計劃的推進。
“王上,華夏書院現在有各國世子三百餘人,多以求學為主,因為王上對書院的重視,多有諸子百家的名士來我華夏書院論道。”
上卿荀況躬身施禮,對於華夏書院,荀況的管理方式還是延續著稷下學宮的方式,列國世子都是自行出入,來去自由,傳經授業也是憑借個人的興趣,畢竟這裏是趙國的華夏學院,不是儒家的聖賢莊。
“哦?不知是那家的名士今日論道?”
趙括對於諸子百家還是十分有興趣,聽到華夏書院有名士論道,立刻向荀況問道。
“迴稟我王,是儒家李斯與張蒼論道教化民智。”
荀況躬身施禮,再趙國其他人或許不知道李斯和張蒼是何許人也,但趙括怎麽能不知道,李斯和張蒼兩位都是儒家名士,而且他們都是麵前這位大儒荀況的弟子。
隻是後來李斯改學了法家,李斯改寫法家並不是因為對法家的喜好,而是因為他想入世,最終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成為秦國一代相國,取代呂不韋在秦國的地位。
至於張蒼,史料上留存的並不多,但趙括知道這位儒家名士更多的是傾向於如何讓民眾接受更多的教育,一想到這兩個人,趙括立刻來了興趣。
“如此,上卿本王可否聽聽二人如何論道?”
趙括立刻向上卿荀況問道。
“王上若是想聽,自然可以,我立刻吩咐他們去準備。”
荀況也有著自己的私心,盡管此時荀況已經是趙國上卿,在戰國時期,儒家在官場並不受到歡迎,能夠成為上卿已經是最高的存在,但荀況還有著自己更加宏大的理想。
其實今天也不是自己兩位弟子論道的日子,隻是今天趙王趙括忽然來到華夏書院,荀況隻是想借著這個機會讓趙王更加多的關注儒家,以此達成自己的目的。
“不,上卿,若是此二人知道我的到來,勢必會謹言慎行,如此便不能真正的說出自己的真實主張,我便著便裝以一名世子的身份坐在下麵傾聽便可。”
趙括立刻製止,一旦李斯和張蒼知道自己論道的聽眾之中有一位是趙王,這兩個人即便是儒家大才,估計也不可能盡興發揮,會受到巨大的牽絆。
“諾!請王上稍後,我立刻命人去部署。”
上卿荀況對於自己的兩位得意門生還是十分相信的,這樣或許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麵前的這位趙王絕非等閑之輩,這一點荀況早就有了自己的判斷。
很快有人送來兩套世子的常服,一套是給趙括的,另外一套是給趙括侍衛穿的,畢竟這是趙王,如果世子之中有人認出來,預行不軌,這個責任荀況可擔待不起。
換上常服,趙括便在華夏書院學童的指引下來到即將展開論道的廳堂之中,房間十分的寬闊,一張張案幾均勻的分散在廳堂之中,已經有世子結隊而來鬼跪坐其中,不斷地議論著。
不斷有世子出現在廳堂之中,趙括放眼看去在廳堂的正中位置,一個高處廳堂大概半米的木質高台之上,放置著兩個案幾,這就是論道之人跪坐的地方,四周則是圍觀者的案幾。
趙括找了一個靠邊的角落位置坐下,侍衛則站在一邊,趙括立刻吩咐侍衛坐下,這樣實在是太明顯,旁人一看就是趙國的重要人物。
隻是侍衛坐在不哪裏實在是拘束的不得了,雁門鐵騎之中識字的本來就不多,現在跪坐在趙王的身邊,更是心情激動,忐忑。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世子打扮的人出現在趙括的視野之中,不是別人正是上卿蔡澤,看到上卿蔡澤的出現,趙括不僅一愣,沒想到竟然在這裏能夠遇到自己的上卿。
“你去請上卿來這裏坐,不要聲張,告訴上卿不要暴露我的身份。”
趙括小聲向侍衛說道,侍衛立刻起身來到上卿蔡澤的身邊,輕聲耳語,蔡澤立刻看向趙括,眼神之中很明顯要比趙括更加的驚訝,立刻起身來到趙括的案幾邊躬身施禮。
趙括立刻吩咐蔡澤入座,同時命侍衛在後麵找個位置坐下。
原來上卿蔡澤也是來選拔人才的,趙國變法需要大批的人才,而華夏書院是選拔人才的最佳場所,所以上卿蔡澤已經成為這裏的常客,隻是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所以也是裝扮成世子模樣,而且和上卿荀況打過招唿。
兩人輕聲交談之際,兩位儒家的名士已經款步走入廳堂之中,廳堂的設計,可以讓兩人從相對的方向步入,給人一種兩兩相對的感覺。